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作法:写好文章就这几步(2021版)
- 夏丏尊 刘薰宇
- 2658字
- 2022-01-06 10:54:13
五 锐敏观察,捕捉特色
记事文虽以记述事物的状态、性质、效用,使人理解为主;但也有记述事物的美丑的一类,而不以使人理解为目的。前一类,称为科学的记事文,只是作者对于事物的认识的报告,比较偏于客观的,前几节所举的例都是。后一类称为文学的记事文,乃是表现作者对于事物的印象,主观的成分比较多。例如以《月》为题,就有下面的两种作法:
上面的第一篇,读了虽然可以得到关于月的状态和性质的知识,却不能感到月色的美感和月夜的情趣;这便是科学的记事文。第二篇,却恰好相反,只能给读者以月色的美感和月夜的情趣,至于月的性质和状态,却一点不曾写到;这是文学的记事文。
作文学的记事文须观察经验,对于材料选择和整理,与作科学的记事文一样。除了这些条件以外,还须特别注意下列各项:
(一)想象
因为文学的记事文,是表现作者所得的印象,所以在记述事物以前,必须将要表现的印象重现于心中,然后执笔。
即如前例关于“月”的文字,内中都是作者曾经目见过的光景,不是凭空假造的。在作这文时,只是将旧有的印象一一在心中再现,然后依样记述。作这类的文字务必依自己所感受的记述,不可依赖成语来堆砌,如说到月,不可便用些“月白风清”“月明星稀”之类的话。这是第一步功夫,也是最难的事;但唯其难能,所以可贵,能够做到,就不愧为作家了。
(二)注意特色
作文学的记事文,虽然要依作者自己所感受的记述,但局部的琐碎记述,不但不能使光景活现,并且不能使人得到所记述的事物的深刻的印象;所以必须捉住特色,舍弃其余,任读者自己补足。例如记述人物,把他的眉毛、眼睛、鼻头都记上几百字,分裂、琐碎,令人看了就要莫名其妙,不能使所记的人物的状貌在读者心中活现了。现从小说中找几条例来看:
——《红楼梦》第三回
——《水浒传》第十二回
——《复活》第一章
这三个例,第一、二个虽是旧式的描写法,但寥寥数言中,却能表出迎春和探春、朱仝和雷横的状貌。第三个,也足以表现一个堕落了而久居监狱的女子的神气。所以能够这样,就是捕捉了特色的缘故。
(三)抒述心情
要使所记述的事物在读者心中活跃,不但须记述客观的事物,还须记述主观的心情。换句话说,就是须记述从感觉上得来的印象。所以要作好的文字,非对于事物有锐敏的感觉不可。例如:
——《泥沼》
读了这段文章,那夏日傍晚松林中的一种蒸郁寂寞的景象,好像目见身历了。感觉在近代文学上有重要的地位,文字上能加入感觉,就有生气。与其说“寒风吹着面孔”,不如说“寒风刀刮似的吹着面孔”;与其说“麦被风吹动”,不如说“麦被风吹得浪一般地摇动”。因为后者比前者有生气,容易使读者得着印象。我国从来的文章都只记事物,不记情感,实是很大的缺点。
这里所应当注意的,就是所记述的感觉并不是故意加入的事。作者对于事物果能精密地观察,对于记述果能诚实不欺,心情和感觉自然会流露于笔端。如果只是将这一类的辞硬加上去,不但不好,而且可厌。旧式文章中,凡记述风景的时候,末尾常附加“诚胜地也”或“呜呼叹观止矣”之类的文句,记述悲惨的人事的时候,末尾必加“呜呼可以风矣”或“噫不亦悲夫”一类的文句。其实,是否“胜地”,能否算得“观止”,“可风”“不可风”,“堪悲”“不堪悲”,都要读者自己去领略的,不能由作者硬用主观的意见作命令式的强迫。因此这方法现在已不适用,特别在纯文学上不能适用。
(四)使用含着动作的词句
含着动作的词句,比较地容易引起读者的印象。例如:与其说“门前有小河,隔岸有高山”,不如说“门前流着小河,隔岸耸着高山”;与其说“海边有鹤”,不如说“海边有鹤飞过”。
不但这样,凡要表示事物,必须在事物有动作的时候,不可在它静止的时候。例如记述学校,必须记它授课或散课的时候;记述城市,必须拣它人马杂沓的时候;记述人物,必须在他言语动作的时候。例如:
——《诱惑》
——《父与子》
就下列各题作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