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周末在家里看剧,灯红酒绿的偶像剧,酱酱酿酿的爱情,我习惯性点到倍速上,想用更快地速度刷完整部剧的脉络,最好仅一天,我就能从他们爱情的开始看到结局。可当我真正点到三倍速时,我才发现,这个倍速,几乎听不清主角的对话,就连故事的走向和发展都迷迷糊糊,来不及分析。
这多像现代年轻人的爱情,刚相遇,就喜欢;刚喜欢,就相恋;刚相恋,就许下缘定三生的承诺,仿佛凭借简单的认识,就能奠定天长地久的未来。可是,快进般的爱情,结果真的能如愿吗?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快进式的爱情关系,也会快进般结束吧”。
热情和新鲜感都消失得很快
我的前段恋情,就是呈倍速前进的方式。
我们在一场饭局认识,彼此聊得十分投契,我喜欢古风音乐、古典诗词和乐器,恰好他也接触过;他喜欢的日剧和电影,我刚好也深入了解过。我们一见倾心,恨不得瞬间引为知己。
饭局结束后,顺理成章地交换了微信,聊过几个不想说晚安的夜晚,和互道早安的白天,我们就确定了彼此“灵魂伴侣”的身份。
但相处没多久,我就发现了我们之间的问题。我们对对方的认知极其浅薄,除了几个相同的爱好,再没有别的共同语言可以说,就连吃饭,我们的口味也几乎不同。
网络上有言,能真正走到一处的伴侣,先要吃到一块,再要睡到一块。可我们,只在吃上面就已经折戟,更别提更加亲密地下一步。
分手后,我独自翻阅朋友圈,突然发现,从我们相识到相恋,从确认关系到分手,原来只用了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好像吃了一顿快餐,刚入口时觉得是美味佳肴,再细尝便觉得食之无味。
曾看到过一个社交定律:十倍速亲近你的人,会在未来某个时刻,以十倍速离开你。
现在想想,果然如此。
因为新鲜感和热情都消失得很快,如果没有经过时间的积累,只是两辆列车短促地交汇,那么,交汇时的速度多快,就会用多快的速度奔向属于他们的目的地。
用倍速相爱的人,太想看到结局了
这让我想起年底回家时,朋友对我提起的相亲。
相亲是什么呢?两个人见面之前,已经通过媒人进行简短的了解。见面之后,先不问三观和情史,对双方条件满意后再谈未来。未来谈的,不是远方的落日和夕阳,而是家庭、父母和小孩。
抱怨到最后,我的朋友问我:“这样的相亲有什么意思呢?我完全没有心动,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是我喜欢的类型,我甚至没有时间跟他多做交流,就像节日赶场般,吃过他的酒席,再去看下一个。”
她的话令我沉默。
我跟初恋是怎么谈的恋爱呢?
我们初中便是同学,他是我的同桌,我们朝夕相处、四目相对,都能从对方眼里看到宇宙的存在,但彼此静默不言。高中直升本部,我们依然是同班,我们各自坐在桌子的两边,中间隔着一条窄窄的走道,仿佛隔着银河。
我知道他所有的心事与秘密,也跟他倾诉过年少时的憧憬与愿景。我看着他从校服到白衬衫,他也看着我从假小子变成大姑娘。
我们用青春为彼此来了一场漫长的告白,直到如今,那些画面还历历在目。
记得林清玄曾说:在人生的历程,我不着急。我不急着看见每一回的结局,我只要在每一个过程慢慢、慢慢地长大。
用倍速相爱的人,大概就是太想要看到结局,才忘记了,爱情最重要的是过程。
就好像我们喜欢一朵花,不见得非要看到花朵绽放;喜欢一个人,也无须非得拥有完美的结果,追求爱与美的过程本身就是非常美好的,我来了,我走过你的生命,即使最后只余一声叹息,那也是值得欣喜的回忆。一味地选择快进,纵然能快速看到结果,同时也失去了经历。而爱情,是用诸多经历所创造的盛景,没有经历,就像空中楼阁,稍有风浪,便摇摇欲坠。
有人说,倍速是在摧毁另一个世界的真实感。若把看电影当做是种逃避的方式,那么处在倍速中的我们,连爱与分开都不那么专一了。
所以啊,我们可以用倍速看偶像剧,用倍速体验别人的人生,但不要用倍速体会自己的爱情,爱要慢一点、再慢一点,喜欢才会变得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