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四个要素,教你设计“圈粉”好故事

讲好一个故事并不是信口开河,也绝不是单靠天赋。通过训练,设计好你的故事,掌握讲述的逻辑、表达的模型、升华的套路,你就能讲好一个85分的故事。

好故事是设计出来的。通过图1- 8所示的四个关键要素,你也可以设计出一个能说服人的好故事。

图1-8 好故事的四个要素

1.4.1 鲜明的主题

一个好的个人品牌故事要有鲜明的主题,所以个人品牌故事要基于故事主题去设计。首先,你的故事主人公必须是故事主题的化身;其次,你的故事情节必须围绕故事主题展开;最后,你的故事结局必须与故事主题产生联系。

比如,如果你的故事主题是“坚持”,那么你的故事主人公就得具备坚韧和永不言弃的性格特征。你的故事情节应该围绕“坚持”展开,如表现故事主人公坚持的原因,描述故事主人公坚持的过程等。你的故事结尾也要与“坚持”产生联系,如坚持后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成绩等。

如何确定故事的主题呢?你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你的听众有什么痛点和需求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点和需求,以听众的痛点和需求为主题讲个人品牌故事往往更能打动听众,引发他们的共鸣。因此,在确定个人品牌故事主题时,你不妨先问一问自己:你的听众有什么痛点和需求?

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痛点和需求都逃不开四大框架:经济问题、健康状况、人际关系和人生目标(见图1- 9)。

图1-9 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痛点和需求

2.最近有没有值得深挖的热点事件

从热点事件中寻找故事主题也是不错的选择。具体来说,从热点事件中挖掘个人品牌故事主题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深挖是否还有其他人与热点事件里的人过着一样的生活或经历着一样的事情,能不能从普通人的经验、眼光出发,更好地理解这种生活或这件事情。

在抖音短视频中,我曾和大家分享过这样一个“三十而已,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故事。

在这则故事里,我以“三十而已,一切都还来得及”为主题,讲述了自己的30岁经历,我的这个故事主题正是从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深挖出来的。

挖掘故事主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是揣摩隐含在热点事件里的道理或教训,把这些道理或教训作为自己故事的主题。

3.你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讲故事要有目的,绝不能为了讲而讲,而应该有目的地讲故事,比如通过自嘲来调节气氛,通过分享成功案例来影响听众,通过讲普通人“逆袭”的故事来激励听众等。在讲故事前,你不妨问一问自己:你讲故事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就是你的故事主题。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给自己的员工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阿木几年前在一家外企做IT设计师。当时他日子过得并不好,也非常节俭。有一天,他发了工资,约好晚上请几个哥们儿一起吃饭庆祝。所以,忙完手上的事情之后,他匆匆忙忙地钻进了电梯。

这时候,他的目光被一个打扮时尚、穿着奢华的年轻姑娘吸引了,这个姑娘手提新款的香奈儿手包,穿着定制的高级礼服,戴着闪亮的珠宝。

他仔细一看,发现这个姑娘竟然是他的前女友。“才几年不见,她的变化竟这么大!从一个单纯朴实的女孩,变成了一个‘白富美’?”他正想着,电梯马上就要到楼下了,姑娘按的是负2层停车场,而他慌乱之中按下了1层的按键。

阿木真正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于是发愤图强,积极主动地钻研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每年都勇于挑战自己,并非常优秀地完成了几个大项目。

今天,他已不再是昨日的那个毛头小子,他坐在小米的办公大楼里,成了小米的程序设计师和开发者,拿着高工资。只要大家和阿木一样,拥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小米的明天只会更好。

雷军当时讲这则故事的目的,正是激励小米员工认真工作,所以,他选择了一个以“小米员工通过努力工作成功‘逆袭’”为主题的故事。

1.4.2 曲折的情节

同样是讲述作为毕业生代表做毕业演讲的故事,下面哪个版本更吸引你?

版本1:××年××月,我作为毕业生代表做了毕业演讲,我主要讲了××内容,演讲取得了巨大成功。

版本2:大学时期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毕业时我很荣幸地作为毕业生代表做毕业演讲。演讲前,我信心十足地准备了演讲稿。然而,演讲当天,我的电脑出现了系统故障,所有资料全部丢失,包括我的演讲稿。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很慌张,我的导师甚至建议我取消演讲,但是,我认为这是对自己以及对所有毕业生的不负责任。短暂的慌乱后,我很镇定地对导师说“我能行”。上台前,我闭上眼睛,努力回想,突然大脑竟然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出了我的演讲稿。我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和演讲的经验,轻松自如地脱稿完成了那次演讲。台下响起一片掌声,导师向我投来了赞赏的目光……

很显然,版本2的故事更吸引人,因为版本1只是简单地记“流水账”,而版本2则加入了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如果说主题是个人品牌故事的“地基”,决定了个人品牌故事的整体基调,那么情节就是决定听众是否愿意听故事,能否认同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等核心信息的关键。

简单来说,情节是指故事中因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完结的整个过程,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情节的六个作用如图1- 10所示。

图1-10 情节的六个作用

如何在个人品牌故事中加入引人入胜的情节呢?这大约是所有人在讲个人品牌故事时最为头疼的问题。

1.挑战情节

“一个月瘦20斤的故事”“打工仔白手起家,三个月挣100万”“‘单腿骑手’用单腿跳跃送外卖两年多”……当你“刷”抖音、看微博、阅览微信公众号时,你一定经常看到这类故事。尽管这些故事讲述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设置了“挑战情节”。

挑战情节是故事主人公通过努力和坚持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战或取得看似不可能取得的成绩的情节。挑战情节的类型很多,以寡敌众、以小胜大、以弱制强、反败为胜、最后“绝杀”“麻雀变凤凰”等都是典型的挑战情节。它也是电影编剧们最爱的情节之一,你可以在许多经典影片中看到它的身影。

比如:《当幸福来敲门》中濒临破产、穷困潦倒的落魄业务员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并且最后成了知名的金融投资家;《国王的演讲》中患有严重口吃的约克公爵阿尔伯特王子临危受命成为英国国王,后在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治疗下克服障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讲;《中国合伙人》中找不到就业出路的大学生们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

挑战情节最大的特征是把故事主人公塑造成了“立志克服挑战的象征”。这类情节之所以备受青睐,正是因为它能够将听众带到故事主人公的挑战感中,让听众从故事主人公克服挑战的过程中受到鼓舞、获得力量。

安妮在微博上发表了漫画《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讲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创业经历,分享了其在别人认为只有1%的成功可能性的情况下,坚持画画、创业、做App的故事。这个主打励志和正能量的故事,激发了潜藏在网友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感,漫画发布当天,阅读量就突破1000万次,微博转发几十万次。

《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的故事就巧妙地运用了挑战情节,而且这种挑战情节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层层递进的:第一层挑战是“你成为漫画家的概率,只有1%”;第二层挑战是 “公司活下来的概率,不到1%”;第三层挑战是“濒临破产的公司克服困难,把产品做出来,这个概率也不足1%”……

通过设置这一层又一层的挑战,安妮面对重重质疑,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证明自己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而听众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也从这个励志故事中获得了“激励感”,认可了故事讲述者安妮。

2.联系情节

认真回想一下,你所熟知的大部分经典爱情故事是不是都“套用”了下面三类故事情节?

情节一:高贵的女孩爱上了普通男孩,比如《泰坦尼克号》《罗密欧与朱丽叶》。

情节二:高贵的男孩爱上了普通女孩,比如《灰姑娘》。

情节三:跨种族恋情,比如《阿凡达》。

这些故事情节都属于“联系情节”。归纳起来,联系情节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将两个原本“地位”悬殊的人或差异巨大的事物联系起来,让两者“跨越鸿沟,实现连接”,比如《美人鱼》中人类和美人鱼的恋爱;二是把一个人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联系起来,比如一个人之前穷困潦倒,后来功成名就。

联系情节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对比差异,塑造出故事强烈的“反差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运用联系情节讲述个人品牌故事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我为什么放弃年薪30万的工作去卖肉夹馍”(将彼此冲突的“高薪白领”和“卖肉夹馍的”联系起来),“看书前洗手的拾荒者”(将彼此冲突的“阅读者”和“拾荒者”联系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当你利用联系情节创作个人品牌故事时,一方面要尽可能地让两个联系的对象,或者一个人的前后状态产生巨大差距,制造“冲突感”和“反差感”;另一方面也要找到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如果没有本质联系,对比也失去了意义。

3.救赎情节

两个生活落魄、不思上进、痴迷迈克尔·杰克逊十几年的平凡“老男孩”,因为参加选秀比赛重登舞台,最终通过不断努力,找回了曾经的梦想和丢失的自豪感。这是电影《老男孩》中的桥段,这个桥段也是一种经典的“救赎情节”。

救赎情节大多是平庸、懒散或不思进取的人突然改变生活状态,发愤图强,并通过不懈努力完成“自我救赎”,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情节。救赎情节一般会设置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既可能是故事主人公受到某个人、某件事的影响,也可能是他厌倦了某种状态,想要寻求改变。在转折之前,即故事的前半段,一般会描述故事主人公的自暴自弃、不信任别人、盲信宿命论、任性、懒惰等特质;在转折之后,即故事的后半段,则会讲述故事主人公一步步变得自信、信任他人、积极、勤奋,并通过努力取得一定成就。

救赎情节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先抑后扬”的情节设置,让听众感到仿佛身处其中,好像自己也跟着故事主人公一点点变好,经历了刻骨的成长和蜕变。

当年在朋友圈爆火的《西少爷自述:我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就是一个典型的运用了救赎情节的故事。

故事中,“西少爷”孟兵首先写到了自己的失败——因为在北京没有房,给不了女朋友安全感,女朋友提出了分手。紧接着,孟兵给了故事一个转折点——他发现自己是这座城市的边缘人,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转折过后,孟兵开始叙述自己鼓舞人心的“逆袭”故事——勇敢辞职,努力创业,并最终取得成功。

孟兵所讲述的这个“自我救赎”的故事可谓大获全胜。据统计,当年这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的转发量超过100万次,阅读量超过1亿次。“西少爷”开业时,因为有感于这个故事而前来消费的顾客数不胜数。

1.4.3 丰富的情感

“故事教练”许荣哲在《故事课》一书中讲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个失明老人在路边乞讨,他面前的一块板上写着:“我是个盲人,请帮帮我。”但是很少有人停下来帮助他,一个女孩看见了,给他重新写了一句话:“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可惜我看不见。”就这一个变化,来往的路人纷纷驻足,掏钱给老人。

为什么女孩重新写了一句话后,原本漠然的路人便纷纷掏出了钱呢?因为“我是个盲人,请帮帮我”遵循的是一种科学的逻辑,冰冷生硬,不带感情;而“这真是美好的一天,可惜我看不见”则讲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故事,带着温度,触动人心。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个人品牌故事还要注入丰富的情感。这需要你在故事的谋篇布局和讲述方式上下工夫。具体来说,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你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入手,为自己的个人品牌故事注入丰富的情感。

1.通过感官细节让故事更逼真

在讲述故事时,你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五种感官——嗅觉、味觉、听觉、触觉、视觉,以感官体验为基础,展开描述场景、人物、事件,让听众能闻到、尝到、听到、摸到、看到你讲的故事,增加故事的立体感和真实感,达到让听众身临其境的目的。

在一次演讲中,柴静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柴静充分描述了感官细节,比如,“风进来”(触觉),“花香进来”(嗅觉),“颜色进来”(视觉),“能感觉到碎雨的那个味道”(味觉)……在听这段故事时,听众会不自觉地被带入故事情境,产生一种舒适感。有了这种舒适感,故事便显得不再冰冷了。

2.在故事中加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当讲述亲身经历时,你往往会给故事注入更多的感情,而你注入的情感越多,听众能接收到的情感就越多。因此,在讲个人品牌故事时,你可以多贴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讲,多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为故事增添更多情感色彩。

3.多利用能显示彼此相似的内在特质的故事元素

这种元素能显示出彼此“内在”是一类人,其作用在于可以给听众营造一种熟悉感,让故事更具情感内核,能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在讲个人品牌故事时,你可以多利用这些能显示彼此相似的内在特质的故事元素,为自己的个人品牌故事注入丰富情感。

1.4.4 生动的细节

先看一组故事。

版本1:记得有一次,爸爸喝醉了,到家后很生气,就开始打人、骂人。就在那天,年少无知的我被爸爸打了。

版本2: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两者对比,哪一种故事更具吸引力呢?显然是后者。因为同样是记叙自己被爸爸打的经历,版本1没有细节描写,内容平淡无味,让人难有感触;版本2则使用了大量文字进行细节描述,使得故事情节生动具体、真实可感。

由此可见,生动的细节也是个人品牌故事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节是对故事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活动、动作以及环境等的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它就像行驶途中的停顿,是慢镜头,是定格,能够起到强化主题、烘托氛围的作用。一个好的个人品牌故事既需要好的故事框架,也需要生动的细节。没有细节,故事三两句话就讲完,干巴巴,不能打动人;有了细节,故事才会变得有血有肉,更加引人入胜。细节描写可分为人物细节描写、景物细节描写和情节细节描写(见表1- 3)。

表1-3 细节描写的分类

当具备鲜明的主题、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细节这四个关键要素时,你的故事想不吸引人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