第27章 见习记者江一梅初登新闻舞台 资深记者于远超再度谆谆教诲

(当代长篇章回小说)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

——京城新闻圈风云录

顾雪林

第27回:

见习记者江一梅初登新闻舞台

资深记者于远超再度谆谆教诲

暑假过后,江一梅告别母校武汉大学的师妹们,在杭州无锡游历了一圈,返回BJ,到《春明晚报》人事处报到。人事处通知她,分配她到文化社会部当见习记者,见习期一年,部主任是淳于兰。见习期基本工资4800元,奖金另算。

到人事处办完相关手续,江一梅领了进门卡和饭卡,记者证需要报社向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后才能发下来。她来到10楼文化社会部的办公室,正式向部主任淳于兰报到。

淳于兰告诉她:“靠北窗的办公桌现在是你的正式办公桌,靠东墙的第一排柜子分配给你使用,你的电话已安好,电脑也已经安好。你马上随小邱去后勤领台灯等文具。”

台灯等文具领来了,江一梅开始布置自己的工作台,台面是半圆形的,非常宽敞,在桌上最醒目的地方,她摆了一张自己到云南盐津落雁乡采访时的工作照,背景中隐约有于远超的身影。

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江一梅看到大家都到二楼食堂吃饭去了,她拿起桌上的座机,拨通了于远超办公室的座机。

“喂,哪位?”是于远超的声音。

“是我。”

“哦,我听出来了。”

“我已经被《春明晚报》正式聘用了,我终于当上记者了,这里有你的一份功劳。”

“哦,我听说了,祝贺你!”

“我想......我想今天中午在‘老莫’请你吃顿便饭,可以吗?”

“好啊,咱们几点到?”

“12点40吧。”

“好,不见不散。”

“不见不散。”江一梅打完电话,心里漾起小小的带有些暖意的波澜。稍稍化了一个淡妆,就出门了。她想,我今天要提前到达莫斯科餐厅。

在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下车后,她几乎是一路小跑赶到“老莫”。她一看表:12点5分。

进了餐厅以后,她环视了一周,确认于远超还没到,然后从容地走到靠窗户的一个座位,向服务员要了菜单,不慌不忙地看起来。

她边翻菜单,边回想上次于远超点的餐。她叫来女服务员,开始点餐:“一份蘑菇奶油汤、一份莫斯科红菜汤、一个罐焖牛肉、一个炸猪排、一份莫斯科首都色拉、一份黑海鱼子酱、两套果酱黄油和面包。”

点完餐后,江一梅特别嘱咐女服务员:“我点的餐,请在12点40上。”

12点半,于远超行色匆匆地走进“老莫”,他一眼就看见坐在窗边的江一梅,抱歉地说:“哎呀,我来晚了。”

江一梅看了一下表说:“没晚,还有10分钟呢。”

于远超落座后,又说道:“唉,出来得有点晚。”

江一梅又说:“不晚,不晚。”

说着,服务员送餐来了。江一梅在一片面包上抹黄油和果酱,然后递给于远超。

于远超稍有些惊讶,他拿过面包,大口地吃起来。他边吃边看江一梅点的菜,笑着说:“怎么,年纪轻轻,点这些怀旧的饭菜?”

“怎么是怀旧?那天吃着这些饭菜,听你讲话,让我获益匪浅。这是答谢!”江一梅略有些俏皮地回答。

“下回,我给你点一道罐焖牛尾和奶油熏鱼,味道也不错。一个人,不要老爱留恋旧味道,也应当喜欢尝尝新。神农尝百草,才能找出最有疗效的药材。记者是一个尝新的工作,新闻、新闻,‘新’才是一个记者每天需要面对的。”于远超看似随意的几句话,让江一梅醍醐灌顶。

于远超接着说:“其实,我帮你忙,不需要感谢,都是应该的。谢倒有些俗了。我不太喜欢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太物质化,在物质上攀比,是没有头的。我喜欢那些在精神上攀比的人,精神上攀比,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文明素质。物质上攀比,比出来的也不过是个土财主。”

“我觉得,像比尔.盖茨那样,得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也不错!”江一梅很顽强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我不反对合理合法的物质丰收,反感的是一夜暴富。彩票、股票和攀附富翁或富婆,都可能让人一夜暴富,但这是特例,不可能是普遍规律,没有引导意义。你从一张报纸的出版就可以看岀,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几十位、上百位记者、编辑和新闻辅助人员的共同劳动成果,在今天,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已经过时了。天上掉馅饼的事,一脚踢出个‘常林钻石’的事,可以有,不会多,人要一心一意守株待兔,肯定是死路一条。”

于远超意犹未尽,又接着说:“那种‘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后面笑’的人生哲学,我是看不上的。一个成功者,总要有些奋斗精神,总要有些气节,不能像秃鹫一样,什么肉都啃!”

江一梅搜肠刮肚,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于远超说:“咱们这是讨论,各抒己见,不存在谁说服谁。你可以固执己见,我也可以不改初衷。来,别琢磨了。还是尝尝这个黑海鱼子酱吧。”

于远超用黄油果酱抹了一片面包,加上鱼子酱,递给了江一梅。

江一梅接过面包片,边吃边问:“你觉得我们之间是不是有代沟?”

于远超想了想说:“不同年代的人,会有一些思想隔阂,这很正常。就像你们看00后出生的女孩,也会觉得她们和你们有些不同,好像更超前,更新潮。但是,在我看来,记者在整个人群中,应当是代沟最不明显的,因为记者不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有时还要站在时代潮头引领潮流。”

江一梅插话说:“现在是网络时代,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纸媒的记者是不是过时了?”

于远超说:”不管是哪类媒体,电视、广播、通讯社、纸媒体、网络媒体,都只不过是供记者们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现在所谓网络媒体的新闻,大部分还不是抄自通讯社和纸媒体,多数还都是通讯社记者和纸媒体记者写的,被这些网络媒体转载后无偿使用。网络媒体要想拥有自己的网媒记者,那要有多高的人力成本?一般的网媒承担得起吗?所以,说到底,今天网媒依托在通讯社和纸媒之上,不过是个共生关系。而且,现在多数纸媒,也都有自己的网络媒体。媒体这块蛋糕非常大,不存在谁吃掉谁。如今街头广告牌不是还存在吗,这就是最原始的宣传。“

江一梅听于远超这样一说,会心地笑了。

于远超接着说:”新闻和最新潮的事情,总是出自媒体的记者和编辑之手。搞舆论的,不能过分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代沟,记者的责任,是每天向人们介绍一个崭新的世界!否则,我们这些人,凭什么叫‘新闻记者’?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剧烈地变化之中,让人目不暇接,再快的计算机,也计算不出世界的未来。我们今天能投身新闻事业,也算三生有幸,可不要虚度年华啊。”

于远超这时滔滔不绝的状态,最能让江一梅心动。不管什么事,经于远超的嘴一鼓吹,顿时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江一梅心里想:“于远超,你真是个‘老司机’,我一定要让你好好带我一程!”

于远超好像猜出了江一梅的心思,有一搭无一搭地说了一句:“有些事,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结果;有些事,也许最终就没有结果。”

江一梅听了后,心里扑通一下,琢磨着:“他这些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影射爱情吗?”

江一梅不由自主的说了句:“我喜欢‘柏拉图式的爱情’,那种‘精神恋爱’就很好。”

于远超听了江一梅的这番话,有些吃惊,他说:“所谓的‘柏拉图式的恋爱’是柏拉图当年评价苏格拉底和学生们精神恋爱的说法。柏拉图认为,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他认为,人是高等动物,人性应当强于兽性。所以他认为,精神交流是最美好和最道德的。传说柏拉图当年和情人相爱,主张‘有爱无性’,强调精神交流。”

江一梅说:“强调精神交流,也就无所谓‘结果’了。”

于远超笑了,他终于明白了江一梅的意思了。他说:“如果都推崇柏拉图的精神恋爱,那现在世界上也许就没有人类了。别忘了,’性‘最主要的意义在于繁衍后代,因喜欢而爱,因爱而性,因性而繁衍后代。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和‘性爱’平行,有‘精神恋爱’,各不相干。在如今这种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中,这也确实是实际存在的一种选择。我个人愚钝,总认为这是一种压抑个性的‘作茧自缚’。”

“‘作茧自缚’?”于远超的这句话让江一梅一下子陷入苦想。

于远超说:“一梅,咱们的谈话太沉重了,换一个轻松的话题吧。”

江一梅一边慢慢喝着奶油蘑菇汤,一边盯着于远超看,她想看穿于远超所有的潜台词!唉,这个于远超,真是个“老司机”,不愧为老司机中玩漂移的好手。

不知为什么,江一梅喝着喝着汤,眼睛湿润了,她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一个人,你总是了解不透他,就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感情。

江一梅虽然年轻,但性格中,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唉,这个于远超太强了,让江一梅有一种压迫感!

江一梅想:“唉,这个于远超,你就不会示弱吗?不会哄哄我们这些年轻女孩吗?”

江一梅看着于远超在那里侃侃而谈,转念又想:“他又没有和我谈恋爱,没有必要迁就我,他为什么要示弱?”

想到这,江一梅又不禁想笑。

于远超困惑的看着江一梅脸上的表情变化,他问:“一梅,你怎么了?你在想什么呢?”

江一梅报馁地一笑说:“哦,嗯,我没有想什么,我在听你的滔滔不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