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最得意的时候,“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都到齐了,其中有将才,有文才,有外交家,有财阀,一大批优秀人才聚集在孔子周围,对孔子死心塌地。

鲁国的政治空气,有一段时间是非常有利于孔子的,孔子迎来政治上的春天。阳虎之乱,孔子由于站队正确,获得鲁定公的全力支持出任中都宰,夹谷会盟前出任司空,夹谷会盟中因表现亮眼再升司寇,进而摄相事。

相反,此前一直主宰鲁国政局的季孙氏,则因阳虎之乱弄得灰头土脸,实力大损,变得低调谦逊了许多。孔子的弟子子路,担任了季氏的家宰,在调和孔子与季氏的关系中发挥了润滑剂的作用,使孔子与季氏的关系趋于缓和。

孔子诛杀少正卯三个月后,鲁国的社会治理就发生了明显变化,朝堂上不再吵吵嚷嚷,大小官员不再各自为政,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漫天要价,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

一时间,孔子成了鲁国政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就因步子过大或操作失误,引致众多实权人物的不满,因应了孔子自己说过的话:“过犹不及”。

正象许多改革家遇到的一样,孔子的改革措施不可避免地动了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盘中之羹,引发了对于孔子的质疑、否定和攻击,反对孔子的势力蠢蠢欲动。

“堕三都”是一场触及多方利益的斗争,到了最后的关键阶段,由于公敛处父的公开抵制,加上少正卯之流的暗中策划及宣传鼓动,三桓逐渐反应过来,孔子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限制自己这些人的实力呀!导致孔子与三桓之间的关系产生裂痕,这种裂痕是难以消除的。

诛杀少正卯,让反对孔子的势力抓住了有力把柄:你孔子强调仁,重视礼,竟然在朝堂之上诛杀大夫兼闻人。

孔子对“孝子案”的处理方式,也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认知。说孔子不作为的有之,说孔子断案没效率的有之。

这些问题罗列出来,都成为三桓打击孔子的靶点。

季孙氏的实力此时正在一点一点的恢复过来。孟孙氏因为私邑郕城被毁,暗中支持公山不狃对抗孔子和鲁定公派来的军队,并且取得了胜利。三桓又转而占据了上峰,鲁定公开始打退堂鼓,无心继续斗三桓,孔子的地位变得尴尬被动。

最要命的,是齐国也采取了不利于孔子的行动。

孔子在鲁国的新政以及取得的成绩,引起了齐国人的恐慌。诛杀少正卯的事传到齐国,齐国人认为孔子“为政必霸”。孔子现在是“摄相事”,如果鲁国进一步认定孔子为宰相,要不了几年必定强大起来,称霸诸侯。

齐国作为鲁国的邻居,长期以来,齐国以大欺小,欺负鲁国,做了不少侵疆占土的事情,如果鲁国一旦强大起来,第一个要报复的肯定是齐国。齐国君臣达成一致:一定要破坏孔子的新政,一定要扼制鲁国的发展势头。但慑于孔子在诸侯国中的名望,不便于使用武力,于是就玩起花招,琢磨使用离间之计。

大夫黎建议说:“鲁强齐遭殃,齐国要设法阻止孔子当政,鲁国乱下去才对我们有利,尽快采取措施吧!”

齐国的大夫们想来想去,为齐景公想出了一个送“女乐”给鲁国,分化离间鲁国君臣关系的办法。

当时,齐国的美女是很有名的。齐国人口多,气候适宜,美女如云,加上齐国女子知书达理,文化素质高,很多诸侯国的国君都娶齐国的美女为妻。周天子的夫人多是齐国的,鲁庄公娶了齐襄公的妹妹,郑庄公的母亲姜氏也是齐国人。

于是,齐国挑选了国内漂亮的少女八十人,都穿上华丽的衣裳,教她们学会跳《康乐》舞;再挑选文马一百二十匹,派出使节,专程给鲁国送过来。

齐国送的“女乐”虽然来自民间,但是美中选优,是名副其实的美女使团,加之个个能歌善舞,颜值魅力非同一般。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齐国送的美女和文马到了鲁国,首先通知的是鲁国第一执政季桓子,季桓子欣然接受。

接受之后怎么安排呢?季桓子先把女乐安置在鲁城南面的高门外边。跑去和鲁君说:“齐国主动与我国交好,给我国送来了文艺队伍,我把她们安置在了城南,先为鲁城的百姓表演几天,与民同乐是我们执政的目标呀”。名义是为百姓演出,实际上季桓子一有空就跑去观赏,女乐趁机与季桓子套近乎,把季桓子侍奉得十分高兴。

季桓子心想:“女乐”虽好,不能独享,还是带鲁君去体验一下,正好可以拉近距离,减少自己与鲁君之间的隔阂与猜忌。第二天就带鲁君去观看体验了一回,鲁君看起来非常满意。渐渐地,一位国君,一位宰相,去观看女乐表演的次数越来越多,其他卿大夫们也以各种理由前去观看演出,一时间竟没人过问政事了。“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季桓子接受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这时候也没人来问孔子政事了,孔子非常失望,感叹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朝廷上下玩物丧志,这是要亡国的征兆啊!孔子忧心忡忡。

子路看此情形,劝孔子说:“老师,我们可以离开了!”就在此前,子路在季府渐渐地不受待见,孔子靠边站,忠于老师的子路肯定受影响。于是子路果断地回到了孔子身边。

孔子说:“鲁国不久就要举行郊祀,如果典礼后能将祭肉分送给大夫的话,表示礼节还在,仍有可为,那么我们还可以暂时留下。”

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照惯例要把祭肉分送给大夫们,却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孔子不再受到重用,孔子决定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