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自我,感知美丽与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都或多或少有些朋友、同事、亲戚等,于是,我们常常会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比如,如果别人说你很漂亮,那么,你一定会欣喜不已;如果你听到某人在背后说你的不是,你一定要与之理论一番……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被他人操控?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不懂得关注自己的内心。许多时候,人们之所以看不到优秀的自己,感受不到自己的幸福,都是源于此。而实际上,我们是为自己而活的,幸福是属于自己的,他人只能旁观,却不能真正感悟,按照别人的期望经营生活,很可能会让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远。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感受到真正的美丽和幸福,就要学会关注自己。一个人只有首先学会关注自己,看到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接纳自己。

陈萍是一名大学讲师,和很多知识分子一样,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是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她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却似乎对上海有着与生俱来的憎恶。她一直只顾怜惜自己的心情,因而不断地发泄着自己的不满;一心想走出这个地方,领会别处的山清水秀,体验漂离于世俗的恬然宁静。她不去关注这个城市,不去关注藏匿其中的校园。

这天,她和丈夫因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吵架了,闷闷不乐的她来到办公室。她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而是站在窗前,这时候,她恍然觉得自己已游离于校园之外了。她不得不去注意宿舍前操场上打球男生的飒爽身影,不得不想起清晨河畔上的水雾缭绕,不得不去注意那比高架桥还高的壮观正门,不得不想起自己站过的讲台……不知道这里有多少株千年古树,不知道这里有多少种名贵花草,不知道横立在河上有几座桥,不知道两座食堂相距有多远……骤然间,她突然觉得,就连桂花香四溢的时节,也没有嗅出这校园所表达的善意和问候,一回眸,一投足,一转身,也觉奢侈。也许,置身其中,浑然不觉。不珍惜这美丽,就像当初不珍惜父母的无微不至;不珍惜这美丽,就像不珍惜曾经好友间的点点滴滴。

晚上,她疲倦地从办公室归来,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感悟了一番夜间的上海。的确,它就像贵妇,雍容不失典雅,华贵兼顾端庄,成熟而有风韵,大方又含蓄。于是,她恍然想起那句话——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许,比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的,是发现美的心灵。打这以后,陈萍觉得,自己爱上了上海,更爱上了周围的一切。

故事中的主人公陈萍就是个懂生活、善于发现美的女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周围生活环境的美,于是,她的心境改变了,她也变得快乐多了。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颗宁静的心,用它来面对最真实的自己,用它来覆盖生命的每一个清晨和夜晚。从此,我们便不再因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而扰乱自己的内心,你会因为好心情而美丽动人,生活也会因此而美好幸福。

对此,可能有些人又会产生疑问,我们该如何关注自己呢?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纯净。

有一句名言:如果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悦,这就好像水如果不加搅动,本性是透明清澈的。接纳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让自己内心淡定,只要你的心是纯净的,那么,你就能接受幸福,接受快乐,淡化痛苦。反过来,如果你内心躁动,你又怎么能看到最本真的自己?

其次,我们要学会走自己的路。

人与人都是不同的个体,生活也会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得到的结果总是不同的。另外,他人不可能参与到你的生活中来,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告诉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再次,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这是不变的真理,关注自己,就难免发现自己的不足,此时,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应该自卑,相反,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欣慰,只有看到最真实的自己,我们才有了进步的空间。

从次,我们还应该学会享受现在的生活。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里对人的本性、欲望有过精彩的论述,“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当你得到一样后,你就总想得到另外一样。但你想过没有,如果你身处城中,为何不好好享受城中的生活呢?其实,冲进去或是走出来,也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里或外的区别不过是自己的心给出的答案。

最后,我们应该学会调节自己。

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有些压力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如何在家庭责任、工作及人际关系的压力中做个“走钢丝的能手”,在家庭和事业间掌控平衡、在职场自在地游弋是现代人的必修之课。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我们一定要懂得自我调节,比如,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可以通过运动、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看电视、找朋友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在适当的场合大声喊叫或者痛哭一场。

的确,我们周围的世界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和外在行为的动静相比,内心的动静才是根本,精神才是人类生活的本原。不与他人攀比,这样内心才能宁静而不浮躁。要随遇而安,适可而止,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