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江汉平原相关研究进展

江汉平原作为湖泊密集度最大的淡水湖群区,也是湖北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其土地利用/覆被状况的变化是我国平原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对该区的土地利用/覆被状况进行过研究。

对历史上江汉平原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情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江汉湖群、湿地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邓宏兵[182-183]不仅通过历史资料对江汉平原湖群从白垩纪—第三纪以来的演化历史进行了全面回顾,对江汉湖群的历史成因进行了解释,同时利用地形图、相关图集和遥感资料对江汉平原主要湖泊50年来的面积和形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0多年来,江汉湖群湖泊总数量和面积呈下降趋势,2000年湖泊个数相比1950年减少了41%,湖泊面积降幅达63%,大湖面积下降尤其明显,江汉湖群湖泊的破碎化趋势明显。赵艳[184]、黄进良[185]通过历史资料法,对江汉平原近500年来湖区土地开发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江汉平原湖区围垦、开发的历史在明朝中期至后期达到第一个高峰,随着围垦程度的逐步加强,至清朝后期已基本确定了现代的水系格局;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水灾频繁,大量围垸被毁,水面呈增长状态;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是围湖垦殖的最高峰,大量湖泊消亡、水系形态发生改变,加重了洪、涝、旱、渍等灾害的威胁,恶化了湖区生态环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大量低湖、湖汊、沼泽地甚至水田被改造成鱼池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现象,鱼池的生态作用远非湖泊、湿地可比,应该加强管理。

部分学者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隋晓丽等[186]运用1989—1990年和1999—2000年的美国LANDSAT卫星影像,对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分异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江汉平原地区地势低,地貌以平原为主,水分、热量等要素区域差异小,形成了以耕地、水域、林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格局。江汉平原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以水域扩展为主,其他类型土地转变成水域的面积为12.02万hm2,占全省该类型转变的73.33%。该区水域面积增加,主要原因是耕地被改挖成鱼塘或被水灾所毁。受经济利益的趋势,相当数量的鱼池、坑塘和水库增加,这是水域增加的直接来源。李仁东等[187]通过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期不同时间获取的美国LANDSAT卫星影像以及相关资料分析,发现1990—2000年10年间耕地减少的面积居首,减少耕地中又以水田为主,耕地主要转变为水域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在这一过程中,均以水田向鱼池、坑塘和水库及城镇用地转变为主,各类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增加亦十分突出,占用的土地来自各个类型,其中,主要新增面积来源于耕地。以1990—1995年为前期(前5年),1995—2000年为后期(后5年),在5年的时间尺度上,对江汉平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两个时期的耕地面积都在减少,但前5年的减幅较大,前期,水田减少多,旱地减少相对较少,而后期旱地减少较水田多。同时利用相关分析对江汉平原耕地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总人口的相关系数最大。江汉平原范围内的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区域是现阶段研究较为广泛的区域,李劲峰等运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的遥感影像对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的耕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四湖地区在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耕地面积平均每年递减约0.3%,减少的土地主要用于居民地增加和精养鱼池的增长;同时建设用地增长明显,坑塘水面大量增加,该地区乱占耕地现象严重,人地矛盾日趋恶化,而该地区的人口每年递增1.5%以上,人均占有耕地急剧下降,人地矛盾日益尖锐[188]。赵淑清等对江汉平原洪湖区域1987—1998年的土地利用/覆被状况进行了分析[189]

在江汉平原景观格局和生态状况的研究现状方面,王学雷等对江汉平原四湖地区1996年耕地、水域、林地等景观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计算[190]。尹发能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四湖流域景观镶嵌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空间分析,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得到四湖流域景观结构变化趋势,并以此计算得到累计最小阻力模型所需要的各景观要素阻力值,对四湖流域湖泊、人工水面和城镇的阻力面形态图和景观安全格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四湖流域景观生态建设和流域生态管理的主要措施[191]

从现有的研究案例来看,运用历史资料法对历史上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被情况,特别是湿地、湖泊等类型的总体变化趋势研究较多,基本摸清了江汉平原区域土地利用,特别是湖泊围垦、耕地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历史演变特点;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江汉平原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主要研究的地类也是湿地、湖泊及耕地,对这一时期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但对21世纪以来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被状况的整体变化情况涉及较少。现有的研究成果虽然对江汉平原四湖区域等范围内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但对江汉平原较长时间跨度范围整体景观格局演变和景观格局形成及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没有涉及;同时,对较长时间跨度江汉平原范围内总体生态状况的定量评价也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