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颗粒捕集的基础理论

除尘过程就是指在一种或几种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得含尘气流中的尘粒相对运载气流产生一定的位移,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最终沉降到捕集表面上的过程,也称为颗粒捕集过程。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种类不同,其所受作用力不同,颗粒的动力学行为也不同。颗粒捕集过程所要考虑的作用力有外力、流体阻力和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外力一般包括重力、惯性力、离心力、静电力、磁力、热力和泳力等;作用在运动颗粒上的流体阻力,对所有除尘过程来说都是最基本的作用力;颗粒捕集过程中还会受到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在颗粒浓度不是很高时,可以忽略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流体阻力

1.颗粒流体阻力的计算

在不可压缩的连续流体中作稳定运动的颗粒,必然受到流体阻力的作用。流体阻力由两部分组成:

(1)形状阻力,由于颗粒具有一定的形状,运动时必须排开周围的流体,导致其前面的流体压力比其后面大,产生了所谓的形状阻力。

(2)摩擦阻力,由于流体具有一定的黏性,与运动颗粒之间存在着摩擦力,导致了所谓的摩擦阻力。通常把这两种阻力合并考虑,统称为流体阻力。

流体阻力的大小取决于颗粒的形状、粒径、表面特性、运动速度及流体的种类和性质。流体阻力的方向与颗粒运动速度的方向相反,其大小可由以下标量方程计算:

式中 CD——由试验确定的阻力系数,无因次;

Ap——颗粒在其运动方向上的投影面积,m2,对球形颗粒,Apd2p/4;

ρ——流体的密度,kg/m3

u——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m/s。

阻力系数CD是颗粒雷诺数Rep的函数,即CD=f(Rep),其中颗粒雷诺数Rep的定义式为

式中 dp——颗粒的定性尺寸,m,对球形颗粒为其直径;

μ——流体的动力黏度,Pa·s。

图2-9给出了球形颗粒的阻力系数随颗粒雷诺数的实验曲线。一般可以分为层流区、紊流过渡区和湍流区3个阻力特性不同的区域。

图2-9 球形颗粒的流体阻力系数与颗粒雷诺数的函数关系

(1)层流区。当Rep≤1时,颗粒运动处于层流状态,阻力系数与颗粒雷诺数近似呈直线关系:

对于球形颗粒,将式(2-33)代入流体阻力计算式(2-31),可以得到

式(2-34)即是著名的斯托克斯(Stokes)阻力定律。通常把Rep≤1的区域称为斯托克斯区。

(2)紊流过渡区。当1<Rep<500时,颗粒运动处于过渡区,阻力系数与颗粒雷诺数呈曲线关系,计算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有很多,如伯德(Bird)公式:

(3)湍流区。当500<Rep<2×105时,颗粒运动处于湍流状态,阻力系数几乎不随颗粒雷诺数变化,近似取CD≈0.44。通常将该区域称为牛顿区域,其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为

2.滑动修正

当颗粒粒径小到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20℃、1个标准大气压时,分子平均自由程为0.065μm)相当时,颗粒与气体分子间的碰撞就不是连续发生的,颗粒可能与气体分子发生相对滑动。此时,颗粒受到的气体阻力小于将气体按连续介质考虑时的气体阻力,两者偏差可采用坎宁汉修正系数Cu[式(2-5)]进行修正,即

表2-9汇总了不同条件下作用在运动颗粒上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

表2-9 球形颗粒流体阻力的计算公式

例2-4】 已知:(1)dp=100μm,u=1.0m/s,T=293K,p=101325Pa;(2)dp=1.0μm,u=0.1m/s,T=373K,p=101325Pa。试确定上述单一球形颗粒在静止干空气中运动时的阻力。

:(1)在T=293K和p=101325Pa下,查表2-1可得,干空气的μ=18.1×10-6Pa·s,密度ρ=1.205kg/m3,则颗粒雷诺数为

颗粒的运动处于湍流过渡区,由式(2-35)可得

代入式(2-31)可得流体阻力为

(2)在T=373K和p=101325Pa下,查表2-1可得,干空气的μ=21.8×10-6Pa·s,密度ρ=0.947kg/m3,则颗粒雷诺数为

颗粒粒径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相当,颗粒的运动处于滑流区域,需对斯托克斯定律进行坎宁汉修正。由式(2-4)可得气体分子算术平均速度为

由式(2-3)可得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为

3.阻力导致的减速运动

在静止的流体中,以某一初速度u0运动的球形颗粒仅受流体阻力作用时,颗粒只能做非稳态减速运动。以球形颗粒为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即

由阻力导致的加速度:

若只考虑斯托克斯区域颗粒的减速运动,将式(2-34)代入,上式可简化为

式中 τ——表征颗粒-气流运动体系的一个基本特征参数,称为颗粒的弛豫时间。

在时间t=0时运动速度为u0的颗粒,减速到u所需的时间t,可由式(2-40)积分得:

在时间t时,颗粒的速度u

颗粒由u0减速到u所迁移的距离x,利用u=dx/dt,变换式(2-40),积分后得到

由以上讨论可知,颗粒弛豫时间的物理意义为:由阻力导致颗粒流动速度减小到1/e(约36.8%)初速度时所需要的时间。

对于处于滑动区域的颗粒,则应引入坎宁汉修正系数Cu,相应的迁移时间和迁移距离为

使颗粒由初速度u0达到静止所需的时间是无限长的,但颗粒在静止之前所迁移的距离却是有限的,这个距离称为颗粒的停止距离xs

二、沉降分离机制

颗粒所受外力不同,其分离机制也不同。以下介绍重力沉降、离心沉降、静电沉降、扩散沉降和惯性沉降等各种分离机制。

1.重力沉降

对于静止流体中的单个球形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时,所受的力包括重力(FG)、流体阻力(FD)和流体浮力(FB),三力平衡关系可用式(2-47)表示。三力平衡时,颗粒所受合力为零,颗粒开始做匀速沉降,此速度称为末端(终端)沉降速度。

对于斯托克斯区域的颗粒,代入阻力计算公式(2-34),得到颗粒末端沉降速度为

当流体介质是气体时,ρpρ,可忽略浮力的影响,则末端沉降速度公式可简化为

对于滑动区域的小颗粒,应考虑坎宁汉修正,则其末端沉降速度为

式(2-48b)是除尘技术中重要的计算公式,但它仅对粒径为1.5~75μm的颗粒才是精确的(精度在±10%以内)。当考虑坎宁汉修正后,对于小至0.001μm的微粒也是精确的。

对于较大的球形颗粒(Rep>1),利用式(2-31)和式(2-47)可得到重力作用下的末端沉降速度为

按上述计算末端沉降速度时,必须先确定CD。对于湍流过渡区的颗粒,代入式(2-35),可得末端沉降速度的公式为

对于牛顿区的颗粒,CD=0.44,则末端沉降速度公式为

根据斯托克斯直径的定义,若已知颗粒处于斯托克斯区域时的沉降速度,按式(2-48a)计算出颗粒的斯托克斯直径dst

对于流体介质为气体,且处于滑动区域的小颗粒,按式(2-48c)计算其斯托克斯直径:

根据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的定义,与颗粒沉降速度相同的单位密度(1g/cm3)球形颗粒的直径,即颗粒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为

颗粒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与斯托克斯直径的关系为

例2-5】 已知石灰石颗粒的密度为2.67g/cm3,计算粒径为1.0μm和400μm的球形颗粒在293K空气中的重力沉降速度。

:(1)查表2-1,空气的黏度为1.81×10-5Pa·s。对于1.0μm的颗粒,应按式(2-48)计算重力沉降速度。在293K空气中坎宁汉修正系数近似为:,则

(2)对于400μm的颗粒,应验证其流动区域。假定其处于斯托克斯区,则usRep分别为

显然1<Rep<500,应采用湍流过渡区公式:

实际的颗粒雷诺数为

可见,应用湍流过渡区公式是合适的。

2.离心沉降

依靠离心力分离颗粒,比单独依靠重力有效得多。随气流一起旋转的球形颗粒,所受的离心力可用牛顿定律确定:

式中 R——旋转气流流线的半径,m;

vt——R处气流的切向速度,m/s。

在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将产生离心的径向运动(垂直于切向)。若颗粒运动处于斯托克斯区,则颗粒所受向心的流体阻力可用式(2-34)确定。当离心力和流体阻力达到平衡时,颗粒便达到离心沉降的末端速度:

式中 ac——离心加速度,若颗粒处于滑流区,还应乘以坎宁汉修正系数Cu

3.静电沉降

在电除尘器中,荷电颗粒将以某一电力驱进速度在电场中运动。忽略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荷电颗粒所受的力主要是静电力和气流阻力。静电力为

式中 q——颗粒的电荷,C;

E——颗粒所处位置的电场强度,V/m。

若颗粒运动处于斯托克斯区,则颗粒所受向心的流体阻力可用式(2-34)确定。当静电力和流体阻力达到平衡时,颗粒即达到静电沉降的末端速度,习惯上称为颗粒的驱进速度,并用ω表示:

同样,对于滑流区的颗粒,还应乘以坎宁汉修正系数Cu

4.惯性沉降

当一静止的或缓慢运动的障碍物(如液滴或纤维等)处于气流中时,该障碍物会成为一个靶子,使气体发生绕流,并能使气流中夹带的某些颗粒沉降到靶上。颗粒能否沉降到靶上,取决于颗粒的质量及其相对于靶的运动速度和位置。

图2-10为运动气流中接近靶时颗粒运动的几种可能情况。小颗粒1跟随气流一起绕过靶;距离停滞流线较远的大颗粒2,也能避开靶;距离停滞线较近的大颗粒3,因其惯性较大而脱离迹线,将保持自身原来的运动方向而与靶碰撞,继而被靶捕获。大颗粒4和小颗粒5刚好能避开与靶碰撞,但其表面与靶接触时被靶拦截,也被靶捕获。

图2-10 运动气流中接近靶时颗粒运动的几种可能情况

惯性碰撞和拦截都是依靠靶来捕集尘粒的重要除尘机制,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惯性碰撞。惯性碰撞的捕集效率取决于以下3个因素:

1)气流速度在捕集体(靶)周围的分布。它随捕集体雷诺数ReD大小而变化,ReD定义式为

式中 u0——未被扰动的上游气流相对捕集体的流速,m/s;

Dc——捕集体的定性尺寸,m。

捕集体雷诺数是表示捕集体周围气体流动状况的参数。ReD高(势流)时,除捕集体表面附近外,气流流型与理想气体一致。ReD低(黏性流)时,气流受黏性力支配。

2)颗粒的运动轨迹。它取决于颗粒的质量、颗粒所受气流阻力、捕集体的尺寸和形状及气流速度。可由惯性碰撞参数,也称斯托克斯准数St(颗粒运动的停止距离与捕集体直径之比)表征,即

图2-11给出了不同形状的捕集体在不同ReD下的惯性碰撞分级效率ηII与惯性碰撞参数的关系。

3)颗粒对捕集体的附着。通常假定与捕集体碰撞的颗粒能100%附着。

(2)拦截。颗粒在捕集体上的直接拦截,一般刚好发生在颗粒距捕集体dp/2的距离内,所以用一特征参数——直接拦截比RDI来表示拦截效率:

图2-11 惯性碰撞分级效率与惯性碰撞参数的关系

1—向圆板喷射;2—向矩形板喷射;3—圆柱体;4—球体;5—半矩形体;6—聚焦;A—ReD=150;B—ReD=10;C—ReD=0.2

对于惯性大沿直线运动的大颗粒,即St→∞时,在直径为Dc的流管内,皆颗粒皆能与捕集体碰撞。除此之外,与捕集体表面的距离为dp/2的颗粒也会与捕集体表面接触,而被拦截。因此,靠拦截引起的捕集效率的增量ηDI如下:

对圆柱形捕集体:

对球形捕集体:

对于惯性小沿直线运动的小颗粒,即St→0时,由于拦截引起的捕集效率,可按如下方程估算:

对于绕过球体的势流:

对于绕过圆柱体的势流:

对于绕过圆柱体的黏性流:

对于绕过球体的黏性流:

5.扩散沉降

(1)扩散系数和均方根位移。在极小颗粒的捕集机制中,扩散沉降比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及惯性沉降等更为有效。极小颗粒也像气体分子一样,表现出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Brownian movement)。如果颗粒的浓度分布不均匀,颗粒将从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的一侧扩散。颗粒的扩散类似于气体分子的扩散过程,并可用相同的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式中 n——颗粒的个数(或质量)浓度,个/m3(或g/m3);

t——时间,s;

D——颗粒的扩散系数,m2/s。

颗粒的扩散系数D取决于气体的种类、温度以及颗粒的粒径,其数值比气体扩散系数小几个数量级,可由两种理论方法求得。

对于粒径约等于或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Kn≤0.5)的颗粒,可用爱因斯坦(Einstein)公式计算:

式中 kB——玻尔兹曼常数,kB=1.38×10-23J/K;

T——气体温度,K。

对子粒径大于气体分子但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Kn>0.5)的颗粒,可由朗格缪尔(Langmuir)公式计算:

式中 P——气体压力,Pa;

R——气体常数,R=8.314J/(mol·K);

M——气体的摩尔质量,kg/mol。

表2-10给出了颗粒在293K和101325Pa干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计算值,其中坎宁汉系数Cu按式(2-5)计算。由表可见,颗粒扩散系数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加。

表2-10 颗粒的扩散系数(293K和101325Pa)

根据爱因斯坦(Einstein)研究的结果,由于布朗扩散颗粒在时间t秒钟内沿x轴的均方根位移为

表2-11为单位密度的球形颗粒在1s内由于布朗扩散的平均位移xBM和由于重力作用的沉降距离xG。由表可见,随着粒径的减小,在相同时间内布朗扩散的平均位移明显大于重力沉降距离。

表2-11 在标准状况下布朗扩散的平均位移与重力沉降距离的比较

*表示一个“空气分子”的直径。

(2)扩散沉降。颗粒扩散沉降效率取决于捕集体的质量传递皮克莱(Peclet)数Pe和捕集体雷诺数ReD。质量传递皮克莱数Pe定义式为

皮克莱数Pe是由颗粒惯性力产生的颗粒迁移量与布朗运动产生的迁移量之比,是捕集过程扩散沉降重要性的量度。Pe数越小,颗粒的扩散沉降越重要。

对于黏性流,朗格缪尔(Langmuir)提出了颗粒在孤立的单个圆柱形捕集体上的扩散沉降速率为

纳坦森(Natanson)和弗里德兰德(Friedlander)等人也分别导出了类似的方程,并分别用数值2.92和2.22代替了式(2-72)中的1.71。

对于势流,速度场与ReD无关,在高雷诺数ReD下,纳坦森提出了如下计算公式:

由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可知,除非Pe很小,否则颗粒的扩散沉降速率将是非常低的。此外,从理论上讲,ηBD>1是可能的,因为布朗扩散可能导致来自距离Dc之外的颗粒与捕集体碰撞。

对于孤立的单个球形捕集体,约翰斯坦(Johnstone)和罗伯持(Roberts)建议用式(2-74)计算扩散沉降效率:

例2-6】 已知:单位密度球形颗粒粒径为0.01~10μm,捕集体直径为100μm的圆柱形纤维,在293K和101325Pa下的气流速度为0.1m/s。试比较颗粒依靠惯性碰撞、直接拦截和布朗扩散的捕集效率,并分析3种捕集机制的相对重要性。

:在给定条件下:

因此,需采用黏性流条件下的颗粒沉降效率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列于表2-12,其中惯性碰撞效率ηII是由图2-11估算的,拦截效率ηDI用式(2-65)计算,扩散沉降效率用式(2-72)计算。

表2-12 [例2-6]的计算结果

由计算结果可见,对于大颗粒的捕集,布朗扩散的作用很小,主要靠惯性碰撞作用;相反,对于很小的颗粒,惯性碰撞的作用微乎其微,主要靠扩散沉降。在惯性碰撞和扩散沉降均无效的粒径范围(本例中约为1μm)内,表现出最低的捕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