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节约用水的对策和建议

3.1 完善节水法规和管理体制,健全节水管理机构

抓紧制定《湖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修订实施多年的《湖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和其他涉及节约用水的法规,适应新形势下节水管理工作的需求。

健全和完善省、市、县三级节水管理机构。省级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联系和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市级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单独成立节水管理机构或者同水资源科合署办公,但要配备专职的节水管理人员和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县级也可根据各自实情,设置节水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并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3.2 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提高全社会的民众节水意识,树立“水资源有限性,水资源有偿使用、节水就是减污”的可持续价值观,改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用水观念,是搞好节约用水工作的基础,充分认识“节水就是减污”的重要战略意义。

通常来说,使用1m3洁净水产生0.7m3污水,按照最低1∶40的纳污标准,也需约28m3的清水来降解。节约1m3水,意味着少污染28m3水。因此,节水的更大意义在于减少污染。

节水是全社会的义务,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利用群众喜欢的各种形式,新闻媒体和网络广泛做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各地的节水教育基地,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一些节水活动,加强民众的参与程度;同时还应在中小学教材和党校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保护水资源和节水的内容,培养节水意识和习惯。

3.3 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与水资源利用关系密切。总体上看,第一、二产业的用水和排污量远大于第三产业,“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不仅符合经济结构整体演变规律,而且因各产业万元产值耗水量的明显差异,在保证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提下,会明显减少耗水量。

湖北省多数城市产业结构还处于“二、三、一”的发展时期,今后应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注重产业转化过程。首先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次优化第二产业,逐步推进工业结构由高耗水的化工、冶金业为主向低耗水的机械、电子等高技术产业为主的转变;最后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通过农业用水量的减少和部分农业用水的“城市化”,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工业用水是城市生产用水的大户,因此工矿企业是城市节水的重点之一。工业节水的关键是结构调整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要以企业技术创新为龙头,在调整工业生产结构的同时,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万元产值耗水量,并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实现企业内部密闭循环水,提高水重复利用率。

3.4 合理确定水价,用经济手段实现节约用水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合理调整水价可对节水起重大作用,尤其是在水价格背离价值的时候,往往起关键的作用。

城市中长期的低水价政策,不仅抑制了城市供水的发展,也阻碍着节约用水工作的开展。要进一步完善水价体系,将污水处理费明确规定为水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大征收力度。

改革单一水价计价方式,实行分类、分时水价,充分体现不同性质城市用水特征,同时实行累进加价,控制用水量的增长。另外,要实行分质论价,鼓励中水和循环水的消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3.5 建立节水考核奖励制度

要建立节水考核机制,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年度完成情况及节水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到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进行考核,作为其年度政绩主要内容;对企事业单位要建立节水奖惩机制,对超额完成指标的地方和用水户给予表彰奖励并给予相关项目支持;对未完成节水考核指标的用水户,要限期整改,并在有关项目审批给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