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伞自度——命运在我,相信自己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自伞自度,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乞求别人,等待别人的恩赐,只能让我们养成一种惰性,把命运的方向盘交给别人,别人给什么,我们就只能要什么,别人不给,我们就什么也得不到。自然,人人都会遭受挫折,因此不能把命运的主动权放在别人的手上。

自以为灯,自以为靠

当你肚饿口渴时,我的饮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须自己饮食;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儿也帮不上忙。

人类自古以来就敬天,遇事常祈求上天保佑。很多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得到一个结论:“与其求天一直不要下雨,不如让自己常备一把伞。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谁也救不了你,除非你自己。自救者天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谈佛·说禅】

有一个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那个人站在雨中被淋得浑身湿透了,到最后禅师还是没有度他。他说道:“不愿意度我就早说,何必绕这么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讲求的不是‘普度众生’而是‘专度自己’!”

禅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道:“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伞。真正悟道的人是不会被外物干扰的。雨天不带伞,一心只想着别人肯定会带伞,肯定会有人帮助自己的,这种想法最是害人。总想着依赖别人,自己不肯努力,到头来必定是什么也不能得到。本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只不过有的人还没有找到,平时不去寻找,只想依靠别人,不肯利用自己潜在的资源,只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这样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

【感悟·收获】

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我们平时还是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修得一把伞用以自度,因为没有人会给你送伞。自伞自度,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一个马车夫正赶着马车,艰难地行进在泥泞的道路上,马车上装满货物。忽然马车的车轮深深地陷进了泥泞中,马怎么用力也拉不出来。车夫站在那儿,无助地看看四周,时不时喊着“帮忙呀”。后来一个老者走过来对他说:“把你自己的肩膀顶到车轮上,然后再赶马,这样你就会得到神助。”马车夫依照他的方法去做,果然走出了泥泞。

天助自助者,完全依赖别人的恩赐是不可能的,我们解决问题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助。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困难,但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我如何去做才能解决它。我们就要敢于试一试,拼一拼,将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战胜困难,最终解决问题。如果我们遇到困难时,一门心思地烧香拜佛,企求得到别人的帮助,那样你将会永远陷在困难之中。

慧寂前去参拜沩山灵佑禅师。灵佑禅师问:“你是有主的沙弥,还是没有主的沙弥?”慧寂答:“有主。”灵佑禅师问:“主在哪儿?”慧寂便从西面走到东面站住。灵佑禅师于是认定慧寂是个奇异之人。

慧寂从西面走到东面,想用实际行动向灵佑禅师说明:他就是他自己的主人。这也正是他能得到灵佑禅师赏识的原因。在生活中,真正做自己的主人,主宰自己的命运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个人都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太多的制约,常常感到身不由己。也正因此,那些能独立思考、独立行动、不盲从于权威、不屈服于权势、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不随波逐流的人才受到钦佩。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都需要做自己的主人,选择自己的道路。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情本该我们自己现在来做,但我们不想做,往往还找出千万条理由来安慰自己可怜的心,这种心态是一种懒惰、依赖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启示】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自伞自度,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自身拥有宝,何须向外寻

悟求真理的路途,千峰回转,万山阻碍,难免会有见歧路而茫然的感觉。此时要紧的是,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有个僧人问师虔禅师:“头绪纷杂,道路不同,怎样才能顿时晓悟?”师虔禅师回答:“足下背着骊龙宝珠,却徒然怨恨长天明月。”师虔禅师开示我们:做人不要总是徒羡他人,而要向自身寻宝,开发自己的潜能,点燃智慧之灯。

【谈佛·说禅】

《法华经》卷四“五百弟子授记品”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个穷人去拜访一位极富有又位居高位的朋友。朋友见他穷困潦倒,非常同情他,所以衷心地招待他。穷人在朋友热诚的招待下放怀吃喝,酒足饭饱之余竟醉了,倒地呼呼大睡。这时朋友忽然接到官方命令,要到远方任职,朋友想向他告别,却摇不醒他,好意要资助他的金银无处可托。于是想出一计,将一颗高价的宝珠缝在他的衣服里,然后朋友即匆匆赴远地去了。

穷人好不容易清醒了,却未发觉自己身怀宝物,以为自己还是身无分文,又不见朋友踪迹,只好继续流浪。直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两人重逢,朋友见他仍潦倒如昔,遂问起那颗高价的明珠。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拥有一颗珍贵的明珠而不自知。

【感悟·收获】

这个故事是禅的寓言,寓意着佛性就在自己的身上,犹似“明珠在掌”,如果自己不去发觉它,明珠也只是一件无用的废物而已。修行,就是为了有机缘出现,使我们猛然醒悟,而领受到明珠的存在与珍贵。

佛偈说“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悟求真理的路途,千峰回转,万山阻碍,难免会有见歧路而茫然的感觉,此时要紧的是,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迷茫并不是别人或外界造成的,迷茫的是我们自己。一旦看清了自己的心性,明白了自己所处的位置,自然就有了方向和动力。

美国广告界巨擘乔安娜自小就喜爱文学,并阅读了大量的文学著作,而且她在很小的时候便立下了志向——做一名出色的作家。高中毕业以后,她便报考了文学系。

大学毕业后,她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去找寻工作,而是开始埋首文学创作,其努力的程度几乎可以用“头悬梁,锥刺股”来形容。她在一年之中写了两部长篇小说,但均未被采用,不过乔安娜并未灰心。她认为是自己的视野太狭窄所致,于是她便借了一大笔钱,到各地去旅游,增长见闻。在每次的旅游后,她都会写下大量的散文和札记,但被报社采用的概率仍然不高。

这时,由于她长期入不敷出,亲友开始反对她的追求,劝她将创作当成兴趣就好,然后去好好找份工作。而她自己也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道理,所以也同意了。由于她有很好的文字基础,所以很快就在报社找到了一份记者工作。但她对文学创作仍念念不忘,于是对记者工作极不用心,没多久就被解雇了。

一年中她数次失业,情绪也因此而低落,她的作品质量更是每况愈下。这时,她开始静下心来分析当作家所需要的多种因素。终于她认清要成为作家除了努力以外,还要有机会、阅历、思想等许多条件,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天赋。

乔安娜决定放弃当作家的念头,而开始从事广告文案创作。由于她的文学底子很强,很快地就在广告界崭露头角,最后成为有名的广告策划人。

她曾对记者说:“人都有擅长与不擅长的东西,看你如何去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人能否有特别的专长则取决于个人的自觉,这就要靠你自己去发现并将它发展,只有这样,你才能成功。”从她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成功绝非仅是靠拼命努力就能获得的,它需要与专长结合起来,这至少让你少走弯路。

如果一个人不想断送自己的一生,那么就应该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在征服困难的同时证实自己。人有各种各样的能力,最重要的能力是发现自己的能力。

1985年5月19日,25岁的萨拉·多尔蒂登上了麦金利山高达20000多英尺的顶峰。她是迄今为止第一位登上北美最高峰的独腿登山者。在不要假肢的情况下,多尔蒂出于某些“个人的原因”以及纯粹体格上的挑战,背负25磅登山器材登上了该峰。

多尔蒂引用某作家的一句话说:“我们大家都面对着这么一种巨大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往往是隐藏在看来不可能的情况中的。”

多尔蒂12岁的时候,一个喝醉酒的司机让她失去了一条右腿。但她仍然保持着对自己的信心,坚信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够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两个月后,她开始游泳。然后,又学习滑雪。任何一项活动对于突然失去一条腿的人来说都是艰难的重新学习。她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成功。多尔蒂对记者说:“在生活中倘若不想冒风险,哪里会有传奇?”

每个人都应该相信,自己就是一座宝藏,之所以没有被人发现,是因为埋藏得太久、太深。每个人都应该坚信,自己就是一颗钻石,之所以没有被世人认可、发光,是因为没有遇到鉴赏宝石的良师。每个人都应该自信,自己就是一匹千里马,到今天还没有被伯乐发现,是因为伯乐太少、太忙。每个人都应该要突破自己,去为个人的成功努力,努力一定会见证自己的成长。

【启示】

人生宛若大梦一场,也像是在道路中摸索,如果迷失自己,做的是迷梦,走的是迷途,只知追逐短暂的幸福,当然无法发现自己掌中的明珠。所以,做人必须要认识自己。

你就是一颗明珠

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们的。因为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结合在一起了,分不出是你的或不是你的。

人们常叹息自己有心无力,以为一己之力有限。佛陀告诉世人,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的可能。世间没有一项事“不能做”,也没有一个人“无能力”,有的只是不肯做而已。

【谈佛·说禅】

南阳慧忠国师身边有一个侍者,他已经服侍了国师30年,一直忠心耿耿,因而国师想帮他早日开悟。

一日,国师像往常一样喊“侍者”,侍者一听到国师在叫他,立即答应着。

国师对于他如此普通的回答无可奈何,便重复了好几次,但是听到的却是侍者同样的回答。

过了一会儿,国师对着侍者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听到国师的呼喊,十分不解,便问国师:“您是在叫谁呀?”

国师备感无奈,但心知他天资愚笨,便对他说道:“我叫的就是你啊!”

侍者听了,越发迷惑,于是说道:“国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

实在是一个不可教化的人,国师无可奈何地说道:“你真是太辜负我了。”

【感悟·收获】

许多人难以取得成功,往往是过于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就像那位侍者,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际上佛祖与众生并没有区别。佛祖之所以能成为佛祖,是因为他相信自身普度众生的能力,承认自己是佛祖。

证严法师开示:“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一滴水滴到水缸中,整缸水就是我们的。因为你的那滴水已和缸中水结合在一起了,分不出是你的或不是你的。”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不要轻看自己,自己有很多地方是值得称道和喝彩的。

1989年的有一天,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年仅9岁的小女生玛莉莎·普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天堂之路》,节目说到在未来二三十年我们要戴防毒面具上街,地球将没有花草树木,小孩子也将因为严重的污染而极易死亡。在节目的最后,男主角说:“现在还不算太迟,因为有心人会做一些事来预防悲剧的发生。”玛莉莎·普自此决定要当一位关心地球的有心人。

她当时认为自己是个小孩,没人会重视她的话,于是想到了美国总统,想请问他是否愿意协助她防治污染。她写了一封信给美国总统,在等待回信期间,她不断地猜想,他是否认为她是个小孩子而不加理会,或他认为那只是普通的信件而将其丢弃?这个时候玛莉莎·普克服了自己的障碍,写信给报社,打电话给广告商,希望他们能将她写给总统的信刊登出来,在她写信给总统12周后,她收到回信了,但那是制式的信一般,是写给“亲爱的小公民”,并未提到任何有关防治污染的话题。小玛莉莎·普有点生气,决定要吸引更多人来参与这个工作。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到1990年3月全美各地总共有250个布告栏,刊登了她写给总统的信。

她写信给美国电视台《今天节目》,要求上他们的节目,而学校有些同学常常取笑她是“回收小姐”,她选择了不听他们的嘲笑,继续做她认为该做的事。1990年的1月,她真的上了《今天节目》这个节目。

同时,她也成立了一个叫“儿童信心”的组织。当时只有六名成员来一起推动环保工作。现在“儿童信心”有25万个付费参加的会员,会员遍布俄罗斯、澳大利亚、希腊、菲律宾等国家,定期发行200万份的邮报。

她对于个人力量有两条规则:如果您看到任何问题,不能等别人来替您解决,您必须自己去解决;不要因为别人说您不可能做到而放弃,有些时候必须听从自己内心的决定,坚守自己的信念。

1995年玛莉莎·普获得温史得少年成就奖,她参加了这个盛会,发表了演说。她说:“我们常常会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或‘没人会听我的’,而忽略了自己的力量。为何不善用自己的力量呢?我仅有一人,但不容忽视。”

我们常听到别人说:“您不可能做得到”“那是不可能的”“不要做白日梦”。这些都可能让你的梦想破碎,或者打消你为理想奋斗的斗志。请想象一下玛莉莎·普9岁时的决定,和她的个人力量法则。我想9岁女孩可以做到,那我们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你要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那就是心中的力量!

【启示】

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不相信自己,就会把自己给忽略、耽误。自信是人生的动力,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做一颗明珠,而不是做粪土。

不假外求,做个真正的主人

参禅之人最可贵的就是有一颗自悟的禅心。如果不能认识自我,抛弃自己的优势,全然依靠别人,反而离禅宗要义越来越远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乞求别人,等待别人的恩赐,只能让我们养成一种惰性,把命运的方向盘交给别人,别人给什么,我们就只能要什么,别人不给,我们就什么也得不到。自然,人人都会遭受挫折,因此不能把命运的主动权放在别人的手上。

【谈佛·说禅】

宋朝高僧大慧禅师门下有个法号叫道谦的和尚,他参禅20年了还是没有悟道,心中很着急。

有一次,禅师让他出远门办事,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道谦内心很不高兴,心想: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而自己参禅还没有什么进展,这不是在浪费时间吗?于是心里十分苦恼。

他的同门弟兄宗元和尚听他诉说了这些苦恼,安慰他说:“我和你一起去吧!路上我也可以帮助你参禅!”道谦十分高兴,于是二人就出发了。

有一天晚上,道谦请宗元帮他解答生命的奥秘。宗元说:“我能帮你的事,我会尽量帮你,但有五件事,我是无法帮助你的,必须你自己去做才行。”

道谦问:“哪五件事?”

宗元说:“当你肚饿时,我吃的食物不能填饱你的肚子;当你口渴时,我喝的水不能帮你解渴;当你想大便、小便时,我也不能帮你;最后,除你自己以外,谁也不能帮你带着身子走路,这五件事,都得你自己去做。”

道谦猛然醒悟过来,他终于顿悟了,从这几句话中认识了“自我”。

于是他便独自踏上了行程,不再要朋友陪伴了。

一年以后,道谦到师父那里复命,大慧禅师一见到他就说:“你终于找到自己了!”

想到20年来自己浑浑噩噩,处处依赖师父,以为离开了师父就不能参禅,结果迟迟难以开悟。后来在宗元的启发下,他终于发现了“自我”;认识到参禅从根本上来说,靠的是“自悟自证”的时候,他才开始走上了“悟禅之道”。

【感悟·收获】

参禅之人最可贵的就是有一颗自悟的禅心。如果不能认识自我,抛弃自己的优势,全然依靠别人,反而离禅宗要义越来越远了。

在当今社会,总是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有极强的依赖心理——依赖父母、依赖亲戚、依赖贵人帮忙,以为别人能解决他的一切疑难。这是一种坏习惯,不但容易让人产生惰性,而且还会丧失原有的本能和习性,只有重视自我力量的人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曾说,他不想让儿子一开始就和自己在一起,因为他担心儿子依赖他,指望他的帮助。他准备让自己的儿子先到另一家企业里工作,让他在那里锻炼锻炼,吃吃苦头。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在一个可以触到底的浅水池是无法学会游泳的,而在一个很深的水域里,孩子会学得更快更好。当他无后路可退时,他就会安全地抵达岸边。”在自己的溺爱和庇护下,儿子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这样的孩子很少会有出息。五年之后,这位老板的儿子锻炼成熟,自己也开了一家公司。他理解了父亲当初的良苦用心。

依赖的习惯,是阻止你迈向成功的绊脚石,要想成就大事你必须把它们一个个踢开。

依赖他人,就会把命运交给别人,而使自己失去做大事的主动权。抛弃身边的每一根拐杖,都是对自己能力的一大考验。

一个有思想和远见的人,只有依靠自己,独闯大业,才能培养做事能力。敢于放胆一搏,就不愁夹缝里挤不出一条生路来。

【启示】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都需要做自己的主人,我们唯一能靠的只有自己,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当你认识到这一点的那一天,就是你成功的时候。

无知无明,是为罪过

对内心世界的陌生,导致了生活中的无数挫折。不知自己,不明道理,亦即所谓无知无明,是为一种罪过。

有一句佛语说:“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有些人总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但是,其实一点儿也不了解。郑石岩先生说:“现代人有一种通病,那就是普遍不了解自己,在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体力、经验等条件之前,便一头栽进一个过高的目标中,所以每天要受尽劳累和疲惫的折磨。”所以,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想法要现实,做事要量力而行,这样就不会生出烦恼。

【谈佛·说禅】

百丈怀海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亲传弟子,他在禅界也是很有名的。怀海有一位弟子叫香严智闲,他非常聪明,在怀海面前可以问一答十。智闲禅师自从怀海圆寂后,就跟随大师兄沩山灵佑禅师学禅。

有一天,沩山灵佑禅师对智闲说:“听说你在先师在世之时,口齿伶俐,师父问你一句,你能回答十句,问你十句,你能回答百句,但这只是你的小聪明,光凭这些佛学常识是没有什么用的。”

沩山问智闲:“父母未生以前,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平时只重视引经据典,考证东考证西,收集归纳及整理资料的智闲禅师,这时回答不出来了,只好拍拍屁股回到自己的禅房,并且用尽所有的精力及时间,翻遍了大藏经及禅宗祖师们所留下来的语录、公案之类的书籍,可就是找不到“本来面目”。于是智闲只好厚着脸皮,再回来找大师兄沩山请教。

沩山说:“我实在无可奉告。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教给你的话,那是我的东西(指本来面目,佛性),并不是你的东西。”

智闲听大师兄说了这番话后,总觉得大师兄可能有意在隐瞒怀海先师所传给他的“正法眼藏”,很伤心,一气之下就用一把火把自己身边多年以来塞满屋子的书籍统统烧掉,然后就去看守慧忠国师的坟墓,昼夜六时如哑巴吞含火珠般地思考这个疑团。

终于有一天,智闲在田园除草时,忽然锄头碰到石头,咯噔一声,智闲顿然大彻大悟,于是他沐浴焚香,对着沩山遥拜着说:“师兄你实在是太慈悲了,假如当初你告诉了我,我就没有今日的喜悦了!”

【感悟·收获】

智闲因为发现了自我的本来面目而最终开悟,你能不能发现并活出个真实的自我来呢?

佛说: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禅能令我们认识自己,所谓明心见性、悟道归源也。我们要时常观照自己,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已。

日本保险业泰斗原一平在27岁时进入日本明治保险公司开始推销生涯。当时,他穷得连午餐都吃不起,并露宿公园。

有一天,他向一位老和尚讲述了自己的不如意,讲起了很多人不愿意投保。老和尚注视原一平良久,等他说完,老和尚平静地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原一平哑口无言,冷汗直流。

老和尚又说:“年轻人,先努力改造自己吧!要改造自己首先必须认识自己,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要赤裸裸地注视自己,毫无保留地彻底反省,然后才能认识自己。”原一平恍然大悟。从此,原一平开始努力认识自己,改善自己,终于成为一代推销大师。

我们每个人有如一面镜子,既照得出别人,也照得出自己。一个人能做到“自知者明”,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与“自己”朝夕相处,也经历无数沟沟坎坎,但能对自己了解的又有几个?更别说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明察自己的缺点,同时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个年轻人在逛集市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摆了一个捞鱼的摊子。他向有意者提供渔网,捞起来的鱼归捞鱼人所有。这个年轻人一时童心大发,蹲下去捞起鱼来。他一连捞破了三张网但一条小鱼也未捞到。见老人眯着眼看自己的蠢样,心中似乎暗自窃笑,他便不耐烦地说:“老人家,你这网做得太薄了,几乎一碰到水就破了,那些鱼又怎么捞得起来呢?”

老人回答说:“年轻人,看你也是念过书的人,怎么也不懂呢?当你心中生意念想捞起你认为最美的鱼时,你打量过你手中所握的渔网是否真有那能耐吗?追求不是件坏事,但是要懂得了解你自己呀!”

年轻人说:“可是我还是觉得你的网太薄,根本捞不起鱼。”老人回答说:“年轻人,你还不懂得捞鱼的哲学吧!这和众人所追求的事业、爱情、金钱都是一样的。当你沉迷于眼前目标之际,你衡量过自己的实力吗?”

不了解自己,自不量力,会让人失败,品尝痛苦。梅原谛愚禅师开示:“对内心世界的陌生,导致了生活中的无数挫折。不知自己,不明道理,亦即所谓无知无明,是为一种罪过。那是因为虽生而为人,却不知‘人’的真实意义,虽说是自己,却不知‘自己’的真实意义,这样一来,这种生活方式也就不具真实意义了。”

【启示】

我们要盘点人生,在不断地盘点中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征服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最大限度地拓展生命的宽度。

不要自卑,也不要太狂妄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相传,佛陀降生时,不用人扶就会走路,向四方各走七步,开言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何等的自信。

人的情绪,有两个极端:自卑与自傲。自卑与自傲是一体的两面,一个人狂妄与自负的表现,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空虚与自卑。

【谈佛·说禅】

有位满腹经纶的学者,为解禅学的奥妙,不远千里去拜访一位禅师。禅师在桌上准备了两只斟满茶水的杯子,然后坐下,开始讲解佛学的精义。

这位学者听着听着,觉得其中某些话似曾相识,好像也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他曾听人说这位禅师道行高深,从他的话语中能够得到很多启发,但是交谈之下并不觉得他有什么特殊之处,于是认为这位禅师不过是浪得虚名,骗骗一般凡夫俗子而已。

学者越想越心浮气躁,坐立不安,在禅师的讲道中不停地插话,甚至轻蔑地说:“哦,这个我早就知道了。”

禅师并没有出言指责学者的不逊,他只是停了下来,拿起茶壶再次为这位学者斟茶。尽管茶杯里的茶还剩下八分满,禅师却没有把杯子里原来的茶倒出,只是不断地往茶杯中注入温热的茶水,直到茶水不停地从杯中溢出,流得满地都是。

这位学者见状,连忙提醒大师说:“别倒了,杯子已经满了,根本装不下了。”

禅师听了放下茶壶,不温不火地说:“是啊!如果你不先把原来的茶杯倒干净,又怎么能品尝我现在倒给你的新茶呢?”

【感悟·收获】

佛说:“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一个人既无自卑感,也不会傲慢,那是非常平实自在。

一个人做了自卑的俘虏,是很难有所作为的。1951年,英国的弗兰克林从自己拍得极好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之后,他就这一发现做了一次演讲。由于生性自卑,又怀疑自己的假说是错误的,最终他放弃了这个假说。

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两人因此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如果弗兰克林不是自卑而坚信自己的假说,进行深入研究,这个伟大的发现或许会以他的名字载入史册。

一个人一旦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无法正常发挥。狮子再威猛,一旦被关在笼子里力量就会无法体现。自卑是束缚创造力的一条绳索,消除自卑才能成就大事。

自卑的另一面是狂妄自大。山脊分水是因为它高傲,山谷蓄水是因为它深沉。做人也一样,不要目空一切,要谦虚。大凡骄傲之人,常常只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并把它推向高峰,刚愎自用,任何意见都听不进去,这时,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清朝时的大将军年羹尧就是由于不知道这个道理,而招致了杀身之祸。年羹尧从小就在雍正家里生活,一直视雍正为自己的主人,对雍正是忠心耿耿。雍正能坐上皇帝的宝座,年羹尧也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因而即位后的雍正更加信任年羹尧。西北地区的军事民政全部由年羹尧一人负责,在官员任命上雍正也常听取年羹尧的意见。雍正不仅对年羹尧本人关照,而且对他全家也很关照,年家大大小小基本都受过雍正封赏。

但是,随着权力的日益扩大,年羹尧自恃有功,变得目中无人,变得骄傲自满起来。一次他回北京,京城的王公大臣都到郊外去迎接他,他竟然对这些同朝称臣的官员扫都没有扫一眼,骑着马就过去了。更加过分的是,他对雍正有时也很是傲慢,有一次接到雍正的圣旨,按理应摆上香案跪下接旨,但他随便伸手接过来就完事了,看完就随手丢到了一边,让雍正很是生气。他平时耀武扬威,很是招摇,甚至他家一个教书先生回老家一趟,江苏一省长官都要到郊外去迎接。由此可见年羹尧的嚣张气焰。

自以为是功臣的年羹尧不仅待人接物傲慢无礼,他还大肆接受贿赂,随便任用官员,严重搅乱了朝廷的秩序。雍正渐渐对他的所作所为忍无可忍了。

1726年年初,年羹尧给雍正进贺词时,竟然粗心大意地把字写错,赞扬的语言成了诅咒的话。雍正这下找到了借口,借助这个机会抓了年羹尧,罗列他许多的罪状,将他彻底打倒。最后雍正令年羹尧自杀,年羹尧在狱中上吊而死自高自大的人总是自以为是,等到事到临头,败局已定,悔之晚矣。自夸自大之人,其结果小则害人害己,大则危邦误国。因此,为人切不可狂妄自大。做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佛说,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蠢。当我们取得一些成就时,切不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启示】

俗话说:“虚心的人十有九成,自满的人十有九空。”我们在取得好成绩时,还能保持谦虚的心态,才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