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説明

此抄本《明史藝文志》,現藏于日本京都大學圖書館。書中並未有編者的信息。據日本學者及筆者的考證,可以判定此即爲在我國失傳已久清初學者黄虞稷所編的《明史藝文志稿》。

黄氏初爲《千頃堂書目》,清康熙二十年(1681),徵入史館與修明史,在《千頃堂書目》基礎上,完成了《志稿》。之後,熊賜履主持删定的四百一十六卷本《明史》中《明史藝文志》(抄本《明史》卷第133—137,現藏于國家圖書館,《續修四庫全書》第326册,整理本收入《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第24册),便是依據黄氏《志稿》,略加删改而成。

京大所藏黄氏《志稿》上的批注,與熊《志》相關者,主要有两種,一是朱筆批注,多爲條目的調整;一是墨筆圈改,主要在集部的表奏類、别集類的一些條目上,這些改動之處,有些熊《志》已入正文。

京大藏本現存僅有史部、子部、集部的前半部,首尾都已缺失,很多重要的信息没法得見。但存留下來的部分,已彌足珍貴,爲我們考察《明史藝文志》編纂初期的形態,提供了最直接的材料。

我們知道,清初學者盧文弨曾以《明史藝文志稿》校勘《千頃堂書目》,做了詳細的校記。儘管盧氏校本後來不知所終,但幸運的是這些校記被同時的吴騫迻録在了杭世駿舊藏《千頃堂書目》上。長期以來,學者多依據這些校記來論證相關問題。那我們可不可以依據盧氏校記對缺失的《志稿》經部等部分進行還原?筆者進行了嘗試,再核以京大所藏《明史藝文志》,發現根據盧氏校記還原的文本,並不能完全與《志稿》原文對應。比較明顯的現象是,如果《千頃堂書目》中的條目有完整的注文,而《志稿》没有,盧氏往往並未指出。還原的關鍵在於求真求原,這樣顯然是不符合的。因此,儘管盧氏校記十分詳盡,但還是不能僅僅依此進行文本還原的工作。

此次整理,盡量將文中批注的內容,以校勘記的形式顯示,並指明在熊《志》中的情況,藉此可明見二書沿襲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