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传统把道德行为的伦理选择既看作是一种情绪,也看作是一种政治表态;抑郁情感在当时是不被接受的,因为它意味着“被污名的精神病”和“社会的失调”。因此,许多人把抑郁症的医学问题道德化,普遍否认抑郁症的存在,导致大量的抑郁症病人得不到有效的诊治。

现在,另一种极端的现象正在悄悄地形成,那就是许多人把抑郁症的社会文化问题医学化了,人们普遍把抑郁症当成了某些现象(如自杀、社会适应困难)的罪魁祸首,导致抑郁症的滥诊断、滥治疗现象以及“谈抑郁色变”现象的出现。只要你在医生面前哭泣,他就有可能给你下“抑郁”的诊断,并开出抗抑郁药。有些人甚至在不高兴时,就以抑郁症为名到医院要求医生开具休假证明。

因此,正确地认识抑郁、规范诊治抑郁自始至终是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德国著名的精神科医生曼弗雷德·吕茨告诫道:“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精神分裂症,没有抑郁症,没有成瘾症——有的只是承受着各种不同痛苦现象的人……”他的好友埃克哈德·冯·希尔施豪森提出:“一个有品质感的大夫,是离不开自我怀疑精神的。那些号称‘啥都懂’类型的大夫,还是趁早别找他,洗洗睡吧。”

作为精神/心理卫生科医生,作者对这些观点深表赞同。在长期与抑郁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抑郁首先是生活或者是人生问题,然后才是医疗问题,我们需要把抑郁问题还原回生活/人生问题去加以解决。

有鉴于此,作者以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为依托,在整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走出绝望:心理医生教你摆脱抑郁的折磨》。该书从新的视角对抑郁及其治疗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纠正了有关抑郁诊治过程中的误区;详细介绍了诊治抑郁所需要的检查和评估,对于易混淆的疾病进行了整理;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在论述抑郁症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方法之外,深入探讨了抑郁治疗中的深层次问题;并附以大量的临床治疗案例。

作者深信,如果抑郁者能综合运用书中介绍的治疗方法去疗愈,唤醒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自愈力,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治愈抑郁,而且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成长。这样,不仅减少了个人和社会的医疗支出,更重要的是,人会变得更健康,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不仅适合抑郁者及其家属阅读和使用,还可供健康保健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阅读和使用,对健康人群和高“压力”人群的修身养性也非常合适。

包祖晓

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