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美国鮰鱼产业发展历程

一、美国斑点叉尾鮰产业发展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起步阶段,美国奥本大学首先开展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营养饲料、人工繁殖以及病害防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斑点叉尾鮰的养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各地逐步扩大。

20世纪80年代后是美国鮰鱼产业的腾飞阶段,养殖产量和产值一直稳步增长。产业发展也带动了美国的鮰鱼消费,美国巨大的消费市场甚至超过了本土鮰鱼养殖产量,巨大的鮰鱼需求缺口也带动了越南、中国等地的斑点叉尾鮰和其他鲶鱼的养殖。进入21世纪,美国鮰鱼产业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2000年,美国鮰鱼产业迎来了年度最高产值5.01亿美元;2002年,美国鮰鱼产量迎来了31.89万吨的顶峰(彩图1)。

巅峰过后的美国鮰鱼产业进入下行阶段,越南巴沙鱼对美国的大量出口更是加快了对美国本土鮰鱼产业的挤压。2000年,从越南进口的冷冻巴沙鱼片占据了近10%的美国消费份额,之后每年逐步上升。2002年6月,美国鮰鱼养殖联盟(Catfish Farmers of America)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针对越南冷冻巴沙鱼片的反倾销调查申请。经过调查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03年8月批准了对越南冷冻巴沙鱼片征收反倾销关税。但是,贸易保护没有对美国鮰鱼产业起到明显的提振作用。2002年以后,美国鮰鱼产量一路下滑,从31万吨猛减至2012年的16.1万吨。

2012年以来,美国鮰鱼产业开始步入相对平稳阶段,年产量维持在15万吨左右,产值也出现了小幅回升。

二、美国斑点叉尾鮰产业现状

美国的斑点叉尾鮰养殖主要集中在美国南部,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流域,主要位于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阿肯色州、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6个州,其中前4个州的养殖规模占美国鮰鱼产业的96%左右。美国鮰鱼产业进入下行期以后,鮰鱼养殖面积也相应下降,成鱼养殖面积、鱼苗养殖面积和亲鱼养殖面积都不同程度地减少(彩图2)。甚至2012年后,鮰鱼产量出现小幅回升的情况下,养殖面积仍持续下降,但养殖面积减少的速度已经趋缓。美国鮰鱼产业从业数从1988年以来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从1988年的2003家减少到2009年的613家,2010年仅剩459家。而近二十年来,美国鮰鱼产业的年产值受养殖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却不是很显著,只表现出了波动式的略微下降。2012年美国鮰鱼产业进入平稳阶段后,已经开始小幅回升。年产值的稳定也使美国鮰鱼养殖的单位养殖面积产值不断走高,从2009年的2500美元/英亩(1英亩=4046.86平方米)一路攀升至2016年的6000美元/英亩,增长了1.4倍(彩图2)。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数量决定了美国鮰鱼产业的发展和稳定。与养殖产量、面积和产值的下降不同的是,美国斑点叉尾鮰亲鱼的年度保种数量相对稳定,始终保持在50万~60万尾(表1-1)。亲鱼是养殖的基石,中国鮰鱼产业在2009—2010年曾因为鱼价低迷,抛售了大量亲鱼,导致2011年斑点叉尾鮰鱼苗供应不足,鱼价猛涨,整个市场如同过山车般巨幅震荡。美国斑点叉尾鮰保种亲鱼数量的稳定就决定了其鮰鱼产业能够健康平稳地发展,按照成熟的市场规律运转,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巨幅震荡。此外,美国养殖的不同规格成鱼和鱼种数量之前也一直呈现减少的趋势,但2012年后减少幅度也明显减缓,2017年度养殖的鱼种已经开始回升(表1-1),这也基本与产量表现一致,表明美国鮰鱼产业应该会相对平稳地发展。

表1-1 美国斑点叉尾鮰年度养殖数量

注:按照美国农业部的分类,小规格成鱼0.75~1.5磅(1磅≈0.45千克)、中规格成鱼1.5~3磅、大规格成鱼3磅以上,小规格鱼种0.06~0.18磅、大规格鱼种0.18~0.75磅。

三、美国斑点叉尾鮰产业展望

虽然各项养殖数据表明美国鮰鱼产业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但是美国鮰鱼产业依然面对以越南为主的进口鲶鱼市场的竞争,市场竞争带来了诸多挑战,需要引起整个产业的足够重视,并加以小心应对。

1.美国斑点叉尾养殖成本高、利润低

美国《清洁水法》规定美国环保局有权颁发排污许可,该许可机制对水质进行管控,确保水产养殖的尾水排放不会给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造成不利影响。美国斑点叉尾鮰养殖尾水需要达到美国环保局的标准才能排放,因此养殖场都需要建立养殖污水处理设施。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国环保局的养殖尾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基本都是零排放。不菲的养殖污水处理费用,使得众多鮰鱼养殖户转型种植大豆。此外,美国的人力成本高,美国年轻人不太喜欢从事农业生产,所以鮰鱼加工成本要高于我国2倍以上。而目前美国鮰鱼加工厂的设备与技术落后,基本处于美国的20世纪80年代水平,自动化程度低,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对人员的需求。这些因素都推高了美国斑点叉尾鮰的养殖和加工成本,与养殖密度惊人、尾水任意排放的越南巴沙鱼相比,价格悬殊,自然没有竞争优势。降低美国鮰鱼成本,主要方向应针对加工流通阶段,更新加工厂的设备与技术、提高加工流通阶段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力成本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2.美国本土鱼品质差,产品市场定位不准

虽然对养殖污水排放作出严格要求,但美国鮰鱼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总体较差,藻类繁殖过盛,造成出塘的鱼肉口感较差。美国消费者调查表明,低收入人群基本购买越南的巴沙鱼片,高收入人群以购买斑点叉尾鮰鱼片为主,特别倾向于来自中国加工的鮰鱼片。美国本土产的鮰鱼虽然价格高,但是消费者普遍认为其风味与口感要逊于从中国进口的鱼片。甚至许多美国经销商将进口中国的鮰鱼片在工厂内进行重新包装并修改标签后,转手以美国本土产品出售或出口至欧洲与中东市场。提高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改善养成的鮰鱼品质,瞄准美国国内中高端市场可能是美国鮰鱼产业未来的准确定位。美国的水产养殖技术在广大中国养殖从业者看来基本不合格。“养鱼先养水”、水质“肥、活、嫩、爽”等中国养殖者的基本经验在美国很少见。美国鮰鱼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节往往被忽视,藻类水华时常暴发。提高养殖技术,调控养殖周期内的水质,避免藻类水华和微生物产生各类异味物质,改善美国本土养殖的斑点叉尾鮰品质,从而与占据价格优势、进口数量巨大的越南巴沙鱼片形成差异化竞争,稳定中高端市场的鮰鱼需求。

3.最新检验法规的挑战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03年针对越南冷冻巴沙鱼片的反倾销关税并没有挡住越南巴沙鱼的出口,相反,越南冷冻巴沙鱼片出口美国的数量和金额逐年攀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09年和2014年的两次复审都维持了对越南冷冻巴沙鱼片的反倾销关税政策。因此,密西西比州前参议员萨德·科克伦(Thad Cochran)撰写了仅针对鲶形目鱼类的检验法规。2015年12月,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发布《强制性鮰鱼检验法规》终稿,自2016年3月1日起,鮰鱼产品监管权正式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移交FSIS,过渡期18个月。法规施行的理由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但目的是通过改变检验单位,加大检验难度,提升鮰鱼进口成本,同时提高贸易壁垒,降低外国进口产品的竞争力。

FSIS与FDA在管理上要求不同,前者是对产地认证的要求(包括从农场运抵加工场所途中的运输要求和产品原料的安全,如用水卫生和饲料安全),产品合格后才能进来,后者是“产品可以进来,出了问题之后再进行处理”。FSIS此前主要是按照《联邦肉类检验法》对美国市场的肉类、禽类产品开展严苛的检验,全世界仅有10个国家可以满足其检验要求。过渡期内,FSIS将派驻官员对境内鮰鱼宰杀、加工和运输企业实施全过程广泛检查,对进口鮰鱼的出口国进行等效性评估,以确保出口国相关措施与FSIS等效,经评估合格后出口国才可以对美出口鮰鱼。FSIS对鮰鱼进口商实施最低每季度一次的定期检查并采样进行品种和药残监测,过渡期满后对每批次进口的所有鮰鱼产品实施检验。

该法规对美国鮰鱼产业而言是柄双刃剑。法规虽然对进入美国的鲶鱼产品要求苛刻,提高了国外产品进入难度,但同时也对国内的鮰鱼宰杀、加工和运输企业提出了严格的监管要求。如果按照FSIS的监管和检验要求,美国本土养殖的鮰鱼加工鱼片可能很难通过。法规在阻挡国外鲶鱼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同时,也会导致美国本土的斑点叉尾鮰产业处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