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6 改良电刀针排脓——糖尿病足伴甲沟炎速治1例

患者朱某,男性,61岁,主因“右足趾外侧红肿胀痛1天”就诊(图6-1)。

既往史: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年。

诊断:糖尿病足。

重点信息

1.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局部皮温低,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知其存在下肢循环障碍,为糖尿病足早期症状。

2.患者患趾局部胀痛,局部红肿,提示脓已形成,急需切开排脓。

3.综上考虑,必须以最小切口达到排脓目的,否则脓排不出则蚀筋烂骨,而切口过大则容易造成缺血伤口不愈合。

治疗经过

采用改良电刀针进行局部烙刺引流,促进脓液自烙刺口

病例简介

排出(图6-2)。

改良电刀针工具:高频电刀、头皮针塑料管一段(3~4cm),一次性针灸针(减去尾端针环)。

用法:将头皮针塑料管套在电刀头处,将针灸针尾套入塑料管内,固定于塑料管与电刀刀头之间(图6-4、图6-5)。

治疗方法:令患者平卧,小腿贴于极板上,打开主机,选择切割模式(CUT),将自动电切功率调整为40W左右,将针灸针头垂直于脓肿最高点处,打开刀柄开关进行自浅而深的烙刺,脓出后停止。如创缘渗血,可直接烙刺止血。烙刺结束后擦净脓液,局部不插药捻及引流物,用红肿消箍围消肿,加压包扎,每日换药一次,半个月后创面愈合(图6-3)。

思考

1.火针排脓的改进

古时使用火针称为“燔针焠刺”,即以热力加针刺作用于穴位,起到散寒宣痹止痛的作用,多用于痹证的治疗。而古代外科多采用粗针烧红后进行脓肿切开排脓,具有清创、止血等疗效,且对于脓肿切开具有排脓创面小、愈合快的优点。但目前本法难以为患者接受,受诊疗常规等限制,在医疗机构内也难以实行。电刀虽然能够起到热切割作用,但由于其刀头属于一次性更换器械,费用较贵,且在面积较小的脓肿也难以适用。所以本疗法将电刀与一次性针灸针结合起来,以头皮针塑料管为媒介将电刀头与针灸针固定,针灸针头可根据需要弯成各种形状,模仿火针烙法,采用高温作用于针具上,使其在热力作用下对外科疾患进行微创治疗。本法与外科手术不同,由于高温的作用,并不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从而免去了一系列复杂程序,操作简便。

2.电刀针的特点

本例患者足部脓肿已形成,急需切开排脓,但如果采用传统火针,则在操作过程对于针刺的深度要精准把握,否则易损伤局部组织,尤其是足部本身具有肌肉少、肌腱及关节多、血运差等特点,一旦损伤深部血管或神经,后果不堪设想。而电刀针温度恒定、可调节,电极末端连接一次性针灸针,当针接触表皮时产生高温,使表皮组织气化、裂开,而打到脓腔后脓液自动流出,既避免了破坏深部正常组织的可能,又达到了引流的目的。本法既经济又避免了交叉感染。此外,电刀针不仅可以避免切开、分离过程中引起的出血,而且由电刀针灼烧后的引流口短期内不会闭合,保障了引流的通畅,在烙开后可以不用药线引流,仅以加压包扎及箍围消肿即能够促进脓液顺利排出,避免形成潜在脓腔。

病例图片

图6-1 引流前

图6-2 引流中

图6-3 引流后

改良电刀针图片

图6-4 电刀

图6-5 电刀刀头及针灸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