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皮肤的特征

(1)皮肤的面积与厚度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人皮肤的总面积为1.5~2m2,新生儿皮肤总面积约0.21m2,新生儿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大于成人。人体皮肤的总质量约占人体总体重的5%~8%,若包括皮下组织,其质量可达总体重的15%。不含皮下脂肪,人体皮肤平均厚度为0.5~4mm。皮肤的厚度与部位有关,躯干背部及臀部的皮肤较厚,约为2.23mm,眼睑和耳后的皮肤较薄,仅为0.5mm;对同一个体,皮肤厚度呈现内薄外厚的特点,例如大腿内侧皮肤厚度约为0.95mm,而外侧皮肤厚约为1.13mm。此外,各部位表皮的厚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手掌和足跖为0.8~1.4mm,肘窝处则为0.3mm,而眼睑表皮厚度小于0.1mm。真皮的厚度一般为0.4~2.4mm,背部真皮的厚度是表皮的30~40倍。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会使得皮肤的厚度产生差异。

(2)皮肤的表面结构 皮肤表面并不光滑。皮肤上具有致密的多种走向的沟纹称为皮沟(skin grooves),皮沟是由于皮肤附着于深部组织,随真皮纤维束的排列和张力牵引而形成的。皮沟深浅不一,在活动部位最深,例如面部、手掌、阴囊等处。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细长而较平行且略隆起的皮嵴(skin ridges)。皮嵴的下面具有真皮乳头,真皮乳头的形状和样式决定了皮嵴的状态。皮嵴上凹陷的斑点为汗孔的开口。较深的皮沟将皮肤划分为三角形、菱形或多角形的区域,称为皮野(skin field)。由皮肤表面上肉眼看不见的沟、嵴、粗纹和肉眼不易见的细纹共同组成了皮肤的标志,统称为皮线(skin lines)。皮嵴以指(趾)末端屈面最为明显,在手掌、足跖和指(趾)屈侧分布着许多细嵴和浅沟,这些细嵴和浅沟平行排列,构成了一些特殊的图样。手、足表面的嵴和沟构成的图样称为指(趾)纹。指(趾)纹的样式是在胚胎发生早期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指(趾)纹图形可分为四形,即拱形(弓形)、袢形、涡形和混合形。无论是哪种图形,皮嵴的形状、位置、数目等都各不相同,特别是手指球部的涡状形态,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独特的,且在一生中稳定不变,因此常作为个体鉴别的依据之一。

(3)皮肤张力线(langer line) 皮肤张力线又称朗氏线。1861年,Langer使用圆锥形的长钉随意刺穿皮肤,发现其形成的皮肤菱形裂缝的长轴以固定方向排列,将其连接起来所呈现的皮肤裂线图即皮肤张力线(朗氏线)。皮肤张力线是对不同部位皮肤裂线的一种形象思维的体现,皮肤张力线肉眼并不可见。真皮内弹力纤维成束排列,缠绕着胶原纤维,二者使皮肤保持一定的弹性和张力。由于机体不同部位弹力纤维的排列顺序不同,因此各部位皮肤的张力有其固定的方向。皮肤张力决定了皮肤裂线的走向,皮肤张力线对外科手术切口方向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沿皮肤张力线或皱纹方向切口,宽度较小,形成的瘢痕纤细且不明显。由机体面部表情肌运动所形成的垂直于表情肌收缩方向的表情线和由机体屈伸运动在颈部、躯干及四肢形成的皮肤松弛线共同构成了皮肤最小张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