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节 普通玉米栽培

1.春玉米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1)品种选择 应结合本地的生产实际,选用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玉米杂交种。

2)种子处理 播前选晴天晒种2~3天。为了防治病虫危害,可对种子进行包衣,可选用玉米专用种衣剂按1∶50进行包衣,可以达到很好的防病保苗效果。

3)适时早播 一般在当地5cm地温稳定通过10~12℃时,即可播种。

4)合理密植 因品种和土壤肥力而异,平展型、晚熟品种、平肥地宜稀植,一般每亩(1亩≈666.7m2)保苗2800~3200株;紧凑型、早熟品种、坡薄地适当密植,一般每亩保苗3500~4000株。改传统的大垄栽培为大小行种植,大行距70cm,小行距40cm,适当缩小株距,增加株数。

5)化学除草 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施用除草剂,常用的药剂有38%莠去津胶悬剂150~200mL/亩,50%乙草胺乳油150~200mL/亩。当土壤干旱时,要先浇水后施药或雨后施药,适当增加用药量。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适当增加用药量;反之,对有机质含量低的沙性土壤,适当减少用药量。

6)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一般每亩产籽粒700kg的地块,每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kg、45%三元复合肥35~40kg。还应视长势及时追肥,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初期追施尿素30~40kg,在株间开口施入,边施边盖土。

7)合理灌溉 玉米拔节至抽雄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也是玉米生育期中生长发育的最旺盛时期。因此,在抽雄前13~15天,要视土壤墒情及时浇足、浇好水,使土壤相对湿度达到70%~80%。

灌浆至蜡熟的生育后期,仍然需要较多的水分,此时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30%,是籽粒形成的主要阶段,需要有足够的水才能将茎叶中制造和积累的营养物质输送到籽粒中。浇好灌浆水对玉米的高产也非常重要。浇水后,待地面发白时应及时中耕。

8)隔行去雄 隔行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5%~8%。

9)病虫害防治 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包括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玉米螟、黏虫等。其防治方法可参见本书病虫害防治部分。

10)适时收获 当玉米包衣变白、籽粒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形成黑粉层时,标志玉米已成熟,应及时收获。

2.春玉米移栽地膜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春玉米移栽地膜栽培(彩图1)就是实行薄膜拱棚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移栽。它是针对玉米苗前期冻害、渍害两大气候性灾害,克服地膜单项栽培早播出苗率低、不易壮苗的问题,而组装配套形成的春玉米壮苗早发新技术体系。使玉米播种基本不受天气条件影响,争取早苗、全苗和壮齐苗。

彩图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

1)选用良种 移栽地膜栽培,可选用晚熟类型玉米杂交种。实施玉米双季栽培或单项地膜覆盖栽培,应选用中熟玉米杂交种。中晚熟种株型紧凑,透光性好,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穗大粒多,单株生产力高,增产潜力大,生育期适中,采取移栽地膜栽培,一般在7月中旬前后成熟,对后茬玉米等影响不大。

2)培育壮苗 在原有单膜棚架育苗的基础上,于床面上加盖一层地膜。双膜育苗增温显著,比单膜增2~3℃。能够加快苗床内土壤水分循环速度,促使种子吸水均匀,达到出苗整齐健壮。培育出早壮苗,适期移栽,充分发挥早苗早发优势。

① 培肥苗床 实行肥床育苗,并按比例留足苗床,钵径5cm育苗的,苗床与大田面积的比例为1∶20;钵径7cm以上大钵育苗的,苗床与大田面积的比例为1∶(10~15)。早春及时翻耕床土。制钵前,清除苗床杂草,作畦宽1.5m,长4.5m的标准床。用人畜粪300~400kg、过磷酸钙3kg、碳酸氢铵1.5~2kg、硫酸钾0.5kg制成营养土。再加入“惠满丰”液肥150mL,掺和均匀。每亩制钵4800~5000个。

② 适时播种 育苗播种适期为3月中旬,苗床浇足底墒水,每钵播大粒种子1~2粒,及时覆盖湿润细土1.5~2cm。平铺地膜,再拱棚覆膜,四周盖严,保温保湿促生长。

③ 苗期管理 齐苗后揭去平铺地膜。灵活补水,床面发白时及时浇水。中午高温时及时通风降温。1叶1心期逐步揭拱棚膜炼苗,一般3天左右。栽植前1天,用活力素兑水喷苗,增强玉米抗性,培育出健壮抗性强的早壮苗。

3)施足基肥 玉米苗移栽前10天,要施足大田基肥。玉米一生亩需施腐熟厩肥2000~4000kg(或商品有机肥200~400kg),纯氮20~25kg,五氧化二磷10~15kg,氧化钾15kg,硫酸锌1~1.5kg。地膜玉米追肥较难,前期生长快,需肥量大,应增加基肥施用比例。氮肥的50%,磷、钾、锌肥全部作基肥。精整床面时,均匀施于地膜下。覆膜前,足墒亩用40%莠去津胶悬液150g,加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mL,兑水50kg均匀喷雾地表,能够有效地抑制整个玉米生长期田间杂草。

4)及时移栽 一般苗期15~20天,本地区气温稳定通过12℃,玉米苗2叶1心时即可离床移栽,移栽要及时,成活率才高,防止移栽过迟,影响玉米苗素质和栽后成苗。

一般高产田每亩4500株左右,超高产田5000~5500株。采取大小行种植,大行80cm,小行40cm。用制钵器在地膜上开穴,再将营养钵苗移栽到穴中。要带肥带水移栽,栽后用湿润细土盖严定植穴。玉米栽植后,及时开挖田间套沟,做到田间沟系畅通,能灌能排,日降雨200mm田间无积水。

5)追肥浇水 在拔节前后,加强苗期观察,出现叶色变浅的情况,及早追肥。玉米6叶展开时,追施拔节肥,氮肥占总氮肥量的15%。重施穗肥,在玉米10~11叶展开时,大喇叭口期亩追肥占总氮肥量的35%,促使雌穗小花分化和籽粒形成,并浇足水。

大喇叭口期以后的一段时间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此期玉米日耗水量每亩达5t以上,有条件的,一定要灌足一次水,增加结实率和粒重。

6)防治病虫害 移栽地膜玉米,由于改变了土壤环境条件,地下害虫活动早,危害比较重,应及时防治。

3.夏玉米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夏玉米一般是指入夏以后播种的玉米。夏玉米生长发育期间,正处在夏季,是高温干旱大风暴雨以及病虫等自然灾害多发期,尤其是在7月中下旬,常会出现伏旱,如果播种时期或选用品种不恰当,就可能遭受伏旱高温危害,造成玉米植株抽雄穗困难,称之为“卡脖旱”,或雄穗与雌穗生长不协调,造成授粉困难,雌穗结实不正常。有些年份在玉米授粉至灌浆阶段,还会受到台风影响,发生大风暴雨,造成玉米植株倒伏。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采取避灾、抗灾措施,把自然灾害的风险降到最低。

1)选用良种 玉米品种选择应以紧凑型为主,平展型为辅。夏直播玉米,可选用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能力好、增产潜力大、生长势强的中早熟品种。前茬作物是油菜的地块,在5月中旬收获,宜选用迟熟杂交玉米品种,5月下旬播种;前茬作物是小麦的地块,一般在6月上旬收获,宜选用中熟杂交品种,低山地区可选用早熟杂交品种。

2)种子包衣 可选用玉丰收专用包衣剂,50mL包衣剂包种子5~7kg。

3)抢时早播

① 播种时期 夏玉米播种越早越好,抢时早播是夏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夏玉米一般选用的是中熟杂交玉米品种,全生育期在90~100天,从播种到抽雄吐丝需60天左右,要避开7月中下旬高温伏旱阶段,可将播种期确定在5月底至6月初;若是使用迟熟杂交品种,可将播种期提早到5月底。据试验:5月26日至7月6日,每早播1天,每亩约增产1%。抢时早播还可以避开6月底7月初的多雨芽涝(易形成黄苗、紫苗)和9月上旬的干旱天气。

② 精细播种 提高播种质量,争取一播“苗齐、苗全、苗匀、苗壮”,为实现玉米高产奠定基础。要注重提高播种质量,减少缺苗断垄现象;除尽可能采用包衣种子外,播种时要做到“行距一致、深浅一致”,避免漏播或重播。

行距一般≥60cm,行距过窄时玉米田通透性差,田间小气候恶劣,容易引发病虫害,而且不利于生长中后期的田间作业。播种深度3~5cm,每穴2粒,亩用种量3kg左右。生育期相近的不同玉米品种混播,每亩能增产20~40kg。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玉米的种植密度一定要适当,目前生产上种植密度多不合理,有的偏低,有的则过高。种植密度主要依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气候条件等确定。密度过大,田间郁闭,杂草较多,容易发生病害。

一般紧凑型品种耐密性比较好,适宜密度4500~5000株/亩;平展型品种不适宜密植,密度范围3000~3500株/亩;半紧凑型品种耐密性中等,适宜密度范围为3500~4000株/亩。此外,高秆品种、大穗型品种以及低产、旱薄地种植应适当稀一些,矮秆品种、小穗型品种以及肥地、高产、水浇条件好的地块种植可适当密一些。

5)田间管理

① 间苗定苗 可在3~4叶期间苗,5片可见叶以前定苗,定苗过晚不仅容易拔断,而且根系、叶片相互影响较大,易造成苗荒,植株瘦弱,发育不良,还容易造成倒伏。定苗时要留壮苗、匀苗,去弱苗、小苗、病虫苗,缺苗时可在同行或相邻行就近留双株。若发现缺苗断垄,应及时进行温水浸种催芽补种,浇足水分。

② 中耕培土防倒伏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中耕2~3次,中耕深度掌握苗旁浅、行间深的原则。第一次中耕在定苗前进行,深度为3~5cm。第2~3次中耕在拔节前进行,要适当深一些,以8~10cm为宜。

在多风、多雨地区,封垄前可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培土高度以8cm左右为宜,可促进气生根生长,有效防止倒伏。小喇叭口期和开花期,拔除田间病、小、弱株,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对于密度过大或生长过旺的地块,可于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喷施适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防倒伏。若小喇叭口期之前发生倒伏不必采取任何措施,之后发生倒伏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 化学除草 玉米播后芽前每亩可用40%乙·莠悬乳剂200mL,兑水50kg均匀喷洒行间地表,或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20mL兑水50kg于地面喷雾。

④ 科学施肥 夏玉米直播田可施基肥,套种玉米可改施种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20~25kg、尿素5.0~7.5kg、硫酸锌1~2kg、硫酸锰1~2kg。免耕播种夏玉米,一般每亩可用复合肥10~15kg及硫酸锌1.5kg,在播种时作为种肥施入土壤。施肥时做到种、肥分开,避免烧种烧苗。

苗期是玉米需磷的敏感时期,苗肥可在定苗期至拔节期每亩施过磷酸钙50~60kg,硫酸钾20~25kg,氮肥为施用总量的30%[折合标准氮肥(硫酸铵)25~30kg]。穗肥一般在大喇叭口期重施氮肥,占总追施量的50%左右,每亩追施标准氮肥30~40kg。粒肥一般在抽雄至开花期亩施标准氮肥10~20kg,施后浇水;也可每亩用浓度为0.4%~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100kg均匀喷洒上部叶片,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玉米粒重。施肥时距植株10cm处开宽10~15cm、深9~12cm的沟施入肥料,覆土盖严浇水。

⑤ 节水灌溉 玉米苗期喜温,较耐干旱,怕涝,适当干旱有利于促根壮苗。苗期浇水次数可掌握在1~2次,忌大水浸灌,土壤相对含水量60%左右比较适宜,灌水量每亩60m3左右,遇涝排水。

穗期需水较多,必须重浇抽穗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5%~80%。在玉米拔节后(7月中下旬),每亩用铡碎的麦秸200~300kg覆盖在田间土表,既能增加降雨入渗,又可提高蓄水保墒能力,同时具有抑制杂草生长、破除土壤板结、培肥地力等优点。

花粒期玉米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是需水临界期,此时玉米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0%左右,土壤水分要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达到地皮见湿不见干的效果,见干就浇水,特别是授粉后25天内不能缺水。8月中上旬是玉米散粉灌浆期,也是玉米植株对湿害反应较为敏感的阶段。据研究,这个时期的湿害田能导致玉米减产10%~15%,田间连续积水3~5天,能导致减产20%~40%。

⑥ 人工去雄 在刚抽雄时,可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去雄株数不超过全田株数的一半,授粉结束后再将余下的雄穗全部拔掉。去雄时不能把上部的叶片去掉,去掉顶部叶片则导致减产。

⑦ 辅助授粉 在开花、吐丝期遇高温天气或阴雨、寡照天气,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果穗结实能力,减少秃尖缺粒。晴天上午9~11时进行,方法是左右手各拿一根3m长的竹竿,顺玉米宽行窜动,向两边推动植株,促进花粉散落;对吐丝较迟的植株,可用容器采集花粉,授于雌穗花丝上,应边采粉边授粉。

6)病虫害防治 主要害虫有玉米螟、玉米蚜、黏虫、蓟马等,主要病害有苗枯病、粗缩病、叶斑病、锈病和褐斑病等,要及时防治,防治措施参见本书相关部分。

7)适期晚收 夏玉米适当晚收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适当推迟收获期,能提高粒重,增产效果显著。玉米适宜收获期为完熟期,其生理标志是籽粒基部形成黑色层,乳线消失。如苞叶变白即收,往往会减产10%左右。

4.秋玉米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秋玉米是一种适应性广、生育期短、营养丰富的优质高效晚秋作物,多以鲜果穗供应市场。秋玉米栽培由于生长期气温是由高到低,因而与春玉米栽培不尽相同。秋玉米播种时,气温在35℃以上,营养生长期短,对苗期生长十分不利,不易形成大苗、壮苗;孕穗期的高温对籽粒分化也有一定影响;但花期及籽粒灌浆前期天气较为有利,可提高千粒重;灌浆末期尤其是播种较迟的,易受低温霜冻而影响产量。因此栽培秋玉米,播种期应适宜,管理上应突出一个“早”字。

1)选好品种 秋玉米生长期所处气候条件特殊,前期高温,后期低温、阴雨。故应选用苗期耐高温,后期籽粒灌浆成熟快且抗性好的高产早熟品种。

2)土地选择 秋玉米前期多遇伏旱,后期秋雨多,又是早稻或春玉米茬口种植,故必须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肥的地块种植,但不宜在陡坡地、瘠薄地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块种植。

3)适期播种 秋玉米要保证不影响前作,同时其散粉期要赶在秋雨来临之前。南方早稻和春玉米一般是7月上中旬收获,在湖南,湘中地区栽培早中熟杂交秋玉米宜在7月25日前后播种,最迟播种期中迟熟杂交种宜在7月底,早中熟杂交种宜在立秋前,甜糯鲜食玉米或作牛、羊饲料用的青贮玉米可推迟至8月10日左右播种。湘西地区秋季降温快,一般应在7月初播,若前茬作物收获较迟,可采用育苗移栽,在6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晒种2~3天,以提早出苗,降低丝黑穗病发生率。

育苗方式采用肥团育苗,苗床地做到湿润、阴凉。幼苗2叶1心时移植。秋玉米直播时盖籽深度一般5~6cm,比春玉米深,播后应灌“跑马水”;育苗移栽时应灌定根水2次。一般每亩定植3000~4000株,采用双行留双株种植,行距80~90cm,窝距40~50cm。每窝双株分开,错窝定植,减轻荫蔽。

4)分期施肥 秋玉米温度高、生长发育快,故应重底早追。施肥的基本原则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苗肥,酌施拔节肥,重施攻苞肥。

一般亩用磷肥30kg、钾肥8kg、磷酸二铵20kg或尿素7kg作基肥。中耕除草后亩施尿素、磷肥各5kg作苗肥。在大喇叭口期重施攻苞肥,亩用碳酸氢铵50kg或尿素15~18kg开沟深施覆土,并清沟培土护苗。

5)人工辅助授粉 秋玉米散粉期气温不稳定,雌雄往往不协调,加之秋雨较多,自然授粉不理想,应加强人工授粉。在大多数植株花丝吐出后,收集混合花粉进行人工授粉1~2次,授粉时间为上午8~11时。同时,不定期摘掉已散粉雄花,增强光照和通透性,减轻病虫害。

6)病虫害防治 秋玉米处于高温多湿季节,虫害严重,出苗后2~3叶应防治食叶虫(大螟、褐飞虱、黑尾叶蝉等)危害。在4叶期、6叶期和大喇叭口时期应及时防治玉米螟、蝗虫等害虫。

5.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是在传统的玉米栽培基础上,将过去的两条60cm小垄合成一条大垄,或将三条60cm小垄合成两条垄。垄上种双行玉米,垄上行距为30~40cm。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耕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壤肥力较高的黑土、黑钙土等地块,最好具有井灌条件。坡耕地、沙岗地和肥水条件差的地块不宜种植大垄双行。尽量不采用连作3年以上的玉米地块。

前作收获后,及时深松灭茬或深松旋耕起垄复式作业,平整土地,并结合秋翻深施基肥。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无漏耕、不重复耕、无垡块、无根茬、垄面细而平整。耕整地结束后,及时中耕用起垄犁打大垄。打垄后及时采用镇压器镇压保墒。翻地要做到不漏耕,不重耕,地面平整细碎,无坷垃,耕层上实下虚。

2)选用良种 种子要求纯度高、出芽率高(≥90%), 并进行包衣处理。播种前进行晒种。选用株型紧凑、根系发达、抗逆性强,适于密植的耐密型和半耐密型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以中熟、中晚熟品种为主。

3)适时播种 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方法是早整地、整好地、保墒情。

种子要精选,播前3~5天,选择晴朗微风的好天气,将种子摊开在阳光下翻晒2~3天,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选用适宜的多功能种子包衣剂进行包衣。种植密度可增加20%~30%,与稀植品种相比产量提高15%~20%。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厚度一致。间苗、定苗时要尽可能留大苗、壮苗,不强调等距。

有条件的可在大垄双行上与覆膜配套,覆膜可选用幅宽90~100cm、厚度0.007~0.008mm的超薄地膜,每亩4kg,人工或机械覆膜均可。覆膜时将地膜铺平拉紧,贴在垄面上,两边用土压实,覆膜后受光宽度在60~70cm。覆膜时垄面上每隔1.0~1.5cm横压一条土,以防风剥地膜。当玉米普遍出苗并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及时剪孔引苗,引苗后用湿土封严苗孔。

4)配方施肥 一般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500kg(或商品有机肥250kg)、尿素35~40kg、磷酸二铵7~10kg、硫酸钾3~5kg、硫酸锌1kg,也可以全部选用多元复合肥。氮肥总量的1/3及全部磷、钾、锌肥用作基肥,2/3的氮肥作追肥,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为宜。若使用具有氮素缓释剂的一次性玉米专用肥,则全部用作基肥。

5)适时灌水 春旱严重时可采用坐水播种或播前灌底墒水。如果在抽雄授粉、灌浆乳熟期发生干旱要及时补水。

6)灭草防虫 播种后每亩用38%莠去津悬浮剂200g、72%异丙甲草胺乳油或50%乙草胺乳油200mL,兑水50L喷洒除草。及时防治玉米螟。

6.普通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1)选用良种 盖膜玉米应比不盖膜玉米提前7~10天播种。生育进程快,提早7~15天成熟。根据这一特点,与当地露地玉米生育期相比较,选用适期品种。如当地露地种植115天左右的品种,地膜覆盖田可选用125天的品种。

2)种子处理 种子进行精选,去掉烂、秕、杂和小籽粒。选后的种子,在阳光下晒2~3天。为防止地下害虫,播前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或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g或3%辛硫磷颗粒剂4kg加细沙后施于沟穴内;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200g加水1.5~2.5kg,拌在50kg种子上,以防治丝黑穗病。随拌随播。

3)选地整地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宜选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灌水方便、肥力条件较好的土壤地块。底墒要充足,土地平整,多次耙耱、镇压保墒,达到地平、土绵、墒足、上虚下实。

4)施足基肥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基肥用量要比露地栽培大,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80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800kg)、碳酸氢铵30~40kg、过磷酸钙20~30kg。结合播前浇、犁地一次施入,集中沟施肥效更好。

5)适期播种 播种时间一要看温度,气温稳定通过8℃,土壤表层5cm深处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出苗后能避开-3℃左右的低温危害;二要看水分,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土壤持水量的60%~70%。一般掌握地膜覆盖比露地提早10~15天播种为宜。

6)合理密植 播种方法,可采用开沟定距摆播或打窝错穴点播,每穴点籽2~3粒,播种深度3~5cm,具体深度应根据墒情调整,播种时最好使用标准打孔器,使播种深浅一致。一般每亩保苗晚熟品种4500~5000株、中熟品种5000~5500株、早熟品种5500~6000株。结合播种,窄行中间或株间每亩深施磷酸二铵10kg、硝酸铵7kg与微肥混合作种肥,切忌化肥与种子接触,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7)严密盖膜 玉米地膜覆盖宜采用宽窄行平作规格种植,行要开直。

① 盖膜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先播种后盖膜,随种随盖。适于机械化水平高,土壤墒情好的水浇地或下湿地采用,单种玉米宽行套种大豆、萝卜、蒜苗等,播种行向可采用顺风种植,以减少风力接触面,防止揭膜。在盖膜前把地里的前作残留根茬、秸秆和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打碎土块。应及时打孔放苗,并将孔口用湿土封实。优点是可省去盖膜后打孔播种的工序,同时还可避免因盖土结块影响出苗。缺点是出苗后必须及时放苗,如放苗不及时会引起烧苗。

第二种方式是先盖膜后播种。多在土壤墒情不好或播前遇雨时采用。整地后及时盖膜保墒,掌握“盖早不盖晚、盖湿不盖干”的原则,一般采用打孔播种,播后用湿土将膜孔盖严压实。优点是能提早盖膜增温、保墒,减少了后期破膜放苗的工作。缺点是需要打孔和膜孔盖土,并且盖孔土影响采光,播后遇雨易使播种口上的盖土板结,应及时松动。

② 盖膜方法 盖膜好坏关系到地膜种植玉米成败的关键。人工盖膜一般按3人一组操作,先在铺膜带四周各开一条7~10cm的沟,然后一人在前铺膜,两人在后面培土压膜。首先将膜卷的一头埋入地头用土压实,然后顺种植行卷动膜卷,边放卷边压土,盖膜一定要严密,将地膜拉紧、拉展、铺平、铺匀。每隔6m用细土在膜上打一土带以防刮风揭膜。但膜边压土不宜过多,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膜面宽度,扩宽采光面,做到严、紧、平、宽。

8)喷除草剂 铺膜后,田间杂草不易清除,由于温度高,水肥条件好,杂草长势旺盛,与苗争肥水,甚至撑破地膜,影响铺膜效果。因此,覆盖地膜前,必须喷除草剂。每亩用38%莠去津悬浮剂50g加48%甲草胺乳油100mL混合兑水30~40L,喷在畦面,然后盖膜,最好边喷边盖膜。莠去津可以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如38%莠去津悬浮剂75g加50%异丙甲草胺乳油75mL,或38%莠去津悬浮剂75g加60%丁草胺乳油75mL。

7.如何搞好普通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田间管理?

1)查田查膜 播种覆膜后要经常查田,特别是大风时,要将地膜四周和播种孔封严,防止地膜破损和风剥,遇雨后要及时松动播种孔的盖土,防止板结。

2)剪孔出苗 先播种后盖膜的,当玉米普遍出苗(出苗50%左右)并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及时剪孔放苗,放苗时在苗的上方用小刀将地膜划一个长1~2cm的小口,注意不要划得太大,不要伤苗。放苗时要掌握“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阴天突击放,晴天避中午,大风不放苗”的原则,一般每穴只放1株壮苗。苗放出膜后,应随即用细湿土加适量的草木灰混合把放苗口封严(既不板结,又渗水保墒),以防透风漏气、降温跑墒和杂草丛生。

3)查苗补缺 因土壤墒情不足造成的缺苗断垄,应及时采取温水浸种催芽补种,浇足水分,细土盖种。若是遭受地下害虫危害造成缺苗,可采用移苗补栽,或在相邻的播种穴上留双苗,确保种植密度。

4)打杈除蘖 地膜玉米生长健壮,常在7~8片叶期,从基部1~3节叶鞘内长出分蘖,如不及时除掉,则与主茎争肥争水,消耗植株营养,影响主茎生长和发育,应及早除掉。去蘖的方法是用手横向掰掉,不能向上拔,最好在晴天去蘖。

5)合理灌水 根据地膜玉米需水规律,前期要控水,防止幼苗在高温、高湿、高肥的条件下徒长和后期早衰。中期蒸腾量大,耗水量多,要适当增加灌水量。但切忌大水漫灌。后期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气温下降,灌水量应适当减少。

6)及时追肥 结合灌水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追肥。离玉米植株10cm的地方,每亩分别穴施(或沟施)尿素40~50kg。推广打孔追肥,使用打孔器在行株间打孔,每两株间打一孔,把肥料丢入孔内,随即用细土封严孔口。每亩用硫酸锌100~150g,溶于50kg水中,叶面喷施1~2次,以满足玉米对锌的需求,并可防治白花叶病;喷施磷酸二氢钾2次,每次用量100~150g(溶于50kg水中)。

7)喷施玉米健壮素 一般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即抽雄前5~7天,田间群体个别早发株的雄穗已露出时进行,每亩25~30mL,兑水30kg喷施,随配随用,均匀喷施于植株上部叶片,不重喷、漏喷。可使玉米植株矮健、光合效率增强,延缓衰老、抗倒伏、早熟、增产。

8)隔行去雄 去雄时不要伤害旗叶和茎秆。靠地边的4行不去雄,保证用粉。除雄后彻底清除地膜。此外,大田玉米生产中,在玉米吐丝散粉期遇到高温或长期阴雨等不良天气的影响,常会造成玉米雌穗授粉结实不正常,预防的有效措施是人工辅助授粉。

方法是在玉米植株开花吐丝期,晴天或阴天上午9~11时,一人左右手各拿一根3m长的竹竿,顺玉米行间向两边推动植株,促进花粉散落,以提高花丝授粉的成功率。

9)适时揭摸 覆膜的主要作用是增温保墒,玉米封垄后,渐进雨季,地膜前期增温的作用也基本达到,这时就可以揭掉地膜,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充分接纳雨水。一般揭膜可在6月末、7月初进行,揭膜要做到尽量捡干净,并在玉米收获后再次将残膜清除干净。

10)培土防倒伏 在植株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分2次进行培土,每次培土高度以3~5cm为宜,促进玉米植株基部气生根系生长,增强抗风能力。遇到突袭的大风、暴雨,造成玉米植株倒伏,应在风雨停止后及时人工扶正,将植株扶起,用脚踏实根部,再进行培土。

11)防病治虫 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等,常发病害有纹枯病、茎腐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防治措施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物理和生物措施为重点,化学措施为辅助,具体方法见本书病虫害防治部分。

12)适时收获 地膜玉米多是活秆成熟,要适期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捡拾旧地膜。要积极引进和采用光降解和草纤维等农用地膜,可较好地防止农田污染和公害,降低成本。

8.玉米双株紧靠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是每穴单株,每亩保苗在2200~3500株之间(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相应有所不同),特别是清种玉米,由于光照和通风条件的制约,一直没有很高的产量,要想取得极高的玉米产量,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

双株紧靠栽培(彩图2),又叫“二比空”栽培,即在保证每亩株数的情况下,每穴长两株玉米,而且这两株玉米要紧靠一起。这是玉米栽培技术的重大改进,能够较好地解决密植与通风透光的矛盾,使玉米植株于四面通风的环境中生长,极大地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密植的增产作用。其实质是利用植株根系与地上部分在空间的合理竞争和自动调节作用。

彩图2 玉米双株紧靠栽培

实行“双株紧靠”必须采用精(少)量播种,可省种1/2以上。由于穴数减少又很少间苗,可节省管理用工。密度应比单株种植稍大。间苗时留下的两株苗大小要一致、靠近,缺苗时可前后左右借苗,一穴可留3株。因此双株栽培是高产栽培条件下的技术措施,可在高产地块进行应用推广,一般可增产20%以上。

1)种子选择 双株栽培技术的关键是建立整齐一致的群体,降低株间的竞争。要求种子保证高纯度和发芽率,否则容易形成大苗欺小苗的大小株。

2)合理密植 保证株数,即行距50~70cm,穴距40~70cm,每亩种植3800~4600株,较常规栽培增加30%~40%。

3二比空双株紧靠为最佳方式 即在小垄(原垄)的条件下种两垄空一垄,密度在每亩4000株以上。

4)分级精选,种子做到匀籽下地 凡是不分蘖的品种都适合双株紧靠,但必须按种子大小分级选种,做到匀籽下地,这是解决大小株、消灭三类苗的关键。以中粒(一般是玉米棒中部的籽粒)作种最好,可比不经种子精选的增产24.7%。

5)精量播种 一穴下籽2~3粒,以使“双株”为一个营养中心,保证同时获得养分。

6)选留苗 出苗后及时定苗,选留株体均匀、健壮的紧靠苗,缺穴或缺株时,要1穴留3株。

7)田间管理 施肥不低于常规水平,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同常规栽培。

9.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是指针对玉米种植普遍存在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种植过程中劳动强度过大、玉米单产水平偏低等实际问题,在未经翻耕犁耙的田地上进行播种和栽培玉米的保护性耕作方法,是一项集除草技术、免耕技术、节水保墒技术、秸秆还田技术为一体的节水增效轻型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适合于山区秋玉米种植。

1)土地选择 玉米免耕栽培对田地无特殊要求,可以在相对比较平坦的玉米地进行,易旱水田也可进行玉米免耕栽培,除严重板结和低洼积水的田(地)外,其他田(地)均可进行免耕栽培。

2)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审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多抗和根系发达、适应性广的玉米良种。尽可能选用经过种衣剂包衣的种子。如果没有条件,未包衣的种子应在播种前2~3天选择晴天晒种半天。

3)播前除草 免耕地杂草的处理,宜选用高效、安全的除草剂,在播种前7~10天喷施,若适宜喷药期降水多,可推迟在播种前2~3天喷施。喷施除草剂要掌握“草多重喷、草少轻喷(或人工拔除)、无草不喷”的原则,对杂草较多的地方适当增加浓度,杂草较少的田块可少喷或进行人工清除,无杂草的田块、地块则不用喷施除草剂。每亩可用41%草甘膦水剂400~500mL兑水45~50kg全田均匀喷杀。

在杂草较少的情况下,可在播种后2天内每亩用18%莠去津悬浮剂200mL+41%草甘膦水剂60mL或18%莠去津悬浮剂200mL+50%乙草胺乳油100mL兑水45~50kg全田喷施。

4)秸秆还田 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将玉米秸秆等砍倒或压倒,均匀铺在行间,可起到保水保肥、保温降温、培肥地力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其要点如下:

① 摘穗 在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应及早摘穗或收获,玉米要连苞叶一起摘下,尽可能采用直接摘收的方式。

② 秸秆粉碎 秸秆粉碎有利于腐烂,要趁青粉碎。掌握秆青80%的穗皮黄而不干时,掰棒后立即进行粉碎,提高粉碎质量。因为割倒摘穗后秸秆还要在田间闲置一段时间再粉碎,秸秆已变黄变干,粉碎效果差,也不易腐烂。

③ 施肥 因秸秆腐烂过程中要吸收土壤中的氮,所以应增施氮肥,以调节碳氮比(2∶1),即每亩施碳酸氢铵20~40kg,以加快秸秆腐烂。

④ 防病虫害传播 秸秆还田时要选用生长良好的秸秆,不要用有病虫害的秸秆还田,应将前作的病株残体移到田外集中烧毁。

秸秆还田可提高地力,但并非还田越多越好,其还田数量要根据水源和耕作条件来决定,原则上应保证当年还田的秸秆充分腐烂,不影响下茬耕作质量,密植玉米可采取隔行取秆或截短秸秆的办法。

5)播种育苗 春玉米的播种,应在当地土壤表层5cm深处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时适期播种,秋玉米一般在7月中下旬左右。甜、糯等鲜食玉米可根据市场需求,在适宜季节内分期播种或者育苗移栽。播种时先开好播种穴(沟),在穴(沟)内淋腐熟粪水垫底,待水肥干后即播种,每穴点播2~3粒种子,然后用经过堆沤腐熟的农家肥和细土盖肥盖种。种子与化肥分别施在两边,不能直接接触。

春玉米后期套种秋玉米和一膜两用免耕栽培秋玉米,在春玉米收获前10天左右进行,有利于避开秋旱。先挖穴施磷肥、钾肥,再施腐熟农家肥,然后下种盖土。要注意种子不能直接接触化肥。

甜玉米育苗免耕移栽有利于一年多熟和分期采收。选用肥沃的菜园地作育苗床。夏、秋季育苗每亩用壮秧剂0.5kg撒施在苗床面上。每亩用100孔育苗盘38~45张平铺在整平的苗床上,育苗盘之间、育苗盘与苗床之间不留空隙。用细碎塘泥、菜园土装满育苗盘孔穴,每穴点种子1粒,用手轻轻将种子压入土中,然后充分淋水。早春用农用薄膜覆盖保温,夏秋季用遮阳网覆盖防晒降温。育苗期间加强水、肥管理。

6)合理密植 春玉米平展型品种3200~3800株/亩,紧凑型品种4800~5500株/亩,半紧凑型品种3800~4500株/亩。秋玉米应适当加大种植密度,一般每亩比春玉米增加200~300株。

双行单株种植,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视密度要求而定,紧凑型为20~22cm,半紧凑型为23~25cm,平展型为30~34cm。单行单株种植,行距为70cm。株距紧凑型品种为17~20cm,半紧凑型品种为22~24cm,平展型品种为26~30cm。

甜玉米免耕栽培:第一次种植时按畦面宽100cm、沟宽30cm、沟深20~30cm起好畦沟。第二次以后不用再开沟整畦,固定厢沟免耕种植。当苗有4~5叶时按大小苗分级移栽。移栽密度为3500~4000株/亩。双行单株种植大行距80cm,畦中间小行距50cm,株距25~30cm。糯玉米可参照执行。

7)科学施肥

① 基肥 每亩挖穴或开沟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或商品有机肥100~150kg)、复合肥50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15~20kg。也可以用腐秆灵堆沤农家肥,效果更好。

② 苗肥 采摘鲜苞的甜、糯玉米,可在移栽后5~6天,每亩用稀粪水1000kg和尿素5~6kg充分兑匀后淋施。

③ 秆肥 8~9叶时,每亩施粪水500~1000kg,或尿素4~5kg、钾肥5~10kg。可在株间打洞深施或在根部附近撒施,施后小培土盖肥。

④ 苞肥 抽雄前10~15天(即大喇叭口时)施攻苞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5kg或碳酸氢铵25~30kg。

8)田间管理

① 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种(浸种催芽后补),二是移苗补缺。补苗后淋定根水,加施1~2次水肥。

② 间苗定苗 3叶时间苗,每穴留2苗;4~5叶时定苗,每穴只留1苗。

③ 除草 5~8叶期,进行人工除草或每亩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50~60mL兑水30~40kg喷雾除草。

④ 及时排灌 旱地免耕种植玉米遇旱时应及时浇灌,抽雄至授粉灌浆期是需水临界期,土壤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为70%~80%。若降水过多应及时排水防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