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程
- 徐亮 李君
- 6198字
- 2021-12-10 18:16:05
第五节 社区三级预防
一、三级预防概念
根据疾病自然史及决定健康因素等特点将预防策略按等级分成三类,分别在疾病的病前(易感期)、病中(发病前期)和病后(发病期和转归期)各个阶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预防疾病、减少并发症和残障、延长寿命及提高生命质量,也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社区三级预防是针对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预防疾病为中心,全方位地搞好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服务。
二、社区三级预防策略
(一)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针对健康人或处于生物学改变期的患者致病因素采取的控制和消除健康危险因素、减少接触有害因素等预防措施,防止疾病发生、发展。是最积极、主动、效益最高的预防疾病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常采用整体人群普遍预防与高危人群重点预防相结合的双向策略,提高预防效果。具体措施有:①通过健康促进实现整体人群普遍预防策略,目的是降低人群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包括政策支持、卫生教育、支持环境,通过个体和群体途径增加健康资源,减少危害健康的因素。②通过健康保护实现高危人群重点预防策略,目的是消除具有某些疾病危险因素人群的特殊暴露,对病因(危险因素)明确或有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采取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消除病因,如通过婚前检查及禁止近亲结婚预防遗传性疾病;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等。
WHO提出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第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包括三大措施:
1.制定政策健全措施
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政策和策略,建立和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烟、食品安全、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预防高血压纲要等。
2.针对环境的具体措施
①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保护大气、土壤、水源、农作物、食品等,减少环境污染的危害;②采用危害较小的原材料、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改革工艺,消除或减少生产和公共环境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③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卫生设施。
3.针对机体的预防措施
①健康教育。提高民众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安排饮食、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②预防接种。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③预防传染病。切断性传播途径,提倡使用安全套等措施。④婚前检查和优生优育工作。禁止近亲结婚,预防遗传性疾病。⑤做好妇女、儿童、老年人的卫生保健工作。⑥化学预防。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通过服用药物预防发病。
(二)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
疾病临床前期作好“三早”(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预防措施,控制或延缓疾病发展,促使病变逆转,缩短病程或防止转为慢性及病原携带状态,降低现患率。预防对象主要是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不典型、未分化症状的早期患者,如癌前期病变、传染病潜伏期、职业危险因素接触史等。它是第一级预防不能完全实现或失效后很重要的补救措施,包括普查、筛检、定期体检、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设立专科门诊、职业健康监护等,有助于根据关联疾病(如某些癌前病变)或先行疾病早期发现可能发展为严重疾病的人。及早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对预防癌症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常见癌前病变:黑痣、黏膜白斑、皮肤角化症、瘘管、皮肤慢性溃疡等皮肤和黏膜癌前病变;食管、胃、肠道、子宫颈等部位息肉;萎缩性胃炎、肝硬化等。在群体服务水平上建立传染病、职业病等疾病登记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疾病在人群中蔓延流行。
“三早”预防的根本方法是普及社区居民防病知识及自我检查的健康教育和技术指导,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开发适宜的筛检方法及检测技术,研制高灵敏度与特异度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建立社会性高灵敏而可靠的疾病监测系统,大力提高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服务、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家庭访视过程中经常接触居民,容易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在第二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第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
针对发病期和康复期人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通过康复医疗促使丧失劳动能力或残疾者恢复或保留功能,目标是治病防残,延长生命,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主要措施包括专科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社区家庭病床、家庭护理指导、临终关怀等。
三、社区三级预防策略实施原则
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大多数疾病,不论致病因素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实施原则有以下几方面:
1.针对病因明确的某些疾病积极落实第一级预防措施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如预防接种控制传染病、改善环境预防医源性疾病及职业因素所致疾病等效果更显著。
2.综合性第一级预防对于某些病因尚未肯定,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也有效。
3.需进一步明确病因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分别实施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
4.某些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等多因素疾病在针对危险因素实施第一级预防的同时,通过实施第二级预防或第三级预防措施,按疾病特点筛检早期发现并诊断和治疗会使疾病预后较好。
5.对病因或危险因素不明且难以察觉和预料的疾病实施第三级预防的同时,积极研究早期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某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可以是第一级预防或第二级预防、第三级预防。如控制乙型肝炎病变进展本身是第三级预防,但又是肝硬化、肝癌的第一级预防。
社区护士在实施社区三级预防策略中承担主要工作和扮演重要角色,如防治传染病工作,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和开展免疫预防接种是第一级预防;传染病监测,出现传染病疫情时对患者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按规定报告疫情是第二级预防。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活动干预慢性病危险因素,延缓或减少慢性病发生是第一级预防;早期发现患者并干预,提供治疗、护理、康复训练、长期照护等服务,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关怀服务,使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有质量地度过生命最后阶段,并积极做好家属的居丧护理服务等是第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四、落实社区三级预防策略
根据干预对象是个体或群体分为临床预防服务和社区预防服务。
(一)临床预防服务
1.概念
指医务人员在临床(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患者家庭)评估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实施个体化的临床干预措施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临床实践中强调紧密结合第一级预防与第二级预防措施,是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如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监测、评估及预测服务对象健康危险因素及健康状况,制订计划,系统干预和管理生命全程各种健康危险因素,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的健康管理。
2.意义
医务人员在健康咨询、疾病预防等临床预防工作中直接接触服务对象,了解其健康状况及行为改变情况,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如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定期体检、戒烟限酒等,使服务对象改变原先不良生活方式;医务人员提供儿童预防接种、大便隐血试验、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等专业服务。
3.内容
临床预防服务的对象是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强调以生活方式、健康意识、个人行为等健康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选择常规临床工作提供的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服务措施,如:健康咨询、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等。
(1)健康咨询:
通过收集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服务对象共同制订并督促落实改变不良健康行为的计划,促使其自觉地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主要内容有:劝阻吸烟、适量饮酒、合理膳食、有规律的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预防意外伤害和事故、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其他性传播疾病、防止药物滥用等。
(2)筛检:
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手段鉴别人群中表面健康但可能患某病或有健康缺陷的人,早期发现可疑患者的措施。筛检不对疾病作诊断,而是确定高危人群,开展流行病学监测,从病因学角度采取措施,预防或延缓疾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实现第一级预防;如筛检高胆固醇血症以预防冠心病,筛检高血压以预防脑卒中。筛检有助于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实现第二级预防。
常用筛检措施有:①定期测血压。对18岁以上成年人筛检高血压,≥35岁人群就诊时常规测量血压;血压值(收缩压/舒张压)在130~139/85~89mmHg者每半年测量一次;≥140/90mmHg并确诊为高血压者纳入规范化管理。②测血糖。对于空腹血糖在6.1~7.0mmol/L者,需每年至少测血糖一次。③称量体重。建议成年人至少每两年测量一次身高、体重和腰围。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kg/m 2者应进行减肥,超重个体同时存在男性腰围≥90cm或女性腰围≥85cm时,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增加。④测定血清胆固醇。建议35~65岁男性、45~65岁女性定期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5.2mmol/L≤TC<6.2mmol/L者每年测量一次。⑤筛检乳腺癌。建议20~40岁妇女每1~3年进行一次乳腺临床检查;≥40岁妇女每年做一次乳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鼓励定期自检乳腺。⑥子宫颈癌筛检.建议有性生活的妇女每年进行一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Papanicolaou试验),如检查结果均正常者65岁后可停止检查。⑦筛检直肠结肠癌。建议≥50岁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试验和/或不定期乙状结肠镜检查。⑧筛检视敏度。建议对3~4岁儿童进行一次弱视和斜视检查,对≥65岁老年人进行青光眼筛检。⑨测试听力。定期询问及监测≥65岁老年人听力,早期发现听力损害情况。⑩产前筛查。对孕妇筛查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筛查新生儿疾病:新生儿期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障碍。
(3)免疫接种:
将生物制品(抗原或抗体)接种到人体内,刺激机体产生或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提高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某些疾病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我国实施计划免疫,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主要是儿童基础免疫,2007年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规定:①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②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通过接种上述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
(4)化学预防:
指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生物制剂、营养素(包括矿物质)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不包括有既往病史及已出现症状的患者使用上述物质治疗疾病的情况。化学预防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如使用阿司匹林或雌激素时必须注意禁忌证和副作用。常用方法有:①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神经管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②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③对育龄、怀孕妇女和婴幼儿补充含铁丰富物质,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④绝经后妇女使用雌激素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脏病。⑤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⑥缺氟地区增加饮用水氟含量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
(二)社区预防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不仅是诊疗疾病,还包括预防疾病和提供预防为导向的健康照顾,强调通过社区预防服务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开展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活动,优先解决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改善和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整体健康。
1.概念及特点
指以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全人群为对象的综合性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服务。特点:强调服务对象是社区人群而不是某个体;社区内多部门合作及社区参与,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伤害、疾病、失能和早逝;开展的工作不仅针对疾病,更重要的是针对所有影响健康因素采取三级预防策略,开展社区健康促进及社区重点人群预防服务。
2.内容
基本任务是通过健康促进使社区居民及其家庭具备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及习惯,预防伤害与疾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及人口素质,创建具有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生活的健康社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卫生信息管理:
①社区诊断。为制订社区预防服务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工作的前提与基础。②健康档案管理。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和维护管理。③收集日常信息。按相关规定经常或定期收集、整理并报告社区人群健康状况、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妇幼保健等有关卫生信息。
(2)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①普及卫生知识和健康管理。通过健康咨询、讲座、播放影音资料、提供宣传资料、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②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对社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及重点疾病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定期到托幼机构、学校、工厂等场所进行健康教育。
(3)预防与控制传染病:
①报告和监测疫情。②预防接种。③预防与控制结核病。④预防与控制地方病、寄生虫病。⑤预防与控制性病、艾滋病。⑥预防与控制其他常见传染病。⑦爱国卫生指导。
(4)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①信息和监测。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定期筛检和监测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②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例管理:为社区确诊的患者建立档案并管理,定期随访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5)精神卫生:
重点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收集、登记资料、建卡、报告,并在专科医疗机构指导下对建卡的居家重性患者进行治疗督导、康复和管理。
(6)妇女保健:
①妇女各期保健。对青春期、围婚期、孕期、产褥期、围绝经期各期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与针对性保健指导,提供高危孕妇转诊、产后访视等服务;②筛查妇女常见病。开展妇科常见疾病的筛查并进行随访。
(7)儿童保健:
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卡),监测和评价生长发育并进行健康教育和针对性指导,对高危儿、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等。
(8)老年保健:
建立并管理老年人健康档案;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定期健康检查,防治老年慢性病等。
(9)残疾康复:
对社区残疾人进行登记、管理,指导康复训练及生活环境改造。
(10)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咨询,配合发放避孕药具等。
(11)牙病、眼病防治:
开展牙病、眼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定期检查,进行相关监测和管理等工作。
3.项目实施与管理
强调各社区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确定重点健康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根据社区资源制定适合本社区情况的健康项目,并加强执行过程监测和评价。不论项目大小,制订计划与实施的基本要求、步骤、过程、理念必须一致,包括五个连续阶段:社区动员、社区诊断、制订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实施、社区预防服务项目的监测与评价。
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工作中以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为中心,为整个社区人群提供综合的、连续的和动态的健康服务,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能更好地实施三级预防,提高社区整体健康水平。
(许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