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量过于庞大的“世界文学”

沼野:其实,我们现在每年仍然有数量庞大的书在不断地出版,从统计资料来看,自2002年以来日本每年的图书出版量都超过了七万部,即便后来整个出版业都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发展的阶段,这个数字仍然在持续不断地攀升。到2008年,日本的图书年出版量已经高达约七万六千部了,再到2009年,这个数据更是增加到了七万八千部以上。虽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包括了学习参考书、游戏攻略书以及其他各类实用书籍,而且也并非全部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但是如果单纯从数量上去计算的话,差不多每一天都会有两百多本图书面世。这样一来,我们当然很难从整体上去把握如今活跃于创作舞台上的作家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物,以及他们究竟创作出了一些怎样的作品。

当然了,这些图书中的大部分都不具有多高的阅读价值。我可以很不客气地说,仅就小说而言,现在新上市的每一百部小说中,差不多百分之九十注定很快就会变成废纸或垃圾,五年至十年之后,将没有人会再去看它们一眼。但是在这一百部小说中,也许还是会有那么一两部是读者们在十年二十年之后仍然愿意继续阅读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就会成为名作流传下来,而读者阅读的视野也会随之不断地拓展开来。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不管这个“名作率”有多低,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值得读者阅读的作品名单就只会不断地扩充下去。高中的国语老师在进行读书指导的时候,想必一定会拿出一份写着十本、二十本书名的书单对学生们说“你们在高中时代,至少要把这些书看完”。但实际上,想要把从古典到现代的世界文学名著都囊括进来的话,光靠罗列这么点儿书目,怕是远远不够的吧。

在我小的时候,集邮曾是我的爱好。其实阅读的难题和收藏家们所面临的难题非常相似。所谓收藏家,就是希望尽一切可能收集齐“所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但是,这个世界上有着数不清的国家,每个国家又发行过数不清的邮票。特别是世界上的一些小国家,为了赚取外汇,会大量制作很多非常精美的成套的纪念邮票手册。这样的邮票套装每年都在持续不断地推出,而全世界从过去到现在究竟发行了多少邮票,恐怕已经没人能说得清楚了,因此,想要收集齐“全部”的邮票也就成了一件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在美国,每年都会出版一本以网罗全世界所有邮票为目标的邮票目录,叫作《斯科特标准邮票目录》[21]。在这个目录的影响下,童年的我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可以完成这一壮举,而现在,当真正了解到所谓“全世界所有邮票”这个收集对象的庞大规模时,任谁都会感觉到无能为力了吧。

其实,在世界文学领域也有着同样的现象,新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如果存在一个世界文学共和国,并持续开放注册的话,显示文学作品总量的列表数据将会疯狂地增长吧。而且,与邮票不同,文学作品还存在着语言方面的问题。对于那些用外语创作的文学作品,无论其内容有多么精彩,只要语言不通,我们就根本看不了。但是,现在世界上用于文学创作的语言究竟有多少种呢?大家觉得是几百,还是几千呢?说实话,对于这个问题的准确答案,恐怕又是谁都说不清的了。不过,不管是多少,反正一个人能认读的语言数和语言的总体数量相比,也就是沧海一粟而已。因为,大多数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时候,能够实现流畅阅读的语言就只有一种而已,那些特别擅长外语的人,或者双语并用者当中,也许确实存在一些使用两门,甚至三四门语言的人,但即便如此,也很少有人能够让自己可以使用的语言数量达到两位数以上吧。

所以,我们探讨世界文学的时候,首先会惊讶于其庞大的体量,并且会马上意识到自己所涉猎的内容也许仅仅只是世界文学中极为有限的一小部分而已。面对这种情况,就连文学方面的研究专家或者一些非常伟大的学者也似乎很难以真正诚实的态度来对待。所谓研究专家,往往会对自己专门从事的研究范畴做出明确的界定,并致力于将相关范畴中的所有内容都研究透彻。但同时,他们也绝对不会染指自己研究范畴之外的那片更加广阔无边的世界文学沃土。这种做法,对于研究专家们来说,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就有些强人所难了。读者毕竟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不是为了专门的研究目的来阅读书籍的。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阅读只是一种单纯的乐趣,或者一种探寻心灵归依的方式而已,无论什么书,只要内容精彩、有趣,就自然会有读者愿意追捧。

在美国有一位名叫弗兰克·莫莱蒂[22]的世界文学研究专家,作为学者的他,却有着自己非常特立独行的一面。在极为开阔的视野中,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着世界文学的动态系统和传播模式,并从这一角度开拓出了自己独特的“世界文学论”。然而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就连他这样见多识广、博闻强识之人,也坦率地说出了“世界文学的体量已经非常庞大了,对于个人而言,你再怎么博览群书也都只是杯水车薪而已”这样的话。因此,他提倡一种新的阅读方法,那便是“远距离阅读”[23]

这是一个与“细读”或“精读”相对立的概念,它不是从专业研究的立场出发,而是告诉广大的一般读者们应该更广泛地去接触包括翻译作品在内的各类文学。如果为了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需要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知识的话,也不必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精研细读,只要借助相关专家们的解说和研究成果就可以了。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普通读者是根本无法面对浩瀚的世界文学海洋的。咱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事实上一般的读者朋友们一直以来也都是这么做的。

咱们的话题从“古典与现代”一路扩展到“世界文学”。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包括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日本文学、外国文学在内,世界上值得大家阅读的有趣的作品正在不断地涌现,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那些值得自己阅读的作品呢?在这里,我就只是想稍微提醒一下大家这个问题的存在罢了。如果说有某位了不起的学者能为我们制作出一份“必读书单”,并且在其中列举出几十部作品,告诉我们只要把这些作品读完就足够了的话,那事情就简单多了。但是在世界文学内容多样化、总量膨胀化的现实前提下,妄图整理出这样的权威书单也已经成为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难题了。

而不久之前,在日本的市面上,“世界文学全集”之类的出版物还是很受欢迎的。实际上,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种类似“必读书单”的作用。这种世界文学全集一般都是邀请各国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参与编撰的,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有着很高阅读价值的古典作品的一种总集。这种受到文学界普遍认可的古典作品总集也被称作“经典”(Canon)。而最近,大家开始强烈地意识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文学历史的进程中,即便是“经典”也并非一成不变,有些曾经风靡一时的作家会逐渐被人淡忘,而另一些新的作家、作品又会补充进这个群体。实际上,“经典”本身也是在不断演化着的。

而到了现代,再想要编撰类似过去的那种带有“世界文学全集”属性的“经典”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我在思考,我们是不是已经到了必须确立新的“经典”的时代了。作为追求新“经典”的一个非常直接和成功的案例,首推由作家池泽夏树[24]的《池泽夏树 个人编辑 世界文学全集》(河出书房新社)。但是,另一位美国的比较文学家大卫·达姆罗什也曾说过,世界文学的真正意义也许并不是制作出某种形式的作品选集,而是要帮助读者建立起新的阅读模式。也就是说,所谓世界文学,其实是关于你我究竟应该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这种说法乍听之下,虽然显得有点过于突兀,但其核心理念是希望读者不要在最初刚接触世界文学的时候就把自己束缚在某个书单之上,强迫自己“非要看完”某些作品,而是应该尽可能地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中,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们就会发现,能够引起自己阅读兴趣的下一部作品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心中。这样一来,读者自身的阅读视野才开始真正地面向世界,也才能获得不断的拓展。这应该也算得上是在世界文学之一崇山峻岭中一条最优的阅读路径了吧。

这种阅读模式极大地解放了读者的主观意识,给予了读者很大的自由。但是,现代社会中书海茫茫,被赋予了自由的读者们也会相应地感觉到迷茫,不知道究竟该何去何从吧。因此,向读者朋友们稍微做出一点提示,指出一条文学探索的道路也是很有必要的。而我的目标就是致力于成为各位读者的文学指路人而已。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有请此次访谈的主角——平野先生来谈谈他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