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研究内容

2.1.2.1 建立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综合数据库

运用地理系统原理和技术,结合GIS/RS建立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综合数据库作为本书研究的数据基础及主要的分析平台。该数据库是一个由元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GIS矢量空间数据库、GIS栅格数据库、文本数据库以及其他资料组合而成的综合系统,涵盖江汉平原范围内15个县级单位,国土面积达2.8万km2的广大范围,20多年时间跨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以及相关的气象、地形、地貌、人口、经济、社会数据和相应遥感影像、栅格图集、矢量图件等资料。

2.1.2.2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根据江汉平原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特征,设定江汉平原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利用遥感影像及其他资料生成江汉平原1987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坡度模型、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模型、重心模型、转移矩阵等对江汉平原整体的土地利用演变情况和土地利用演变的空间分异进行分析,掌握江汉平原土地利用分布和变化的特点,以及出现的主要问题。

2.1.2.3 江汉平原多尺度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从景观类型和整体景观格局两个层次选择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江汉平原总体水平和网格水平两个空间尺度上对江汉平原1987—2010年景观格局的演变情况和景观格局演变的时空分异情况进行分析,得到江汉平原景观类型指数和整体景观指数在不同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变规律。

2.1.2.4 江汉平原景观格局梯度与影响因子响应分析

为了弄清江汉平原景观格局形成的影响因子及各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从对区域景观格局产生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因子中选择适宜的影响因子,运用Canoco软件(专业排序分析软件)对江汉平原各景观类型指数和整体景观格局指数在网格尺度上进行排序分析,以确定每种景观类型各个景观指数和整体景观指数的影响因子排序,并结合排序分析结果对江汉平原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1.2.5 江汉平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对江汉平原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的定义进行分析,构建以生态承载力、生态稳定性、生态适应性三者组成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网格尺度上对江汉平原区域内部生态风险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异状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江汉平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img

图2.1 研究技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