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鸡生态放养实用技术
- 李连任 张永平主编
- 5483字
- 2021-12-31 20:39:59
第二节 土鸡生态放养模式例析
一、林下养殖模式
(一)模式概述
林下生态养鸡是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利用荒地、林地、草原、果园、农闲地等进行规模养鸡,实施放养与舍饲相结合的养鸡方法,它对林地实施种养业立体开发,减少林地害虫、抑制杂草丛生、培肥土壤,提高果园、林地单位面积的收入,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让鸡自由觅食昆虫野草,饮山泉露水,补喂五谷杂粮,严格限制化学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以提高蛋、肉风味和品质,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产品。实施林地生态养鸡投入少,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适合广大农村,尤其是居住在丘陵、山地的农户采用。
(二)场地选择
1.基本原则
果园林地的选择对于养好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林冠较稀疏、冠层较高,树林荫蔽度在70%左右,透光和通气性能较好,且林地杂草和昆虫较丰富的成林较为理想。树林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度大的林地,以及苹果、桃、梨等鲜果林地不宜用于养鸡。树林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度大的林地透光效果不好,不利于鸡的生长。苹果、桃、梨等鲜果林地在挂果期会有部分果子自然落果后腐烂,鸡吃后易引起中毒。所选场地应当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土壤土质、空气、水源无公害污染。所选场地要有长远规划,粪便、污水、废弃物等应及时处理,不得污染和破坏周围生态环境。
2.场地条件
放养林地要选择交通便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向阳,树木、藤木年龄2年以上为宜,土质以沙土为好。鸡场必须要有安全可靠、充足的水源,不含病原体,无污染。要有搭建棚舍的地形条件,并对园地适当轮作草本类作物,供鸡食用。
3.鸡舍的修建
鸡场鸡舍,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能通风换气;②便于清扫、消毒;③育雏舍能保温隔热、遮风挡雨;④鸡舍位置要求地势较高,不积水,空气、水源无污染。
4.养鸡设备和用具
增温设备,如电热伞、电热板、煤炉等;食盘和食槽;饮水设备,常用的是塔式自动饮水机;育雏鸡笼、栖架等。
(三)搭建鸡舍
鸡舍应建在林地内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排污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方。鸡舍建筑面积按约8只/米2计算。每栋鸡舍距离30~50米。种鸡舍与运动场面积比例以1∶2为宜,最多不能超过1∶3。棚舍内外放置一定数量的料槽、饮水器。鸡舍要建在高大的乔木树下、果树林中或林地边,坐北朝南,放牧场面向果林、树林。鸡舍采用塑料大棚,棚宽6米,长度视养鸡数量而定。大棚顶内层铺无滴塑料膜,其上铺一层5~10厘米厚稻草,形成保温隔热层,在草上再用塑料膜覆盖,并用尼龙绳系牢固定。塑料大棚纵轴的两侧下沿可卷起或放下,以调节室温和通风换气。棚舍内垫沙或短稻草,舍内每平方米养鸡6~8只。为有利于防病,在一个地方养几批鸡后,可转移地方再建鸡舍。在一个地方养几群鸡时,鸡舍之间应相互远离,不要搞“养鸡小区”,以防因鸡群密度过大破坏放牧场植被、引起疫病传播,或因不慎造成“火烧连营”。
(四)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应根据市场消费热点,选择体形中等、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为宜。四川山地乌骨鸡群体外形特征一致,整齐度高,具有乌皮、乌骨、乌肉的特点,内脏及系膜、脏膜和血均呈现不同程度乌色。羽毛片羽,以黑羽为主,占60%以上,白羽最少,约占6%,其余为麻(杂)羽。6月龄种公鸡平均体重2.14千克,种母鸡平均体重1.82千克,年产蛋量120~140个;商品鸡120日龄公母平均体重1.65千克。该鸡种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具有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五)进雏时机
初养鸡者,进鸡可选在气候较暖和的春季,取得经验后一年四季均可进雏养鸡,在引种时,应当从较正规的大型种鸡场引进,种鸡场应有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合法资质。林地养鸡要根据鸡群对围林野养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来选好鸡的品种。若养肉蛋两用鸡可选年产蛋130~200个、耐粗饲、活动范围广、觅食力强、抗病力好、个体中偏小、肉质细嫩味美的地方土鸡为宜;若以肉用为主,选个体中偏大的土鸡或土交鸡较为适宜。快大型鸡不适宜林地养殖。
(六)饲养管理
林地养鸡要注意放养密度、规模、放牧时期及管理。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每亩林地放养150~250只。密度过大会因草虫等饲料不足而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和蛋的口味;密度过小则浪费资源,生态效益低。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500~2000只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放养时期要根据林地饲料资源和鸡的日龄综合确定,一般雏鸡购回后,第一个月按常规方式进行育雏,待脱温后再进入林地放牧饲养。放养的最佳时期选择4月初至10月底,这期间林地杂草丛生,虫、蚁等昆虫繁衍旺盛,鸡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态饲料。其他月份则采取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放牧时间视季节、气候而定。通常30日龄以上的雏鸡,夏天上午9时至下午5时之间为放牧时间。冬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适宜放牧。并按“早半饱、晚适量”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即上午放牧前不宜喂饱,放牧时鸡只通过觅食小草、虫、蚁、蚯蚓、昆虫等补充。夏季晚上,可在林地悬挂一些白炽灯,以吸引更多的昆虫让鸡群捕食。补饲精料的参考配方为:玉米58%,麦麸10%,豆粕20%,骨粉2.5%,鱼粉6.2%,食盐0.3%,预混料3%。同时,有条件的林地要根据鸡的不同大小,划定养殖区域,进行分区轮牧,既使鸡得到充足的天然食物,又可有效地保护林地内资源,使林地得到可持续利用。
在放养期间,要注意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天气突变应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防止鸡受寒发病。为使鸡群定时归巢和方便补料,应配合训练口令,如吹口哨、敲料桶等进行归牧调教。在果树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应先驱赶鸡群到安全地方避开,若是遇到雨大,可避开2~3天,若是晴天,要适当延长1~2天,以防鸡只食入喷过农药的树叶、青草等中毒。未分区轮牧的鸡群出栏后,应对果园进行清理,空闲一段时间再养。
(七)病害防控
林地养鸡的环境是开放性的,易受疫病、野禽等侵害,做好科学免疫、驱虫、消毒和鼠害防控工作尤其重要。一般林地养鸡对1日龄的鸡要皮下注射马立克病疫苗,4日龄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苗滴鼻,8日龄和30日龄新城疫Ⅳ系苗滴鼻,12日龄和25日龄法氏囊苗滴鼻,35日龄鸡痘苗皮下刺种,50日龄传染性支气管炎H52苗2倍量饮水,60日龄新城疫Ⅰ系苗肌内注射,90日龄鸡大肠杆菌苗肌内注射,留做产蛋的鸡群在120日龄时,还要肌内注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三联灭活苗。鸡群每隔1~1.5个月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1次。驱虫方法:可在晚上把药片研成粉料,先用少量饲料拌匀,然后再与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补饲时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鸡舍每周清扫一次,转换轮牧区时,彻底清除上一牧区的鸡粪,并用抗毒威喷洒或石灰乳泼洒消毒。鸡舍每2周带鸡消毒一次。同时,要在养鸡的林地内养猫,防止老鼠的侵袭。饲养员每天注意观察鸡群的状况,详细记录鸡群的采食、饮水、精神、粪便、睡态等状况。发现病鸡,应及时隔离和治疗,对受威胁的鸡群进行预防性投服药物。
(八)管理要点
1.雏鸡保温
雏鸡第一周龄温度要求32℃,以后每周下降2~3℃。
2.饲养规模
以每群1000只左右为宜,放牧场地大则可扩大群体。
3.适时免疫
一般应接种鸡马立克病、新城疫、法氏囊疫苗,饲养期较长的产蛋鸡,还应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夏秋季还应接种鸡痘疫苗。雏鸡阶段应在饲料中加入防白痢和抗球虫药物。
4.饲喂方法
以放牧加补料最佳。40天以内雏鸡以舍饲喂给全价配合料,此后可白天放牧,晚上补料,并让鸡吃饱。放牧鸡群时应防止农药中毒、暴雨淋、兽害。进入产蛋期后,每天自然光加上人工补充光照时间不少于16~17小时。
5.产品上市
鲜蛋生产出后,要贮放于凉爽地方,并尽早出售。否则鲜蛋会随着贮放时间延长而品质下降。优质活鸡上市可根据市场对鸡的体重、发育程度要求和行情适时出售。
(九)发展前景
林地养鸡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生产绿色食品,通过逐步推广扩大规模,发展特色养鸡,形成特色品牌,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山地放养模式
山地养鸡的特点是放牧,在品种选择上应当选择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的土鸡或土杂鸡为宜。它们耐粗饲,抗病力强,虽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报酬低,但肉质致密、味道鲜美,价格高,利润大,应作为山地饲养的首选品种。
(一)场地选择
山地养鸡的场地选择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既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
(2)场地宜选在避风向阳,地势较平坦,不积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树木,以便鸡到树下乘凉。
(3)场地内要有遮阴设备,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
(4)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并且圈得住,以防鸡走失和从外部带进病菌。
(二)搭建鸡舍
鸡舍设计的要求是: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坐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通常用由内向外的油毡、稻草、薄膜三层盖顶,以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另一头开一个出入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吹翻。
(三)清棚消毒
每一批鸡出栏以后,应对鸡棚进行彻底清扫,更换地面表层土,清洗工具。对棚内地面及用具先用3%~5%的来苏水进行喷雾浸泡消毒,然后再进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5毫升福尔马林加12.5克高锰酸钾。原饲养过鸡的草山草坡,也应先在地面上撒一层石灰,然后进行喷洒消毒。最好是利用无污染的草山草坡建新棚。为了保暖需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的锯面子、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暴晒,挑出发霉垫草。厚度以3~5厘米为宜。
(四)饲料选择
一般来说,优质土鸡的生长速度较慢,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颗粒料或混合饲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种植的南瓜、番薯、木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
(五)饲养管理
1.雏鸡饲养管理
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
(1)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0.5~1小时,便可以喂水。一般喂水先于料。水温以32℃左右为宜,不可饮冷水。头2天可饮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刺激食欲。一般开饮后可开食。把饲料撒于铺在垫料上的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消化力差,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喂料时要定时定量,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喂食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良;喂食不足时会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啄食恶癖。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2)环境温度与湿度育雏的关键是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以育雏器下的温度为例:1~2日龄时是34~35℃;3~7日龄是32~34℃;第2周为30~28℃;第3周为28~26℃。育雏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为止。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70%~75%,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干燥会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
(3)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雏鸡和病雏要分群饲养,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对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巡查鸡群,其意义有三点:一是通过观察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二是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活动、粪便状况中发现和诊治疾病;三是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2.生长鸡饲养管理
生长期的鸡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饲养目的是使鸡得到充分的发育,为后期的育肥打下基础。饲养方式是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公母鸡分群饲养。一般公鸡羽毛长得较慢,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差。公母分养有利于提高整齐度。生长期采用定时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槽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完为止。②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磨成粉,再与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上要检查鸡粪,看是否有虫体排出。并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
3.育肥鸡饲养管理
即鸡10周龄至上市的时期。此期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滑度,做到适时上市。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随着肉鸡的日龄增长,体内增长的主要组织与中鸡阶段有很大差别。肉鸡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鸡只的肉质,提高胴体外观的美感。此时期一般应提高日粮的代谢能,相对降低蛋白质含量,肉鸡育肥期日粮的能量一般要求达到每千克12.54兆焦,粗蛋白在15%左右即可。为了达到这个水平,往往需增加动物性脂肪。二是育肥期采用放牧育肥的,一方面可以让鸡采食大自然的昆虫及树叶、杂草等节约饲料;另一方面,提高鸡的肉质风味,使上市鸡的外观和肉质更好。进入育肥期,应减少鸡的活动范围和运动,以利于育肥。三是搞好防疫,重视杀虫、灭鼠和清洁消毒工作,以预防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