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的个性

一、个性基本分析

(一)个性的含义

人的个性,即人在心理条件上的不同特点。个性,用通俗的话来说,即人的“脾气秉性”;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是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气质等)的总和。西方心理学则将其称为“人格”。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和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反过来又会制约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二)个性与人力资源

人的个性与其成为特定的资源和得到运用有着重要联系。一方面,个性中的性格、兴趣、气质等,制约着人们职业种类和就业单位的选择;另一方面,在一定的岗位上,人的个性不同,其资源运用效果也大不一样。例如,张三活泼好动,李四文静细心,同在公共关系岗位上,张三会比李四做得成功;若同在会计岗位上,李四会比张三做得出色。因此,人应当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个性。

二、人格学说

(一)人格特性论

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的基础,是人格特性理论。人格特性理论认为,人格可以划分为若干种特性,每一特性都是人所共有的,但不同的人在同一特性方面的强度或水平数值是不同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性结构,因而就有了人格的差异。

此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16PF)理论(注:参见[美]L.A.珀文:《人格科学》,16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它把人格特性分为表面特性与根源特性。根源特性是人格的基本特性,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好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制性、紧张性”16个项目。根据一个人在这些项目上的不同水平,可以判断其人格的总体特征状况。

(二)人格类型论

人格类型方面的理论学说很多,主要是按照气质、价值观、兴趣等划分的学说。

最常见的划分是气质法,它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这种方法由古希腊医生提出,被现代科学实验所证实。

人的气质以及人格特征与职业应当达到匹配。但是,这种匹配不是绝对的,人有一定的可塑性和代偿性,关键是个人的适应性。实际上,各种气质和各种人格特征的人都能够取得成功。

(三)五大人格论

比上述人格类型更简明、更常见、更实用的,是科斯塔和麦克雷提出的“五大人格”(five factor model,FFM)理论。这一理论把人格分为五个大的因素类别,依此制成了五大人格测验工具。“五大人格”也称为“大五人格”,其具体内容有:

(1)亲和性(agreeableness),也称合作性、宜人性。其特征为具有亲和力、体贴和同情心。

(2)可靠性(conscientiousness),也称责任感。指注重细节、尽忠职守和富有责任感。

(3)外向性(extroversion),也称外倾性。即有活力和主动性、社交性。

(4)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也称神经质。指针对情绪的控制力与对压力的容忍力。

(5)经验的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也称创新性。其特征为独立并能够包容不同的经验。(注:参见李诚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的12堂课》,58~59页,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我国心理学家孟庆茂认为,在个性人格方面,中国人的五大人格中最主要的是责任感、合作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

三、情感学说

(一)情感因素及作用

情感或者情绪,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或感受)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人的情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范畴。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往往是让人难以捉摸、无法把握的,但它的重要性又日益为各界人士所认知。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情感范畴,即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主要是人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动力因素和对待外界的反应。因此,在人格因素中的“情感”就包含自信心、需要与动机、耐冲击力以及情绪稳定性的内容。进一步来说,还有对待自己、对待自身活动、对待与他人关系的自觉看法。此外,人们处理自身与外部的关系,也属于情感因素的能动性问题。

据国内外的研究,一个人的情感因素状况,与其生涯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重大的联系,“情商”在个人事业成功方面的作用大大高于智商的作用。美国学者小乔治·盖洛普在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就得出“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知情达理’,而智力因素仅仅排在第四位”的结论。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功名利禄,甚至生老病死、婚姻聚散,都能够从情商中找到线索。

不少学者和管理实践者还关注和研究情感因素,尤其是“情商”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以有效地解决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问题。

(二)情感智力

对情感因素的把握,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它的测量。为此,一些学者使用了“情商”的概念。所谓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是指人们在情感方面的心理测试指标,正如同“智商”是人们智力方面的心理测试指标。

“情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但它是一个界限并不清楚的模糊概念。如此复杂的内容,不仅是人力资源自身的狭义个性问题,还有人的社会品格和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对这样复杂问题的指标,要完成科学的测量是极其困难的。

对此,该学说的发明人、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指出,这种人们在情绪方面的特征是一种智力,因而称为情感智力或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但是,这种情感智力的各构成部分目前还不能够全部测量,因而不能计算出其得分水平即“情感商”或“情绪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而只能够计算“情感智力”或“情绪智力”,因而谈“情感智力”才是科学的。

从一般的角度看,人们的情感智力的内容包括:

(1)对自身情绪的体察;

(2)对自身情绪的把握;

(3)对他人情绪的认识;

(4)对人际关系的把握;

(5)对自身的要求和激励。

基于对情感智力的应用,心理学家还提出了“情绪胜任力”的概念。

四、个性与职业匹配

每一个人力资源个体都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这种特点与使用该资源的职业岗位特点相适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问题不仅是社会实践领域,而且是科学研究的范畴。在劳动人事管理的社会实践推动下,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形成了“人职匹配”的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职匹配理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

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是依据人格特性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找具有与之对应因素的就业岗位的职业选择与指导理论,也称“特性—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是由职业指导领域的创始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所创立的,由著名职业指导专家威廉逊等人进一步发展成型。

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性与能力模式,这种特性和模式与社会某种职业工作内容对人的要求之间有较大的相关度。个人进行职业选择时,以及社会对个人的选择进行指导时,应尽量做到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的接近和吻合。

(二)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匹配

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是将人格与职业均划分为不同的大的类型,当属于某一类型的人选择了相应类型的职业时,即达到匹配。社会对个人择业的指导,也是要达到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匹配。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匹配理论同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相比,优点是简单、应用方便,缺点是不够精细。

这一理论由著名的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成为沿用至今、被公认为有效的重要理论。

霍兰德从心理学价值观理论出发,经过大量的职业咨询指导实例积累,提出了职业活动这种人力资源应用意义上的人格分类,包括现实型、调研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六种基本类型。相应地,社会职业也分为六种基本类型,从而形成“人职类型匹配理论”。

1.现实型

现实型也称实际型。现实型人格者,一般喜欢从事技艺性或机械性的工作,能够独立钻研业务、完成任务,长于动手并以“技术高”为荣;不足之处是人际关系能力较差。

属于这一类型的职业有木工、机床操作工(车工等)、农民、操作X光机的技师、飞机机械师、鱼类和野生动物专家、自动化技师、机械工人、电工、无线电报务员、火车司机、长途汽车司机、机械制图员、机器修理工、电器师等。

2.调研型

调研型也称调查型、研究型或思维型。调研型人格者,喜欢思考性、智力性、独立性、自主性的工作。这类人往往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科研能力,注重理论;但不重视实际,考虑问题偏于理想化,且领导他人、说服他人的能力较弱。

属于该类的职业有科学研究者、技术发明家、计算机程序设计师、气象学者、生物学者、天文学家、药剂师、动物学者、化学家、科学报刊编辑、地质学者、植物学者、物理学者、数学家、实验员、科研人员、科技文章作者等。

3.艺术型

艺术型人格者,喜欢通过各种媒介表达自我的感受(如绘画、表演、写作),其审美能力较强,感情丰富且易冲动,不顺从他人;其不足之处是往往缺乏文书、办事员之类具体工作的能力。

属于该类的职业有作曲家、画家、作家、演员、记者、诗人、摄影师、音乐教师、编剧、雕刻家、室内装饰专家、漫画家等。

4.社会型

社会型也称服务型。属于社会型人格者,喜欢与人交往,乐于助人,关心社会问题,常出席社交场合,对公共服务与教育活动感兴趣;其不足之处是往往缺乏机械能力。

属于该类的职业有社会学家、导游、福利机构工作者、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治疗医生、社会科学教师、学校领导、精神病工作者、公共保健护士等。

5.企业型

企业型也称决策型或领导型。属于企业型人格者,其性格外向,直率、果敢、精力充沛,自信心强,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和说服他人的能力,敢于冒险;其不足之处是忽视理论,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也较差。

属于该类的职业有厂长、经理、推销员、采购员、商品批发员、律师、政治家、市长、校长、广告宣传员、调度员等。

6.常规型

常规型也称传统型。常规型人格者,喜欢从事有条理、有秩序的工作,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踏实稳重,讲求准确性(如数字、资料),愿意执行他人命令、接受指挥而不愿独立负责或指挥他人;不足之处是为人拘谨、保守,缺乏创新。

属于该类职业有记账员、会计、银行出纳、法庭速记员、成本估算员、税务员、核对员、打字员、办公室职员、统计员、计算机操作者、图书资料档案管理员、秘书等。

从理论上说,每一种类型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也有一定的短处。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差异无所谓哪一种好些、哪一种差些,而只有与职业类型是否协调、是否匹配的问题。社会中的人是复杂的,往往不能用一种类型来简单概括,而是兼有多种性质,即以一种类型为主,同时具备他种类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