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孩子离家出走是为什么

Q:

我家孩子 15 岁了。上星期过生日,他自己叫了几个朋友在家里开party。我下班一回家,就看到家里一团糟,到处都是扔掉的零食袋子,电脑还开着超级大声的音乐。我一时气急,就冲着他大吼了一顿。结果他竟然摔门而去,一晚上都不见踪影!第二天,虽然他被同学妈妈送了回来,却态度冷漠地跟我说:“你下次再吼我,我就不回来了!”我不过是一时气急骂了他一顿,他怎么就能离家出走呢?下次他要再离家出走,我该怎么办呢?

A:

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呈不断上升之势。

离家出走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尤其是独自一人在外时,除了生活没有规律、吃饭穿衣都比较紧张外,还会因为远离父母和亲人而感到孤独、情绪压抑,最终形成偏激和愤世嫉俗的心理。此外,很多流浪在外的青少年还会因为社会经验不足、受到不良影响而染上不良习惯,学会偷盗、抽烟、酗酒和说谎等,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离家出走的现象。

很多父母像您一样,不理解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自己只不过是骂了他一顿,这在以前也不是没有过,他怎么就能离家出走呢?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频繁离家出走,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心理方面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对父母的依赖正逐渐转化为独立意识。他们想要独立活动的愿望日益强烈,迫切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友谊。此时,如果家长还像从前那样对待他们,动辄打骂,就会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发展成为离家出走。

从教育方式上来说,一些家长总喜欢把孩子看得死死的,严格控制孩子的休息和玩耍时间,除了让他们完成学校的作业,还会不断要求孩子学习其他知识以应付考试。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不自由、被控制,由此产生反抗心理。教育专家认为,对心智健全的孩子来说,选择离家出走是他们反抗严格管理的一种方式。研究表明,13 岁至 18 岁的孩子反抗严格管理的方式通常是:厌学、离家出走、早恋、加入不良团伙。

从家庭方面来看,很多家长都只顾忙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孩子,有些家庭夫妻间还老是吵架拌嘴,却从未意识到对孩子心灵的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内心就形成了对这种家庭环境的反抗,离家出走就是这种反抗的表现。

从孩子本身来看,这个阶段的孩子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实际的知识水平不高,也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受到社会上某些人和事的不良影响,在其引诱下做出离家出走的傻事。

所以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离家出走其实跟他们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有关,也跟家长和社会的一些影响有关。在这些原因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孩子离家出走的几个类型:

第一,逃避学习压力型。

现在的学生压力非常大,这种压力主要来自父母的期望和老师的要求。这也使孩子们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离家出走逃避一切的想法。

第二,逃避惩罚型。

曾经有一个广西的初二女孩离家出走,原因是晚上没有按时回家,怕爸爸打她。我们总是说,理解比说教更让人感动,宽容比惩罚的教育更有效。但作为一家之主,很多家长却依然喜欢用“惩罚”教育孩子,动不动就拿惩罚来吓唬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畏惧心理,并做出离家出走的行为。

第三,缺少关怀型。

曾经有一对夫妻吵架吵得特别凶,孩子在旁边一个劲儿地哭都没人管。最后,孩子哭着说了句“我再也不要回家了”就冲出了家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很多父母因为生活压力会经常吵架,无形中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照。

第四,盲目跟从型。

孩子天生好奇心较重,一旦遇上某些“别有居心”的人,或者听到某人对外面世界的描述,就忍不住想去看一看。一些孩子就是因为听信了身边一些“不良人员”的鼓动而离家出走的。

了解到了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和类型,那么怎样预防孩子离家出走呢?家长们不妨按照我下面的方法来实践一下。

第一,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思维非常活跃,有许多话想向人倾诉。如果家长能放下架子,跟孩子平等相处,彼此像朋友一样推心置腹地交流沟通,孩子就会将你视为知己,无话不谈。这样一来,孩子的烦恼就会在交谈中得到缓解、解决,也就不会离家出走。

第二,帮孩子找有益的同龄朋友。

虽然家长可以做孩子的朋友,但有时候孩子更愿意把烦恼说给同龄人听。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交一些有益的同龄朋友。

第三,听孩子倾诉。

面对遭受挫折的孩子,如果家长不是打骂就是讽刺挖苦,那么孩子肯定不敢再对家长说心里话了。这样做也会让孩子的自卑心理加重,自信力变弱,内心的忧伤无处诉说,对生活产生悲观情绪,最终通过离家出走来逃避。

第四,细心观察孩子心理。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出走前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有的孩子突然变得魂不守舍,好像在想什么事儿;有的孩子吞吞吐吐,做事犹豫迟疑;有的孩子一反常态,格外殷勤,大笑大叫……家长一定要留意孩子的这些异常情况,及时阻止孩子的离家出走行为。

如果家长能很好地掌握上面几个方法,应该可以预防孩子离家出走了。另一方面,对待离家出走的孩子,父母也千万不要因一时之气而责骂孩子,那样只会加重他的抗拒心理。相反地,家长应该很自然地欢迎孩子回家,并且平心静气地跟孩子交谈,如果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家长也要勇于跟孩子说“对不起”。这样一来,孩子才会慢慢打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困惑,离家出走的情况也才能真正避免。

尚阳讲故事

英国前首相、政坛明星布莱尔先生,在青春期的时候也并不安分,他与很多同龄人一样,想成为一个摇滚巨星。但是布莱尔的父母并不认可他这种狂热激进的想法,经过一番对抗后,布莱尔拎起一只旧皮箱,准备去闯荡伦敦寻找机会。看到儿子离家出走,老布莱尔也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强制命令式教育是否正确。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想象的精彩,与此同时,在伦敦睡了几周的公园长凳后,现实里所吃到的苦头,渐渐让布莱尔冷静下来,他开始思考自己故意和父母“唱反调”的行为是否正确。一番思索后,他拨打了老布莱尔的电话,父子俩终于达成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