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是历史上一位名人,中国人都知道“叶公好龙”的故事,尽管这个故事是杜撰的,但叶公其人却真实存在。
叶公是春秋末期楚国政治家、军事家,叶姓的始祖,原名沈诸梁,字子高,是楚国王室的贵胄,大夫沈尹戌之子,其曾祖父可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因封地在叶邑,故称叶公,他的后代也以叶为姓。
沈诸梁的父亲沈尹戍在吴楚交战中屡立殊功,最后秦国出兵击退了吴军,楚昭王便封沈尹戍的儿子沈诸梁到叶邑为尹,治理这个地处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城邑,他被封时只有24岁。
叶公在叶主政期间,励精图治,兴水利,劝农桑。他组织民众修筑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东、西二陂,可以灌溉农田数十万亩,对叶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公元前489年,孔子率众弟子脱离陈、蔡边境之困,南行进入楚国境内,在楚国北地的负函住下来。负函原属于蔡国,被楚国占领后,楚昭王指派叶公在这里建立新城,把蔡国的遗民都安置在这里。
吴楚两国在南方争霸,陈、蔡等小国的贵族,有的依附吴国,有的依附楚国。在蔡国,依附吴国的贵族占了上峰,把蔡国的都城迁到了吴国的州来,而不愿意迁走的附楚派,都聚集到了靠近楚国的负函。
负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新城,擅长营建的叶公在这里修建了全新的街道、房屋,甚至还有市场,街道是新的,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房屋是新的,房屋间的胡同是新的,大街小巷的人也是新的,他们曾经是蔡国人,却把蔡国忘得一干二净,成为了楚国百姓,在这里过着还算安稳的日子。
叶公听说孔子师徒来到了负函,便邀请孔子来叶邑。孔子带弟子专程前往叶,拜访叶公。
叶公对孔子这位来自北方的名人很仰慕,向孔子请教为政的道理。
孔子言简意赅地说:“近者悦,远者来。”意思是要使近处的百姓都喜悦而拥护你,使远处的人也向往你并前来归附你。
叶公品味一番,觉得很有道理,这和自己所坚持的信条差不多,不过总结得如此到位,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叶公深有感慨,对孔子说:“您说的既是从政的纲领,也是目标。能达到这样很不容易,但我将听从您的教诲,努力去做。”临别时叶公对孔子说,夫子以后就是我的老师,以后咱们常来常往。
有一天,叶公来到负函拜访孔子,正逢孔子外出,子路接待叶公。叶公向子路问起孔子的为人,一来侧面了解一下孔子,二来听说孔子的弟子都特别尊重并听从于夫子,也探探虚实。子路不知叶公用意,含糊其辞没有正面回答。
孔子归来后知道了此事,就对子路说:“仲由!你怎么不回他说,‘他这个人嘛,学习起来毫不倦怠,教起人来全不厌烦,用起功来连饭也会忘了吃,求道时高兴起来,什么忧愁都可忘掉,甚至于连衰老就将到来也不知道了,等等。’”
孔子对自己的画像多么恰如其分,假如子路当时这么回答了叶公,肯定不会是后来的结果。
叶公还曾就什么是忠诚的为人标准,与孔子进行过深入讨论。
叶公告诉孔子说:“在我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却站出来告发了他。”叶公认为这样的人忠诚度算是很高了。
孔子历来主张以孝为本,听了叶公所言儿子告发父亲的事情,十分反感,便说:“在我家乡,正直的人却与他不一样,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也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孔子的这个观点受到后人的不少误解,但时至今天哪一种观点算是正确,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有的法律也规定一定范围内的亲人间不能够相互作证,有防止他们串供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不希望亲情因此而受到摧残。父子关系代表着最基本的纲常伦理与亲情温暖,一旦父子亲情崩溃,就意味着伦理基础的瓦解。如果人间的温暖消失了,那么,即使法制再严明,又有什么意义呢?
儒家强调的是人伦秩序,是个人价值观的自觉,不是由外部强加上去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而在其中起基础作用的,便是“礼”。礼与法相比,更注重个人自省,可以使有犯罪倾向的人萌生羞耻之心,从而不去触犯法律。
儒家认为,要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当然不可以没有法律规矩,但法律的作用是治标不治本,不能真正解决社会秩序稳定问题。意由心生,要改变人们的不规意图,就要改变他们的内心,使他们能够自觉自律。那么怎样才能让人自觉自律?除了法律规矩的规范作用,更多的还是要靠道德的约束作用。礼的作用,其实是从源头上解决讲规矩、守秩序的问题。
所以,孔子的观点,是要保持人情的温暖在,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天理、人情和法律规矩是相通的。
最终,叶公和孔子谁都没能说服谁,各自实现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成为万世圣贤,叶公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叶公最终没有重用孔子师徒,孔子带众弟子离开。
后世儒家信徒对此忿忿不平,你叶公自命不凡,为了自己的名声盛情邀请孔子师徒来叶,与孔子争论了一番,还企图背后撬孔子的高徒,幸亏人家子路没上套,否则岂不留下千古骂名?最后叶公没有为孔子师徒提供任何帮助,害得子路在返回的路上四处问津,好不狼狈。好个叶公,虚假的伪君子!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出现了:据说以前叶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了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沽名钓誉的东西罢了!
历史上真实的叶公,为楚国的强大付出了不少努力,他曾平定白公之乱,并担任了楚国宰相。
公元前479年,也就是孔子去世的那一年,叶公也已近耄耋之年。当时,身居吴楚边境的重臣白公胜,在慎地击败来犯的吴军,缴获大批军械辎重。他以献战利品为名,带兵进入楚国郢都,杀死了令尹子西、司马子期,并劫持惠王欲自立,史称“白公胜之乱“。
叶公闻讯后,不顾年迈,决然出兵平叛。被白公胜召去参与叛乱的将领,见叶公的军队人强马壮,军纪严明,纷纷阵前倒戈,随军一起杀入城中,白公胜兵败自缢身亡。
叶公救出了楚惠王,恢复王位,稳定了楚国政权,立下定国之功,被楚惠王封为令尹兼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叶公在平定边夷,整肃朝政后,眼见自己已经年老体弱,而年轻一代朝气蓬勃,遂激流勇退把职位让给别人,自己还归叶邑,身老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