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底色
- 高闰青
- 5160字
- 2021-12-10 19:54:38
坚持体育锻炼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人的健康是“1”,事业、爱情、家庭、金钱等都是“0”,只有“1”勇敢地站立在前面,后边的“0”越多价值才会越大。如果前面的“1”倒下了,那么后边的“0”再多也只能是“0”,没有任何意义。我一直把它作为生活的至理名言,不止一次在课堂教学中和与他人的交流中阐释其意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并以此为准则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我是坚持锻炼的受益者
我曾在自己大学毕业纪念册的首页上写着这么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这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名言,也是我的座右铭,并且这句话挂在了我的办公室墙上。
每天坚持运动是我的生活习惯,也是我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我之所以喜欢运动,是我一直认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经常面对阳光,不仅身体是健康的,心理也是很健康的。
由于我常年坚持体育锻炼,又把“生命在于运动”作为座右铭,有不少人让我讲述从中得到的收获。我总是不厌其烦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分享给大家。曾经有人问过我:“你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是不是为了减肥?”我说:“不是。”“那你是为了长寿。”“也不是。”“那是为了什么?”“为了健康地生活。”由于在运动这条路上的长期坚持,我练就了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在赛场上赢过、输过,培养了我宠辱不惊的心态;站在领奖台上的经历铸就了我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可以说,坚持体育锻炼,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收获了一个健康的体魄,也收获了一个良好的心态。
培养女儿锻炼身体的习惯
我也把运动作为培养女儿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方式,培养她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我试图培养女儿做过许多运动,比如跳绳、跳皮筋、踢毽子。为了能够让女儿每天坚持运动,有时候我也陪着女儿一块跳绳,和女儿比赛踢毽子,有时候让她和几个姐姐比赛。但是,随着女儿慢慢长大,踢毽子和跳绳就不再受欢迎了。
现在女儿最喜欢的运动是骑自行车,她不仅把它当成一种出行方式,而且还把它当成一种锻炼方式。
我不记得给女儿买过几辆自行车,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三辆。她3岁的时候,喜欢上了一款非常漂亮的儿童自行车,爱人二话没说,花了300元给她买回来了。但是,女儿够不着,实在不能骑,只好先放在家里。因为车一直放在那里,女儿经常带着好奇心去看看,有时候还像模像样地扶着车把摆个推车的姿势给我们看。爸爸看见女儿这么喜欢,就在后面扶着让女儿推着玩,有时候还把她抱上车,让她坐在自行车上,两手扶着前把,爸爸在后面推。尽管女儿够不着脚踏板,但是女儿依然很高兴。后来,爸爸教女儿两只脚轮流去够脚踏板,他在后面扶着。女儿4岁多时,在爸爸的帮助下,慢慢地学会了骑儿童自行车。女儿5岁时,骑车的水平大有长进,骑着自行车到处跑,爸爸就帮她取掉了车后边的两个辅助车轮,让她骑着小自行车跟着我们去野外。6岁的时候,女儿骑着自行车和哥哥姐姐们回老家,一口气骑了10多公里。女儿8岁时,我给她买了一辆二四的黄色自行车,让她自己骑车去上学。从此,女儿开始了自己骑车上学的历程。
我读博士的那几年,女儿除了体育课外,基本上就没有别的体育锻炼。尤其是上了高中以后,体育课形同虚设。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20左右才回到家,做完作业都是12点多了,用女儿的话说,实在没有锻炼身体的时间。
女儿上了高中后住在爷爷家,在学校对面,平时连自行车也不用骑了,只有周日休息时才骑一次,唯一的运动项目也没能坚持下来。所以,女儿在中学阶段,体重增加得非常明显。为此,我苦恼了很长时间。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女儿小时候坚持锻炼,她拥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女儿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身体没有被压垮。
研究生毕业后,女儿申请去日本攻读博士学位。从她硕士毕业回来到博士开学,在家待了大半年的时间,这期间她在中国银行焦作支行的人事部实习。上班前,女儿不要求坐公交车,也不要求买电动车,提出要骑自行车去上班,我就给她买了一辆自行车,女儿每天坚持骑车上下班。
其实,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女儿能够掌握一种球类运动技能。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我个人的运动情结所致。我曾经接受过专业的体育训练,所以在体育项目上应该说是技术比较全面的。我尤其喜欢球类运动,篮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足球等都会玩。相比而言,我的足球技术一般,篮球经过专业训练,曾经是校队的队员,喜欢的程度和技术水平自不必言。乒乓球和羽毛球虽然是大学毕业以后学的,但是这两项运动我曾经在焦作市处级干部运动会上获得过女子冠军;乒乓球曾在沁阳师范学校多次获得教职工比赛女子单打冠军。2011年在省委党校学习时曾经获得过主体班女子单打比赛和团体比赛两项冠军。尽管这些荣誉的级别不高,但是它带给我的那种享受运动的快乐与幸福至今难忘。为此,我特别希望女儿能够掌握一种球类项目的运动技能,并把它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
我曾经动员女儿打羽毛球、网球,并给她买好服装、球拍,还专门给她报了网球训练班,亲自陪着她练了一段时间。但是她好像天生平衡感不好,总是摔倒,学着学着自己就没有信心了,最终还是没有坚持下来。没有培养女儿在球类运动中获得一技之长,成为我的一大遗憾,直到现在想起来,我仍不能释然。
健康体魄是一切发展的根本
人本身是生物性的存在,没有肉体存在就没有人的存在。在人生长河中,人的身体的存在与健康程度直接关乎人的生命的延续和生活质量。“身体之实存,既是人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的逻辑前提,又是人在与自然和社会的‘对话’中实现物质能量和精神能量交换的支点。”(14)现实世界也总是从身体的角度获得它的各种各样的解释性意义。
人的身体是一切教育影响的物质承受者,身体的存在状态与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孩子身体的健康是进行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这个前提和条件,就谈不上任何教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身体,保卫祖国”,这曾经是我们有志于祖国建设的热血青年所拥有的壮志凌云的“标志性”口号。强国先强种,强种先强身,强身先要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著名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明确提出做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五个条件,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有健全的身体”。他说:“一个健康的人,他有理想,他乐观、积极、有毅力,他能担当起大事”“惟其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担负起现代中国与世界给予我们的任务。”(15)
蔡元培先生曾说:“凡道德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忠孝,人伦之大道也,非康健之身,无以行之。”“苟欲实践道德,宣力国家,以尽人生之天职,其必自体育。”(16)他告诉人们,体育才是人的修身之本。如果一个人身体不健康,他即使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也很难有条件去实现;如果一个人身体不健康,他的心情就不愉快,心情不愉快,又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话,还谈何人生的快乐与幸福?还谈什么报效祖国,回报社会?谈什么孝敬父母,悌兄友弟?缺乏一个健康的体魄,一切都是枉谈。
从儿童的发展来看,身体健康的儿童,性格活泼,反应敏捷,做事容易。为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家庭教育应该重视儿童的健康,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马克思在读大学的时候曾接到父亲这样的一封信:“……祝你健康,在用丰富而有益的食物来滋养你的智慧时,别忘记,在这个世界上,身体是智慧的永恒伴侣,整个机器的状况好坏都取决于它。一个体弱多病的学者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此,望你用功不要超出你的健康所能容许的限度。此外,每天还要运动运动,生活要有节制。我希望,每次拥抱你的时候,都会看到你是一个身心越来越健康的人。”可以看出来,坚持锻炼身体,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方式,也是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期待。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领导人都在体育上有一技之长。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参加各种篮球比赛;俄罗斯总统普京拥有柔道黑带级别;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斯是一名出色的帆船运动员,他在1969年驾驶着自己的帆船赢得了著名的悉尼至霍巴特帆船赛冠军。事实上,国际上很多领导人,都是职业或业余体育运动员出身。
清华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李稻葵曾经分析过,运动员不仅具备异于常人的身体条件,更关键的是,他们还具有成功者普遍具备的特殊心理素质。他们懂得如何去竞争、如何去合作。培养孩子公平竞争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塑造他们强大的信心与号召力,才是让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因此,让孩子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这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使他们终身受益。(17)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身体素质却随着教育中价值存在的缺失而不再具有生命应具有的唯一性意义。近年来,教育部明确规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令五申要求学校不准利用休息时间补课。对此,学校严格执行,也希望能够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但是,学校一减负,家长却着急了,生怕自己的孩子因为不补课而失去了升入重点中学和名牌大学的机会。正是家长的这种心情和心愿促成了早教机构的盛行,各种儿童兴趣班应运而生,中小学生培训辅导机构更是野蛮生长、遍地开花,使得现在的孩子从一上学就开始背上了校外教育的负担,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被沉重的课业负担所侵占,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在对考试成绩的追求中和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奔波中被忽视。高强度的学习,使孩子的“革命的本钱”——身体素质被忽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层次的提高,学生们的身体反倒一天不如一天。高度近视成为中小学一道“风景线”,“肥胖”也成为中小学生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猝死或出现意外情况也越来越多,这些正在成为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18)这段话可以说是奠定中国几千年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基础,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读书就是要吃苦,不吃苦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苦学”就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求学之路上的一种光荣传统,一直为人们所接受乃至崇尚,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耳熟能详的俗语就是我国教育思想的反映,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等。“头悬梁,锥刺骨”式的学习精神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诸如程门立雪、凿壁偷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历史典故妇孺皆知,在学习之“勤”与“苦”上人们已默默达成了普遍的共识。在这种文化心理的影响下,苦学也就成为理所当然之事。但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孩子的远大理想也难以实现。即便是实现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是一个人社会化的最有效途径,运动会令人产生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运动给了生命活力,给了生命激情。我们知道,体育运动首先是一种人的活动,是一种以人的身体为本体的活动,体育从最直接、最基本的层面上讲,就是强健人的体魄,强身健体。“体育作为一种集体参加的活动,让每个人从日常事务之中摆脱出来,纯然沉浸于身体的运动之中,积极的展现、充实身体的力与美,在日常生活之外营构另一种个体生存的样式,成为人类生活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在此意义上,体育在个体以至人类生存的层面,给人类生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一种超功利的、纯然以身体为内容的游戏方式。”(19)
运动收获人生。热爱并坚持运动的人,收获的不仅仅是身体的舒展与强健、精神的愉悦与乐观、头脑的清醒与高效,更有青春延年、洒脱自信的神奇功效。我们天天都在谈理想、谈追求,寻找自己的价值存在和走向幸福的人生道路。然而,人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有精力、有心情、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过的日子,拥有自己想拥有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地、没有节制地、不尊重孩子意愿地给孩子报培训班、辅导机构,要努力把孩子从学习的负担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以及良好家庭环境对他们进行智慧启发和心灵陶冶所带来的内心的充实和欢乐,让他们拥有更多自由的时间与空间,去展示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想象、创造,展现他们作为儿童的天真、烂漫的可贵品质,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世界。任何损害自己和他人身体的行为,都是对人的价值以及生命的贬低。
坚持锻炼身体是学习自律的过程,更是锻炼意志力的方法之一。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必然是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固化,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形成。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巨大力量。因此,对孩子来说,必须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培养他对运动的爱好,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坚持运动锻炼这个良好习惯,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基于此,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把身体锻炼作为教育的重要方面。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从事一项体育项目,发展一项体育特长,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进而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孩子实现幸福而美丽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