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 张迪 杨益 赵楠主编
- 8317字
- 2021-10-22 21:40:22
任务1.3 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
1.3.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多立杆脚手架由立杆、横杆、斜杆、脚手板等组成。其特点是每步高可根据施工需要灵活布置,取材方便。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是属于多立杆式外脚手架中的一种。其特点是:杆配件数量少;装卸方便;利于施工操作;搭设灵活,搭设高度大;坚固耐用,使用方便(图1.1)。
图1.1 多立杆扣件式脚手架
1—外立杆;2—内立杆;3—横向水平杆;4—纵向水平杆;5—栏杆;6—挡脚板;7—直角扣件;8—旋转扣件;9—连墙件;10—横向斜撑;11—主立杆;12—副立杆;13—抛撑;14—剪刀撑;15—垫板;16—纵向扫地杆;17—横向扫地杆
1.3.1.1 基本构造
扣件式脚手架是由标准的钢管杆件(立杆、横杆、斜杆)、脚手板、防护构件、连墙件和特制扣件组成的承重架体,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脚手架。
1.钢管构件
钢管构件一般采用外径φ48×3.6的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用于立杆、纵向水平杆、斜杆的钢管最大长度不宜超过6.5m,以便适合人工搬运,用于横向水平的钢管长度宜为1.5~2.2m,以适用脚手板的宽度。
2.扣件
扣件用可锻铸铁铸造或用钢板压成,其基本形式有3种,供两根成任意角度相交钢管连接用的回转扣件;供两根成垂直相交钢管连接用的直角扣件和供两根对接钢管连接用的对接扣件,如图1.2所示。扣件质量应符合有关的规定,当扣件螺栓拧紧力矩达65N·m时扣件不得破坏。
图1.2 扣件
3.脚手板
脚手板一般用厚2mm的钢板压制而成,长度2~4m,宽度250mm,表面应有防滑措施。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杉木板或松木板,长度3~6mm,宽度200~250mm;或者采用竹脚手板,有竹笆板和竹串片板两种形式。
4.连墙件
连墙件将立杆与主体结构连接在一起,可用钢管、型钢或粗钢筋等,其间距见表1.2。
表1.2 连墙件的布置
连墙件的布置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连墙件应从底部第一根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附墙件与结构的连接应牢固,通常采用预埋件连接;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5.底座
底座一般采用厚8mm,边长150~200mm的钢板作为底板,上焊150mm高的钢管。底座形式有内插式和外套式两种,内插式的外径D1比立杆内径小2mm,外套式的内径D2比立杆外径大2mm,如图1.3所示。
1.3.1.2 搭设要求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中应注意地基平整坚实,设置底座和垫板,并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地基。
立杆之间的纵向间距,当为单排设置时,立杆离墙1.2~1.4m;当为双排设置时,立杆离墙0.4~0.5m,外排之间间距为1.5m左右。相邻立杆接头要错开,对接时需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用长度400mm、外径等于立杆内径、中间焊法兰的钢管套管连接。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
图1.3 底座示意图
上、下两层相邻纵向水平杆之间的间距为1.8m左右。纵向水平杆杆件之间的连接应位置错开,并用对接扣件连接,如采用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用三个回转扣件扣牢。与立杆之间应用直角扣件连接,一根杆的两端纵向水平高差不应大于20mm。
横向水平杆的间距不大于1.5m。当为单排设置时,横向水平杆的一头搁入墙内不少于240mm,一头搁于纵向水平杆上,至少伸出100mm;当为双排设置时,横向水平杆的端头离墙距离为50~100mm。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之间用直角扣件连接。每隔三步的横向水平杆应加长,并注意与墙的拉结。
剪刀撑与地面的夹角宜在45°~60°范围内。剪刀撑的搭设是利用回转扣件将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斜杆扣在横向水平杆的伸出部分上,这样可以避免两根斜杆相交时把钢管别弯。剪刀撑用扣件与脚手架扣紧的连接接头距脚手架节点(即立杆和横杆的交点)不大于150mm。除两端扣紧外,中间尚需增加2~4个扣节点。为保证脚手架的稳定,剪刀撑的最下面一个连接点距地面不宜大于500mm。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回转扣件的搭接连接。
1.3.2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多功能脚手架,其杆件节点处采用碗扣连接,由于碗扣是固定在钢管上的,构件全部轴向连接,力学性能好,连接可靠,组成的脚手架整体性好,不存在扣件丢失问题,在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现已广泛用于房屋、桥梁、涵洞、隧道、烟囱、水塔、大坝、大跨度棚架等多种工程施工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成如图1.4所示。
图1.4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
1.3.2.1 基本构造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由钢管立杆、横杆、碗扣接头等组成,其基本构造和搭设要求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类似,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碗扣接头。
碗扣接头是由上碗扣、下碗扣、横杆接头和上碗扣的限位销等组成。在立杆上焊接下碗扣和上碗扣的限位销,将上碗扣组装时,将横杆和斜杆插入下碗扣内,压紧和旋转上碗扣,利用限位销固定上碗扣。碗扣间距600mm,碗扣处可同时连接4根横杆,可以互相垂直或偏转一定角度,可组成直线形、曲线形、直角交叉形等多种形式。
碗扣接头具有很好的强度和刚度,下碗扣轴向抗剪的极限强度为166.7kN,横杆接头的抗弯能力好,在跨中几种荷载作用下达6~9kN·m。
1.3.2.2 搭设要求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立柱横距为1.2m,纵距根据脚手架荷载可为1.2m、1.5m、1.8m、2.4m,步距为1.8m、2.4m。搭设时立杆的接长缝应错开,第一层立杆应用长1.8m和3.0m的立杆错开布置。往上均用3.0m长杆,至顶层再用1.8m和3.0m两种长度找平。高30m以下脚手架垂直度应在1/200以内。高30m以上脚手架垂直度应控制在1/400~1/600,总高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00mm。
1.3.3 门式钢管脚手架
门式钢管脚手架是一种工厂生产、现场搭设的脚手架,是当今国际上应用最普遍的脚手架之一。它不仅可作为外脚手架,也可作为内脚手架或满堂脚手架。门式钢管脚手架因其几何尺寸标准化、结构合理、受力性能好、施工中装拆容易、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地铁等工程施工,若在门架下部安放轮子,也可以作为机电安装、油漆粉刷、设备维修、广告制作的活动工作平台。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一般只要根据产品目录所列的使用荷载和搭设规定进行施工,不必再进行验算。如果实际使用与规定有不同,则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或进行验算。
通常门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制在45m以内,采取一定措施后可达到80m左右。施工荷载取值一般为:当脚手架用途为结构工程施工时,均布荷载为3.0kN/m2;当脚手架用途为装修工程施工时,均布荷载为2.0kN/m2。门式钢管脚手架构成如图1.5所示。
1.3.3.1 基本构造
门式钢管脚手架是用普通钢管材料制成工具式标准件,在施工现场组合而成。其基本单元是由一副门架、两幅剪刀撑、一副水平梁和四个连接器组合而成。若干基本单元通过连接器在竖向叠加,扣上臂扣,组成一个多层框架。在水平方向,用加固杆和水平梁架使相邻单元连成整体。加上斜梯、栏杆和横杆组成上下步相通的外脚手架,如图1.6所示。
1.3.3.2 搭设要求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一般不超过45m,每五层至少应架设水平架一道,垂直和水平方向每隔4~6m应设一附墙管(水平连接器)与外墙连接,整幅脚手架的转角应用钢管通过扣件扣紧在相邻两个门架上。
脚手架搭设后,应用水平加固杆加强,加固杆采用直径42mm或48mm的钢管,通过相应规格的扣件扣紧在每个门式框架上,形成一个水平闭合圈。一般在10层门式框架以下,每三层设一道,在10层门式框架以上,每五层设一道,最高层顶部和最低层底部应各加设一道,同时还应在两道水平加固杆之间加设直径42mm或48mm交叉加固杆,其与水平加固杆之夹角不大于45°。
图1.5 门式钢管脚手架
1—水平栏杆;2—栏杆柱;3—交叉支撑;4—螺旋基脚;5—木板;6—脚手架
门式脚手架架设超过10层,应加设辅助支撑,一般在高度为8层门式框架之间、宽度为5个门式框架之间加设一组,使部分荷载也由墙体承受。
1.3.4 悬挑脚手架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的落地脚手架的高度一般不宜超过13层(40m),对13层 (40m)以上的高层建筑应考虑分段搭设,一般采用悬挑式外脚手架 (简称悬挑脚手架),既可以是第一段搭设落地脚手架,第二段搭设悬挑脚手架;也可以从建筑物的第二层开始分段搭设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为6~10层 (20~30m)。
图1.6 门式外脚手架基本组合单元
悬挑脚手架是将脚手架设置在建筑结构上的悬挑支承结构上,将脚手架的荷载全部或部分传递给建筑物的结构部分。悬挑脚手架根据悬挑结构支撑结构的不同,分为支撑杆式脚手架和挑梁式脚手架两类。
1.3.4.1 支撑杆式脚手架
支撑杆式脚手架的支承结构不采用悬挑梁(架),直接用脚手架杆件搭设。悬挑脚手架支承结构采用内、外两排立杆上加设双钢管的斜撑杆,水平横杆加长后一端与预埋在建筑物结构中的铁环焊牢,即荷载通过斜杆和水平横杆传递到建筑物上,如图1.7所示。
图1.7 支撑杆式脚手架(单位:m)
①—水平横杆;②—大横杆;③—双斜杆;④—内立杆;⑤—加强短杆;⑥—外立杆;⑦—竹笆脚手板;⑧—栏杆;⑨—安全网;⑩—小横杆;⑪—用短钢管与结构拉结;⑫—水平横杆与预埋环焊接
1.3.4.2 挑梁式脚手架
挑梁式脚手架采用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悬挑梁(架)为支座搭设脚手架,此类脚手架最多可搭设20~30m高,可同时进行2~3层作业,型钢悬挑脚手架是目前较常用的脚手架形式,如图1.8所示。
悬挑梁采用的工字钢不宜小于16号 (h≥160mm),长度不小于3m,且悬挑与固定端长度比不大于1∶1.25;斜拉钢丝绳不小于φ12.5;预埋螺栓和吊环,应采用HPB300级圆钢,直径不小于φ16;严禁采用 HRB335级和HRB400级钢筋。
预埋螺栓和吊环必须受力可靠,对于预埋在楼板上的螺栓,必须放置在楼板底筋以下,其锚固长度不小于20d;对于吊环,应设置在梁中部,并与梁主筋焊接,其锚固长度不小于20d,如图1.9所示。
图1.8 型钢悬挑脚手架构造
悬挑结构预埋件混凝土龄期应不小于3d才允许搭设外架,其搭设高度不能大于1层。工字钢在放置立杆部位焊接高度不小于50mm、直径不小于20mm的圆钢以固定立杆,如图1.10所示。
1.3.5 升降式脚手架
图1.9 悬挑钢梁U形螺栓固定构造
1—木楔侧向楔紧;2—两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
落地式脚手架是沿结构外表面满搭的脚手架,在结构和装修工程施工中应用较为方便,但费料耗工,一次性投资大,工期亦长。因此,近年来在高层建筑及筒仓、竖井、桥墩等施工中发展了多种形式的外挂脚手架,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升降式脚手架,包括自升降式、互升降式、整体升降式三种类型。
图1.10 悬挑钢梁穿墙构造
升降式脚手架主要特点是:①脚手架不需满搭,只搭设满足施工操作及安全各项要求的高度;②地面不需做支承脚手架的坚实地基,也不占施工场地;③脚手架及其上承担的荷载传给与之相连的结构,对这部分结构的强度有一定要求;④随施工进程,脚手架可随之沿外墙升降,结构施工时由下往上逐层提升,装修施工时由上往下下降。
1.3.5.1 自升降式脚手架
自升降式脚手架的升降运动是通过手动或电动倒链交替对活动架和固定架进行升降来实现的。从升降架的构造来看,活动架和固定架之间能够进行上下相对运动。当脚手架需要升降时,活动架与固定架中的一个架子仍然锚固在墙体上,使用倒链对另一个架子进行升降,两架之间便产生相对运动。通过活动架和固定架交替附墙,互相升降,脚手架即可沿着墙体上的预留孔逐层升降,如图1.11所示。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施工前准备
按照脚手架的平面布置图和升降架附墙支座的位置,在混凝土墙体上设置预留孔。预留孔尽可能与固定模板的螺栓孔结合布置,孔径一般为40~50mm。为使升降顺利进行,预留孔中心不须在一直线上。脚手架爬升前,应检查墙上预留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偏差,应预先修正,墙面突出严重时,也必须先修平。
2.安装
该脚手架的安装在起重机配合下按脚手架平面图进行。先把上、下固定架临时螺栓连接起来,组成一片,附墙安装。一般每2片为一组,每步架上用4根φ48×3.6钢管作为纵向水平杆,把2片升降架连接成一跨,组装成一个与邻跨没有牵连的独立升降单元体。附墙支座的附墙螺栓从墙外穿入,待架子校正后,在墙内紧固。对壁厚的筒仓或桥墩等,也可预埋螺帽,然后用附墙螺栓将架子固定在螺帽上。脚手架工作时,每个单元体共有8个附墙螺栓与墙体锚固。为了满足结构工程施工,脚手架应超过结构一层的安全作业需要。在升降脚手架上墙组装完毕后,用φ48×3.6钢管和对接扣件在固定架上面再接高一步。最后在各升降单元体的顶部扶手栏杆处设临时连接杆,使之成为整体,内侧立杆用钢管扣件与模板支撑系统拉结,以增强脚手架整体稳定。
图1.11 自升降式脚手架爬升过程
3.爬升
爬升可分段进行,视设备、劳动力和施工进度而定,每个爬升过程提升1.5~2m,每个爬升过程分两步进行。
(1)爬升活动架。解除脚手架上部的连墙杆,在一个升降单元体两端升降架的吊钩处,各配置1只倒链,倒链的上、下吊钩分别挂在固定活动架的相应吊钩内。操作人员位于活动架上,倒链受力后卸去活动架附墙支座的螺栓,活动架即被倒链挂在固定架上,然后在两端同步提升,活动架即呈水平状态徐徐上升。爬升到达预定位置后,将活动架用附墙螺栓与墙体锚固,卸下倒链,固定架爬升完毕。
(2)爬升固定架。同爬升活动架相似,在吊钩处用倒链的上、下吊钩分别挂入活动架和固定架的相应吊钩内,倒链受力后卸去固定架附墙支座的附墙螺栓,固定架即被倒链挂吊在活动架上。然后在两端同步抽动倒链,固定架即徐徐上升,同样,爬升至预定位置后,将固定架用附墙螺栓与墙体锚固,卸下倒链,固定架爬升完毕。
至此,脚手架完成了一个爬升过程,待爬升一个施工高度后,重新设置上部连接杆,脚手架进入工作状态,以后按此循环操作,脚手架即可不断爬升,直至结构到顶。
4.下降
与爬升操作顺序相反,顺着爬升时用过的墙体预留倒行,脚手架即可逐层下降,同时把留在墙面上的预留孔修补完毕,最后脚手架返回地面。
5.拆除
拆除时设置警戒区,有专人监护,统一指挥。先清理脚手架上的垃圾杂物,然后自上而下逐步拆除。拆除升降架可用起重机、卷扬机或倒链,升降机拆下后要及时清理整修和保养,以利重复使用,运输和堆放均应设置地楞,防止变形。
1.3.5.2 互升降式脚手架
互升降式脚手架将脚手架分为甲、乙两个单元,通过倒链交替对甲、乙两单元进行升降。当脚手架需要工作时,甲单元与乙单元均用附墙螺栓与锚固,两架之间无相对运动;当脚手架需要升降时,一个单元仍然锚固在墙体上,使用倒链对相邻一个架子进行升降,两架之间便产生相对运动。通过甲、乙两单元交替附墙,相互升降,脚手架即可沿着墙体的预留孔逐层升降。互升降式脚手架的性能特点是:①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控制;②架子搭设高度低、用料省;③操作人员不在被升降的架体上,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④脚手架结构刚度较大,附墙的跨度大。它适用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水坝、筒体等施工。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需要进行布架设计,绘制设计图,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安全操作规定。在施工前,还应将互升降式脚手架需要的辅助材料和施工机具准备好,并按照设计位置预留附墙螺栓孔或设置好预留件。
2.安装
互升降式脚手架的组装可有两种方式:在地面组装好单元脚手架,再用塔吊吊装就位;或是在设计爬升位置搭设操作平台,在平台上逐层安装。爬架组装固定后的允许偏差应满足:沿架子纵向垂直偏差不超过30mm;沿架子横向垂直偏差不超过20mm;沿架子水平偏差不超过30mm。
3.爬升
脚手架爬升前应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预留附墙连接点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预埋件是否可靠;架体上的横梁设置是否牢固;升降单元的导向装置是否可靠;升降单元与周围的约束是否解除,升降有无障碍;架子上是否有杂物;所使用的提升设备是否符合要求等。
当确认以上各项都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爬升,提升到位后,应及时将架子同结构固定;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与之相邻的单元脚手架进行爬升操作,待相邻的单元脚手架升至预定位置后,将两单元脚手架连接起来,并在两单元操作层之间铺设脚手板。
4.下降
与爬升操作顺序相反,利用固定在墙体上的架子对相邻的单元脚手架进行下降操作,同时把留在墙面上的预留孔修补完毕,最后脚手架返回地面。
5.拆除
爬架拆除前应清理脚手架的杂物。拆除爬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常规脚手架拆除方式,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逐步拆除;另一种用起重设备将脚手架整体吊运至地面拆除。
1.3.5.3 整体升降式脚手架
在超高层建筑的主体施工中,整体升降式脚手架有明显的优越性,它结构整体好、升降快捷方便、机械化程度高、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很有推广使用价值的超高建(构)筑外脚手架,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入重点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之一。
整体升降式外脚手架以电动倒链为提升机,使整个外脚手架沿建筑物外墙或柱整体向上爬升。搭设高度依建筑施工层的层高而定,一般取建筑物标准层4个层高加1步安全栏的高度为整体的总高度。脚手架为双排,宽以0.8~1.0m为宜,里排杆离建筑物净距0.4~0.6m。脚手架的横杆间距不宜超过1.8m,可将1个标准层高分为2步架,以此步距为基数确定架体横、立杆的间距。
架体设计时,可将架子沿建筑物外围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的宽度参考建筑物的开间而定,一般在5~9m之间,具体操作如下:
1.施工前的准备
按平面图确定承力架及电动倒链挑梁安装的位置和个数,在相应位置上的混凝土墙或梁内预埋螺栓或预留螺栓孔。各层的预留螺栓或预留孔位置要求上下相一致,误差不超过10mm。
加工制作型钢承力架、挑梁、斜拉杆。准备电动倒链、钢丝绳、脚手管、扣件、安全网、木板等材料。
因整体升降式脚手架的高度一般为4个施工层层高,在建筑物施工时,由于建筑物的最下几层层高往往与标准层不一致,且平面形状也往往与标准层不同,所以,一般在建筑物主体施工到3~5层时开始安装整体脚手架。下面几层施工时,往往要先搭设落地式脚手架。
2.安装
先安装承力架,承力架内侧用M25~M30的螺栓与混凝土边梁固定,承力架外侧用斜拉杆与上层边梁拉结固定,用斜拉杆中部的花篮螺栓将承力架调平;再在承力架上面搭设架子,安装承力架的立杆;然后搭设下面的承力桁架。再逐步搭设整个架体,随搭随设置拉结点,并设斜撑。在比承力架高2层的位置安装工字钢挑梁,挑梁与混凝土边梁的连接方法与承力架相同。电动倒链挂在挑梁下,并将电动倒链的吊钩挂在承力架的花篮挑梁上。在架体上每个层高满铺厚木板,架体外面挂安全网。
3.爬升
短暂开动电动倒链,将电动倒链与承力架之间的吊链拉紧,使其处在初始受力状态。松开架体与建筑物的固定拉结点。松开承力架与建筑物相连的螺栓和斜拉杆,开动电动倒链开始爬升,爬升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架子的同步情况,如发现不同步应及时停机进行调整。爬升到位后,在安装承力架高2层的位置安装工字钢挑梁,安装挑梁与混凝土边梁的紧固螺栓,并将承力架的斜杆与上层边梁固定,然后安装架体上部与建筑物的各拉结点。待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脚手架可开始使用,进行上一层的主体施工。在新一层主体施工期间,将电动倒链及其挑梁摘下,用滑轮或手动倒链转至上一层重新安装,为下一层爬升做准备。
4.下降
与爬升操作顺序相反,利用电动倒链顺着爬升用的墙体预留孔倒行,脚手架即可逐层下降,同时把留在墙面上的预留孔修补完毕,最后脚手架返回地面。
5.拆除
爬架拆除前应清理脚手架上的杂物。拆除方式与互升式脚手架类似。
另有一种液压提升整体式的脚手架模板组合体系,它通过设在建(构)筑内部的支承立柱及立柱顶部的平台桁架,利用液压设备进行脚手架的升降,同时也可升降建筑的模板。
1.3.6 里脚手架
里脚手架搭设于建筑物内部,每砌完一层墙后,即将其转移到上一层楼面,进行新的一层墙体砌筑。里脚手架也用于室内装饰施工。
里脚手架装拆较频繁,要求轻便灵活,装拆方便。通常将其做成工具式的,结构形式有折叠式、支柱式和门架式。
角钢折叠式里脚手架,其架设间距,砌墙时不超过2m。粉刷时不超过2.5m,根据施工层高,沿高度可以搭设两步脚手架。第一步高约1m,第二步高约1.65m。
套管式支柱,它是支柱式里脚手架的一种,将插管插入立管中,以销孔间距调节高度,在插管顶端的凹形支托内搁置方木横杆,横杆上铺设脚手架。
门架式里脚手架由两片A形支架与门架组成。其架设高度为1.5~2.4m,两片A形支架间距2.2~2.5m。
1.3.7 满堂脚手架
满堂脚手架主要还是起承重、加固的作用,比如支撑大的梁板、钢结构,支撑加固大的板墙结构,吊装中用来承重等。它不同于一般脚手架,比如砌筑、装修用脚手架,又称“满堂红脚手架”。满堂脚手架,顾名思义,就是满房间搭设脚手架。一般用承重脚手架,根据荷载、高度的不同,脚手架立杆的间距也不同,一般为600~1200mm。满堂脚手架所使用材料和搭设方法同一般脚手架。
(1)立杆。纵横向立杆间距≤2m,步距≤1.8m。地面应整平夯实,立杆埋入地下30~50cm,不能埋地时,立杆下应垫枕木并加设扫地杆。
(2)横杆。纵横向水平杆步距≤1.8m,操作层大横杆间距≤40cm。
(3)剪刀撑。四角应设抱角斜撑,四边设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沿纵向设一道剪刀撑,斜撑和剪刀撑均应由下而上连续设置。
(4)架板铺设。架高在4m以内,架板间隙≤20cm,架高>4m,架板必须满铺。
(5)辅助设施。上料通道四周应设1m高的防护栏杆,上下架应设斜道或扶梯,不准攀登脚手架杆上下。
(6)施工荷载。一般不超过100kg/m2,如需承受较大荷载应采取加固措施或经设计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