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财报就像是一趟身心的旅行
- 张毅
- 8861字
- 2021-09-27 12:20:59
第二章 经营数据分析
经营数据分析也是财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大致会分为两个章节,“公司业务概要”一节介绍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一节则介绍最近一年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经营成果,遇到什么好事,遇到什么困难以及明年的工作计划等。
在A股的年报中,涉及经营数据分析的一般有两节,分别是第三节“公司业务概要”和第四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如下图所示。
有些公司的年报在章节安排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这两块内容都不会缺少。第三节“公司业务概要”是介绍公司是做什么生意的,如何采购原料,如何生产以及如何销售。如果公司的实际经营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该部分内容在历年的财报中大部分是一样的。所以,这部分的内容一般读一次就可以,不需要每年都读,当然如果公司经营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被借壳了,就要重新仔细阅读这一节的内容了。
第四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是年报中最重要的内容,在这一节中会披露本报告期公司经营的详细情况,比如:收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利润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以及收入、利润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在这一节中还会介绍公司的一些细节经营数据,依据情况不同有可能包含如下内容:
(1)公司各个产品线的收入情况;
(2)公司的合同签订情况和执行情况;
(3)公司各个销售渠道的经营情况;
(4)主要的经营指标,特别是房产、银行、保险都会披露行业相关的指标。
上述两部分的内容都非常个性化,不同公司的年报中给出的内容完全是不一样的。格雷厄姆说过,股市短期像一台投票机,但长期像一台称重机。这里所说的称重机称的就是股票的分量,即这只股票是否值钱。一只股票是否值钱,所依据的信息绝大部分都在“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这一节,所以,这一节对于股票投资非常重要,也是阅读公司财报最重要的内容,值得花比较多的时间来仔细阅读。
一个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是阶段性经营的一个成果。收入和利润反映的是公司过去一个财务周期的经营成果。然而,如果你希望对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做出预测,那么就需要到经营分析讨论中去找到更多的经营细节数据,比如某个新药拿到批文,房地产公司拍了多少土地,新建厂商预计什么时候能够投产,等等。这些信息对预估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都非常重要。
如果是相同行业的公司,那么年报披露的经营细节的具体参数会差不多,所以,当我们分析同一个行业的不同公司时,就需要对这些经营数据进行对比,才能了解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比如对于银行业,我们会根据年报披露的坏账率、利差收入比、拨备等各种银行业指标来对比不同银行的经营情况。
下面逐一讲解这两节的内容。
一、公司业务概要
由于“公司业务概要”是非常个性化的,每个企业年报的内容都不同,没有办法总结一个阅读的方法,所以,这里逐条讲解汤臣倍健年报中关于公司概要的内容来描述本节,希望读者可以举一反三,在阅读其他公司的年报时获得有用的信息。
说明:下文中斜体部分的文字表示其是从年报中摘录的原文。如果涉及图片、表格,那么采用截图的方式展示年报的原始内容。
1.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膳食营养补充剂以维生素、矿物质及动植物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通过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对特定的人群具有平衡营养摄取、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公司从事的业务在年报中讲得比较清楚,即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该产品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它是人们日常能够接触到的产品。我们自己就可以对该产品有个直观的印象。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使用过相关产品,那么尽量去体验一下公司的产品。比如,我在看汤臣倍健的股票时,想到自己的孩子常说感到眼睛疲劳,于是我买了健视佳,用过一段时间后,据孩子反馈该产品还是有点儿作用。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研究消费类股票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接触该公司的产品,可以直观地了解公司的产品。就我本身的这次购物而言,产品的体验还是不错的,但是购买的体验就不太好,涉及虚假宣传,后来发现购买的店铺不是品牌直销的店铺,是经销商开的天猫店。
如果遇到一家公司,我们对其生产的产品毫无所知,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比如对于万华化学的产品,MDI是一个工业品,完全无法直观判断产品。这时,我一般选择观察行业地位和企业客户,如果行业地位排在前面,那么公司的产品质量应该是比较好的,或者企业客户本身就是国际顶端公司,公司的产品如果能够供应给国内、国际顶端公司,那么其质量也是很好的,相当于顶端公司帮我们检验公司的产品质量是否可靠。
接下来,公司讲述了其产品的品牌内容,如下图所示。
这一段的内容比上一段还重要。在具体的分析中,如果公司能给出每个品牌的收入、利润情况,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每个品牌的情况,细化分析每个产品的发展前景。所以,我们需要将年报中提到的品牌记录下来:汤臣倍健、健力多、健视佳、健乐多、天然博士、Penta-vite和Life-Space。
年报读到这里,我对汤臣倍健的商业模式有了基本的认知。维生素是他人发明的,蛋白质、叶黄素等,也是如此。汤臣倍健用了他人的发明,利用自己的工艺,制作有用的产品,投入广告宣传,取得产品差价。这是我对公司的第一印象,后续更详细的结论需要在读年报的过程中不断核验、校正和修改。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阅读财报的目标很清楚,就是要了解一个公司的经营情况。不过,这个目标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要等到全部财报阅读完才能够达到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先把这个对公司认识的框架搭建起来,在后面的阅读过程中逐步来填满这个框架,最终形成一个结论。这就好比做一个雕塑作品,先要有一个主干框架,然后慢慢修改完善。与雕塑作品不同的是,一个公司的作品的完善可能是永无止境的,每次公司发布公告、消息时都值得对这个作品进行修正,这也是我们投资股市的乐趣之一。
2.主要资产重大变化情况
这部分内容报告公司的资产重大变化情况和海外资产情况。
关于主要资产重大变化,汤臣倍健年报的表述如下。
股权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为25039.54万元,较年初余额增加70.42%,主要为新增对广州为来卓识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长期股权投资所致。
固定资产:无重大变化。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期末余额为156293.18万元,较年初余额增加749.93%,主要为并购LSG产生的商标及品牌经营权和客户关系所致。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6194.50万元,较年初余额增加509.78%,主要为营养探索馆建设和待安装设备增加所致。
这部分还是值得关注的,但是在年报中列出的每一条信息是否真的属于“重大”的变化,还需要辩证地来看。下面逐一解读。
(1)股权投资余额增加了70%,差不多增加了1个亿用于股权投资,相比每年9亿元的利润,这个投资也不算太多。所以,这条信息算不上“重大”。
(2)无形资产增加到15亿元,相比9亿元的年利润,这笔无形资产从规模上看,对公司的影响确实是比较“重大”的,这是收购LSG造成的,有必要关注这条信息,我们会一并在LSG收购案中进行分析。
(3)在建工程增加了0.6亿元,金额不大,而且是建造营业探索馆,都是非经常性支出,不是每期都有的,所以也可以忽略。
在“主要境外资产情况”一栏,大部分公司的占比并不大。之所以要单独列出海外资产是交易所的披露信息的规范,主要是因为海外资产的监管不如国内资产这么方便。所以提醒广大投资者:如果海外资产占比较高,就应该引起重视。
汤臣倍健的海外资产占比为40%,该数值肯定是相当高了。之所以占比这么高是因为在2018年收购澳大利亚的LSG公司。所以现在我们有必要来了解这笔收购的详细情况。
对于这类重大收购事件,公司一般会有独立的公告来说明收购的详细情况,通过搜索,找到了公司于2018年8月2日发布的《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修订稿)》。报告书比较长,当然全部读完是最好的,如果时间少,那么可以重点关心报告书中的如下3个内容:
(1)收购的公司是花了多少钱买的?其中商誉需要增加多少?
(2)买入时公司的盈利情况以及买入时给予的估值是多少?
(3)公司未来的预期收益,尤其是卖方关于未来收益的承诺。
首先,看第一点,收购价格,公告中的表述如下图所示。
按照公告的信息,LSG公司账面净资产为1亿元多一点,评估价格为35亿元多一点。1亿元的净资产要卖35亿元,算是比较夸张的。要知道,像Google这样的公司,PB是4.3倍,阿里巴巴是5.8倍,这些都是典型的轻资产公司。1亿元的净资产卖35亿元,相当于PB=35倍。理论上要产生34亿元的商誉或其他无形资产。
这里本书第一次出现PB的概念,对此解释一下。PB=股价/账面价值。从字面上来理解,账面价值就是如果公司发生清算,能够分配到的资产。如果一个公司账面资产是100万元,我们以200万元的价格买入,那么就是以2倍PB的价格买入。如果买入后公司立即清算,假设实际清算的资金有100万元,那么以200万元买入后,清算只能获得100万元,亏损50%。
当然,谁也不会这么傻,去溢价购买一个买入就要清算的公司。一般来说,我们以200万元买入这个公司肯定是有理由的。比如,虽然公司净资产是100万元,我是溢价1倍买的,但是公司每年能盈利50万元,如果我以200万元买入,那么每年的回报是50万元,这当然是一个好投资。
那么,买入时的PB是否越低越好呢?未必。这取决于公司的经营质量,比如2019年10月6日,德意志银行的PB仅为0.21倍,相当于资产打2折卖,但是德意志银行当前的经营情况是亏损的,投资者自然不会买,如果不是对银行经营特别了解,那么一般人是不愿意买入一个亏损的公司的。
所以,PB高低依然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必须结合企业的愿景来分析。以巴菲特的两个投资案例来说明PB的应用。巴菲特买入桑伯恩地图公司时,公司的PB为0.5倍,桑伯恩地图的净资产为946万美元,巴菲特的买价为473万美元。等等,刚才不是说PB并非越低越好吗?这笔交易会是一笔好买卖吗?巴菲特买入桑伯恩地图公司,看中的不是公司的盈利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期,而是盯上了公司的资产。
当时,在桑伯恩地图946万美元的净资产中,有将近700万美元的资产是股票和债券,这些都是可以快速变现的资产。可以理解为473万美元买入,然后把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卖出就可以得到回报700万美元,即使以后该公司的其他资产分文不值,那么也是一笔确定可以盈利的投资。这简直不是风险投资,而是套利。巴菲特的操作就是买入股票后,然后联合其他股东控制了董事会,把700万美元的股票和债权按比例分配给股东,他自己选择把分配到的股权和债券卖出。这种操作在现代投资市场不容易出现了,因为社会信息传播太发达了,投资者都能够很容易从财务报告中找到这样的信息。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著名的伯克希尔,伯克希尔原来是一个纺织业公司,巴菲特从7.6美元/股的价格开始买入,最终买入的价格为14.86美元/股。1965年,巴菲特在给合伙人的信中提及:“在1965年的12月31日,该公司的运营资金净额为每股19美元。”也就是说,公司的运营净资金就有19美元/股,还不包括大量的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显然巴菲特觉得非常合算,想买入后控制公司,假设当时买入后解散公司,不算拍卖厂房、设备等收入,光是运营资金就足够覆盖成本。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巴菲特最终并没有解散伯克希尔公司,而且逐步卖出了纺织业务,直到最终卖完。究竟亏损多少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巴菲特承认投资伯克希尔是他最愚蠢的投资,那些纺织设备的最终命运是全部被贱卖,原值1万元的固定资产变现后可能只有100元。
巴菲特控股伯克希尔后,把伯克希尔作为他投资的平台,才创造了公司的辉煌业绩,但是巴菲特认为,最初因为贪图便宜对伯克希尔纺织业务的收购是完全失败的案例。
上述两个案例说明,同样都是以很低的PB买入公司,结果可能不一样,这与公司的实际资产、公司的后续经营情况都有关系。虽然以低PB买入公司未必一定盈利,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公司的资产情况、经营情况确定后,当然买入时的PB越低越合算、越安全。那么,汤臣倍健以35倍PB买入LSG,总有理由吧?在报告书中提到的以很高的估值买入LSG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在公告中提到增值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公司有很多无形资产,另一个是公司成长性很好。既然原因涉及无形资产,那么就很难评判了,品牌究竟值多少钱,真的无法估算,只能看无形资产给公司带来的实际收益。
前面提到的商誉,也是一个专业名词,在这里解释一下。商誉就是收购的价格减去公司账面净资产。还是以上述100万元净资产的公司为例,如果以200万元收购该公司,那么收购方的财务账面上因为投资活动少了200万元现金,增加了200万元的资产,其中净资产100万元,商誉100万元,所以总资产没有变化。
商誉本身无所谓好坏,下面同样来看正反两个例子:
巴菲特在1972年用2500万美元买下喜诗糖果,当时喜诗大约有800万美元的有形资产净值,所以商誉是1700万美元。1995年,喜诗糖果税后利润大致为3800万美元,2006年,喜诗糖果税后利润大致为6200万美元,这显然是一笔合算的投资。
再来看一个失败的案例。天神娱乐在2018年的年报中披露商誉减值准备为40亿元,具体项目如下。
天神娱乐如此多的商誉减值,肯定是因为相关的公司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证明收购是失败的。当被收购的公司的盈利预期和收购时不一致时,可以进行商誉减值。比如,对于上述净资产为100万元的公司,我们是以200万元收购的,形成了100万元的商誉资产。我们原来的预期是该公司每年能盈利20万元,如果当年公司只盈利了10万元或者亏损,那么会计可以做商誉减值,极端情况下,可以把100万元商誉全部减值。
用一个固定资产的减值案例来讲解就更容易理解。如果我们盖了一所房子,花了2000万元,那么财务账面上减少了2000万元的现金,增加了2000万元的固定资产。如果这所房子倒塌了,那么相当于这个资产就不存在了,就需要把200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为0元。商誉也是这个道理,原来该商誉的存在是可以产生经营业绩的,如果不能产生经营业绩了,就把资产进行减值。
商誉减值只是会计账面上的,并不影响公司当年的现金收入。所以,有时候公司也会利用这种会计准则进行一次性出清,比如天神娱乐在2018年做了40亿元的商誉减值,肯定也有这种考虑:2018年反正已经亏损了,索性把潜在商誉减值的可能性尽量都减值了,这样2019年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如果被收购的公司经营正常,那么商誉就不用进行减值,但是也需要进行分摊,分摊年限由会计准则确定。还是喜诗糖果的案例,1700万美元的商誉,按40年分摊,每年分摊42.5万美元,1995年,利润为3800万美元,在母公司的当年利润上需要减去42.5万美元,即3757.5万美元。
其次,我们来看第二点,买入时的估值是多少。在《报告书》中给出了LSG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到公司的盈利情况。下图所示为LSG公司的利润表。
LSG公司在2017年的利润为0.65亿元,按照35亿元的收购价格,PE=53.8倍。2019年一季度的利润为2248万元,动态PE=38.88倍,该值比汤臣倍健在A股市场的估值还要高,可以说估值是不低的。
最后,关于收购案的第三点需要看增长率,公司在2018年一季度取得2248万元的利润,推算到全年利润为8992万元,增长率为38%,这个增速还是可以的,不过,也要注意到LSG公司2017年的利润相比2016年并没有明显的增加。那么对于未来的业绩,LSG公司的交易对方对未来的业绩有无承诺呢?一般在国内的并购案中,交易对方往往会承诺3年完成多少业绩,如果达不到则应该予以补偿,注销股份或者补偿现金。而对于这笔海外并购,交易对方并无业绩承诺,只承诺所有信息准确无误。
至此,我们可以对这笔并购绘制一个基本的画像了,35倍PB、静态估值为53.8倍,动态估值为38.88倍,对方无业绩承诺。单纯从投资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这笔投资并不划算。
2018年年报刚刚发布的时候,虽然我对该收购的价格存在疑问,但是,我当时的判断是,对于这么专业的事情应该相信公司的管理层,也许公司在并购LSG后,其益生菌产品可以在国内大范围铺货,从而获得高增长。所以,我的结论还是相信公司的管理层,认为并购是有意义的,而且收购LSG还有其他投资方参与,不是汤臣倍健100%收购。
在笔者写下这段的时候,正好公司出了一个2019年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提到LSG对上市公司的贡献为负。
该预告对公司的业绩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对本书的读者来说确实是好事情,因为去分析一个有诸多争议、异常的公司,相比阅读一个普通的毫无波澜的公司,从阅读的角度,收获会更多。我也要庆幸选用了汤臣倍健作为主案例。
在最新的公告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和LSG有关的事宜,就是在2019年以14亿元的对价,以增发股票的方式购买了LSG母公司的剩余股权,使得LSG成为汤臣倍健的全资子公司。
LSG业绩这么差,为什么还要继续收购,再往前看,该收购案其实在2018年就已经提出来了,只是一直没有被批准,所以拖延到了2019年。那么应该是其他股东早就协商好的,其他股东的LSG收购出资额是要转换成汤臣倍健的股份的。
3.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年报中会披露其核心竞争力板块,这是公司自吹自擂的舞台,当然,作为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公司的这些表演。先看看汤臣倍健是怎么表演的吧,其在公告中提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呢?具体有如下7点:
(1)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服务力;
(2)土地使用权;
(3)专利和专利使用权;
(4)商标和商标使用权;
(5)保健品批文;
(6)国家、省、市科技项目;
(7)科研报告。
在(3)(4)(5)(6)(7)部分,列举了公司拥有的商标、专利批文甚至科研论文,对于具体信息就不在这里列出了。对于这些信息,我个人的理解是填充年报的内容,如果一个专利真的是公司的定海神针,那么在公司的年报中拿出来讲讲也无妨,但是那么多的专利、商标、科研论文真的对公司产生了实质性的价值了吗?
关于专利是否有效,我有一个观察方法,就是看是否通过专利赢得官司,并取得实质性收益。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格力和奥克斯的官司,格力用专利赢得了4000万元的官司,这叫作有效专利,能够转换成商业价值,否则这些专利的实际意义都不会太大。
关于批文部分,保健品批文也还是有用的,保健品的管理是备案+注册制,部分产品需要注册,注册时间也比较长。
所以,我的直观印象是公司所描述的核心竞争力的作用都不大。对核心竞争力有用的是如下内容:
(1)产品确实有一定功效;
(2)有效的销售渠道。
所以,对于公司列出的那么多竞争优势,我个人觉得有用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产品、渠道和品牌。
二、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上一部分讲到的“公司业务概要”是说明公司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竞争优势,等等。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在每年的年报中变化比较小,所以仔细阅读一年的年报就可以了,阅读其他年份的财报时可以忽略这部分内容。
接下来我们要读的“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就比较重要了,其用来描述在这个报告周期公司的经营情况,这也是我们在读年报时要重点跟踪的内容。我们希望获得更多的经营数据细节。这部分内容在每份财报中都需要仔细阅读,因为经营细节的变化基本体现在这一节。
先来看汤臣倍健的营业收入构成情况,如下图所示。
首先,按行业分类,主营业务占比为99.49%,那么其他业务就可以忽略了。
其次,按产品分类,公司是按片剂、粉剂等制作类型来划分的。从投资者眼中看产品,按制作类型划分完全没有感觉,所以,这部分信息不具有分析价值。
前面在公司的报告中提到公司拥有五大品牌,如果能够按照品牌来划分,那么大概率还能有一些分析价值。公司并没有明显地列出每个品牌的收入和增长情况,不过,在经营分析的文字表述中透露出一些信息。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来做记录和跟踪,下图所示为我根据公司财报中的文字信息整理的公司各品牌的情况。
其中,汤臣倍健品牌在2018年收入为29.82亿元,利润增长了24.29%,增长情况良好。健力多是运动健康品牌,2018年收入为8.09亿元,增长了128%,是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品类。LSG是澳大利亚的益生菌产品,收入为2.73亿元,但是没有披露利润情况。健视宝是一个缓解视觉疲劳的产品品牌,公司也没有披露其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金额。
其他品牌,如“健乐多”“天然博士”“Pentavite”等公司没有披露具体的收入和利润情况。
上述经营数据是需要做跟踪的,以便投资者多了解一些公司的经营细节。但是在2017年却没有披露这些品牌的具体收入情况,也没有披露每个品牌的利润情况。所以,上述表格看上去很单薄,也可以说公司在财报中披露的经营信息比较随意,没有连续性。
再来看收入按地区划分的情况,2017年公司还没有海外收入。2018年公司有2.97亿元的海外收入,其应该是LSG并购获得的收入。说明公司在并购LSG之前,业务全部是在国内开展的,收购LSG后,才产生了海外收入。
前面提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品牌和渠道,所以,除了品牌的细节经营情况,渠道也是需要重点关心的经营数据,根据公司2018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我整理了各渠道的销售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首先线上渠道占比为20%,在电商化的大趋势下,这是好事情,而且增长也很快。公司为线上专门开发了产品,是为了和线下的产品做出区别。线上商品由于容易对比,所以在市场竞争中,性价比对比较关键。线下的消费则是营业员的推荐比较重要。
公司在线下的主要渠道为药店、商超和母婴店,其中,单品健力多的线下渠道包括运动垂直店和健身房。可以看到线下还是占主导,收入占比为80%,增长依然很快,有35%,说明对这类产品的需求的增速还是很快的。
从渠道来分析,如果公司能够披露已经进驻多少门店,未来还有多少可能进驻的门店,那么这些数据对分析公司未来比较有帮助,可惜财报中没有这方面的数据,而且推导到2017年,甚至连线上、线下占比数据也没有。
上述是汤臣倍健在2018年经营的细节数据,可以说,汤臣倍健在经营细节数据的披露上是相对保守的,披露的数据不多,每年信息披露的连续性也不强,所以,对此方面还需要持续观察。
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这样的,也有披露非常详细的经营数据的。再举一个正面的例子,看看万科在2018年披露的经营数据,是否会把你看晕了。
(1)销售和结算的面积及金额数据如下图所示。
(2)开工、竣工和当前土地储备信息如下图所示。
(3)物业、长租公寓、商业项目、物流等住宅房产以外的其他经营数据如下图所示。
(4)公司负债金额、利率等信息如下图所示。
(5)分行业的收入情况如下图所示。
(6)存货数据分析如下图所示。
当然,这里我们不分析万科的经营数据,贴出这些图,就是给出案例,说明哪些公司披露的经营数据详细,哪些比较粗糙。我们会在第二部分的万科案例中详细分析这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