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F

飞蛾扑火

出自《梁书·到溉传》,现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南朝梁时才子到荩是金紫光禄大夫到溉的孙子,受到皇帝萧衍的喜爱,经常和萧衍在一起作诗。他的祖父到溉生前非常俭朴,上朝的衣服鞋帽都穿戴很久。

一天,到荩和萧衍在一起作诗,萧衍特地为到溉作了一首诗:“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意思是你写文章像飞蛾扑火一样不吝惜自己的身体,但是毕竟年纪大了,文章可以让你的孙子到荩来代写了。

负重致远

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比喻能肩挑重任。

庞统是三国时代人物,道号“凤雏”,才智与诸葛亮并称。

庞统到吴郡为周瑜送葬,招致吴郡很多文人慕名前来看他。大家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古论今,众人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庞统评价陆绩:“陆先生像是一匹脚力强劲的马,才能超群。”大家都觉得他说得很对。庞统又评价顾劭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牛,能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问庞统:“那么你是认为陆绩比顾劭强吗?”庞统回答说:“这匹马脚力虽强,可是只能载一个人。这头牛跑得虽慢,却能载很多。”

负荆请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主动向人认错赔罪。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在这七国当中,数秦国最为强大,秦国常常欺负赵国。在代表赵国出使秦国时,蔺相如靠聪明才智和勇气,把和氏璧顺利地带回赵国,后来又在渑池之会上保全了赵国的荣誉。赵王看蔺相如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地位高于大将军廉颇。赵王对蔺相如如此器重,气坏了廉颇。廉颇很不服气,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功劳,居然地位比我还高?见到蔺相如,我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蔺相如得知此事,为避免和廉颇见面,就称病不上朝。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的看见廉颇的车马过来,就赶快退到小巷子里,给廉颇的车马让路。廉颇的手下看见蔺相如如此惧怕自己的主人,很是骄傲,就嘲笑蔺相如的手下。蔺相如的手下受不了这个气,就请求离去。蔺相如劝阻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厉害些?”手下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些。”蔺相如说:“对呀!秦王我都不怕,怎么会怕廉将军呢?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武有廉颇将军,文有我蔺相如。如果我们两人不和,秦国就有机可乘了。”

廉颇听说此事后,非常惭愧,就光着膀子,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请罪。他说:“我是个粗人,不懂得道理,不知道您竟如此容忍我,请您处罚我吧!”蔺相如把荆条扔到地上,拉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

此后,蔺相如和廉颇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保国安邦,使秦国不敢随便欺侮赵国了。

凡桃俗李

出自王冕的《题墨梅图》,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他家境贫寒,白天到地里干活儿,晚上到寺院的长明灯下读书。王冕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是没有考中。他为了增长见识,走访了全国很多地方,最后到了大都城。四十岁时,他在会稽九里山盖了三间草屋,栽了几千株梅花,自号“梅花屋主”,靠卖画维持生计。他的朋友想推荐他去做府吏,王冕因不肯给人家使唤而拒绝了。

王冕画的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别具风格。他在一幅墨梅上写道:“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分道扬镳

出自《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分路而行。比喻志趣、目标不同,各行其是,各奔前程。扬镳:提起马嚼子。提起马嚼,即驱马而行的意思。

元志是北魏大臣元齐的儿子,很有才华,被孝文帝任命为洛阳令。但是元志有个缺点,就是非常自傲,瞧不起别人。

有一次,元志乘车出门时遇到了李彪的马车。元志官职比李彪小,按理说他应当给李彪让路,但是他自认为才能出众,根本不用把达官显贵放在眼里,于是就挡在那里不让路。李彪很生气,问道:“我的职位比你高,你怎么能不给我让路呢?”

元志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是洛阳的长官,在我看来,你虽然官位显赫,但终究只是洛阳的一个住户,一个地方官怎么能给一个住户让路呢?”

他们谁也不肯让路,于是就争执起来,最后闹到孝文帝那里。孝文帝了解事情的经过之后,笑着说:“洛阳是我的发祥之地。你们说的话都有道理,既然这样,你们就停止争吵,分开行走,难道不行吗?”

风起云飞

出自《汉书·高帝纪》,喻天下大乱,有时也指触景伤情。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经过数年的楚汉之争后,终于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刘邦在总结自己取胜的原因时这样说:“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比不上萧何;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比不上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任,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汉朝建立不久,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亲自出征,平息了叛乱。在回朝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趟故乡沛县,和以前的朋友、邻居叙旧畅饮了十几天。一次在酒席上,想起天下的安危,刘邦伤感地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就是著名的《大风歌》,它抒发了刘邦夺得天下后的那种既感怀兴奋欢乐、踌躇满志,又担忧江山不稳、高处不胜寒的复杂心情。

风马牛不相及

出自《左传·僖公四年》,比喻毫不相干的事情。风,是动物发情互相引诱的意思。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算凭借齐国强大的力量,消灭各个诸侯国,扩大自己的地盘。楚国位于南方,与齐国相距很远,所以根本不把齐国放在眼里。齐桓公因此对楚国耿耿于怀,于是就率领诸侯联军攻打楚国。

楚王听说这个消息后,急忙派使者屈完到诸侯联军那里去探听情况。屈完来到诸侯联军的军营,受到了齐国国相管仲的接见。

屈完替楚王传话说:“齐国和楚国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两个国家离得很远,即使是像马和牛与同类发生相诱而互相追逐的事,也跑不到对方的境内去,没想到你们竟然进入我们楚国的领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管仲听出屈完话里的意思是在质问齐国,于是就拿周天子作挡箭牌,冠冕堂皇地给楚国罗列了一堆罪名,比如楚国不按时向周天子朝贡等。

屈完见管仲抬出周天子来压人,就语气缓和地说,没有按时交纳贡品确实是楚国不对,以后一定会按时朝贡。

屈完离开后,齐桓公继续带领诸侯联军向前挺进,一直到达陉临才驻扎下来。楚王见齐桓公不肯善罢甘休,只得派屈完去和诸侯联军进行谈判。屈完来到诸侯联军的军营,凭借出色的口才,成功地说服了齐桓公退兵,保全了楚国。

凤毛麟角

出自《南史·谢灵运列传》,比喻珍贵而不可多得的人或事物。凤毛与麟角这两样东西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人们常用它们比喻稀有、难得。

谢超宗是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孙子。他很有才学,曾在新安王刘子鸾手下担任常侍之职。有一次,王爷的母亲去世,王爷命谢超宗写一篇悼词。谢超宗写出来的文章非常精彩,孝武帝读过后说:“谢超宗真是有凤毛呀,我朝岂是一个谢灵运!”

将军刘道隆听到这句话后,误以为谢超宗真有什么宝物,于是,他跑到谢家,苦苦哀求谢超宗拿出宝物让他见识一下。谢超宗家里哪有什么宝物,只得回绝了他。刘道隆不肯善罢甘休,在谢超宗府中四处搜寻,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他十分失望地说道:“早上陛下说凤毛在你府上啊,我怎么找不到呢?”

这件事后来传到朝廷里,成为文武百官的笑谈。

非池中物

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意为不是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周瑜在攻打南郡的战斗中不幸中箭,但他仍然攻下了南郡,被孙权封为南郡太守。此时孙权打算将荆州借给刘备,周瑜极力反对,并提醒孙权说:“刘备是天下枭雄,又有关羽、张飞等人相助,必定不会久居人下的。他们得到了荆州,就像蛟龙得到了云雨,他们终非池中物啊!”

非驴非马

出自《汉书·西域传下》,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

东汉时,西域的龟兹国与大汉朝廷的关系非常好,龟兹国王绛宾经常到中原访问,得到了汉朝的热情接待。由于与汉朝交往的时间长,接触得比较频繁,绛宾逐渐对汉朝的文化有了一些了解,后来就喜欢上了汉朝的文化。他在长安居住时,总觉得无论是汉朝的宫殿,还是大臣的官服、宫廷的仪仗,或者汉朝宫女的气度,都要远远超过龟兹国的。

绛宾回国后,大力推行汉朝的文化,按照汉朝宫殿的样式造了一座宫殿,官员们都穿上了汉朝官员的官服,宫中美女也穿戴打扮得和汉朝宫女无异。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绛宾非常高兴,他觉得这和在汉朝没有什么差别了。但西域的风俗习惯毕竟不同于中原,很多龟兹百姓无法接受绛宾的做法,并对这种做法大加嘲笑,说道:“驴子不像驴子,马不像马,倒像是驴子和马杂交出来的骡子。”

负隅顽抗

出自《孟子·尽心下》,比喻依仗某种条件拼死抵抗。负:依靠;隅:山势险要的地方。

有一年齐国闹饥荒,很多人因为没有吃的而被活活饿死了。孟子的弟子陈臻知道这件事后,就请求孟子再次劝说齐王,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忍饥挨饿的百姓。孟子叹息着说道:“如果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接着,孟子就把冯妇的故事讲给陈臻听。

冯妇是晋国的猎户,因善于和老虎搏斗而出名。后来他想做一个善人,就决定不再杀老虎了。人们因听不到他打虎的消息,很快就忘了他。有一年,深山里又出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很多人被咬死了。当地几个年轻的猎手联合起来,决心要除掉那只害人的老虎。找到老虎后,几个年轻的猎手奋勇地与老虎搏斗,把老虎逼到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险要的地方,与猎手们对抗。此时冯妇正好经过,他应猎手们的邀请,打死了老虎。猎手们都十分感谢他,可是很多读书人都背地里嘲笑他。

妇人之仁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形容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楚汉战争期间,萧何慧眼识英雄,把郁郁不得志的韩信推荐给刘邦。刘邦虽然把韩信封为大将,但对他的才能有所疑惑,便问他说:“萧丞相多次推荐将军,我想将军一定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不知道将军有什么计策可以击败项羽呢?”

韩信回答说:“项羽十分勇猛,他大喝一声可以吓倒上千人。但是他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项羽十分关心手下士卒,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人家立了功,他却不舍得封赏。他的好心眼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罢了。”接着,韩信又分析了项羽的一些弱点和错误,并指出一定可以打败项羽。

刘邦听后很高兴,对韩信更加信任了。

防微杜渐

出自《后汉书·丁鸿传》,意指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臣,把持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忠君爱国的大臣为汉室江山担忧。司徒丁鸿向和帝上书,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及早加以制止,以防后患。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任何事情,在开始萌芽时容易制止,等到其发展壮大后再去消除,则十分困难。”和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知道难逃罪责,便都自杀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顺利避免了。

赴汤蹈火

出自三国时期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奔向滚烫的沸水,踩着炽热的烈火。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赴:奔向;汤:滚烫的开水;蹈:踩。

三国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司马氏为争夺国家政权,干尽了丧尽天良的坏事,搞得朝廷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许多文人雅士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到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他们隐居在山林之中,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内心的苦闷,“竹林七贤”就是当时的代表。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他在文学、音乐和玄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由于他的名声很大,司马氏集团想拉拢他,但他在政治上倾向于曹氏,对司马氏釆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因此遭到忌恨。司马氏的奴才钟会当时也想结交嵇康,多次派人致信,并亲自乘车去见嵇康,但高傲的嵇康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后来,嵇康被人诬陷,死在司马氏的屠刀之下。

山涛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巨源是他的字。他因投靠司马氏麾下担任高官,成为司马氏的心腹而遭到嵇康的厌恶。嵇康觉得和他这种人交往会玷污自己的清白,于是就写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与他彻底断绝关系。

嵇康在这篇文章中这样写道:“狂顾顿缨,赴汤蹈火。”意思是,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前路是滚烫的开水和炽热的烈火,也会义无反顾地冲过去。

肥马轻裘

出自《论语·雍也》,意为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轻暖的皮袍。形容生活豪华。

子华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学生。子华出使齐国,将母亲留在家中。冉有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拨发粟米。孔子说:“给六斗四升吧!”冉有觉得不够,请求再多给一些。孔子说:“再给十六升吧!”结果冉有给了子华的母亲八百斗粟米。孔子说:“子华出使齐国,坐的是肥马拉的车子,穿的是又轻又华丽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救济贫困的人,而不必赠送东西给富人。”孔子说这句话,是指他曾送给他家的总管九百斗粟米,但是总管觉得太多,说自己用不了那么多。孔子说:“你不要推辞,把多的部分分给你的同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