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荣辱(十四)

亮亮过生日,叶知秋特意推了应酬,回家陪儿子。他打电话给李晓蕾,李晓蕾说今天值班,要稍微晚点才能回来。叶知秋说:“你记得给亮亮买个生日蛋糕,我在家搞几个菜,等你回来再开餐。”

叶知秋下班接了亮亮。亮亮知道今天过生日,兴奋得一蹦一跳,拉着他的手说个不停。到了家,叶知秋要亮亮去做作业,自己进厨房炒菜。到了晚上7点钟,左等右等还不见李晓蕾回来,打她的电话,通了却没人接。

叶知秋看饭菜渐渐凉了,只好对亮亮说:“妈妈今天值班,要很晚才回来,咱们先吃饭吧。”亮亮不肯,拨打李晓蕾的手机,仍是无人接听,只好悻悻地端着碗,无精打采地吃饭。

叶知秋一边给亮亮夹菜,一边安慰他:“吃完饭,你做完作业就看电视。等妈妈回来,我们再一起吃蛋糕,唱生日歌,好不好?”

等到晚上10点,李晓蕾的手机还是无人接听,叶知秋不禁担心起来。他把准备好的礼物——一套漫画军事百科全书送给亮亮。亮亮本来情绪低落,看到这套漫画书才高兴起来,翻看了好一会儿,才磨磨蹭蹭地洗漱完上床睡觉去了。

叶知秋正要打电话给李晓蕾的同事,电话响了,只听到李晓蕾说:“知秋,值班时出了点事,忙得晕头转向,手机放在办公室抽屉没听到。我刚刚交接了班,这就回来,回来再细说。”

叶知秋心里窝着火,原来的担心化成了满腹怨气,说:“有什么急事要打个电话呀,你不记得今天亮亮过生日吗?这么晚了,你坐出租车要注意安全。”

李晓蕾到家已快12点了,一进门,就说:“今天差点出大事,幸亏我发现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叶知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见她还没有吃饭,便给她盛了碗热饭,问:“出了什么事,大惊小怪的?”

李晓蕾端着碗,仍神魂不定,说:“今天说起来也怪,我记着亮亮过生日,想早点交班,就提前到病房里巡查。刚巧老干病房新进来一个领导,中度痛风还有胸痹等症状,正在输液,本来用的药是丹红注射液,我看输液的颜色不对,仔细一核对,是吴护士拿错了药。当时病人呼吸急促,脸色发青,我急忙把主治医生叫过来,紧急抢救,折腾了好久,病人才恢复正常。小吴刚到老干病室一个星期,人都吓傻了,呜呜直哭,估计这次会受处分。”

叶知秋说:“小吴也太马虎、不负责了。老干病室出现这种差错,真是匪夷所思。幸亏你发现得早,如果酿出大祸,那可就是爆炸新闻了!”

李晓蕾说:“我也是头次碰上这种事。幸亏发现得及时,现在想起来,心脏还怦怦跳。”忽然“哎呀”一声,说:“忘记买生日蛋糕了。”

叶知秋宽慰她说:“算了,下次再买吧,我给亮亮买了套漫画书作生日礼物,他蛮开心的。”

叶知秋让李晓蕾早点休息,自己收拾碗筷。洗碗时,他忽然想起梦云,思绪飘忽起来,不知道梦云此刻在干什么,回味梦云在“劳燕亭”说的那番话让他怅然,直到哗哗的自来水快溢出洗碗池时,他才回过神来。

第二天下班,叶知秋刚进门,就闻到一股炖鸡的香味。李晓蕾在厨房里忙乎,电砂锅煲的土鸡浓香扑鼻,见他回来说:“将功补过,昨天错过了亮亮的生日,今天给你和亮亮弄点好吃的。”

一家人坐下吃晚饭,先喝李晓蕾熬的鸡汤。叶知秋喝了一口,夸赞道:“吃来吃去,还是家里的菜好吃。亮亮,妈妈熬的鸡汤好不好喝?”

亮亮懂事地点点头。李晓蕾笑着说:“咱们一家三口好久没坐在一起吃饭了。亮亮,昨晚妈妈值夜班,没能陪你过生日,今天给你补上。”说完变戏法般从冰箱里拿出个小生日蛋糕,让亮亮点蜡烛许愿,这可把亮亮高兴坏了,拍着手笑着嚷着。

家的温馨最容易打动一个人最脆弱的神经。看着李晓蕾、亮亮开心的样子,叶知秋心生惭愧,或许与唐梦云的情缘只是生活中的一支小插曲,应该到此为止,他轻轻哼唱起生日歌来。

吃完饭,亮亮回房间做作业。叶知秋坐在沙发上看新闻联播,李晓蕾收拾着碗筷,说:“今天老干病房可热闹了,清早卓院长就到老干病室来了,先是看望慰问那个领导,又召开了全体员工会议,通报昨晚的事情,要小吴停职检查,扣除三个月的奖金。对我提出表扬,说我巡查及时,避免了一起重大医疗事故。”

叶知秋说:“你只是运气好点罢了。如果真出了事,你是值班护士长,肯定要追究你的责任。”

李晓蕾说:“是呀,我又不要表扬。只要大家认真汲取教训,避免再发生此类事件。对了,后来卫生厅陈厅长都来了,向那个领导道歉。卓院长一个劲地认错,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

叶知秋转过头问:“喔,陈敏厅长都来了,这领导来头不小,是谁呢?”

李晓蕾说:“我搞不清,没记住名字,听他们称呼什么书记。但这位领导人蛮好,大人大量,没有责难医院,只是对陈厅长、卓院长说要加强内部管理,还说不要为难小吴护士。”

叶知秋站起来在客厅踱了几步,说:“尽管没有酿成大错,但你们还是要格外小心,特别是对那些新来的实习护士要严格要求,不能再出差错。如果老干病室发生了医疗事故,别说你们医院,就是卫生厅都难辞其咎。”

李晓蕾收拾干净,走出厨房,说:“这位领导对人特别和气,开玩笑说我救了他这条老命。”

叶知秋说:“救死扶伤本来就是医护人员的职责,以后你要更细心、负责才好。”

李晓蕾点头,说:“从这周起,院里要求老干病室每晚都要有护士长带班。本来我们有三个护士长,朱护士长休产假了,我和王护士长要分担她的一部分工作。除了俩人轮流值晚班,值白班也要晚上11点30分才能交接完下班。我不能按时回家搞饭菜,你又经常加班、出差,只怕亮亮晚饭都没有着落。要不,把我妈从嘉林县接过来住一段时间,请她帮忙照顾亮亮?”

叶知秋想了想,没有别的办法,便说:“那好,周六我去接她,只能辛苦老妈了。你白班下班太晚,不安全,我不加班就到医院去陪你,等你一起回家。”

这周李晓蕾值白班。带班护士长每两小时都要巡查一次病房。

亮亮有外婆照顾,叶知秋晚上没事就带着书到医院去陪李晓蕾。李晓蕾有空儿,俩人就说说话,李晓蕾查房、输液,他就看书,到了晚上11点30分便一起回家。老干病室的护士都夸李晓蕾好福气,找了个模范丈夫。

这晚,叶知秋又来陪李晓蕾。俩人说了会儿话,李晓蕾就查房去了。晚上10点之后,老干病室不允许探视,整个病室才真正安静下来。叶知秋埋头看书,他最近正在读《曾国藩家书》,越读越有所悟,越钦佩这位“德业文章兼备一身”的晚清中兴名臣。

忽然,听到有人敲值班室的门,叶知秋抬起头,一个约莫五十多岁,浓眉大眼、脸庞方正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叶知秋只觉得有些面熟。那人走近问他:“小李护士长呢,今天晚上还没量血压呀?”

叶知秋仔细一看,认出他是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孔坤之,连忙站起身,说:“小李在别的病室查房,我帮您去找她。”

孔坤之摇摇手,说:“没关系,那就等会儿吧。你是新来的医生吗?我怎么不认识你?”

叶知秋说:“孔书记,我是李护士的爱人叶知秋,在省政府督查处工作。”

孔坤之听了,仰起头想了想,问道:“督查处?在小古那里吧?”

叶知秋答道:“是的,和古力志处长在一起。”

孔坤之笑着说:“哦,小叶不错,现在能陪老婆值班的男人可不多了哟!小两口就要这样,互相体贴、互相照顾。女同志不容易,做丈夫的要多理解、多支持。”

叶知秋点头说:“孔书记您说得对,女同胞又要上班又要操持家务,比我们辛苦多了。”

孔坤之和蔼地说:“你们这个阶段上有老、下有小,面临着事业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两头都要兼顾,挺不容易。更加要相互理解,家和万事兴呀!”他看到摊在桌上的书,饶有兴趣地翻了翻,说:“你在读《曾国藩家书》啊?”

叶知秋说:“原来读过,有空儿就再拿出来读。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孔坤之翻看着这本《曾国藩家书》,见书页皱折老旧,显然阅读过多遍,便说:“温故而知新。这本《曾国藩家书》,是部宝典啊。曾国藩这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样样拔尖,算得上近代第一完人。尤其是他对兄弟、后辈的教育非常成功,他的子孙如今遍布世界各地,各个领域都有杰出代表。纵览历史,儿孙晚辈英才辈出的,曾国藩家族是个中翘楚。”

叶知秋点头,说:“的确如此。曾国藩并非完人,他能取得成功,有个不断提升、自我革新的过程。”

孔坤之接着话说:“这些年‘曾国藩’热一直长盛不衰,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曾国藩,学习和模仿着他,视他为偶像。这说明曾国藩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长处。”

叶知秋说:“也许每个人都能从曾国藩身上找到与自己类似的缺点或不足。但是,曾国藩能够通过修身来改正这些缺点和不足,这让人们觉得可以借鉴他的方法来完善和提升自己。”

孔坤之笑着点了点头:“小叶这个观点挺有意思,有道理。”

叶知秋受到鼓舞,继续说:“人们对曾国藩的关注和兴趣,正好说明了处在变革时期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滋润,希望在同族同宗的成功人物身上受到启迪和教益。曾国藩身逢乱世,能够脱颖而出,功成名就时又能急流勇退,关键在于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克服自己的欲望。”

孔坤之说:“不错,欲望、权势和财富最容易让人迷失。曾国藩是个有信仰的人,他信奉儒家的忠孝仁义、克己复礼,这个世界上能够坚持理想与信仰的人最终是少数。这少数人才能成功。”

叶知秋深为赞同,说:“孔书记您说得对。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被封侯爵,他的弟弟曾国荃也因克复南京被封伯爵,父母先辈也得到诰封。作为汉臣,曾氏一门可谓得尽朝廷荣宠。而跟随他的湘军子弟也都水涨船高,权势熏天。乃至有人劝其自立为王,与朝廷分庭抗礼。但曾国藩并未因功高而自傲,反而深自警惕,不但压制弟弟以及湘军将领与朝廷亲贵之间的冲突,而且自请裁撤湘军。有人说曾国藩没有胆气,自剪羽翼;也有人说他对朝廷是愚忠。其实,一则曾国藩一生信奉的儒家忠孝仁义、克己复礼思想不允许他成为一个篡逆反叛之人。他平复太平天国打的就是‘护名教’的旗号,名教就是儒教,因而吸引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站在了他这一边。二则曾国藩看清了当时的局势,自己到达荣宠的极点,也就到了风口浪尖。如不识进退,他将成为众矢之的。不但朝廷亲贵视其如骨鲠在喉,必去之而后快,全国各地军阀势力也将联合起来反对他。而百姓经历了二十年的‘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没人希望再起战乱。即便是他的湘军系统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左宗棠的楚军原本就自立门户,与其貌合神离。他着力培养的弟子李鸿章野心勃勃,所建立的淮军早欲取湘军而代之。在全国一片反对中,区区二十万湘军又有何能为?何况这二十万湘军内部已经开始腐化,互相之间争名夺利,暮气深重,不复为当年的精锐之师、‘王者之师’。一旦贸然起事,曾国藩必将身败名裂,成为全国公敌、名教罪人。他知道极荣最容易转化为极辱,为保一生清誉、一门平安,也为保一国元气,故而谦抑退让。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与强烈的欲望、巨大的诱惑做斗争。曾国藩是有大智慧的人。”

孔坤之赞赏地对叶知秋点了点头,说:“看来你不但读了书,而且还善于思考。这个‘极荣最容易转化为极辱’说得很好,符合辩证法,也符合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转化之理。其实,这个道理放在今天也是很有意义的。我们有些干部,就是在获得一定的权力和荣誉之后,开始膨胀,以为凭此可以为所欲为,忘掉了自己的‘初心’,更丧失了正确的‘荣辱观’。在尝到甜头后,又希望获得更大的权力和荣誉,甚至为此不择手段。这个时候的‘荣’,就成了障目的叶、绊脚的绳,让他们看不清前面的路,逃不开挖开的坑,终将闹得灰头土脸、自取其辱。可是,要把握这个‘荣辱’又何其难也,连曾国藩本人也为此蹉跌过。他在其后剿捻失败、‘天津教案’处置失当,为千夫所指、朝廷惩处,不能不说是因好名所累。名之一物,与利有相同之处,能生荣,也能生辱。不好利而好名,心易偏颇,同样会受人蛊惑和利用。我们有些领导干部,被一片歌功颂德之声围绕,不学习、不虚心、不纳言,外行充内行,搞‘一言堂’,为了一些所谓的‘政绩’和纸面数字,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最后留下一个烂摊子,拍屁股走人。这种‘三拍’干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不亚于那些只为一己私利的贪官污吏!”

叶知秋一怔,心想孔坤之不愧是省纪委书记,三句话不离本行,从曾国藩的人生起伏说到了现在的干部荣辱。不知道他这是泛泛而论呢还是意有所指。

正说着话,李晓蕾查房回来,见了孔坤之便说:“孔书记,您在这里啊,我到处找您,回房间量血压吧?”

孔坤之指了指叶知秋,说:“我正和小叶聊得高兴呢!来,小叶到我房间来,咱们接着聊。”

叶知秋跟着孔坤之到了病房。李晓蕾拿了量压仪,轻声说:“孔书记,今天用了一种新药,量完血压,您要早点休息。”边说边挽起他的衣袖量起血压来。

叶知秋看到病床柜子上摆着一套线装书,拿起来一看,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线装大字本《曾国藩亲编经史百家杂钞点评》。浅蓝的绸缎封面,内文是竹宣纸,竖排的繁体字,捧在手上古意盎然。叶知秋竟有些爱不释手,连声称赞:“好书啊!这个版本都快绝版了。”

知音难觅。孔坤之见叶知秋有眼力,高兴地说:“这是曾国藩亲自选编的文选,当代很多学者都说这套书汲取了《四部精要》的精华。点评的学者是研究曾国藩的专家,有很多独到的见地。”

叶知秋说:“这套书出过几个版本,但是线装本很稀罕,有收藏价值。”

孔坤之轻轻抚摩着书的封面,感慨地说:“一本古籍传千秋啊!这套书用浙江富阳竹宣纸印刷,用竹宣纸制成的线装书至少可保存500年以上。”

叶知秋问:“怎么能保存这么久呢?”

孔坤之说:“这与书的材质有关。从一根毛竹变成一本线装书,过程复杂,工艺讲究。竹子要采当年生的嫩竹,每年小满时节开采最佳。所谓‘一青二白’是指篾青用来做毛边纸,篾白才能做宣纸,制造宣纸的水要水质清澈,以保证纸浆制成纸后的质量。每一张宣纸的制作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叶知秋听得入迷,说:“孔书记,没想到线装书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孔坤之在病房待久了,难得碰上聊得来的人,情绪很好,说:“这套书我已经看完了,你拿去看吧,看了之后,我们再交流心得。”

叶知秋也不推辞,说:“好的,我看完再还给您。您放心,我会小心保护好它的。”

孔坤之哈哈一笑:“我当然放心。看得出来你是个爱书惜书之人。”

李晓蕾量完血压,说:“孔书记,血压正常。不过您看书别看得太累了,我看您一看书就是两三个小时一动不动,这样血脉不畅,容易瘀血闭阻而导致胸闷。”

孔坤之说:“小李护士,你不知道这痛风痛起来啊,难以用词语形容。我是靠看书来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哟!”

李晓蕾笑着说:“那您也不能影响休息,休息好了身体才康复得快。”见时候不早了,她提醒说:“知秋,孔书记要休息了。”

叶知秋赶忙起身告辞,说:“孔书记,您休息,我不打扰您了。”

孔坤之笑着说:“好吧,你明天还得上班,早点回去。有空儿可以过来聊天。对了,我还得感谢你家小李,帮我捡回这条老命。”

叶知秋这才知道,差点发生医疗事故的那晚救治的人是孔坤之。孔坤之因为尿酸过高,引起痛风住进老干病室。痛风是富贵病,因身体里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组织中而引起,痛起来非常难受。这种病一下子治不好,要通过调节身体内分泌功能,控制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多吃五谷杂粮、水果、蔬菜才能慢慢将尿酸降下来。痛风是孔坤之的老毛病,过去吃点药,硬撑一下就过去了,但这次脚踝关节痛得厉害,走路都走不动,没办法才住进医院。

孔坤之是南下干部子弟,上山下乡当知青,挖煤炼钢进工厂,性格直率,做事果敢,是根正苗红的“红二代”,又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干上来,在省委常委里威望很高。他行事颇有风格,是唯一不配秘书的省级领导,对看不惯的事情常常直言批评,不留情面。一次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孔坤之坐在主席台讲话,刚开腔,主席台上有位厅长的手机响了起来,他皱了皱眉,等铃声消失才接着说下去。还没说两句话,手机铃声又响起来,他把手中的稿子一丢,眼睛一瞪,厉声说:“谁的手机响?再响我就让他出去!”会议室顿时鸦雀无声,那位厅长吓得脸色惨白,赶紧将手机关了。孔坤之大着嗓门说:“开会将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是常识。当了厅级干部,还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他足足停了三分钟,才气呼呼地拿起稿子念下去。以后,不管多少人参加的会议,只要孔坤之出席,会场秩序都特别好。

此后,叶知秋到医院,隔三岔五会去孔坤之的病房里坐坐,与他谈书论道。孔坤之不喜欢别人来探望他,就算老伴、孩子来了,聊过几句,就催他们走。但是,见了叶知秋他就高兴,他喜欢和叶知秋聊天儿。

孔坤之觉得这个年轻人喜欢读书思考,身上洋溢着一股活力和激情,但又懂得恭谦内敛,不自大张狂。叶知秋钦佩孔坤之的博雅豁达,平易近人,从不板着面孔端着领导架子高高在上,与他谈话交往如沐春风。俩人渐渐成了“忘年交”。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养,孔坤之的痛风病渐渐好转,体内的嘌呤指标基本控制在正常值,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

出院前的晚上,叶知秋过来陪他聊天儿,看到他正在读《大数据时代》。这是本关于互联网与数据应用的畅销书,作者是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的第一人。

叶知秋说:“孔书记,机关干部很少看这类书,我只是听朋友推荐过,但还没有读。”

孔坤之说:“我们现在经常提到与时俱进,读书也要与时俱进啊。要不断更新理念和思维,这样才不会落伍。现在我们的干部,爱读书的不少、会读书的不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看可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十年前,互联网远远没有这么发达,这本书里说目前全球互联网普及率为21.9%,全球有20多亿网民,其中中国网民就有6亿。这么庞大的群体通过互联网在沟通、交流、互动,我们不了解熟悉网络,怎么会不落后呢?谈什么改革创新呢?”

叶知秋点点头,说:“现在处在知识海量、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不了解这些新的传播形式,会非常被动。”

孔坤之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看看现在的趋势,博客、微博、微信等都成了人们最常用的沟通平台,很多干部不了解、不熟悉,一旦碰到网络舆情,应对起来手忙脚乱、捉襟见肘。对这些新兴媒体和新的沟通平台,我们要善学善用,抢占先机。”

孔坤之如此乐于接受新事物,让叶知秋叹服,说:“孔书记,我参与调查反映景江市官员腐败的网帖事件,发现好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知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处理起来非常被动。我还写了一篇《加强网络舆情应对之策》的文章,刊发在《宏东通讯》。”

孔坤之说:“哦,那篇文章是你写的?我有印象。曾牧南同志还作了一段批示。不错,学以致用,就是要不断总结从书本学到的知识和实践中得来的经验,用来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叶知秋说:“我是参与网帖事件调查后,有感而发。我认为关键是加强学习,在实践中提升处置网络舆情能力。”

孔坤之说:“《大数据时代》这本书前瞻性非常强,虽然讲述的是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以及管理上的变革,但对我们生活、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知秋,你有空儿可以读一读。”

这次住院,孔坤之认识了叶知秋。他觉得像叶知秋这样爱学习善于学习的青年干部并不多,有意识地关注与培养。从此以后,他时不时会找机会与叶知秋聊天儿、交流,谈一些事情的看法。而叶知秋却并不主动去找孔坤之,他不愿意给人留下攀附高枝的嫌疑。偌大的省政府办公厅没人知道叶知秋与孔坤之是“书友”和“忘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