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仝小林微医辨惑传习录
- 朱向东 赵林华 黄飞剑
- 2233字
- 2021-12-24 10:56:36
二、暑 邪 辨 识
【医论精华点睛】
仝小林对暑邪、火邪的认识:中医讲的六淫,是在六气变化基础上提出来的。那么,六气中的火是什么呢?我认为,与其他五气风寒暑湿燥一样,一定是自然本有的,那就是阳光。阳光,在自然正常状态下,就是六气中的火,一年四季都有,它不同于暑,暑有季节性。当阳光过强,非其时而有其气,则火变为邪,如秋老虎,它可以和其他五淫为伍,戕害人体。
【医论现场再现】
(一)暑邪的定义
仝小林: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六淫中的暑邪。什么是暑邪呢?
朱向东:从来源看:暑纯为外邪,没有内生,火为热之极,可以外来,亦可内生;从季节看,暑为夏季之异常气候;热虽在夏季多见,其他季节亦有。从致病看:暑致病较为剧烈突然,热多渐生为患。此外,暑亦有阳暑、阴暑之分。
(二)暑邪与火(热)邪的关系
仝小林:我们只讲外感六淫,不涉内生五淫(邪)。那火邪又指什么?火邪和暑邪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朱向东: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火邪是由内而生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火邪也可以由外感而来,不过这种“火邪”,我们多称为“热邪”,这就“五气化火”。“五气”也就是“风、寒、暑、湿、燥”五种外邪。五气之中只有“暑邪”纯属外来之火邪,我们称为暑热,其余风、寒、湿、燥非火热之邪,之所以能化火,需要有人体内阳气亢盛或阴分不足的条件,也就是说外在的因素要通过内在的变化才能起作用,才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火邪”。从表象来看,“五气化火”是由外感而来,实质上仍由内生。因此,就有“气有余便是火”的说法。火热为阳盛所生,火为热之源,热为火之性,其本质皆为阳盛,所以火热也往往混称。
但火与温热,同中有异,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二者仅是程度上的不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火”可以代表人体阳气,蕴藏于脏腑之内,具有温煦、生化等作用,是人体的正气,《内经》中称为“少火”。只有亢烈之火才成为病邪,《内经》中称为“壮火”,即所说的“火”邪。而热只是邪气,没有属于人体正气的说法,这是火与热的主要区别。如风热、暑热、湿热之类病邪;而火常由内生,如心火上炎、肝火亢盛、胆火横逆之类病变。但这一点也不是绝对的,也有内热和五气化火的说法。火能生热,是阳气的形象和化身,阳气虽不可见,但可以通过火热而察知。而阳气又不是孤立的,它不能脱离阴精而存在,就像火不能脱离燃料而存在一样,阳气亢盛了就消耗太多,来不及补充,功能亢进也不会持久,必然导致衰竭。这种有害于人体的亢盛的阳气就叫“壮火”,所以《内经》说“壮火食气”。而人体中正常的阳气,在阴精消耗的同时,能使之不断得到补充,也就是正常的功能活动,虽然也消耗了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但又能产生新的营养物质,不断补充消耗,这样维持动态平衡,而不衰竭。这种有益于人体的阳气,就叫“少火”,所以《内经》中说“少火生气”。可见“少火”是正气,而“壮火”是邪气,也称“火邪”或“热邪”。六淫如从外来理解,似只有风、寒、暑、湿、燥,热和火当归为暑。
仝小林:你对六淫的理解很深刻。但是,中医讲的六淫,是在六气变化基础上提出来的。那么,六气中的火是什么呢?我认为,与其他五气风、寒、暑、湿、燥一样,一定是自然本有的,那就是阳光。阳光,在自然正常状态下,就是六气中的火,一年四季都有,它不同于暑,暑有季节性。当阳光过强,非其时而有其气,则火变为邪,如秋老虎,它可以和其他五淫为伍,戕害人体。还有风能不能与湿为伍的问题,风可以胜湿,但条件是湿少,假如湿多,风就可以夹湿,而侵犯人体,但通常多见的是风寒湿、风湿热为伍。
沈仕伟:暑未必均为火,因为暑是分阳暑与阴暑。阴暑是什么?夏日贪凉,致寒外暑内。而阳暑,得知与赤日长途,内外皆热,类似与火。但二者之区别为:一是暑有季节性,二是暑多夹湿,火未必。火与哪个季节近?似乎四季都近,为何?一是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温病常有火象。二是夏:阳暑有火热。三是秋:秋燥中之温燥,似有火热伤阴之象,如方清燥救肺汤,用石膏清肺火;或桑杏汤,用山栀子清热。四是冬:冬日寒邪主令,但最容易上火,房间暖气、饮酒食辣助暖等。
郑俊谦:我认为暑与热是有区别的。热不分季节,暑有季节性,中医季节还有长夏。著名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暑之心火上扰心窍会出现汗出神昏之状。而至长夏多夹温也。
(三)暑邪与湿邪的关系
黄飞剑:暑是温度,高温也。在无高温的环境里,湿便是湿度偏高,或可称之为水分过重,但很难为患。暑与湿合而称之为暑湿,是孪生兄妹,是多在热天环境里使机体失衡后患病的外邪。湿是当今很多疾病的根本病因,如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银屑病等。内有多种溃疡、湿性便秘、黏膜病等,湿邪为主因。
暑湿是受暑湿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夏令季节,暑湿俱盛之时,尤以南方为多见。其以发病较急,初起见有身热、头身重痛、微汗、口渴、脘痞等暑湿郁遏肌表证候为主要特点。暑湿的发生由感受暑兼湿邪而致病。夏令气候炎热,容易形成暑兼湿邪。若人体正气不足,或因天气炎热而嗜食生冷,以致水湿内停,往往容易感受暑兼湿邪而病。本病所及部位、脏腑,主要是卫分肌表、肺、三焦、胃肠等;若暑湿化燥化火,耗气伤津,也可深入心营,引起动风、动血。暑兼湿邪从皮毛而入,郁遏卫分肌表,可见发热较高,伴有头痛、身重体倦、肢体酸痛、脘痞胸闷等。若暑兼湿邪从口鼻而入,困扰胃肠气机,则见高热、吐泻、口渴、心烦等气分胃肠症状。若邪热炽盛,可致暑湿弥漫三焦,或困阻中焦,或壅滞肺络,变化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