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流金:“我与南水北调中线”作品集
- 侯纯辉主编
- 1501字
- 2021-11-05 19:52:11
四十而不惑
薛振来
古语说:“四十而不惑。”作为一个已跨越四十岁的男人来说,人生经历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事业已基本成型,生活的历练已在身上烙下印记。很幸运,我能够作为一个南水北调工程建管者,参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虽然常年奔波在外,但每每所负责的一个个项目胜利完工之后,总感觉所有付出都值得,岁月里我收获了满满的精神财富,每件事就像一颗洒在脑海的珍珠。空闲之余,把那些岁月的珍珠一颗颗串起,突然发现,这几年激动人心的场面还真是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青兰渡槽和穿黄工程。
青兰渡槽工程位于邯郸市西南青兰高速入口,于2013年2月28日正式开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最晚的一个大型输水建筑物。因渠道走向及原路位置限制,渡槽平面及立面都呈平行四边形结构,形状的特殊性,给工程施工增大了难度,再加上工期紧,施工期间国调办鄂竟平主任及中线建管局张忠义局长曾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我作为中线建管局派驻的代表,始终坚守在第一线,进行质量排查,督导进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忆中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渡槽Ⅲ底板混凝土晚上浇筑,正在旁站值班的我,发现中间混凝土不断地冒泡,仔细观察有清水渗出,通知施工单位赶紧进行检查,原来是振捣工不小心把排水降温的循环水管震裂了。工人及时对漏水部位进行了抢修后,又对渗水管四周混凝土进行处理,确保了工程质量,避免了孔洞的产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正是对工程的认真负责,不忽略每个细节,严把质量关,才确保了渡槽按期完工充水。
2014年6月,因工作需要,我再次肩负重任,到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穿黄工地,对尾工进行督查。当时,现场施工场面多,监管人员少,三班工作人员轮换上岗,工作紧时,就改为两班。为控制工程质量,防止问题出现,我们坚持饭都送到洞内,在现场吃,人不离岗。查看、记录、旁站监督,一天下来,腰酸腿疼,好几次回到宿舍原打算休憩一会儿再去吃饭,没想到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穿黄尾工监督4个月,我和同事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那天,听到汉江水胜利通过穿黄隧洞的消息时,我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多少人为之奋斗、拼搏,才有今天的通水梦,而我好比沧海一粟,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所有的付出,值得。
当然,由于工作的性质,常年出门在外,很少能照顾家,遇到家里有事需要回家时,因工作原因总是一推再推,对外人来说,认为是傻,工作比亲情还重要?可真身入其境,作为一名南水北调建设者,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舍小家为大家,遗憾事情难免会发生。2013年4月7日,老家打来电话,说二哥病重想见我,从工地到家只是3个小时的时间,电话中催我赶紧回家,那天正赶上周末,其他派驻现场的人员轮休不在工地,晚上又要浇筑青兰渡槽承台混凝土,需要旁站,为了工作,我选择了留在现场,然而第二天,家里打来电话,说二哥没了,顿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向领导请了假,匆匆赶火车回家。到家后见到二哥的遗体,顿时泪如雨下,失声痛哭。二哥,小学都没毕业就外出打工,我读大学的学费,是二哥一分一分攒的血汗钱,我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工程师,没有二哥就没有我的今天。二哥火化后,家人告诉我,二哥把我当作他的骄傲,临走前,嘴里一直在念叨我,说兄弟什么时候能回来?虽然邯郸与定州的距离很近,我与二哥最后相见的日子却隔了生死。
南水北调这个凝聚着希望,充满了梦想的工程,是千百万人兢兢业业、不畏艰辛的努力,才成就的辉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千里长渠安全、稳定是我们不变的话题;牢记责任,不辱使命,寻求新方法,采取新措施,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愿南江之水源源不断润泽北方大地。
(作者系中线建管局河北分局邢台管理处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