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工作

一、领导讲话

国务委员王勇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调研孤独症康复项目的讲话摘要

2015年5月16日

康复是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儿童全面发展的基础,开展儿童早期康复工作,是惠及残疾儿童一生的抢救性工程。要加强康复科技研究与推广,加大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实施重点康复项目,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服务,为实现残疾人与社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抓紧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康复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康复服务、辅助器具等产业,不断提升我国残疾人康复专业服务能力,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帮助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工作综述

2015年,残疾人康复工作围绕“保基本、强基础、建机制”的工作思路,努力改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状况,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在完善法规政策上实现新的进展。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为754.9万残疾人提供各类康复服务,为残疾人减免费用供应辅助器具195.9万件,其中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45.6万件。

(一)坚持托底服务,改善残疾人康复状况

扎实做好残疾人重点康复工程,改善残疾人健康服务状况。紧密围绕《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进一步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住院等重点康复工程,推动各地通过开展民生工程、制定完善康复保障制度等加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供给力度,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状况。

视力残疾康复方面,为29.9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3.9万例,为15.3万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3.8万名,为12万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

听力残疾康复方面,对3.1万名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资助4132名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为3594名听障儿童免费配戴助听器。培训听障儿童家长4.2万名,为1万名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免费验配助听器,为3.7万名成年听力残疾人提供助听器验配、听力检测等服务。

肢体残疾康复方面,为39.8万名肢体残疾人实施康复训练,实施救助项目资助4.5万名脑瘫儿童机构康复训练,为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3639例,为麻风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161例。

智力残疾康复方面,对18.6万名智力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其中,实施救助项目资助7.3万名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机构康复训练。

精神残疾康复方面,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2705个县(市、区)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对580.6万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康复,对54.6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对2.3万名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出台服务管理办法,规范康复项目及服务管理。组织有关直属单位制定《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管理办法(试行)》《脑瘫儿童社区家庭康复服务规范》《全国孤独症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人员培训项目实施方案》《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使用指南》等文件,规范康复服务项目管理。

通过实施培训、调研,提升项目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全年组织各类全国会和培训班90余个,培训人员6200余人。通过地方调研、电话随访等方式加强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10月、11月,组织有关直属单位、专门协会和地方残联赴东、中、西部八省调研“十二五”执行情况,评估康复效果,督导康复服务,听取各地对“十三五”康复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主动推进,健全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继续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主动协调卫计委研究、制定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政策,取得积极成效。积极推动中国残联与卫计委、人社部、民政部共同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度残疾人医疗服务及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6〕15号),于2016年4月正式印发。

狠抓落实,推动各地加强康复保障制度建设。继续推动各地落实九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的政策,已有26个省落实到位,其中13个省进一步扩大纳入范围。围绕保障残疾儿童康复,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制定全省性救助制度,山东、浙江等18个省实施全省救助行动。围绕建立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制度,北京市、上海市、浙江嘉兴、福建三明、山东新泰、湖南永州等地区率先研究并出台相应的补贴制度和办法。

积极协调,争取更多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与人社部、卫计委等部委就拟纳入医保的新增医疗康复项目初步达成共识,积极协调人社部、卫计委、民政部、财政部与中国残联联合下发文件,将治疗性康复、功能评定性等新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报销范围。《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23号)于2016年3月印发,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康复法规政策

积极推进《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条例》立法工作。在中国残联的积极推动下,条例被列入《国务院2015年立法工作计划》。康复部及有关部门推动法制办制订条例审查全年计划,共同修改、完善条例文本、开展立法调研、召开部委协调会和专家论证会听取各方意见,并于7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终就条例内容达成一致,拟经法制办办务会讨论后,报送国务院常务会审议。

起草制定《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5—2025年)》。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和集中研讨,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研究起草《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5—2025年)》征求意见稿。3月和6月两次征求国家卫计委等20多个部委意见,收集意见吸纳完善后形成送审稿,于9月上旬报送国办。根据国办意见,多次进行修改、完善、充实,将尽快推动将其报送国务院常务会审议。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开展“十三五”工作研讨,举办15次专题报告会、专家研讨会,听取康复领域专家、各专门协会、各省残联康复部对“十三五”康复工作意见和建议。同时,以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数据为依据,组织各康复直属单位研讨、明确“十三五”康复工作总体思路、目标、措施和七个具体康复领域的工作计划、重大工程,起草“十三五”康复实施方案。

(三)推进基础建设,提升康复服务能力

借力医改,加强康复机构建设。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残疾人康复机构7111个,其中残联办康复机构2599个。康复部主动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借力推动医疗康复机构建设,推动在国办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明确写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医疗康复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康复专科建设的内容,积极促进地市级、省级根据需要规划设置康复专科医院。

针对薄弱环节,推动加强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争取卫生、教育、科技部等部门支持启动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建设,制定《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建设方案》,努力促进孤独症康复以多学科、多领域的形式发展,填补我国在孤独症研究领域的空白,并于9月推动成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同时继续实施孤独症康复教育试点项目,扶持50个孤独症康复机构,拨付资金加强人员培训和基础设备配备。

组织相关力量,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与服务标准化建设。组织有关直属单位制定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准入标准、评价标准、服务规范、服务标准等39项政府购买残疾儿童康复和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标准,支持有关直属单位制定下发《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业务建设评估方案》《省、市、县、乡镇、村屯五级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实施细则》,推进基层康复机构建设。

加强合作,大力推动辅助器具产业发展。积极与工信部、商务部、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市产权交易所、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等单位联系,组织撰写《国家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促进平台建设方案》,推动辅助器具产业发展。

以点带面,持续推进社区康复。2015年,全国932个市辖区和2024个县(市)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建社区康复站的社区总数达到22.2万个,配备40.6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为181.4万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康复部以中西部和农村地区为重点,支持135个残疾人示范社区建设,支持300个社区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发挥示范社区引领作用,推动“中途之家”康复模式在社区层面继续开展。

主动作为,加强康复人才培养。截至2015年,全国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23.2万人,其中管理人员3.2万人,业务人员16万人,其他人员4.1万人。康复部积极推进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开展专题调研,会同人社部共同研究具体措施,向残工委领导报送《关于推进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情况的报告》,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并做出批示。

调整康复人才培养思路,启动应用型康复高端人才培养项目。下发《应用型高端康复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全年支持各地选拔培养195名应用技术人才。继续指导吉林、甘肃、湖北、广东四省做好康复人才体制机制保障试点工作,开发建设全国康复人才信息管理系统;与教育部职成司共同研讨加强康复专业人才职业教育举措,起草《关于培育康复专业人才职业教育示范基地的通知》,拟在全国培育一批国家级康复人才职业教育示范基地。

启动实施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教材和配套平台建设项目。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5000万元用于智力和孤独症残疾儿童康复科研、国外文献资料翻译引进、康复训练教材、科普书籍及残疾儿童家长培训教材等的编写,2015年6月“0—6岁智力及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教材体系与配套支持平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实施,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加强康复宣传,扩大事业影响

利用重要节点,深化康复宣传工作。与卫计委等部委合作,结合“爱耳日”、“爱眼日”、“预防出生缺陷日”、“精神卫生日”等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加大康复工作宣传力度,向社会公众、残疾人亲友宣传和普及康复知识,营造社会关注、重视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精心组织筹备,圆满完成康复领域重要活动的组织策划。成功组织“全国助残日”北京地区活动,圆满完成彭丽媛教授视察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看望慰问孤独症儿童,王勇国务委员视察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积极开展交流合作,提升康复事业影响力。协调有关直属单位,组织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等活动,并积极参与、筹备“亚欧会议框架下残疾人合作暨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大会”、“中国—东盟残疾人论坛”等,不断扩大康复事业国际影响,加强康复工作交流。

三、重要条目

【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是关于残疾人、老年人康复、护理和辅助器具的专业博览会,也是我国该类展会中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展品最为丰富的公益性博览会,已发展成为涵盖辅助技术、辅助器具、康复训练设备以及服务体系、政策走向的多功能、全方位的交流平台,并跻身世界三大行业博览会之一。201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于10月14—1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丹麦、瑞典、意大利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包括众多世界知名的无障碍设施、代步工具、康复器械、假肢矫形器及其设备、视力和听力辅助器具、老年人护理用品等厂商及相关服务机构。展会期间,还有专家和专业人员现场为观众免费提供咨询、评估、适配等服务。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孤独症康复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医学、教育、社会工作者等多学科和不同领域的人员共同参与、互相配合和有效衔接。为了顺应事业发展的形势和需要,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9月22日在京成立,吸纳国内热心于孤独症康复教育等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搭建交流、学习和研究的平台,发挥各自力量,促进我国孤独症康复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委员会将为孤独症康复教育提供人才培训、机构建设、服务规范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孤独症领域的政策和学术研究、技术推广和设备开发。

(孙光、王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