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名人篇
- 一生要了解的未解之谜:一生要了解的世界100个未解之谜
- 黄峻菠
- 6853字
- 2021-12-30 15:47:57
1、始皇生父之谜
一个传奇性的人物
赢政就是秦始皇,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历史上,他率十万之众,南征北战,将六国一一灭掉,实现了一统天下的梦想,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威名赫赫的人物,其身世却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
是不是姓吕
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也就是说,赢政是秦庄襄王子楚的儿子。但是,史记在吕不韦列传中却记载了另一个传奇故事,说赢政是吕不韦的儿子。事情是这样的。战国时群雄并立,为了保全国家,产生了质子制度,即将王室中的成员送往对方以示诚意。子楚就是在这样的政治情形下被送往赵国的。他在赵国的日子并不好过,得不到任何尊重,待遇也很低。赵国商人吕不韦是一位善于经营的人,他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财富,开始有了政治上的野心。他把宝押在了子楚身上。子楚是一个既昏庸又懦弱的人,看见有人主动结交,自然十分高兴,与吕不韦一拍即合,关系越来越密切。于是,吕不韦就购买了一名能歌善舞的舞姬,先让她怀上自己的孩子,然后再献给子楚。子楚对这个舞姬很宠爱,生下了赢政。后来,赢政继承秦王之位,吕不韦就在秦国飞黄腾达起来。对于这种说法,一直有人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史记的记载仅仅是传说而已,未必能够作为信史,况且史记本身的记载也有前后矛盾之处。
秦始皇到底姓什么
事实上,史记的描写确实是栩栩如生,但却未必能够由此而推断出赢政就是吕不韦的儿子。别的原因不说,即使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讲,如果那位赵姬确属有孕后再由吕送给子楚,那么赢政的出生定是一个早产儿,这一点是不能瞒人的。子楚是无能之君,但并不是白痴,其能让这样一个“问题后嗣”来继承秦国的王位?看来,赢政还是子楚的亲生骨肉,秦王室的正统继承人。
2、李白死因之谜
诗仙之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为青丝暮成雪……”李白的这首《将进酒》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浪漫诗人李白的一生,经历十分奇特。他放弃高官厚潞,到了晚年生活穷极困苦。但是他是一位胸怀“上九天揽明月”之志的文人,根本不为困难击倒,最终死在了当涂江边。这位大诗人的死是富于传奇色彩的。
饮酒殒命抑或病魔缠身
千百年来,李白的死因一直是个谜团。旧唐书和新唐书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没有明确他的死因。有人认为他是病死的,这种说法见于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的记载:“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暇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
至于李白的病因,一些学者考证是因为饮酒。李白嗜酒成性,到了晚年,狂饮更是他生活的一大乐事,最终因酒致疾,继而因疾致命。当代文学家郭沫若认为,李白六十一岁曾游金陵,往来于宣城、历阳二郡间。当时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曾准备投军,然而他行至金陵一带时不幸发病,终于半途而归,未能如愿。这就是所谓的“腐胁疾”的初期发作。后来李白在当涂养病时,这个疾病再次发作,于是就死在了这里。
有人不同意上面的说法,认为李白是失足坠入江中而死的。古代的记载如下:“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或者“白晚节好黄老……乘酒捉月,沉水中……”。这些说法都是指李白是大醉之后入水中捉月,不幸坠入江中而死的。
诗人的悲剧
种种的说法,令人眼花缭乱,李白究竟是怎样死的呢?说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不看一下李白的一生。李白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时常感叹自己的不平。胸中有之志,却始终不得所遇,以至郁郁终身。无奈之下,借酒浇愁,以至不能自拔,最终为酒所伤,不幸身死。
3、乾隆身世之谜
大清朝的汉人皇帝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比较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他好大喜功,自称为“十全老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其身世也是个谜团,让后人颇为头疼。
汉人,还是满人
有关乾隆的身世,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说是这样的:乾隆本来是海宁陈氏之子。雍正皇帝尚未继位,还是皇子时,雍正与陈家的关系极好。十分凑巧的是,两家于同年同月同日各生下了一个孩子,雍正所生为女孩,陈家所生为男孩。于是,雍正就命令将孩子抱进宫来观看,陈家也欢天喜地的把男孩抱进了宫。可是到了晚上,当孩子回到陈府时,陈家发现这个孩子已经不是先前抱进宫中的孩子,而换成了一个女婴。同时,送孩子过来的太监又秘密传口谕给陈家,让其不得声张,否则会有杀身之祸。惊恐万分的陈家哪敢声张,只好将这件事烂在了肚子里。当然,那个男孩就是日后的乾隆皇帝了。至于那位公主,长大后则嫁给了常熟蒋家。这个传说还有证据。据说,乾隆在宫中常穿汉族服饰,并曾想下令满人改穿汉人服饰,只不过被大臣劝阻而作罢。在海宁陈家中则有“爱日堂”和“春晖堂”的牌匾,这两匾均是乾隆身世的证明。
也有不少人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乾隆是雍正的儿子,他的生母是纽钴禄氏。持此说者认为,雍正早在乾隆之前,就已经生过四个儿子了。虽然这些孩子有早夭的,但还有男嗣。而且雍正那时正值壮年,完全有生育能力,为何要换别人的儿子呢?至于乾隆下江南,那主要是为了炫耀文治武功。而“爱日堂”和“春晖堂”的牌匾,则是康熙应陈家主人陈元龙所请而为他题写的,并不能说明什么。
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那么乾隆到底是满人还是汉人呢?联系当时的宫廷情况,事实上在清朝康乾之时,满汉之分十分严明,身为满族最高权力中心的皇宫是不可能容忍汉族血统存在的。雍正更不可能把一个汉人孩子拿来做自己的孩子,因此乾隆应该是满人的后代。
4、李自成身死之谜
成败一瞬间
明朝末年的一天,两支军队正在山海关外交战,其中一支高举着“大顺”旗号,另外一支则由前明将领吴三桂率领,由清晨厮杀到了中午,吴三桂的军队逐渐处在了劣势。正在这时,一支军队从吴三桂部队的后面杀了出来,那是满族人的骑兵!农民军激战半日,已经精疲力竭,哪里是他们的对手。最终,闯王李自成肩头中箭,被迫撤退,从此开始了流亡生涯。
战死还是出家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明朝末年,朱氏王朝的统治十分腐朽,奸臣当道,民不聊生。1629年,陕西一带发生了严重旱灾,灾害已经到了人食人的地步。然而,地方官员却照旧搜刮百姓。被逼无奈的农民们最终起义了,闯王李自成从农民军中脱颖而出。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他当过和尚,给地主放过羊,长大后做了驿卒。因为欠债无法归还,于是召集了民众,走上了起义道路。1644年,李自成率领部队打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在攻下北京之后,起义军将领有了享乐的思想,开始变得骄奢淫逸起来。而驻守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开始本有意投降起义军,而当他的家被农民军洗劫,爱妾被抢走的消息传到他耳中后,他再也无法忍受了,于是他投降了清军。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李自成从北京一路退却,转战河北、河南,部队不断减员,将领也纷纷离散。最后他到了湖北九宫山,在这里他遭到当地地方武装伏击,力战身亡。
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李自成并未在九宫山战死,而是由几名亲兵掩护,突围而出,躲在了湖南的一座庙里出家,法号“奉天玉”。
豪雄之死
那么,李自成到底是怎样去世的呢?从陕西到北京再到湖北,他的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怎么会因为一时的落败就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呢?看来,所谓出家之说,不过是对于英雄结局的美好想象罢了!
5、林则徐死亡之谜
民族英雄的辞世
公元1805年的广东省普宁县,一位枯瘦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呼吸微弱,他的儿子和亲信伴在他的周围。忽然,这位老人张开眼睛,手指南方奋力连呼三声:“星斗南”,接着就与世长辞了!这位老人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关于他的死,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
因病而死还是为人所害
林则徐1785年出生于福建侯官,曾任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两广总督等官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法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林则徐到广州之后,迫使烟贩交出了全部的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收缴的一万多箱鸦片加上生石灰加以销毁,这就是“虎门硝烟”。1840年,英军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战败,答应将林则徐发配新疆伊犁。公元1805年初冬,林则徐被任命为广西钦差大臣,他拖着病体赶往广西赴任,行至广东普宁时病情恶化,几天后就去世了。
林则徐的死留给后人一个谜团:他所呼的“星斗南”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不少人认为,林则徐所说的“星斗南”是“新豆栏”的讹误,新豆栏是当时买办聚居的地方,林则徐想以此告诉别人他是被这些人毒害的。还有人认为,“星斗南”指的是林则徐要清政府提防俄罗斯——星斗指俄罗斯,要提防其南下。
壮志未酬
林则徐是一位民族英雄,由于他的硝烟事迹,自然有人认为他所说的话是在暗指下毒手之人的猜测。另外,据说林则徐前去赴任时,曾看见天空中有一颗大星耀眼于西南,以至于死前深有感触而发出呼喊,这或许是星斗南的来历吧!
6、杨贵妃下落之谜
红颜的无奈
唐玄宗李隆基在执政前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唐朝在他治下出现了“开元盛世”。可是,到了后期他宠爱杨贵妃,宠信佞臣,弄得民怨沸腾。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打得唐玄宗仓皇出逃。当军队行到马嵬坡时,军队一致要求杀死奸臣杨国忠和杨贵妃。为安抚士兵,唐玄宗只好下令处死了杨氏兄妹。一代美人,从此香硝玉殒。
为人所杀还是有人代死
杨贵妃死了,可是她是怎么死的,尸体又到哪里去了呢?关于杨贵妃的死因,盛行的说法是:她死于马嵬坡,是被缢死的。这种说法主要依据的是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等史书。但是,还有一些人持着不同的观点,这些人认为杨贵妃当时没有死,而是被当时的军队主帅陈玄礼和宦官高力士救了,并由陈玄礼的副将秘密将她送走。在马嵬坡被缢死的,是她的一位侍女。杨贵妃由这个副将一路护送到上海附近,并从这里扬帆出海,最终到了日本列岛,在一个名叫久津的地方安度了晚年,据说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所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就在暗示此事。
关于杨贵妃的下落还有另外的说法。有人认为,她流落到了民间。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杨贵妃没有死,也没去东瀛,而是在一个寺庙里作尼姑。另外还有人认为她虽是出家了,不过是做了个女道士。还有一个更为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出海之后随着风浪到了美洲,并且还作了一个女酋长。
下落何在
种种说法,不一而足。那么杨贵妃到底去了哪里呢?实际上,当时群情激愤,在情绪激动的士兵之前很难作假。陈玄礼身为最高统帅,不可能冒着如此大的风险营救杨贵妃。另外,从陕西到海滨何止上万里,飘洋过海又需要长期的准备,象杨贵妃这样一个大家闺秀,如何度过这漫漫旅程呢?自古红颜多薄命,杨贵妃最终也未能逃脱此种命运。
7、成吉思汗下葬地点之谜
一代枭雄的谢世
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1162年出生于蒙古部贵族世家。铁木真九岁时,父亲遭仇敌下毒身亡。少年时代的坎坷经历,造就了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后来,他联络父亲旧部东征西讨,统一了蒙古各部,被尊为成吉思汗。1226年,成吉思汗第二次出征西夏时,不幸中了箭头有毒的冷箭,最终病死在灵州,终年65岁。
不明的坟墓
据说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将领遵照其遗命,将他的遗体运回了蒙古。遗体运回来后,下葬到陵墓中,又出动成千上万匹马来回奔跑,将墓地踏平,然后在上面植木为林,并以一棵独立的大树作为墓碑。随后,将领命令负责监造陵墓的800名士兵将造墓的1000多名工匠全部杀死,而这800名士兵很快也遭到灭口。成吉思汗的坟墓也最终被带进了坟墓。据蒙古皇室秘史记载,为便于日后成吉思汗的亲人能找到墓地,负责埋葬的将领在坟上杀死了一只小骆驼,并将血撒在陵墓上,子女想祭拜成吉思汗,就可以让被杀的小骆驼的母亲作向导。而在那头母驼死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大汉葬身何处了。
成吉思汗的陵墓究竟在何处?我国考古学家曾经在内蒙古的千里山发现过成吉思汗的家族图,上面画着成吉思汗的妻子和儿子的头像,说明成吉思汗的陵墓可能在这一带,但发掘没有任何成果。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所谓“成陵”,不是真正的成吉思汗陵,仅是一种祭祀场所。
究竟葬身何处
不仅成吉思汗陵墓,元代其他皇帝的陵墓至今也都未曾被发现,这是由元代皇家实行秘葬制度造成的。或许最好的答案是当年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访华时回答水均益的那句话吧——“……成吉思汗陵墓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这并不重要……让它永远成为一个谜底似的问题,使那些愿意猜谜底的人继续猜这个谜底吧!”
8、司马迁死因之谜
死因不明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生于龙门,曾游历全国。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父职为太史令,开始著述《史记》。汉武帝发兵讨伐匈奴,李陵战败被匈奴俘虏,司马迁因替李陵讲情而被捕入狱。他遭受宫刑,却为了著述《史记》而苟且偷生。公元前90年左右,司马迁写成了《史记》。但是他也从此消失,不见了影踪。
寿尽天年还是被逼自杀
千百年来,关于司马迁的死因一直是个谜。有人认为司马迁善终,但也有人认为司马迁死得不明不白,大有疑问。认为司马迁系善终的人认为,据《汉书》本传载:“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受汉武帝“尊宠”并重用,说明死于武帝之手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应是善终。但有很多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司马迁是被武帝杀死的,而对于他的具体死因,这些人又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司马迁是由于作《报任安书》而被杀死的,原因是武帝认为司马迁在“发怨言”,一怒之下下令处死了司马迁。另外有人认为,司马迁可能死于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狱”。当时,身为武帝宠臣的江充与太子有宿怨,恐武帝归天后被太子诛杀,于是就借查处巫蛊案之机诬陷太子。太子杀江充后自杀,武帝发觉太子冤死,就大治太子死之。这场灾难牵涉到许多文武官员,司马迁估计也难以幸免。
生命绝响
司马迁究竟以何种方式告别了人世呢?事实上,在受刑之后,司马迁已经很少进行活动,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创作《史记》上。在公元前90年左右《史记》完成后,他的心愿已了,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能令他留恋的呢?至于这位太史公的归宿,想来性情刚烈的他,是不会再流连于人世了吧?
9、明建文帝下落之谜
叔侄反目
朱元璋在位时大封诸王,藩王们的权力很大,拥兵为重。朱元璋死后,其继位者明建文帝朱允炆开始削藩,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就在燕王攻进宫时,宫中突然起火,大火之后,建文帝不知所终。他去哪里了呢?
成者王侯败者贼
建文帝到何处去了?是纵火自焚还是借火远遁?朱棣当上皇帝后,数十年的搜寻均无结果。这件事也就成了千古之谜。有人认为,宫中的那场大火,已经将建文帝化为灰烬。但也有人认为,建文帝借宫中的密道逃离了京城。但在他的具体下落上,却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建文帝出家做了和尚。据《创新渭源县志》卷九《艺文志》中《五竹寺记》载:“建文于夏6月庚申13日未时,由癸门出,比时愿扈驾车22人,节(郭节)其一也。君臣奔窜崎岖,昼伏夜行。历滇南、巴蜀,建文至乐都瞿昙寺,……”据史料记载,瞿昙寺建立时就与明皇室关系密切。这些人认为,“靖难之役”后,燕王率军南下,北方道路被封,建文帝只有向南方逃窜,最后选择了河湟地区作为落脚点。这一逃亡路线也印证了民间传说中的“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被朱棣赶下台后,从地道逃出宫,隐于民间,改名为“让銮”,假扮僧道,云游于滇、黔等省,晚年隐居于武昌,死后葬在了武昌洪山。
踪影茫茫
建文帝的下落是个千古之谜。从当时的情形看,燕王军队已将南京重重包围,自然也要防止有出城密道,以保证不被偷袭。况且以建文帝之尊,即使隐踪民间,恐怕也难以遮住他的光芒,他又怎样掩藏行踪呢?恐怕他已经随火去了吧!
10、川岛芳子被枪决之谜
公审川岛芳子
1948年3月的一天,河北省高等检察院内人山人海,大家都是来看今天要审判的一名战犯——川岛芳子。由于人流如同潮水一样拥进检察院,使得秩序大乱,审判已无法正常进行。最后,首席检察官陈广德不得不宣布公审延期举行。川岛芳子是何许人?为什么能吸引如此之多的目光?
大审判的结局
川岛芳子出生于1906年,本姓爱新觉罗,名显玗,字东珍,化名金璧辉,是满清王室肃亲王善耆的第十四个女儿。清室灭亡之后,善耆还不死心,就将几个儿子分别派到满洲、蒙古和日本,让他们伺机而动。他还将显玗送给了好友川岛浪速做养女,对其进行间谍训练。显玗在她养父处接受了政治事务、军事技能、情报与资料收集等多方面的专门训练,还取了一个东洋名字——川岛芳子。1928年,川岛芳子回国,先后参与了“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满洲独立”等事件,并导演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和“转移婉容”等活动。抗战胜利后,川岛芳子的政治生命走到了尽头。她被国民政府作为头号女汉奸逮捕归案,关进了北平监狱。1948年3月25日,川岛芳子在北平宣外第一监狱被处决。关于她死,历来众说纷纭,有消息说川岛芳子没死,本人早已潜返东瀛,枪决的是一个替身。还有人说川岛逃到了东北一带,在那里度过了残生。
身死与否,还是借机远遁
川岛芳子真的没有死吗?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传闻,与行刑情况不公开有很大关系——行刑时各大报社记者均未被允许入内,他们对当局的态度十分不满,因而报道时也大肆渲染种种“疑点”、“谜团”,因此误导了人们。真正的川岛,应该是已经被枪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