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围剿张士诚”

朱元璋回到应天后,不敢休息,他立刻召集所有文臣武将,在吴王府开一次重大的军事会议,策划针对东南方向的张士诚,准备该如何进攻!

首先,大家对张士诚已经非常的熟悉了,因为张士诚在朱元璋扩充地盘的时候,就经常来骚扰朱元璋军队,朱元璋也经常收到,这边来份军报,那边又来份军报,都是些张士诚偷鸡摸狗的招数,所以搞的朱元璋有时是烦不胜烦,时常会跳着脚大骂张士诚私盐贩子。

在这里向大家说一下张士诚的光辉事迹。

元至正十三年、张士诚向元廷请降,元廷批准,授以淮南江北行省民职。

元至正十四年、张士诚反叛,自立为诚王,国号大周。

元至正十七年、张士诚又投降元廷,被元廷封为太尉。

元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又叛变,遣吕珍攻安丰,逼走韩林儿,自立为吴王。

现在大家知道,咱们这位老兄有多能跳槽了吧,就连元廷也是被张士诚给耍的团团转。更不用说朱元璋了。

不过今非昔比了,现在朱元璋吞并陈友谅的所有地盘后,势力可以说是,江南最大,要钱有钱,要人有人。随后朱元璋在吴王府军事会议上,提出三个重点战略。

第一,首先攻击东吴北边的淮河流域。将张士诚的势力范围,打退到长江以南。

第二,分兵攻湖州和杭州,切断张士诚的两条壁垒,形成先围攻,简单点说,就是先干掉能救你的援军。

第三,最后朱军成形合围之势,直捣平江。这样一说大家是不是思路很清晰了。

朱元璋下发军令,诸将立刻动身战前准备。朱元璋安排完军事部署以后,又留下文官队伍,朱元璋紧接着对官员说;张士诚不是以文人墨客最多吗?今天咱们不光打军事仗,咱们跟他也比比笔墨,他看着底下的文臣,随即下令让他们共同撰写一篇檄文。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发布张士诚八宗罪。

伐罪救民,王者之师,考之往古,世代昭然。

轩辕氏诛蚩尤,殷汤征葛伯,文王伐崇侯,三圣之起兵也,非富天下,本为救民。

近覩有元之末,主居深宫,臣操威福,官以贿成,罪以情免,风宪举亲而核讐,有司差贫而贾富。庙堂不以为虑,方添冗官,又改钞法,役四十万人,湮塞黄河,死者枕籍於道,哀苦声闻於天。

致使愚民,误中妖术,不解偈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苏其苦,聚为烧香之党,根据汝、颍,蔓延河、洛。妖言既行,凶谋遂逞,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无端万状。元以天下钱粮兵马而讨之,略无功效,愈见猖獗,然而终不能济世安民。

是以有志之士,傍观熟虑,或假元氏为名,或托乡军之号,或以孤兵独立,皆欲自为,由是天下土崩瓦解。

予本濠梁之民,初列行伍,渐至提兵,灼见妖言终不能成事,又度胡运难与成功,遂领兵渡江。赖天地祖宗之灵及将帅之力,一鼓而有江左,再战而定浙东。

陈氏称号,据我上游,爰兴问罪之师,彭蠡交兵,元恶授首,其父子兄弟面缚舆榇。既待以不死,又封以列爵,将相皆置於朝班,民庶各安於田里,荆襄、湖广,尽入版图,虽未及混一,而政令颇修。

惟兹姑苏张士诚,为民则私贩盐货,行劫於江湖,兵兴则首聚凶徒,负固於海岛,其罪一也;又恐海隅一区,难抗天下全势,诈降於元,坑其参政赵琏,囚其待制孙撝,其罪二也;厥后掩袭浙西,兵不满万数,地不足千里,僭号改元,其罪三也;初寇我边,一战而生擒其亲弟,再犯浙省,扬矛直捣於近郊,首尾畏缩,又乃诈降於元,其罪四也;占据江浙,钱粮十年不贡,其罪五也;阳受元朝之诏,阴行假王之令,挟制达丞相,谋害杨左相,其罪六也;知元纲已坠,公然害其江浙丞相达识帖木儿、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其罪七也;诱我叛将,劫我边民,其罪八也。

犯此八罪,有甚於蚩尤、葛伯、崇侯,虽尧、舜、禹、汤、文、武与之同世,亦有不容,理宜征讨,以拯天下,以济斯民。

决战张士诚!!!

朱元璋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水陆大军共二十万,并下令此战仍行旧制,不可乱杀,不可扰民,不可毁坏张士诚母亲的坟墓,如有违反,军法从事。

徐达、常遇春自太湖趋湖州,无战不胜,擒住尹义、陈旺、石清、汪海等人...又至昆山,遇张世信,张世信稍作抵挡,弃城而去。很快兵临湖州,湖州守将张天麒,带领黄宝、陶子宝,迎敌,黄宝与常遇春交战一回合,被常遇春生擒,张天麟大惊!随后数日张天麟等出城投降,湖州纳入版图。

张士诚焦急如焚,在军营收到都是战败消息。另一边李文忠,攻下杭州,华云龙攻下嘉兴,紧接着吴江又失,参政李福,知州杨彝,全部降敌。

张士诚壁垒全被拔除,西吴军以合围的方式,很快兵临平江,张士诚命人抵挡,结果死伤大半。

朱元璋明白战事已经进入结尾处!于是遣使到张士诚处,希望可以劝降这位老冤家。张士诚无奈只好招使者觐见,使者看着落魄的东吴王说道;明公了解过天数吗?张士诚冷哼哼的看着使者说道;阁下什么意思?使者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从前项羽百战百胜,但还是打不过汉王,最后天数难逃,死于乌江,而明公入高邮击退百万元军,可比肩项羽,但是明公不知道体恤爱民,赏罚不分,每日锦衣玉食,歌儿舞女,日夕酣饮,却活在自己的小朝廷里不可自拔,现在明公恃湖州,湖州失了,恃嘉兴,嘉兴失了,恃杭州,杭州又失了,现在独守此地,还有何意义?

张士诚黯然失色说道;事已至此,有什么就直接说吧。

使者点了点头严肃说道;明公还是主动投降吧,明公要是愿意的话,我回去禀告主公,可善待于你。

张士诚唉声叹气,小声的说道;使者先离去,我再考虑一下吧,于是使者回去交差。

一个时辰之后,城楼守将传话,誓死不降,于是大举进攻。此时张士诚开始带兵突围,随后徐达下令,常遇春和李文忠等...开始四面炮击城楼,此次战役之所以那么快,因为朱军携带了大量的先进火器,数日...张士诚决心不再突围,遣散部众放弃抵抗,一把火烧掉自己的楼房,杀死妻儿眷属,然后上吊自尽。张士诚是一代枭雄,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君王死社稷。而不是被生擒,受到羞辱。

之后大军进城,改平江为苏州府,朱元璋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余皆进爵有差。

好了......张士诚的故事也结束了,最后我们给这个人物一些客观的评价吧!

张士诚和陈友谅朱元璋一样,都是穷苦出身,早年都是被压迫的对象,然而时势造英雄,靠着贩私盐而崛起,有钱自然就有人,他的起义军纵横江浙一带,建立了革命政权,控制了中国东南最富庶的地区,切断了元朝漕粮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元朝经济上有着重大的打击,但是随着家业越来越大,却动了称王的心,而且不思进取,沉迷于自己的小朝廷,从而偏安一隅,错过了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的最好时机,最后在47岁这年,落个自缢而死,他的一生大起大落,生不逢时,如果换个时代,也许他的结局会更好。

同年~投降张士诚的朱文正也被常遇春给抓了回来,被朱元璋一顿鞭打,边打边说,连自己的侄儿都叛敌,别的将士会怎么想?说罢就准备命人拉出去砍头,马氏哭着跪倒求情,说原谅文正此一回吧,他可是你的侄儿千万不能杀,不然你该如何面对乡亲父老?听到这朱元璋乡情泛滥,又觉得妻子说的有道理,于是下令将朱文正,永远关在大牢里。相当于被判了一个无期徒刑,在以后的岁月里,朱元璋的气早就消了,但是朱文正却因为在牢里又恨又悔,就死在了牢里,于是那个时候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就把朱文正的儿子封了王,并给了一块封地,在桂林。朱文正泉下有知,也该知足了。

小明王沉船!!!

公元一三六六年,是张士诚灭亡的这一年,更是小明王韩林儿,出事故的一年。具体怎么回事呢?

朱元璋在攻打张士诚的时候,基本就已经可以预测到结局了,所以就做了两手准备,一边攻打张士诚,一边派廖永忠去请小明王来应天做皇帝,于是大臣不解...吴王这是怎么了,怎么把这个傀儡请来干什么?朱元璋也不跟大臣商量,也不和任何人多说其他的。

随后不久!滁州传来消息,廖永忠带小明王乘船来应天,经过大运河入长江的”瓜州渡口“突然船进水了!!!于是在宫女和太监的一片恐慌哀嚎声之中,大船渐渐沉入江底。很多人不解!为何此次王明王到南京的路径,要舍近求远呢?朱元璋的心思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这是故意舍近求远,造成沉船事故的。

随后!朱元璋对此次乘船事故,表示严厉的批评。但考虑到人都已经死了,那怎么办呢?只好接受事实吧,于是朱元璋带领应天全体文武,到江边祭祀小明王,并大声哭泣。眼泪有没有下来,我们不知道,但是嚎啕之声确实很大。大臣们见主公都在表演,所以也不得不跟着一起哭泣。大家都明白,吴王这是在为称帝做准备呢。

小明王已死自此!朱元璋彻底不再使用龙凤年号,也没有在使用元至正,那用什么呢?朱元璋下令,干脆一律改用吴元年。并立宗庙社稷,建宫室,订正乐律,规定科举,令中书省减免赋税,恢复江南地区的民生,休养生息。

在这里说一下,清代历史学家孟森说过“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自始皇以来,得国正者,唯汉与明”。但是后来,慢慢的就变成了,得国之正,无过于明。那韩林儿的死,到底会不会影响,朱元璋得国之正呢?

本人有些观点,大家觉得有道理就赞同,觉得没道理,就当我是在一家之言,一笑了之。

自古以来,食其禄谋其职,朱元璋确实是韩林儿的下属,这没毛病,但是也仅仅是名分上的,朱元璋加入义军那时候,也只是加入了郭家军,而郭家军没吃过韩林儿一口饭,更不用说朱元璋了,朱元璋没拿过韩林儿一毛钱,地盘也全是自己打下来的,而且如果不是朱元璋救他,估计韩林儿早就自生自灭了,为救韩林儿朱元璋差点被陈友谅直捣老巢。可以说是付出了,几十万士兵的身家性命,这是不可估算的风险。

最主要的一点,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往往都会忘记,不要以现在的视角审视朱元璋的时代,站在那时候的角度,大宋政权在庆丰被张士诚捣毁之后,就已经等于宣告灭亡了,大宋兵早已背他而去,可以说人人都已经不承认韩林儿的政权了,朱元璋的吴王法统,都比大宋政权更有价值,在那个今天活着,却不知道明天生死的时代,如果换做你是朱元璋,你会怎么选择?所以朱元璋只是做了一个,那个时代大家都认为应该做的事,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朱元璋得国之正,历史没有对错,因为这是历史前进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