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主题词在突出主题中的作用

演讲主词是突出演讲重点、反映演讲意图和体现演讲风格的核心词汇,虽然与演讲的主题不一样,但却能够很好地揭示、深化演讲主题,还可以扩大主题的感染力。在古今中外很多非常著名的演讲中,往往都通过设置和运用演讲主题词的方法,使演讲的内容更加凝练集中,主题更加鲜明。

揭示演讲主题的精髓

在美国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中,在条分缕析、层层推进的过程中,少不了准确而恰当的主题词。这些主题词构成了整个演讲的核心内容,其中最多的就是“平等”“自由”“民主”“世界秩序”等词汇,因为美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民主、平等和自由,所以选择这些词汇作为就职演讲的主题词,既是对美国文化、传统价值观的宏扬与强调,也是通过演讲宣扬执政理念的重要方法。而且,总统就职演讲并不代表个人,而是代表新一届政权和组织,所以这个演讲主题必须尊重和符合美国的文化、政治制度等,这样才能够获得认同感,产生影响力。

由此可见,一场成功的演讲要有深刻而鲜明的主题,而演讲主题则由不同的演讲主题词组成,这些主题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方向对演讲主题进行准确而深刻的诠释,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认真选择主题词,反复锤炼,是成功演讲的前提。

深化演讲主题的内容

林肯在1863年发表的著名《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诞生于美国南北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战争中最残酷激烈的时候,林肯满怀深情追忆和缅怀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进步而英勇献身的勇士,赞美和讴歌他们的丰功伟绩。林肯在演讲中号召:“我们这些依然活着的人,应该把自己奉献于那些勇士们已经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崇高事业。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摆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那些光荣牺牲的勇士身上汲取更多的奉献精神,来完成他们投入毕生精力并为之献身的事业。”在这篇演讲中,演讲者选用“奉献”这一主题词,既是对先烈们无私奉献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更是一种献身精神。整场演讲所讴歌与倡导的,是一种优秀的人格、可贵的情操、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精神。演讲者对于“奉献”的解读,既有强烈的逻辑思辩色彩,又具有使人振奋的情感力量。

由此可见,演讲主题词在演讲中对于形成演讲立论中心具有最基本的作用,是演讲者抒发情感、阐述思想的出发点,也是演讲主题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所有演讲的内容必须围绕这一点来展开。而以主题词为核心的演讲,能够从纵深层次上对演讲者的情感、思想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听众接受演讲者的观点并融入其中。因此,对演讲主题的解析也是对演讲主题的不断探求和深入。在不同主题的演讲中,主题词往往具有不同的形态。通常思想深邃、观点集中、立论鲜明的演讲,其主题词更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它是演讲者思想和认识的结晶。而情感真挚、注重文采的演讲,其主题词的意象性特点更突出。面对不同对象、在不同场合、基于不同目的,演讲主题词的选用有着明显的区别。抽象性和概括性强的主题词,演讲内容往往特别关注演讲的逻辑和思辨,演讲主题紧扣主题词展开。情感性和审美性较强的演讲,往往注重围绕主题来铺陈意象,主题词即演讲者情感的载体,也是演讲中具有审美特征的意象。

扩大演讲主题的感染力

比如1978年,郭沫若先生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用《科学的春天》为题作闭幕演讲,其以飞扬的文采、真挚的感情和深远的立意而成为演讲精品。全篇以“春天”为主题词,一方面,春雷震动,万物复苏象征着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值得一个民族为之欢欣鼓舞。另一方面,象征着希望,象征着播种和耕耘,更象征着经历了三九严寒以后,重新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顽强活力。“春天”的主题词纵贯全篇,抒发了演讲者的一腔豪情,激励并感染了千千万万的科学工作者焕发青春,为祖国的科学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演讲中最打动人心的力量,有一部分是来自真挚的情感抒发,也有一部分来自雄辩的思想观点。演讲非常注重临场效果,要求必须像郭沫若先生的这场演讲一样,能够从内心深处唤起听众的共鸣和回应,这样才能够在无形之中扩大演讲主题的感染力。因此,演讲应自始至终把情感抒发作为根本目标之一,使用主题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捷的方法,产生最强烈的情感影响效果。恰当的主题词或使人潸然泪下,或使人精神振奋,或使人感同身受,或使人激情澎湃。在特定的时空中,主题词既是演讲者情感的承载体,更是听众情感的催化剂。所以,选择和锤炼恰当的主题词,可以准确地抒发演讲者的情感,扩大演讲主题的情感张力,对听众的情感起到很好的激发和激励作用,使演讲者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