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书不仅是我国第一本叙事医学教材,也是我国第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叙事医学著作。
医学的兴起源自人类为帮助患难中的同类解除痛苦的努力,关爱那个“人”是目的,解除他/她的病是手段。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段”渐渐取代了“目的”,医学迷失在技术之中。20世纪60至70年代肇始的“医学人文运动”中,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持久的批评,医学界也逐渐认识到了医学人文的重要性,但苦于找不到医学人文的落地工具。叙事医学的兴起不但继承了医学人文的精神遗产,同时也提出了实际可用的工具,使医护人员得以纠正医疗实践中技术至上的思维,能够关注到患病的人,倾听他/她的故事,回归到医学的“初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第二届评审委员会敏锐地看到叙事医学的潜力,将《叙事医学》增补为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之一,这也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程中的历史性事件。
但是环顾国际,我们看到,虽然有不少跟叙事医学相关的著作,但还没有叙事医学的教材,没有可供借鉴的模版,因此本书的编写也是开创性的工作。经过编委们激烈的头脑风暴,决定本书的编写脉络如下: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医疗实践定位为技术与人文并重,但是落实人文需要有手段,即为叙事医学;第二章为总论,介绍了叙事医学的来源、焦点、要素、工具、目的,以及要面对的四个关系;其后的第三章到第十章从不同的方面具体阐述这些内容,循环强化概念,希望能够有益于概念在实践中的复用。
作为叙事医学教材,“叙事”是本教材的特点,概念阐释和方法讲授通过故事进行,所以本教材每章都有数目不等的案例。这些案例的使用,一方面是致力于示范如何叙事;另一方面更是希望借叙事这一手段,呼吁年轻医师关注到经受疾病和医学实践的主体——人。
本书适用于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也可供正在或计划开展叙事医学教学和实践工作的医院和医学院使用;对于进行叙事医学研究的人文学者来说,本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书的编者中五位来自医院、五位来自医学院。其中殳儆、郭伟、赵斌、朱利明四位编委不仅在各自编写的章节中呈现了精彩案例,还为其他章节贡献了丰富的案例,对此深表感谢。此外,还要感谢南京医科大学刘虹教授团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寇冠军医生和徐蕾琪医生、北京协和医院梁晓春医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徐立新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赵阳医生,以及海南医学院叶丹同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张玉同学和边云同学为本书提供的案例。
叙事医学进入我国时间不久,各方对叙事医学的认识不完全相同。我们虽已尽最大努力,但疏漏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郭莉萍
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