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口村水库工程论文集
- 本论文集编纂委员会
- 629字
- 2021-10-22 23:36:05
2 四条坝址(线)方案
一坝址(线)位于余铁沟口下游河道拐弯处,龟头山弯道中部,泄洪洞、导流洞布置需穿越五庙坡断层,F11断层分布于坝基及两坝肩,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且河谷开阔,坝体工程量较大,相比其他三处坝址(线),地质地形条件最差,同时主坝区还有装机容量为10800kW的河口引沁渠水电站。经过综合比较,一坝址(线)方案不再考虑。
二坝址(线)是河流转入弯道的起点。此段河谷窄狭,覆盖层较厚,最大厚度41.87m,龟头山由左岸向西凸入河道,山体东西长约400.0m,宽约200.0m,平均高程305.00m,且山体稳定,基岩完整,似天然坝体,其河弯地形条件有利于土石坝坝型及枢纽总体布置,泄水、导流、输水建筑物较短。但由于当地土料储量不够,不具备修建黏土心墙坝的条件,因此重点进行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与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坝型比选。
三坝址(线)在二坝址(线)上游约360.0m处,位于反S形中部,河道平顺,无法有效利用S形河道布置建筑物,若集中布置或分两岸布置都会加大泄水建筑物的长度、施工及管理的难度,因此三坝址(线)不适宜建面板堆石坝,可利用重力坝体布置泄水及引水建筑物,重力坝型枢纽建筑物布置相对紧凑。
四坝址(线)位于三坝址(线)上游480.0m,坝基覆盖层是3个坝址(线)中最厚的,最大厚度为49.07m。河道右岸为凸岸,可以布置泄洪和引水建筑物,有利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枢纽总体布置。
3个坝址(线)距离较近,本着等库容、等精度的原则,从地形地质、施工条件、建筑物布置、保护区问题、淹没损失、工程投资和工期、效益和经济比较等方面进行坝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