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吼叫成为习惯

很多人之所以经常吼叫,是因为他们已经把吼叫变成了一种习惯。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也经常会触动情绪触发器。当吼叫变成了习惯之后,他们就会不假思索地吼叫,正所谓习惯成自然。

例如,我们每天清晨起来都要洗脸、刷牙,这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很少有人会在清晨起床之后一天都不洗脸、刷牙,这样就会整日都迷迷瞪瞪的。当一种行为变成习惯之后,就不再需要反复叮嘱,也不需要别人催促。由此可见,习惯具有强大的力量。如果吼叫变成习惯,就会让人感到特别郁闷,这是因为吼叫的习惯者总是不假思索地做出吼叫的反应。当吼叫变成习惯之后,在吼叫之前,他们甚至从不进行思考,而只是凭着惯性去做。

作为父母,我们要反省:吼叫为何会变成一种习惯呢?其实,触发父母吼叫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他们会因为过于疲劳而感到心力憔悴,会因为承受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而感到不堪重负。在不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里,父母们还会因为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和争执而感到抓狂,尤其是有些孩子特别叛逆,他们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话,又常常会因为淘气而做出各种出格的举动,这都会让父母觉得生活千愁万绪,一地鸡毛。所以,很少有父母能够在兼顾工作与家庭生活,且还要照顾孩子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淡定。

那么,为了改变吼叫这个坏习惯,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不要试图控制孩子。很多父母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生养了孩子,就应该享有对孩子至高无上的权利,孩子就必须凡事都听从自己的。一旦孩子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指令,父母就会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这种行为往往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如果父母在吼叫之后能够让孩子的行为改变,那么他们就仿佛得到了激励,会更加频繁地使用这种方法。当有一天吼叫不再起作用的时候,父母想要改变吼叫的习惯,换另一种方式去教育孩子,却已经为时已晚了。

提高声调并不是一个能够让他人关注自己语言的良好行为,有的时候降低声调反而会吸引他人的关注。但是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孩子如果玩得正开心,或者是正在淘气的时候,父母如果以平常的声调和孩子说话,孩子往往不会积极地回应父母。只有在父母把声音抬高八度的情况下,孩子才会对父母做出回应,这也在无形中促使了父母继续保持吼叫的习惯。

然而,吼叫并不是一种好习惯,它不会让家庭教育更加轻松,也不能让孩子更加懂事听话,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改变吼叫的坏习惯,寻求更好的方式与孩子相处。

其次,消除内心的疲惫感。很多父母在应对生活的过程中都会感到疲惫,尤其是在没有老人帮忙照顾孩子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是孤立无援的,是没有任何支持的,这使得他们感受到心力憔悴。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很大,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需要兼职工作,作为爸爸一心一意地工作尚且还好,作为妈妈却不但要工作,还要照顾家庭,更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这些会让妈妈感到无力应对。

为了消除内心的疲惫感,为了在教育孩子时获得更多的支持,父母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向他人求助,或者是借力。如果实在没有老人帮忙,还可以请优质的儿童看护,虽然这样会在经济上紧张一些,但是至少能够让父母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工作,也能始终情绪愉悦地面对孩子,从而使家庭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再次,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很多父母都会感到精疲力竭,这是因为他们每天如同旋转的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常常会因为缺乏睡眠而出现疲惫不堪的情况。例如,有些父母在上班的时候常常打盹,也有一些父母因为缺乏睡眠出现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些都会使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难以控制情绪。尤其是妈妈,因为主要承担起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任,所以她们的情绪上就会更加波动。

充足的睡眠能够帮助人们保持情绪的稳定,对于家里有小宝宝的夫妻而言,最好不要把照顾孩子的重任交给某一个人,而是应该轮流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例如,一个人负责晚上照顾宝宝,一个人负责白天照顾宝宝,这样就可以轮番接力,从而让彼此都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如果夫妻不能轮流照顾宝宝,那么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里请人帮忙照顾宝宝,使自己得到片刻休息,这也是非常难得的。

最后,要拥有打破习惯的决心和力量。既然父母已经意识到吼叫变成了习惯,那么就不要过于苛责自己,也不要因此而感到灰心丧气。尽管习惯是很难改变的,但是我们并不是要在一夜之间就彻底地改掉吼叫的坏习惯,而是要循序渐进地让自己的行为发生改变。

有人说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坏习惯则恰恰相反,坏习惯的养成只需要很短暂的时间。反之,要想戒掉坏习惯却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提醒自己做出切实的改变,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感受和体验。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够让吼叫成为一种习惯,否则我们就会给孩子做出坏榜样,而且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孩子,使孩子习惯于我们的吼叫,这当然是很糟糕的亲子相处方式和家庭教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