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残疾人事业年鉴2016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35316字
- 2021-09-24 18:44:16
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专题
一、领导讲话
鲁勇在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6月22日
今天召开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会,这是落实王勇国务委员在国务院残工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重要指示和第二十八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有关部署的具体措施。张海迪主席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要求我们精心部署好、落实好筹备工作。刚才播放了介绍四川省残联有关工作开展情况的专题片,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办公室的4位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基础管理建设年”中国残联系统的建章立制工作、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状况调查、残联系统财物管理使用情况调查、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等工作的开展情况,部署了相关任务。各项工作都很重要,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这里,我重点就做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抓好专项调查,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的重大基础工程
在全国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是经李克强总理批准实施的,充分说明这项工作对于推动在新的起点上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为搞好这项工作,国务院残工委与中国残联、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通知》(残工委发〔2014〕6号)。这表明,抓好这项工作,不仅是残联组织的工作,更是政府部门的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切实实抓好各个工作环节的有效落实。
第一,抓好专项调查工作是落实保障基本民生补短板、兜住底措施的必然要求。做好残疾人保障基本民生补短板、兜住底的工作,是帮助残疾人奔小康的最基础性工作。完成这个任务,首先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制定措施就缺乏针对性,落实服务就缺少有效性,提出要求也就缺乏充分的依据。做好把底兜住的工作,落实保基本服务项目的托底服务,不仅要搞清兜底服务的具体项目,也要搞清最需要托底的人群底数、最需要托底的项目底线,不能乱拍脑袋、盲目估计。要推进政府部门做好兜住底的工作,前提是我们要提供准确的需求和实在的具体数字。
第二,抓好专项调查工作是制定加快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具体措施的客观需要。在着力解决兜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广覆盖基本民生保障问题基础上,更要重视残疾人奔小康过程中的康复服务、教育就业、增收致富、精神文化等事关广大残疾人幸福美好生活指数的问题,而能否出台有针对性、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取决于我们是否准确有效把握了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因此,这次专项调查不是一次性的,要以此为基础,今后每年都动态更新。要做到这一点,起步很重要,基础打不牢,后续的工作难以有效跟进。需要说明的是,这次专项调查不能替代已经开展7年的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今后如何实现两者的融合和有效对接,需要在这次专项调查后做出安排。今年的监测工作不能停,涉及的3万多样本的监测组织工作要同步安排好。
第三,抓好专项调查工作是不断增强各级残联组织有效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及时准确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是残联组织的看家本事,是立业基础,是做好服务和管理的前提。管理上水平,工作上台阶。管理上不了水平,工作就上不了台阶。我们提出力争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五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完善残联组织的基本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基础数据管理,进一步规范残联组织工作队伍的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残联组织资金使用、项目执行、资产监管的基础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残联组织信息化服务与管理能力,而抓好专项调查工作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基中之基。
第四,抓好专项调查工作是带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提高工作水平的有效载体。全国60万残疾人专职委员是推动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力量,但这支队伍中70%以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要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带、在干事中教,把实实在在的实事交给他们办,而这次专项调查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契机。有的省市准备把开展专项调查工作交给统计部门的调查大队来做,这很好。但是,也要让残疾人专职委员有效地介入和参与,不能放弃这次难得的锻炼残疾人工作者的机会。同时,今后专项调查涉及的数据内容要年年进行动态更新,刚才播放的四川省残联专题片已经介绍了这一点。如果残疾人专职委员不参与这次专项调查,那么以后的工作谁来完成呢?希望相关省市要认真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抓好专项调查工作是推进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开展残疾人专项调查,建立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信息更新机制,将为今后进一步强化残疾人事业的基础管理特别是推进残疾人证智能化身份认证和持证享有相关服务奠定扎实的基础。残疾人证智能化试点工作已经在北京市开展起来了,并且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搞好这项工作,中国残联提出了“七统一”原则,即统一身份编号、统一标识设计、统一基础信息、统一服务功能、统一密钥体系、统一卡片选型、统一证卡管理。这项工作是“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残疾人服务管理,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优化政府和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各项惠残补贴政策等投入效率,推动政府购买社会助残服务的有效载体。通过各种服务信息的积累,形成更完善、更准确的残疾人基础信息数据,有利于残疾人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对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通过试点,探索“一人一卡、依卡服务”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新模式,为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拓展新一代智能化残疾人证(卡)在就业服务、康复服务、辅具服务、残疾人保障金管理、公共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应用功能,逐步完善残疾人在相关服务、政策享受等方面“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的服务保障措施,从而提高残疾人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最终达到推进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
二、抓好专项调查,要突出抓好“核查、培训、调查、录入、分析”五个关键环节
为搞好这次专项调查,我们在国务院残工委领导下,建立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由张海迪主席领衔。同时,成立了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办公室,由吕世明同志和国家统计局的有关领导负责,并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半年来,专项调查办公室的同志已经做了大量细致的基础准备工作,多次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专项调查通知已经印发,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完成,专项调查表已经统计部门核准,相关信息技术系统正在开发调试。从现在开始,专项调查工作进入实操程序,包括基础准备、入户调查、后续分析三个阶段。这里强调,在实操阶段要突出抓好“核查、培训、调查、录入、分析”五个关键环节。
第一,要认真抓好“核查”工作。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近3000万实名登记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及暂未持证的疑似残疾儿童。核查工作的目的是要找到每一个调查对象,为调查登记提供一个居住地、姓名等基本信息的调查底册,使入户登记时能够按图索骥,找到每个调查对象。如果调查员入户登记时再将精力放在找人上,势必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调查质量。核查的质量将直接决定调查数据的质量。专项调查工作方案之所以为做好这项工作留出了近半年的时间,就是要大家尽量核实准确。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数核查准了,专项调查就成功了一半。今天上午,已经组织各省(区、市)分管副理事长和具体工作人员进行了部署和培训,要求按照残疾人户籍所在地原则,对本地区持证残疾人的常住情况进行核实,并与所在行政区划进行对应划分。各省(区、市)要充分重视核查工作,认真按照核查方案的具体要求和步骤,做好专项技术培训并逐级分解任务,特别是要加大对基层的培训、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核查工作的质量。
第二,要精心组织“培训”工作。为完成好这次专项调查,需要多部门协调联动,需要上下统筹一致,需要一线的同志们相互配合,需要直接从事入户调查的同志了解掌握最基本的调查内容、填报要求。为此,要认真抓好培训工作。全国专项调查工作办公室将给大家提供基本的工作手册和相关的视频培训资料。希望各地结合各自实际编好相关的培训资料,确保专项调查的“应知应会”能为每一位参与调查的人员所掌握。
第三,要细致抓好“调查”工作。有了“核查”的基础,就为我们开展调查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库里的人员都是实名制的,这就减轻了找人的压力。要坚持入户见面登记,不能做纸面文章。同时,由于一些人可能因外出打工、举家搬迁或其他什么原因难以直接入户调查,这就需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做好调查工作,比如电话询问调查、向相关亲属调查,等等。
第四,要及时做好“录入”工作。填好调查表不容易,及时录入已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也不简单。要做好相关准备和培训工作,提供好简单化、通俗化的技术操作手册,最大程度地减少录入中的再生性误差,使好不容易获得的基础资料能够准确无误地反映到信息系统中来。这项工作要专门部署和督导检查,确保录入质量。
第五,要适时开展“分析”工作。包括做好统计工作、误差矫正工作、数据评估分析工作等等,撰写好专项调查的分析报告,提交国务院残工委会议审议。同时,在做好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实名制统计分析基础上,还要以此为基础做好对8500万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推算和评估,以便对全国整体情况有总体的把握。这项工作由全国专项调查办公室直接组织实施。
三、抓好专项调查,要在“严、细、广、深、实、准”六字上下硬功夫
这次开展的专项调查不同于第一次、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也不替代六代会提出来要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抽样调查。搞抽样调查,我们把很大的精力、财力和人力放在了残疾人身份识别、残疾程度识别上,专业性很强。这次专项调查的重点是已持有残疾人证的人员和疑似残疾未领证的儿童,主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服务状况和需求,没有了身份识别和残疾定级方面的压力。但这次专项调查又有特殊性,覆盖面比较广,涉及的人群比较多。第二次抽样调查的时候,样本量大约252万人,调集了包括6000多名医护人员在内的6万多名同志参与抽样调查特别是身份识别和等级认定。这次持证残疾人和暂未领证的疑似残疾儿童人数大约3000万,动用的入户调查人员包括60万残疾人专职委员在内,可能要超过100万人,这又增加了新的难度和压力。大兵团作战,需要精心组织,科学谋划。为此,筹备工作中要在“严、细、广、深、实、准”六个字上下硬功夫。
第一,筹备工作要严。这次专项调查要加强实名制登记和管理,要和信息化管理结合起来,和数据的动态更新结合起来,和残疾人证的智能化使用结合起来,和推进同步小康工作进程结合起来,不能以已经开展多年的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替代这次专项调查。因此,筹备工作要统筹考虑,严格、严密、严谨地落实好筹备工作。
第二,实施方案要细。要针对一线调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状况,落实具体化、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让他们掌握应知应会,知道需要做几件具体实事,要把复杂程序简单化、可操作化,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第三,组织发动要广。这次专项调查涉及面广,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兵团、330多个地(市)、2800多个县(区)、40000多个乡级(街道)、70多万个村和社区都会涉及。因此,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动更多的人参与调查工作或者帮助提供有效的信息线索,努力使调查工作横到边、竖到底、没有漏点,最大程度减少盲区和死角。
第四,开展调查要深。能够直接入户调查的,都要和残疾人直接见面。这不仅是调查,也是直接给残疾人带去党和政府、残联组织对残疾人关心关爱的重要契机。残疾人本人不能直接表达的,要让其亲属直接帮助回答问题。工作中决不能由几个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凭印象填报、拍脑袋乱估计,更不能虚假编造、凭想象替人填报。调查中,要加强督导和检查,发现这种问题要严肃处理,必要时要向当地党委组织部门、纪检部门反映,造成严重影响的要采取组织处理措施。
第五,指导检查要实。实名制调查来不得半点马虎,要加强工作落实中的检查督导,特别对领导重视不够、方案制定不细、力量配备不强、工作抓得不实的地方要重点督查。做到筹备工作实实在在,入户调查扎扎实实,指导检查求真务实,所得资料和数据经得起实际抽查检验。
第六,统计分析要准。专项调查方案已经国家统计局批准成为国家调查制度,有很强的法制性和严肃性。统计结果要有权威性,首先是统计分析要准确。专项调查结束后,我们还要组织专家对整个调查过程、调查结果等进行评估分析。要做好统计资料的保管保密工作,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向社会发布或引用调查的结果。
四、抓好专项调查,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保障,搞好过程监管
第一,组织领导要到位。这项工作是经国务院主要领导批准并在国务院残工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所以抓好这项工作的首要责任在各级政府残工委。同志们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及时向本级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汇报相关工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确保专项调查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各级残工委都要成立临时的组织机构,进行强有力的领导。要尽快组建并配备工作人员、配置办公设备等,各级残联一把手要当好专项调查一线指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抽调责任心强、有调查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调查第一线。这里特别强调,专项调查工作要层层落实责任制,上报工作成果时实行“双签字”制度,下级向上级报送材料要由下级政府残工委负责人与同级残联主要负责人共同签字确认。省级上报的材料要由省级政府残工委负责人和省级残联理事长共同签字确认,确保上报材料的严肃性、准确性、权威性。为此,从一开始就要主动争取政府残工委负责同志的领导,在残工委的领导下建立起层层负责、层层把关的责任制。如果出现问题,我们要据此进行倒查,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第二,经费保障要到位。这次下发的通知中,已经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调查工作需要,将调查经费列入同级预算予以保障”。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测算经费需求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今年发生的支出,可以通过追加预算的方式加以解决;以后年度发生的支出,在编报年度预算时要纳入。
第三,技术支持要到位。相关的技术支持系统由全国专项调查办公室统一组织开发、统一安排配发。同时,要逐级做好安装验收、联调互动、技术培训,确保技术支持能够及时到位,不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
第四,过程监管要到位。要倒排时间表,明确关键节点,细化具体任务,加强过程监管,确保全国一盘棋,统一高效落实专项调查各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全国专项调查办公室同志和专家,要加强检查指导。省、市、县残工委、残联必须逐级抓落实,落实到人、落实到事、落实到细节。调查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总结。
同志们,做好专项调查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确保调查效果。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基础管理,努力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好专项调查工作,为推进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帮助广大残疾人过上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幸福美好的生活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国务委员王勇在青海视察专项调查工作时的指示
2014年8月30日—9月1日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决策部署,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认真搞好残联组织“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抓好抓实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专项调查工作,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制定落实有针对性的服务与保障措施打下坚实基础。
张海迪在青海调查残疾人工作时的讲话摘要
2014年8月31日
各级残联要履行好职责,认真调查研究,做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服务需求调查工作,对残疾人工作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向党委、政府更准确全面地反映残疾人的呼声和要求,科学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专职委员在一线工作,残疾人有什么困难,要及时掌握,及时呼吁和反映。越是偏远地区的残疾人,我们越要关心和照顾。
鲁勇在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9月15日
在河南驻马店召开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推进会议,是我们贯彻落实王勇国务委员和国务院残工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关于搞好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指示精神的又一重要步骤,也是专项调查进入筹备工作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前一阶段,大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为顺利开展后续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此,我代表王勇国务委员、邓朴方主席、张海迪主席对大家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
底数清、情况明,是做好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的基础,是落实托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广覆盖任务的关键,是在新的起点上落实残疾人共奔小康新举措的基点,更是残联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看家本事。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是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为推动落实好筹备工作,国务院残工委召开会议专门部署,王勇国务委员还亲自赴青海省调研专项调查的筹备工作。国务院残工委专门成立了专项调查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由张海迪主席领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多个部门的部级领导同志亲自参加,这为各部委形成合力共同落实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国残联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精干的工作班子,会同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稳步落实具体筹备工作。各地认真落实国务院残工委工作部署和全国专项调查工作会议精神,筹备工作整体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有28个省级单位成立了专项调查工作领导机构及办公室,10个省级残工委和21个省级残联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专项调查工作,27个省级单位完成了核查培训工作,14个省级单位在完成培训基础上启动了残疾人基础信息核查工作。
首次在全国范围开展如此大规模的专项调查工作,既是对目前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全面摸底,也是对多年来各地残疾人工作基础的实际检验,更是对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能力的实战考验。从现在开始到2014年年底,这段时间是专项调查筹备工作的关键阶段,工作力量组织得如何、筹备任务落实得如何、保障措施细化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明年实际入户调查的效果,影响着专项调查的成果及其运用。目前,各地筹备工作进展总体顺利,但也不够均衡,个别地方对专项调查工作认识还不到位,统筹协调和相互协作不太顺畅;有的地方政府残工委统筹协调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存在着领导挂名不挂帅、挂帅不出征的问题;有的地方负责专项调查的工作人员没有实际到岗到位,存在着精力不够集中、时间没有保障的问题;有的地方推动工作满足于动员会开了、方案制定了、任务部署了,没有做到深入一线现场组织、现场调度;个别地区还存在着组织领导不落实、工作方案不落实、任务措施不落实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强调,做好筹备工作冲刺阶段的准备工作,必须摆在各级残联组织的突出位置,紧抓狠抓,实抓细抓。
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务院残工委专项部署和全国专项调查工作会议精神。各级残联主要负责人要协助残工委主要负责人担负起一线的领导责任,靠前指挥,抓住节点,倒排时间,细化措施,强化督导。对工作开展好的和工作落实不力的,都要在一定范围进行通报。筹备工作落实情况,要按要求向全国专项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不能按期完成筹备工作的,要由省级政府残工委和省级残联分别向国务院残工委、中国残联写出书面说明。
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从事调查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实名制的,服务状况和需求也是个性化的,最终的成果要录入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和动态跟踪,因此必须找得到人、对得上号,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虚假填报。要紧抓培训工作,把培训作为提高队伍素质能力的重要载体,确保在2015年实际入户调查前使参与一线调查的人员都能掌握专项调查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做到任务清、情况明、调查准。
要毫不放松地做好调查对象核查工作的督导检查和成果抽查工作。要实现对被调查残疾人的全覆盖,核查结果要编制成台账底册,作为入户调查员找到调查对象的主要依据。各级专项调查工作办公室要逐级做好核查培训工作,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搞好中期检查和督导。
要通过开展专项调查工作进一步充实健全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全国60万残疾人专职委员是推动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力量,也肩负着这次专项调查的相关任务。今后专项调查涉及的数据内容要年年进行动态更新,这项工作也必须依靠广大残疾人专职委员来完成。要认真落实《关于在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通知》(残联厅发〔2014〕43号)精神,让残疾人专职委员有效地介入和参与,并在这次难得的机会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要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层层落实好专项调查工作的目标责任制。要切实落实开展专项调查工作上报成果的“双签字”责任制,为倒查调查成果和责任奠定基础。要为从事专项调查工作的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他们能够专心地搞好专项调查工作。要把开展专项调查工作与给残疾人送温暖工作结合起来,切实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送到残疾人身边。要搞好督导检查,落实好省对市、市对县、县对乡镇或街道等的督导检查工作。
吕世明在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9月15日
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推进会议十分重要,召开得十分及时,达到了预期效果。2014年4月,国务院残工委对专项调查进行了全面部署,此项工作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高丽等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准。6月22日,我们即召开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会议,启动全面工作。此后又分几个片区召开了地方残联与专家座谈会。这次会议安排的内容丰富,部署的任务繁重,提出的措施明确。这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王勇国务委员和国务院残工委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的又一重要实施步骤,也是专项调查进入筹备工作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我们2014年7月在甘肃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这次又选择河南近千万人口的驻马店市再次开展试点。四川、甘肃和驻马店都经历了实战演练,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做法和模式。福建、江苏、辽宁也分别介绍了好的做法和设想,刚刚几位同志做了很好的发言,使与会同志得到很大启发,为全国开展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积累经验、打牢基础做出了贡献。
中央领导、张海迪主席和鲁勇理事长多次在批示和讲话中深刻阐述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现实作用及长远效益,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现在我结合学习贯彻落实领导同志的指示和讲话精神,就切实推进专项调查工作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贯彻,在提升意识上下真功夫
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专项调查工作,继国务院残工委会议专题部署后,王勇国务委员近日又在青海视察专项调查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决策部署,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认真搞好残联组织‘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抓好抓实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专项调查工作,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制定落实有针对性的服务与保障措施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反复强调:“各级残联要履行好职责,认真调查研究,做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服务需求调查工作,对残疾人工作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向党委、政府更准确全面地反映残疾人的呼声和要求,科学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专职委员在一线工作,残疾人有什么困难,要及时掌握,及时呼吁和反映。越是偏远地区的残疾人,我们越要关心和照顾。”鲁勇理事长已在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会议上做了全面的阐述和深刻的分析,这次会议他又着重指出:“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务院残工委专项部署和全国专项调查工作会议精神。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从事调查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毫不放松地做好调查对象核查工作的督导检查和成果抽查。要通过开展专项调查工作进一步充实健全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要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层层落实好专项调查工作的目标责任制。”
领导同志的指示和讲话为我们做好专项调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提出了要求。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各级残联要进一步提升认识,充分认识专项调查作为保障残疾人实现同步小康宏伟目标的重大基础工程、作为推进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支撑这一特殊意义,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充分认识并增强我们所承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王勇国务委员和张海迪主席、鲁勇理事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明白、真行动、真作为,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组织好、推动好、落实好专项调查工作。
二、明确主体责任,在周密实施上下硬功夫
刚才,专调办陈新民、曹跃进、崔慧萍3位副主任分别就专调工作关键点、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部署与培训,希望大家认真消化、充分理解,切实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专项调查筹备工作的关键阶段,工作力量组织得如何、筹备任务落实得如何、保障措施细化得如何,直接关系到2015年全国统一进行实际入户调查的成效,影响到专项调查的结果与效用。鲁勇理事长指出:“首次在全国范围开展如此大规模的专项调查工作,既是对目前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全面摸底,也是对多年来各地残疾人工作基础的实际检验,更是对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能力的实战考验。”
明确主体责任就是各级残联组织要领会专项调查作为残疾人实现同步小康的基础工程,是推进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的支撑载体,是为残疾人保基本、兜住底、补短板提供决策依据的基本要素。残联组织要一马当先、义不容辞、一鼓作气地勇于担当和敢于作为,要坚决摒弃等待观望、消极推诿等畏难态度,坚决杜绝粗心大意走过场、走马观花拍脑门等应付懈怠行为。从事专项调查工作的人员,重在执行力与落实力度,要过程与结果并重。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要始终保持和发扬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百折不挠、创新务实的精神,以严格严谨、严明严实、顾全大局的工作作风,以高昂的意志、强烈的意识、饱满的热情全心投入其中。这项工作只能干好,没有退路。
周密实施就是要精心谋划、精心部署、精心组织,突出抓好“核库、培训、调查、录入、分析”五个关键环节,在“严、细、广、深、实、准”六个字上下硬功夫,抓核心、抓关键、抓主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落细、落小、落实”。落细,就是坚持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具体措施可操作,目标任务变现实。落小,就是坚持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从基础具体点滴抓好。落实,就是坚持务实,善出实招、多办实事、务求实效。抓细节、抓小节、抓实点,确保调查过程落地不落空,严格遵循《统计法》,依法依规,不重复、不遗漏,不虚假、不瞒报,使各项调查数据真实准确、有效管用。一句话,不能轻视、不可小视、不容忽视,要采取切实措施守住这个底线,绝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和瑕疵,这是对我们残联组织及每位残疾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与责任良心的具体检验和考量。
在此我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各级专项调查工作办公室要加强核查工作的监督管理,做好核查抽查和检查督导,确保高质量完成核查任务。核查工作是做好此次专项调查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环节,是现场入户调查工作的前期基础,核查结果将成为编制调查底册、保证入户调查真正找到残疾人的依据。所以,各级专项调查工作办公室务必高度重视核查工作,逐级做好核查培训,按照核查工作方案时间节点和要求,各省(区、市)应于2014年9月底组织残疾人基础信息核查工作中期检查,并向全国专项调查工作办公室提交专项调查核查工作进展情况报告。报告须同时经省(区、市)残联理事长与省(区、市)政府残工委主任签字盖章确认后上报。
二是对核库与培训教材编写及讲授工作必须特别重视。全国专项调查办公室及中国残联信息中心要集中力量对地方核库指导工作给予有力有效指导,务求核清、核实、核准,为入户调查提供可靠调查底册。针对调查表项目、调查手册和培训讲义,要在短时间内让我们的基层骨干看得懂,听得明白,并掌握应用,非简单之事。我们面对的是各省(区、市)的师资骨干,由这些骨干再面对基层140多万调查人员,一定要将标准讲清楚,把特点讲明白,把要求讲透彻。“学生”学得好不好,“作业”交得出不出色,各级残联组织责任十分重大。
三是规范做好各级培训工作。核查后即转入全面培训阶段。培训在整个专项调查工作中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搞好培训,是确保入户调查不走样的前提和基础,培训的质量决定调查的质量,只要保时保质保量做好,并达到培训效果,也就保证专项调查工作成功一半。专项调查要动用约140多万调查人员,指挥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进行大兵团实战,在几个月里筹备并实施完成这一专业技术性强、超大样本量的调查任务,绝非容易之事。调查的技术培训决不能走过场、摆花样,更不能劳民伤财。培训工作要全国统一标准、统一口径、统一方法和统一进度。培训工作要分级进行,全国专项调查工作办公室负责集中组织国家级培训并对省一级技术骨干和师资进行培训,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制发培训音像资料。省(区、市)以下层层对下负责,一直培训到村一级的调查员。
四是将专项调查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协同推进。要认真落实《关于在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通知》(残联厅发〔2014〕43号)精神。全国约60万残疾人专职委员是推动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力量,也肩负着这次专项调查相关任务的重要职责。要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让残疾人专职委员高质量地有效介入,也要靠广大残疾人专职委员参与完成,并在这次难得的机会中得到锻炼与提高,以此为今后专项调查涉及的数据内容年年进行动态更新奠定基础。这项工作各地要结合“基础管理建设年”工作,以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为抓手,逐项落实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任务,扎实推动人员落实、待遇落实、职责落实、培训落实、机制落实、作用发挥落实等工作。强力推动由“有”向“好”转变,为圆满完成专项调查任务发挥有效作用。中国残联将对各地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与督导。
五是搞好各地区试点工作,周密组织实施。要注重入户前的准备,细致入微做好调查登记,严格把握全程的调查质量控制,加强试点现场工作指导,抓好总结,提高水平,有效转化成果,以专项调查试点工作推动带动全面工作展开。
三、坚持统筹协调,在强力推进上下苦功夫
专项调查时间之紧迫、任务之繁重、工作量之大、涉及面之宽、情况之复杂、地域之广、环节之多、标准之高、要求之严,一切均超出以往,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和行动的准备。各级残联要按照鲁勇理事长提出的“做好筹备工作冲刺阶段的准备工作,必须摆在各级残联组织的突出位置,紧抓狠抓,实抓细抓”。坚持统筹协调就是亟须残联组织切实发挥地方政府残工委领导职能和作用,积极争取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密切协作、协同配合、保持顺畅,落实部门职责。按照要求各省(区、市)必须成立专项调查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由残工委主要领导或第一副主任,即省(区、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或领导小组组长。要由残工委、残联及其他部门尽早联合签发文件并制定实施方案,以体现专项调查工作的政府行为和权威力度,如残联单独印发或是仅仅转发上级残联文件则力度会大打折扣。要以政府残工委名义召开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深化细化任务项目,强化领导责任制,实化落实任务措施,确保如期圆满完成任务。
强力推进就是重点推进“十到位”:推进组织领导到位、推进方案文件到位、推进人员机构到位、推进动员部署到位、推进人员培训到位、推进经费保障到位、推进技术支持到位、推进核查入户到位、推进质量精准到位和推进监管督导到位。
专项调查是建立残疾人管理和服务动态长效机制的重要工作,极具基础性和前瞻性,又是“基础管理建设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要重点考核、重点督导,有问责、有监督、有评估,要求省级对市级、市级对县级同样加强逐级督导并强化督导效果。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参加对地方的督导工作,特别是对专项调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到位的地区进行重点督导,增强问责刚性。同时做好监督和第三方评估,专门协会也要参与监督,发挥作用。此次两级责任书的签订就是要达到督导、监督与约束机制的目的。
四、强化组织领导,在基础管理建设上下实功夫
各地“基础管理建设年”工作都在稳步推进。从工作整体看,除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以外,残联制度建设、人员机构专项调查、财务项目管理调查等工作的截止时间都是在2014年9月底和10月初,11月份将分别对上述工作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报告,在年底召开的主席团会议上进行报告。
强化组织领导就是争取各级政府残工委将专项调查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和多部门的共同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摆上重要日程,把握方向、出台政策、提供保障、营造环境;各部门将其作为分内之事,落实责任、完善措施,集聚资源、整合力量,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各级残联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既要挂帅更要出征,既做推动者又做执行者,率先垂范,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项目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问题亲自督办,现场组织、现场调度、现场落实;各地分管领导肩负专调办主任一责,更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主动作为、认真作为;发挥各地专项调查工作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领导作用,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链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积极争取各地政府残工委专题研究部署专项调查工作,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和保障。各地负责专项调查的工作人员必须专职到岗到位,投入主要精力,切实保障人员、时间、经费和资源;各地残联要及时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上一级政府残工委重要部署和要求,争取领导对专项调查工作做出批示,给予格外重视。构建政府统一领导、残联系统负责、部门参与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向心合力,时时有节点,步步有分工,层层抓落实。要突出三个结合:把开展“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及时给残疾人送温暖、办实事,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立竿见影,立地见效,营造良好的氛围;与加强残联组织的基础管理、落实年度任务推动相结合,开展各级残联人、财、物基本状况调查,使之成为残联常态化工作,每年都要认真抓好;与专项调查相结合,各级残联抓住机遇,依据残疾人工作基础数据管理,争取出台更多有利的惠残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引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有效实施政府购买助残服务,启动残疾人证的智能化,提升事业信息化建设,为残疾人事业的智能化跃上新台阶,开辟新局面。总之要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基础管理建设”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各地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对照中国残联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的意见》(残联发〔2014〕16号)要求,检查各项工作进度,进展缓慢的项目要及时采取拟补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数据采集和上报。
同时,也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并注意舆情应对,推广实施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赢得广大残疾人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此次推进会议就是要达到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骤统一。应当说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的阶段了。会议之后,请省级残联做好各级汇报和传达学习,抓好贯彻落实,理清思路、创造经验、协同推进,开足马力、坚持不懈、持续用劲。
专项调查工作作为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战略工程,情系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深情厚爱,事关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关乎残疾人美好幸福生活的未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与支持,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大残疾人及亲属的热切期盼。启动工作开展仅仅几个月,就取得了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初见成效的效果,实属不易,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张海迪主席、鲁勇理事长向同志们表达敬意!向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表达诚挚谢意!
我坚信经过我们的双手,通过我们共同不懈的努力,必将使专项调查工作圆满成功的结果永远铭刻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历史史册之中,我们将分享这一成功的喜悦并为之而倍感欣慰!
鲁勇在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会上的讲话
2015年5月21日
图2-1 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扎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中的残疾人工作,我们首次开展了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专项调查工作。
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基础工程。专项调查为进一步夯实残疾人工作基础,摸清底数、搞实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特别是制定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纲要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是一次超大规模的专项调查。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数量超过我们这次调查所涉及人员数量的只有43个;150多万工作人员直接、间接地参与到专项调查中,是我国开展各类残疾人状况调查参与人数的历史之最。
经过一年来的论证筹划、试点探索、周密组织和扎实推进,专项调查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我们实名制获取了2664万持证残疾人和暂未持证残疾儿童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信息,获取了70多万个社区关于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状况的基本信息。同志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此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所有参与工作的同志表示感谢。
5月6日,国务院残工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了专项调查工作的汇报。王勇国务委员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的工作,强调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对于落实“兜住底、补短板”的政策措施,实现精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我们,要深入分析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数据,为研究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要认真落实王勇国务委员的重要指示,努力把专项调查的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可以实际运用的最终成果。
应该说,数据信息的获得来之不易,而数据质量的评估更为关键。我们要集中精力抓好评估分析,为运用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调查成果未经批准之前,一律不得对外公布。为此,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调查成果
在国务院残工委统一领导和残联组织的具体推动下,这次专项调查按照准备、调查、分析三个阶段有序展开。专项调查经过国家统计局批准,也得到了国家统计局的有力指导,我们还邀请专门机构同步开展了第三方独立评估工作。我们在国务院残工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报告了这次工作的几个特点。主要有:
第一,专项调查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提出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这一动议,是在2014年国务院残工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随后,我们向国务院提交了请示报告,经李克强、张高丽、杨晶、王勇等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全面启动了相关筹备工作。
第二,调查对象实现了登记在册人员全覆盖。调查采取实名制的实证调查方法,覆盖了所有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登记并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人员以及暂未领证的残疾儿童。
第三,调查重点瞄准了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围绕残疾人现有服务情况与需求设定了36项指标,同时将残疾人所在村或社区的相关基本公共服务状况的11项指标作为辅助调查内容。个别省市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若干指标。
第四,调查方式采取实名制登记和信息化统计。认真核查了被调查人群所在位置的基础信息,掌握了相关情况。对在户人员以面对面入户询问为主进行信息采集,对不在户人员以电话询问或其他方式为主采集信息。每一位被调查对象,都留下了实名制的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调查表复核、数据录入、信息审核及上报核校工作。
第五,调查范围基本做到村不漏户和户不漏人。确定了“核查、培训、调查、录入、分析”五个关键环节,明确了“严、细、广、深、实、准”六字工作要求,提出了“乡镇(街道)不漏村(社区)、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调查目标,确保人群覆盖率、信息填报率。坚持逐级进行考核验收,落实了同级残工委和同级残联负责人“双签字”责任制,为总结工作也为倒查责任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六,调查队伍聚合了上百万专(兼)职工作人员。先后在甘肃临洮县、河南驻马店市开展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全国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手册》和讲解资料,并在江西南昌市和陕西咸阳市开展国家级培训。全国各省区市举办的各级培训班达7600余期,培训调查人员152万多人。
第七,调查工作实现了部门联动和力量整合。在国务院残工委领导下,国家统计局、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10个部委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各省市区落实了由政府残工委牵头的领导机构和省、地、县、乡、村的调查组织机构。同时,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工作督导组,建立了第三方评估队伍。
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可以看出,能够顺利开展这次专项调查并非易事,这里面寄托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包含着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和相关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更反映着广大残疾人对过上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用好这次专项调查的成果,不负党和政府重托,不让广大残疾人失望,不辱残疾人工作者使命。
二、要认真分析专项调查与其他调查的关系
如此大规模地对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持证残疾人和未持证残疾儿童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进行实名制、全覆盖的专项调查,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能够完成这一工作,得益于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残联组织的有力推动,得益于多年来残疾人基础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也得益于残联组织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特别是如果没有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要想做成这件事也是很难的。这让我想起了2007年邓朴方主席提出要“建立以实证为基础的科学决策模式”。张海迪主席在中国残联六代会报告中,将“完善残疾人工作基础数据,提升工作信息化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了出来,更彰显了信息化建设的极端重要。
中国残联新一届党组、理事会对残疾人基础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基础管理作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之一来持续地抓。大家看到,我们将2014年确定为“基础管理建设年”,同时启动了这次专项调查的筹备工作;在紧抓专项调查后续工作的过程中,又将2015年明确为“基础管理提升年”。之所以如此执着地抓基础管理,和我们肩负的责任、和我们履行残联职责、和创新新常态下残疾人工作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加强基础管理为我们直面最现实、最紧迫的挑战提供了依据。2013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残联六代会开幕式上的祝词中明确提出,努力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殷实、更加幸福。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贺信中特别强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殷殷嘱托我们,“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审议《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时深情地指出,“我国社会事业本身属于短板,而残疾人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是短板中的短板”,“既然有短板,就要补上,而且要优先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残疾人掉队。要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落实好中央的明确指示和要求,是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责任。那么,要肩负起这样的责任,我们必须搞清楚面对的最现实、最紧迫的挑战。要找到这个答案,就要实实在在地了解和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从中明确最需要重点抓的工作、最需要重点做的事情。专项调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
其次,加强基础管理为我们接通地气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和渠道。与全国人民共奔小康,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享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享受最基本的康复服务,有条件的残疾人能够享受特殊教育、能够就业创业、能够无障碍地参与社会,这是广大残疾人所热切期盼和向往的。这种共性的期盼和向往落实到每一位残疾人身上,又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我们只有认真细致地了解他们的情况,才能更准确地代表他们反映基本需求、代表他们反馈基本需求保障情况,给政府和社会提供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向政府和社会反馈残疾人基本需求保障情况。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目前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了解他们的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可以采取抽样的办法去推算,也可以采取实名制的方式去了解每一个人的状况。采取第一种方法,能够推算出全国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不过对每一位残疾人的个性化服务情况却不容易跟踪到位。采取第二种,既能够基本精准计算出全国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又能够对每一位残疾人的个性化服务状况基本掌握和跟踪到位。但是,现在我们还做不到实名制地了解8500多万残疾人中每个人的状况。现在能做到的是,对在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登记的每一位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和未持证残疾儿童的基本状况进行实名制调查,优先了解清楚他们每个人的服务状况、跟踪他们基本服务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推算全国8500多万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状况和需求。
选择第一种困难不小,选择第二种难度很大。经过慎重的研究分析,我们还是坚定地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因为这是方向,也是稳步提升残疾人工作水平之必需。我想再经过多年的努力,随着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在8500多万残疾人中的比例逐步扩大最终实现基本全覆盖,我们就可以实名制地掌握每一位残疾人的基本状况了。到那时,每一位残疾人之所想、之所急,就能够实名制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就更有底气、更接地气了。
再次,加强基础管理为我们更好地推动新常态下的残疾人服务探索了新路径。我在2014年6月举办的全国残联理事长研讨班上,曾就残联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努力做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条件下的残疾人服务工作谈过一些看法。我当时强调,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单靠政府、残联是不够的,需要焕发各方面积极性,特别要激发与残疾人相关的各种社会组织的活力。因为,政府主要是做托住底、保基本的工作,不可能做出过多过高的承诺。对残疾人的所有服务需求,政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包打天下。残联组织履行服务职能,一是提供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反映残疾人的服务状况;二是依托残联组织自身提供力所能及、尽可能多的相关服务。通过努力,我们可以做到第一条;但是仅靠残联自身的力量不可能为每一位残疾人都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直接服务。我这样讲,不是不重视残联自身服务能力建设,而是强调仅靠残联自身服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今年5月4日,我在中国残联“五四”青年座谈会上,也谈到了一个话题,就是干事业就要敢担当,因为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来看,从广大残疾人的需求分析,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是非常艰巨、十分繁重的。比如,经过艰苦的努力,这些年我们在推动残疾人脱贫解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每年让120多万残疾人基本实现了脱贫,这是了不起的成绩,是各级残联组织会同政府部门包括调动一些社会力量千方百计执着地争取、不懈地落实才获得的,这个成绩必须充分肯定!但是,全国目前还有大约1230万贫困残疾人。如果以后的五年中,每年还是以解决120万人脱贫的速度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那么到2020年国家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至少还有600万残疾人没有脱贫,这还不包括新增的贫困残疾人、脱贫后又返贫的残疾人。如果是这样,到那时我们能说,残疾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没有掉队、没有被落下吗?我看不能!这里仅仅是举一个例子,在很多方面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我想唯有改革创新,把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工作紧紧绑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车上。只有这样,才能把政府、残联、社会力量的活力更充分地焕发出来,把残疾人的活力更有效地激发出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新思路、探索新路径。比如:
评价残疾人服务的基本出发点,既要进行定性分析也要进行定量分析。以定性分析把握大势,以定量分析接通地气。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到数学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做残疾人工作也是这样。
推动残疾人服务的基本着力点,既要考虑残疾人整个群体的共性服务问题,也要考虑每类每位残疾人的个性服务问题。以共性问题为导向研究政策法规保障的落实问题,以个性问题为导向解决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研究残疾人服务的基本落脚点,既要考虑供给问题也要考虑需求问题。以供给为导向,更加重视提升服务能力问题;以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开拓服务资源问题。
现在,进入专项调查评估分析阶段。如何看待专项调查成果、如何运用专项调查成果,如何看待专项调查与其他调查的关系,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这里,我简单谈一谈对有些问题的初步看法,供同志们在分析时参考。
一是这次专项调查与前两次抽样调查的关系。这次开展的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不同于1987年和2006年开展的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首先,目的不同。抽样调查重点是测算全国残疾人的总体数量和状况,即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对筛出的疑似残疾人逐人进行分科检查诊断,按当时的残疾标准识别出残疾人、划分出残疾等级。这次专项调查重点在于了解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和登记在册暂未办证的残疾儿童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其次,方法不同。两次抽样调查采取的是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即在各省级单位抽取一定比例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民(居民)委员会,在每个基层单位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从中筛查出疑似残疾人。这次专项调查采取的是实名制的实证调查方法,首先找到这些残疾人,然后对每一位残疾人进行一对一、个性化的调查。再次,数量不同。1987年抽样人数为157.9万人,2006年为252.6万人;这次专项调查是2759.9万人,调查对象总量分别是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总量的18倍和2006年第二次抽样调查总量的11倍。因此,专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结果不能放在一起进行简单的比较,两者的数据也不能相互替代。
二是专项调查数量与全国残疾人数量的关系。这次专项调查主要是对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调查,这些人是我们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中必须优先解决的人群,因为如果持有残疾人证的人群都没有解决好,要说解决了所有残疾人的问题,就很难有说服力了。但是,是不是说我们只管持证残疾人而不管没有持证的残疾人?回答一定是否定的。首先要说,我们要优先解决这些持证残疾人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未持证残疾人的需求。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全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目前已经持证的人员约占残疾人总数的34.7%。其他残疾人尚未持证的主要原因是:老年残疾人领取残疾人证的比例偏低,已领残疾人证的老年人约占持证残疾人的38%,而老年残疾人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比例约为53.2%;3岁以下儿童一般不评定残疾;部分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因多种社会原因不愿办理残疾人证;目前残疾人证的“含金量”不够高,也是影响办证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每年有300多万人新办理残疾人证,随着各项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出台,办证的残疾人员正在迅速增加。这次对实名制调查结果的评估分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实名制掌握已经持有残疾人证人员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基础上,测算全国8500多万残疾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基本需求。
三是专项调查数据与正在使用的相关数据的关系。经过多年的努力,各个业务领域在推进工作中,为方便了解、掌握宏观和微观情况,形成了一批相关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在不同阶段、不同部门推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轻易怀疑和否定这些数据的真实性。那么,这次专项调查成果公布后,如何看待专项调查数据和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数据?如果两者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今后应使用哪个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我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相关业务部门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查找存在差异的原因,深入研究统计口径、指标设计,避免多重统计、数出多门问题。其次要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研究确定几条统计和使用数据的原则。比如,我们研究持证残疾人的问题,就要以专项调查最终确定的数据为准,我们现在解决残疾人奔小康问题,首先要解决这个群体面临的问题。同时,在分析8500多万残疾人的情况时,要考虑原来使用数据与根据专项调查推算出来数据的结合。最终,我们要逐步实现两者的并轨,但现在还需要对专项调查成果进行充分论证后才能谈论最终使用哪个数据。
四是专项调查工作成果能否可持续运用的问题。这次专项调查重点是了解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而服务状况和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每年的情况都不同。这就要求把动态更新数据信息工作摆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上,否则这次的数据是不可能持续运用的。
三、要扎实抓好下一阶段的相关工作
做好专项调查成果的评估分析工作,是向国务院残工委提交总体报告、分项报告和评估报告之前的关键环节。报告提交上去并经国务院残工委批准后,才能统一对外发布和实际运用。为保证报告的质量,现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开展“回头看”。看一看,“核查、培训、调查、录入、分析”五个环节是否都落实到位了;看一看,“乡镇(街道)不漏村(社区)、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调查要求是否都抓到位了;看一看,同级残工委和同级残联负责人“双签字”责任是否都落实到位了。如果存在问题,是发生在哪个环节、哪个层级、哪个地方,存在的问题对最终调查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抓紧分析评估已取得的数据信息。要在政府统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严谨规范的程序和要求做好相关评估分析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最终发布的统计成果必须得到统计部门的权威认定。与此同时,要根据对持证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状况、对社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状况统计表的分析,严谨推算8500多万残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和需求,为落实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相关政策措施、编制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纲要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三)组织与相关部门数据的研究比对分析。特别是涉及民生保障、住房、就业、扶贫、康复、教育等方面的专项统计数据要与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对接。通过比对分析寻找差距、查找原因、达成共识,确保各个部门能够按照统一口径运用数据、使用数据。
(四)撰写分析评估报告,尽快提交审批。今年是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抓紧时间形成专项调查报告,使成果成为编制“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依据。急需使用这次调查数据的领域要优先进行分析评估,比如扶贫工作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就要优先形成可使用的评估分析成果。
(五)尽快提出动态更新信息的操作方案。能否实现专项调查成果的动态更新,是这项工作能否持久拥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要组织力量抓好操作方案的起草论证工作,确保这项工作能够可持续地落实下去。残疾人小康文件提出,国务院残工委要开展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我们要研究论证专项调查后续的数据更新如何与监测有效衔接。
(六)建设资源共享平台与联动工作机制。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信息更新机制、工作评价机制和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在此基础上,推动各级政府残工委、各级残联组织依据专项调查成果,逐级开展本地信息数据的分析工作,有针对性地落实服务保障和政策措施,开展个性化的精准帮扶工作。
(七)进一步严格领取残疾人证的程序。随着残疾人证“含金量”的迅速提升,残疾人的管理工作必须更加严格严谨起来。要会同卫生计生等部门,逐一规范残疾人评级、领证、用证各个环节的工作,必要时要出台更为严格的残疾人证管理使用办法。
(八)抓好残疾人依卡服务的试点工作。目前,在北京市开展的智能化残疾人证试点工作已取得良好效果。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稳步扩大试点内容和范围,探索完善政府部门依卡管理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残疾人依卡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各界依卡开展个性化助残服务的具体措施。
国务委员王勇在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6年6月3日
完成首次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和需求状况的调查,覆盖2664万持证残疾人、暂未持证残疾儿童和70多万个社区,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为落实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各项任务,逐步实现精细化服务、精准化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决策有依据奠定了基础。……要完善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机制,逐步建立残疾人工作大数据平台,促进残工委各成员单位之间数据资源共享,及时掌握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
张海迪在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2016年6月3日
2015年,中国残联进行了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采集了2664万持证残疾人和未持证残疾儿童的基本信息。2016年,我们又建立了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希望建好到人到户的大数据,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依据。现在我们正与有关部委和地方进行数据共享,希望这些数据在残疾人扶贫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解决残疾人的各种需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要建立大数据,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条件和优势,建设好残疾人基本情况和基本需求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做到数据全面覆盖、动态更新,提供实时查询、便捷服务的功能。
鲁勇在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2016年6月3日
完成了全国残疾人服务状况的实名制调查。动员全国150多万人参与调查,获取了2664万持证残疾人和暂未持证残疾儿童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70多万个社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状况的第一手信息。目前,调查成果正在转化应用。随着成果的逐地逐级分解、业务数据的部委共享,专项调查的价值会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来。……推动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成果转化应用,建立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机制。
二、重要文件
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通知
残工委发〔201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工委、残联、统计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工业和信息化厅(经信委)、公安厅(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卫生计生委: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残疾人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起点上的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服务需求,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制定国家“十三五”规划和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纲要提供依据,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决定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以下简称“专项调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努力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摸清搞实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服务需求,为扎实推进残疾人同步小康进程,制定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纲要,实现残疾人基本状况的信息化动态管理,全面促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调查内容
紧紧围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开展专项调查,重点了解各类残疾人在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辅具服务、接受教育、就业帮扶、托养照料、扶贫开发、住房保障、无障碍改造、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现有服务状况、托底服务需求等内容。调查表由国务院残工委办公室委托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办公室统一设计。
三、调查对象
专项调查的对象为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登记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及在数据库中登记而暂未持证的疑似残疾儿童。
四、调查安排
以2015年1月1日零时为调查标准时点,确定被调查残疾人的基本数量、类别等情况。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5月1日至12月31日):做好专项调查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包括核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和调查表、信息系统设计、组建专家队伍、开展人员培训、落实相关保障措施等。
调查阶段(2015年1月1日至3月31日):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为单位开展调查登记、数据录入、初步统计分析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业务指导。
分析阶段(2015年4月1日至6月30日):以全国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为单位开展综合统计分析等工作,提交成果报告。
经国务院残工委或国务院残工委授权的部门批准后,全国及各地可以公开发布或使用相关的统计结果。
国务院残工委办公室和省级残工委办公室(秘书处)组织有关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对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形成研究报告。
五、组织领导
专项调查工作在国务院残工委统一领导下进行,由中国残联、国家统计局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组织实施,专项调查工作办公室设在国务院残工委办公室(中国残联)。
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残工委成立专项调查办公室,负责本地的专项调查组织实施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残工委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专项调查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做好本地区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解决专项调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二)保障调查经费。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调查工作需要,将调查经费列入同级预算予以保障。
(三)充分利用基层和社会力量。专项调查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调动残疾人专职委员、民政助理员、村医、社区医生、社区(村)干部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积极参与,统一组织,形成合力,做好专项调查工作。
(四)密切联系群众。在专项调查过程中,要结合进行对贫困残疾人户的走访慰问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身边。
国务院残工委 中国残联 国家统计局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卫生计生委
2014年6月12日
关于在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的通知
残联厅发〔2014〕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联,黑龙江垦区残联:
残疾人专职委员离基层残疾人最近,最了解残疾人的需求,最了解残疾人家庭及家庭成员,为残疾人提供着最直接的服务。他们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支重要的基础性力量。
近年来,各地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机遇,总结推广全国城乡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金昌)经验,推动城乡社区残疾人工作实现由“有”向“好”的转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基本到位,待遇补贴逐步落实,教育培训面不断扩大;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逐步提高,作用发挥日益显现,走村入户、摸底调查、反映需求、组织实施的工作要求初步实现。目前,全国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发展到近60万人,基本实现了“有”,但与“好”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工作基础薄弱,有些已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地方出现有名无实的现象;专职委员补贴标准普遍低,缺乏经费来源;部分残疾人专职委员对自身职责不清楚,履职能力弱,与基层残疾人组织所要承担的繁重工作形成突出的矛盾。
经国务院领导批准,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已全面开展。全国60万残疾人专职委员是推动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力量,也肩负这次专项调查相关任务的重要职责。要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让残疾人专职委员有效地介入和参与,并在这次难得的机会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同时,今后专项调查涉及的数据内容要年年进行动态更新,这项工作也必须依靠广大残疾人专职委员完成。
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各地要结合“基础管理建设年”工作,以“强基育人”为抓手,扎实推动人员落实、待遇落实、职责落实、培训落实等工作,为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任务圆满完成发挥有效作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残联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强力推动由“有”向“好”转变。要继续贯彻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残联发〔2009〕13号)精神,按照《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规范(试行)》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规范(试行)》要求,扎实做好残疾人专职委员选拔聘用、能力培育、管理考核等工作。
二、切实做好残疾人专职委员选拔聘用工作,确保人员落实。各地要逐一排查,扫除工作盲区,采取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方式,解决尚未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问题,每个乡镇(街道)、村(社区)至少有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
三、保障并逐步提高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补贴,确保待遇落实。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将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补贴或误工补贴经费、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明确补贴标准和经费来源,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四、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确保职责落实和培训落实。各地要按照中国残联要求,积极组织残疾人专职委员参加网络在线学习培训,并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县(市、区)残联负责对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并适时组织考核,切实提升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专业化、社会化工作能力。要进行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专项培训,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流程,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高质量地配合做好专项调查工作。
五、各地残联要在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中,逐项落实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工作任务。中国残联将对各地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与督导,重点为人员落实、待遇落实、职责落实、培训落实等情况,并适时通报检查结果。各地有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报送中国残联组联部。
中国残联办公厅
2014年8月26日
三、工作综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残疾人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扎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中的残疾人工作,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提供有力支撑,经李克强、张高丽、杨晶、王勇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批准,以持有残疾人证的人员和未持证的残疾儿童为对象,自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国务院残工委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专项调查工作(以下简称专项调查)。调查开展过程中,全国上下一盘棋,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科学操作,抓住关键环节,严把质量关,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基本情况
根据以2015年1月1日为标准时间确定的调查对象数据统计,全国残疾人人口数据库中共登记持有残疾人证人员和尚未领证的0—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29494428人。
在国务院残工委统一领导、国家统计局指导下,按照准备、调查、分析三个阶段,各级残联组织具体推动调查工作有序展开。从2015年1月1日开始,进行“一对一”的入户调查。截至2015年5月16日,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管理系统实名制录入2664万人的相关信息,同时获得了社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状况调查资料70余万份。
调查数据反映出残疾人民生的基本现实状况,凸显出残疾人在脱贫解困、危房改造、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康复服务、居家无障碍建设、文体活动等基本民生保障和服务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
此次调查结果为推算8500万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提供了重要依据。专项调查重要数据及推算8500万残疾人的主要数据已用于向国务院提交的《关于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反映出的困难与问题及相关建议报告》和有关部委关于“两项补贴”、扶贫、康复等方面重大政策制定及残疾人“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
(二)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加强专项调查工作领导
对2900多万持证残疾人和未持证残疾儿童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进行实名制、全覆盖的专项调查,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远,是前所未有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王勇国务委员亲赴青海视察并做出重要指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决策部署,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认真搞好残联组织‘基础管理建设年’活动,抓好抓实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的专项调查工作,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制定落实有针对性的服务与保障措施打下坚实基础。”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全国专项调查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对认真做好专项调查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
2014年4月29日,国务院残工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对专项调查进行全面部署。中国残联于2014年6月22日召开全国会议,对专项调查工作做出全面安排。国务院残工委副主任,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做好专项调查工作的重要指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2014年8月20日,国务院残工委会同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残联等10个部门,成立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部际联席会议和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专调办),进一步加强对全国专项调查工作的领导。
省、市、县级政府残工委认真落实国务院残工委工作部署和全国专项调查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专项调查的领导,扎实做好专项调查各项筹备工作。
2.夯实工作基础,确保专项调查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建议。全国专调办于2014年4月至8月间,分别在9个省(区、市)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对专项调查任务目标、具体要求、进度安排、调查指标、重点工作的意见。全国专调办积极吸纳建议,调整完善调查表和入户调查流程。二是通过试点查找问题。全国专调办分别于2014年7月和9月在甘肃省临洮县、河南省驻马店市开展国家级试点工作,对调查表进行模拟试填,通过国家级试点检验了调查方法、调查流程和调查项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对调查指标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为做好全国调查员培训和现场调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三是召开推进会部署。全国专调办于2014年9月1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召开全国专项调查工作推进会,对下一阶段任务进行专项部署。四是完善修订调查表。经专家委员会反复讨论和两次全国试点的实践检验,全国残疾人专项调查残疾人调查表和社区调查表的调查项目从48项精减至36项,涉及残疾人的基本情况以及收入、住房、康复、教育、就业、社保、无障碍等情况,个别省市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本地的相关指标。同时,将残疾人所在村(社区)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情况作为辅助调查内容。
3.狠抓信息核查和培训,强化对专项调查工作的调研督导
一是认真抓好信息核查工作。全国专调办组织开展了核查系统全国培训,并制作了培训教材和操作视频,指导地方开展核查工作。各省也制定了本地专项调查核查工作方案和细则,层层签订保密协议和保密承诺书,部署核查工作,逐级开展核查培训。二是组织开展专项调查各级培训。全国专调办分别在江西省南昌市和陕西省咸阳市组织开展全国残疾人专项调查国家级培训,共培训省级师资170人,98%的学员全部掌握或基本掌握各项培训内容,国家级培训为省级培训提供了示范。制作完成专项调查指标讲解、视频课件,通过专项调查信息平台发布供各地培训使用。同时,组建多个督导组深入一线推动工作落实。省级共开设96期培训班,培训县级师资骨干11922人,为培训调查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4.搞好入户调查,保证专项调查数据填报质量
2015年1月1日专项调查入户调查在全国启动,地方残联高度重视,有的举行了简朴的启动仪式,调查员代表现场宣誓,多数省份街道、社区、乡村挂上了专项调查宣传口号横幅,爱心企业为残疾人代表当场捐赠生活用品,省级残联全部组成督导组或派员深入农村和社区残疾人家庭,进行入户登记调研检查,对调查填表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对调查人员入户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答疑解惑,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并送去慰问品,提高社会和残疾人的知晓率,为专项调查入户登记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各级残联把现场入户调查作为2015年开局最重要的工作认真抓好,做到“三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理解。在专项调查工作一线的调查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克服各种困难,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深入残疾人家庭,与残疾人面对面,耐心询问残疾人的衣食住行,将每一项调查指标填写准确,涌现出许多可敬可佩的感人事迹。
5.细致准确录入,严格控制差错
各级残联采取有效措施,保质保量推进数据录入工作。一是各省专项调查办公室每天登入系统对数据处理工作进行实时监控,指导、督促各市数据处理工作。二是上一级对下一级组织抽查,实行调查表与录入进行比对的方式,检查各地录入的差错率,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三是适时督促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
6.做好数据比对分析,确保专项调查数据准确可靠
一是做好部门数据比对分析。全国专调办及时把专项调查数据反馈给相关业务部门,相关部门对调查数据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台账、年报、统计数据进行翔实比对分析,并同国务院扶贫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对相关数据进行客观分析。为确保调查数据科学严谨可靠,鲁勇理事长先后两次主持召开部分专家及业务部门数据分析对接会。业务部门分析认为:“专项调查主要数据与掌握的现有数据情况基本吻合,比较贴近工作实际,残疾人就业、社会保障、康复、扶贫等一些大的基本数据可用、好用,是制定‘十三五’规划和残疾人‘兜底补短’民生工作的重要依据。有的数据弥补了本部门业务上的数据空白。为今后工作思路的调整、工作方式的转变、工作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可靠依据。”二是召开专家委员会分析数据。全国专调办先后10余次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对一些重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证。与会专家结合业务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现场调取专项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2015年7月14日,由国家统计局、研究机构等委派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正式出具《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专家委员会意见书》,基本结论是:“本次调查的方案设计科学可行;调查组织实施完整;各阶段工作到位,操作严谨;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得力,调查获得的数据真实可靠,主要指标与抽样评估核查数据、2014年残疾人监测数据等相关数据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评估结果表明,调查达到了设计要求,主要数据质量较高,为了解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摸清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状况,为国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对以兜底补短为重点的残疾人民生改善的精准服务、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提供丰富的信息、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依据。”
7.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公众对专项调查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在宣传部门支持下,中央各大媒体对专项调查进行深入采访和多种形式的报道。全国专调办制定《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宣传方案》,明确重点工作和重要节点,各省(区、市)专调办根据要求分别制定本省的宣传方案。特别是2015年1月1日现场调查入户启动当日,全国专调办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要中央媒体精密对接,策划新闻点,落实报道要求。《人民日报》在1月2日头版刊登消息,中央电视台当天在《新闻联播》播发了一条1分零5秒的消息。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等中央主要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
各地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支持,增进了社会公众和广大残疾人对调查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展示了一线调查人员吃苦耐劳、勤勉服务的精神风貌。各级残联在残联网站开设专项调查工作专栏,及时刊发专项调查各类信息。
(三)突出特点
1.调查对象覆盖所有登记在册人员
调查采取实名制的实证调查方法,覆盖所有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中登记并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人员及尚未领证的疑似残疾儿童。调查对象总量为2900多万人,分别是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总量的18倍和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总量的11倍。
2.调查方式为实名登记和信息化统计
对入户前被调查对象所在位置进行信息核实,在户人员占88.1%,不在户人员占11.9%。对在户的人员,以“一对一”入户询问调查为主进行信息采集,入户率达到97.97%;对于不在户的人员,以电话询问或其他方式采集信息。每一位被调查对象都填写了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开展调查表复核、数据录入、信息审核及上报核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到全国统一开发的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信息管理系统之中。
3.调查范围基本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确保专项调查数据不出问题,关键要实现工作重心下移,逐人搞好对接调查。在调查中,做到“乡镇(街道)不漏村(社区)、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调查目标,确保人群覆盖率、信息填报率。工作中,坚持逐级进行考核验收,落实同级残工委和同级残联负责人在上报成果上的“双签字”责任制,为总结工作也为倒查责任提供了重要依据。
4.调查队伍聚合上百万专兼职人员
为确保专项调查国家级、省级、县级三级培训质量,全国专调办编制《全国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手册》,制作完成专项调查讲解资料,供各级残联培训时使用。从2014年10月开始,各省区市陆续举办各级培训班7600余期,培训人员152万多人。
5.调查过程接受第三方独立评估
为科学独立评估此次专项调查,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按法定程序承担第三方评估工作,多次召开专家委员会和评估座谈会,对专项调查数据进行论证、评估。全程跟踪专项调查,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采取文献资料评估法、德尔菲法、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法,综合比对评估调查数据、残疾人状况监测调查数据、残联工作系统数据、各部委相关数据等多源数据,比较全面地评价专项调查的调查过程质量和数据质量。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本次调查首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摸清了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本次调查的方案设计科学可行;调查组织实施完整;各阶段工作到位,操作严谨;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得力,调查获得的主要数据真实可靠,调查达到了设计要求,数据质量较高,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大规模人群专项、专业社会调查。建议加强本次调查工作的经验总结,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调查和数据开发应用综合服务平台。”评估专家认为:“专项调查第三方评估,从评估调查过程质量和数据质量两个角度设计评估方案,运用了定性和定量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开展现场督导、二次入户抽样复查、专家评估和调查工作人员自主评估、各方面调查资料分析等工作,取得较为可靠的评估结果。”
6.调查工作实现部门联动和力量整合
在国务院残工委领导下,国家统计局、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通知》,组建专家委员会,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落实省地县乡村的调查组织机构。10个部委建立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对调查工作全过程给予及时有力的指导。
工作中,国家统计局对调查方案和调查指标设定给予强有力的指导,财政部追加2014年调查经费,同时安排2015年预算,民政部要求基层民政机构和干部全力参与调查工作,公安部、卫生计生委在核查残疾人信息工作中提供有力的支持,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对专项调查中相关指标的设定提供帮助,中央宣传部推动中央及各地媒体对专项调查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中国残联会同多部门组成精干工作班子具体落实任务。省级及以下政府残工委、残联组织认真落实国务院残工委部署和全国专项调查会议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此次专项调查的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支持。国务委员王勇对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做出重要批示:“专项调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参与这项工作的各个方面和人员应予以充分肯定。要利用好调查成果,认真抓好调查成果的应用工作,在制订‘十三五’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中统筹考虑,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权益民生,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全国专项调查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指示:“专项调查只是第一步,对于整体工作还应细致研究,特别是从信息化方面,要向着精准要求去努力,这项工作一定要有说服力,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正为推动事业起到重要作用。”
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认真做好专项调查数据应用和调查成果转化工作,在积极转化专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动态更新常态工作,逐步实现“精准化了解、精细化服务”,为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附录一 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启动
潘跃 《人民日报》 2015年1月2日
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于1日启动。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100多万名调查人员将对全国在册登记的残疾人以及在册登记而暂未持证的疑似残疾儿童开展一对一调查登记、数据录入、初步统计分析等工作。
据介绍,此次专项调查将重点了解各类残疾人在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辅具服务、接受教育、就业帮扶、托养照料、扶贫开发、住房保障、无障碍改造、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现有服务状况、托底服务需求等内容,调查数据将于2015年第三季度发布。
调查旨在全面掌握在建设小康社会新起点上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为今后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与规划、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服务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称,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此次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重点是为做好残疾人托住底、补短板、保基本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而开展的全面调查工作,通过调查,个性化地掌握每一名持证残疾人的基本状况,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落实残疾人基本保障措施、持续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附录二 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纪实
不让一个残疾兄弟姐妹掉队
潘跃 《人民日报》 2016年2月16日
冬季的内蒙古大草原,冰天雪地,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调查人员巴拉吉德奔波100多公里来到残疾人牧民斯仁达瓦家中,对其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这么冷的天气,还有人上门来询问我们的生活需求,真不知该说什么好啊!”斯仁达瓦激动地说,“放牧和做家庭旅游是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全靠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一家才能衣食无忧。”
从2015年1月1日零时起,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悄然展开。从北国冰原到南疆边陲,从大漠戈壁到雪域高原,150万调查人员走乡入户,对近3000万持证残疾人逐一开展需求调查。
登门入户,问需于民,了解回应残疾人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残疾人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残疾人事业是短板中的短板,不让一个残疾兄弟姐妹掉队,必须优先解决他们最为急迫的基本需求问题。为了真实掌握这些极具个性化的第一手材料,调查人员只能登门入户、当面求解。
“努力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殷实、更加幸福。”这是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庄严承诺。
此次专项调查的着重点是掌握基层可靠的基础数据,了解真实的需求;摸清底数,问需于民,为实现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提供重要的客观支撑;努力了解回应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力争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服务,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时间回溯到2014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调查工作。随即,国务院残工委、中国残联等十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通知》。8月20日,国务院残工委会同教育部、中国残联等十部门建立全国专项调查工作联席会议,共同推进此项工作,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会议确定了专项调查开展模式、流程,制定了残疾人调查表和社区调查表等文件,明确了包括残疾人的住房、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康复、无障碍、文化体育等方面36个基本服务项目的调查数据。
“专项调查不仅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也为国家改善民生提供可靠依据。”张海迪说。
150万名调查人员走进每一户残疾人家庭,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这是一次超大规模的专项调查,参与人数之多,调查范围之广,创我国各类残疾人状况调查历史之最。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对近3000万残疾人进行实名调查,是残疾人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统计工作上来讲,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也只有这样,才能精准计算出残疾人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为政策制定到位、实施到位、管理服务到位提供参考。
2015年1月,湖北省宜昌市附近的丘陵山区,每天都能看见一名个头矮小的残疾人驾驶一辆残疾人代步车穿行在各村。他就是安福寺镇瑶华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李新海,70万个社区和行政村的150多万名调查人员中的一员。虽为肢体二级残疾人,但为了确保每一户调查信息的真实性和登记质量,他不顾山路崎岖,实地走进每一户残疾人家庭,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我们在完成工作当中,主要抓的是质量,质量保障的核心是入户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专项调查组组长马建华说。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可信,全国专项调查办公室特别委托第三方专门机构,对调查的各阶段进行评估。2015年7月14日,由国家统计局、研究机构等委派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正式出具了《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专家委员会意见书》。
“本次调查首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摸清了全国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得力,调查获得的主要数据真实可靠,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大规模人群专项、专业社会调查。”北京大学教授、专项调查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功分析。
边专项调查边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实现“精准化了解、精细化服务”
残疾人专项调查不仅是一次需求调查,还是一次空前的对残疾人群体的慰问。针对专项调查中发现的残疾人基层工作的薄弱环节以及残疾人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采取措施,努力为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
家住湖南省常德市的残疾人李才友意外致残,事故责任方一直拒绝履行致残赔偿的责任。2015年1月底,调查员来到老李家,得知情况后,马上联系残联维权部门免费为老李提供法律援助,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如今,老李已经拿到大部分赔偿款。他激动地说:“真没想到,专项调查能为我解决这么大的问题!”
在全国因为专项调查而生活得到改善的残疾人远远不止老李一个。仅上海市,就有近千人享受了专项调查带来的便利。在专项调查过程中,上海市将新增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统一列入2015年市政府实施的实事工程,在日常无障碍改造项目的基础上,新增1000户的改造量,增加投入2000万元。上海市还提出,在今后三年中,每年都要多解决1000户。
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的《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2016—2020年)》,都吸收转化了专项调查具体成果。残疾人工作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逐步提升为类别化、精准化的服务。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手抓专项调查数据的转化应用,一手抓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动态更新常态工作,逐步实现‘精准化了解、精细化服务’,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托底补短工作,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说。
(黄北大、帅战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