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楚国北地的负函居住访学期间,楚昭王欲重用孔子,派遣使者奉币来聘,并打算将书社一带七百里的土地封给孔子。
书社这个地方位于楚国东北部,处在楚国、吴国、陈国、蔡国交界地带,是楚吴争霸的前沿阵地。楚昭王有自己的打算,他想,反正楚国疆域辽阔,让孔子在陈、蔡、楚、吴四国之间建一个新国家,成为楚国的附属小国,可以对付越来越强大的吴国。
当楚昭王告诉大臣们这一打算时,令尹子西站出来反对。
子西是何许人也?他是楚昭王的哥哥,时任楚国令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他对楚国有大功。
公元前506年,吴军攻破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昭王逃亡到随国,许多贵族都跟着外逃避祸,而子西却在郢城附近建立新都,仿制了昭王的车子和服饰,收集溃散的楚国军队和官员,以示楚国尚在。后得知楚昭王在随国,即赶至随国跟从昭王。
等到秦哀公入援楚国,子西率楚军配合秦军,先后在军祥、公壻之溪击败吴军。在楚国复国战争中,子西立下大功,被任命为令尹,掌管楚国军政大权,颇受楚昭王的信任。
听说楚昭王要封七百里地给孔子,子西这位楚国的股肱之臣着急了。
子西对楚昭王说:“大王出使诸侯的使者中,有像子贡这样的人才吗?”
楚昭王说:“没有。”
子西说:“大王的相国臣子中,有像颜回这样的人才吗?”
楚昭王说:“没有。”
子西接着说:“大王的将帅中,有像子路这样的人才吗?”
楚昭王说:“没有。”
子西又说:“大王各个部门的长吏中,有像宰予这样的人才吗?”
楚昭王说:“没有。”
子西最后说:“楚国的祖先在周朝受封时,封号仅仅是子男爵位,封地仅有方圆五十里。现在孔子修治诸位先帝统治天下的道术,彰明周公、召公的德业,大王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还想世世代代保住我们数千里的土地吗?”
子西越说越激动,仿佛孔子师徒已经成了楚国的窃国之贼:”周文王在丰地,周武王在镐地,以百里领地的小国之主最后称王天下。现在孔丘如果占有七百里土地,又有贤能的弟子辅佐他,这不是楚国的福分啊。”
楚昭王听了子西的话,认为也有道理,于是暂时放弃了给孔子封地的想法。
在楚国,楚昭王被认为是有非凡气度的国君,孔子对楚昭王的为国之道和为人气度大加赞扬,他曾经说过:“楚昭王是遵循大道的,所以即使经历危机,也没有葬送国家,贤君就应该是这样的!”
一次楚昭王生了病,找人问卜。占卜的人说:“这是黄河的神灵在做祟,应该去祭拜河神。”
楚昭王不同意:“我们楚国人,从来都不祭拜黄河那边的神,这和我们没关系。”
有大臣建议说:“要不,咱们来到郊外,遥遥望着黄河的方向,祭祀一下,尽尽心意。”
楚昭王说:“不行!自夏商周以来的山川之祭,都只祭本土的名山大川,境外的无需祭祀。我们楚国应祭祀的是长江、汉水、雎水、漳水,黄河与我们无关。况且上天降临灾祸,也不是因为民有过错才降临的,就算我本人有什么过错,有什么失德的地方,也轮不到黄河之神来惩罚我!”
吴王夫差差一点灭了楚国,幸有子西帮助楚昭王复国。但吴国并没有放弃与楚国的争锋,公元前489年,吴国拿楚国的盟国陈国开刀,大举进攻陈国。陈国告急,楚昭王不能见死不救,于是整顿队伍亲自出师。
楚昭王这次要与吴国决一死战,出战之前,先预备好了后事,决定挑选一个有才德的人来接班。
他让令尹子西当楚王,可子西坚决不干。又想让司马子期当楚王,子期也不干。又劝公子启当楚王,公子启推让了五次,才勉强答应了下来。
楚昭王率军来到前线,驻扎在了城父这个地方。
就在楚昭王出兵救陈之前,天空中出现一种异象:大片的赤云犹如一群飞鸟,夹着太阳飞翔,持续了三天,楚国臣民议论纷纷。
楚昭王专门派人就此事去咨询了周太史。
周太史说:“这是楚王有灾,如果祈祷禳除,就可以把这个大灾转移到令尹或者司马等大臣的身上。”
楚昭王坚决不同意:“把心腹之病转给大臣,就象转到我的胳膊腿上,又有多大益处?我国君臣一体,损失了令尹或司马,与损失自身也没多大区别。况且上天不会无缘无故的降灾,有罪受罚,天经地义,又何必要禳除转移呢?”
古人在大战之前,往往要进行占卜的。楚昭王命太卜占卜:楚国若与吴国作战,能不能胜?吉凶如何?结果,占卜的龟纹上显示不吉。
楚昭王再次占问:既然不能取胜,那就退兵,吉凶如何?结果,龟纹上还是显示不吉。
楚昭王说:“战也不吉,退也不吉,莫非是死路一条了?如果我们再度败给吴国,就不如一死;如果逃避强敌,抛弃与陈国的盟约,也是不如一死。既然战败和退兵都不如一死,我宁可选择战败而死!”
这年秋天七月,一切战事部署就绪。然而即将开战时,楚昭王病倒了。为了振奋士气,鼓舞人心,楚昭王带病上阵,与吴国人大干一仗。不料,病情突然加剧,不得已只好又退回到城父,竟然死在了那里。
楚军出师不利,一交锋,就死了大王,看来不能再打了。子西、子期、子启等人商议,封锁昭王病故的消息,秘密撤退军队,沿途设立警戒,偷偷撤回到楚国,立了昭王的儿子熊章为君,这就是楚惠王。
在孔子看来,遵循常理行事,不乱纲纪,不为私心迷惑,不为困难而退缩,始终坚定执行自己的原则,这就是行大道之人。楚昭王行事从国家大计出发,不为自己计较,因此孔子认为他是一位懂得大道之人。
先前,楚昭王得到比较稀罕的“萍实”,孔子说,唯有霸者才能获得这种东西,楚昭王有成为霸主的迹象啊。
楚国的强大不是偶然的,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楚国成为位居前列的强国,这是楚国历代国君接续努力的结果。孔子睿智地看到了楚国的趋势和前景,尽管没有被重用,还是作出中肯的评价。后来楚、越灭吴,一度成为面积最大的诸侯国。
楚昭王一死,楚国分七百里地给孔子的打算也就划上了句号,再没有下文了。
孔子继续在楚国讲学,在当时比较落后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了中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