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理解:西方诠释学演进逻辑研究
- 姜峰
- 2924字
- 2021-09-30 12:19:55
1.3 研究的逻辑进路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于诠释学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已经开始把研究目光从单个学者对诠释学理论主张的专门研究转向了理论梳理和内在逻辑相关性的领域。国内外虽然对于诠释学演进逻辑以及20世纪诠释学哲学奠基的专项研究成果并不多,但是在诠释学史学研究和相关领域也早有涉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诠释学本体论转向对于诠释学学科所产生的理论构型变化,以及未来学术研究进路的影响。根据文献分析可以看出:西方诠释学继承了古希腊语文学和哲学的优秀理论成果,是一门基于诠释实践所建立起来的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诠释学的理论旨趣主要是围绕人的理解、诠释、意义、真理以及对于诠释主体“人”的相关问题展开的理论反思和构建,不同学者由于出发点的不同而使诠释学的理论样态呈现多样性。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视角中试图返回到诠释学的理论原点来梳理诞生于古希腊语文学和宗教内部的诠释学的历史演进逻辑,重点关注诠释之思的原初构型为诠释学注入了哪些核心要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带来的主体性意识提升和科学方法的普遍使用对诠释学自身的理论构建产生的影响;重点关注诠释学在将自身构建为诠释学方法论之后,在西方哲学本体论奠基的影响下所引发的诠释学哲学奠基对于诠释学理论样态、学科内涵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如何通过对于西方形而上学进行的批判性解构和重构,发展出诠释学自身理论的隐性脉络,从而挖掘这种哲学奠基的意义所在。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1 章首先对西方诠释学的演进逻辑进行概述,将全书的逻辑脉络进行总体展现,为后文的展开论述做铺垫。同时,还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研究的逻辑进路及创新点进行了总体性介绍。第2 章分别从诠释学的词源学和理论的原初样态入手,深入古希腊古典语文学和宗教的相关领域,挖掘诠释方法形成之初的内在理论要素。第3 章围绕诠释学主体性意识与方法论意识的觉醒进行论述,关注诠释方法如何在西方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中丰富自身理论内涵,在文艺复兴的“人的发现”与科学理性飞速发展的理论背景下实现对于科学方法论意识的吸收和主体性意识的觉醒。第4 章围绕西方诠释学方法论的建构,通过对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的诠释学观点的深入分析,挖掘诠释学学科形成伊始的方法论内涵,并通过狄尔泰的诠释学主张,突出狄尔泰将诠释学构建成为精神科学的基础性学科的诉求,为下一章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进行理论铺垫。第5章对20世纪西方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进行论述,总体阐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和利科的诠释学思想。在阐述的过程中,成果的展示和本体论论证逻辑的展现相互结合,借以展现三位学者的诠释学思想中所蕴含的本体论理论旨趣和形而上学奠基的逻辑脉络。同时,挖掘奠基过程中学者们对诠释学意义和真理问题的追问,展现奠基对于诠释学要素的共同性关注。此外,对诠释学形而上学奠基的内涵进行了总结性阐述,并尝试做出初步评价。第6章首先对西方诠释学演进逻辑进行总体评价与反思,重点论述西方诠释学与形而上学传统的内在关联,同时对西方诠释学自身的理论维度进行评价与反思。在分析诠释学对于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批判和奠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理论内涵,并尝试为中国诠释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启示性建议。
本书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对于诠释学演进逻辑和形而上学奠基意义的挖掘过程中所体现的学理进路的逻辑建构和相关问题的内在把握。西方诠释学研究者们始终将理解问题置于诠释学方法及其理论构建的中心地位,同时不断在理解的实践中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合理性要素纳入自身的理论构建之中,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交融关系。诠释之思从哲学的形而上之思中吸收养分,并在诠释实践的理论沉淀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并返回到哲学的理论反思之中。西方形而上学在自身重心的移动中使人的有限性规定和无限性的追问得到了不断彰显。鉴于此,本书将尝试以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将西方诠释学的历史演进置于西方哲学传统的视域中,在探索以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为理论土壤的诠释学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中,重新把握诠释方法、诠释学方法论和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哲学诠释学之间的逻辑关联和理论内涵,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人的主体性、有限性和整体性内涵在诠释学理论中的具体体现,从而挖掘基于人的有限性所实现的理解无限可能性的理论脉络,因为无论什么样态的诠释学,都不应该脱离对于“人”的诠释学主体性关注。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将努力呈现出显性和隐性两条线索。显性线索是通过对西方诠释学相关理论的梳理,挖掘西方诠释学演进逻辑中的理论内涵旨趣和发展脉络,从而彰显现代哲学诠释学的形而上学奠基与重建意义;隐性线索则是在梳理西方诠释学演进逻辑的过程中,挖掘西方诠释学与形而上学演进逻辑中的内在关联,并在这种关联中思考诠释学理论形成过程中对于“人”的反思与观照,从而把握西方诠释学在“理解”问题的观照与反思中吸收历史文化传承物中的内涵和智慧,并在传承物的诠释与流传中凝练时代精神的理论表达。在两条线索的交织中,进一步挖掘20世纪诠释学哲学奠基和本体论转向的内在意义和未来指向,寻找中国诠释学理论构建和诠释实践的参考及启示。
[1][德] 伽达默尔:《诠释学Ⅱ: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114页。
[3][英] 默雷:《古希腊文学史》,孙席珍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46页。
[5]Β. 斯特万、王炳文:《解释学的两个来源》,《世界哲学》1990 年第3期。
[7]何卫平:《圣经解释学的内涵及其发展概略》,《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8]Origen,Vier Bücher von den Prinzipien,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Darmstadt,1976,p.2.
[9][德] 路德:《路德文集》第二卷,路德文集中文版编辑委员会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440页。
[11][荷]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08—115页。
[13][德] 伽达默尔:《诠释学Ⅱ: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121页。
[14]Hans-Georg Gadamer,HermeneutikⅠ:Wahrheit und Methode,Tübingen:Mohr Verlag,1990,p.135.
[15]Wilhelm Dilthey,Gesammelte Schriften:Band7,Göttingen:Vandenhoeck& Ruprecht.1990,p.131.
[16]Wilhelm Dilthey,Gesammelte Schriften:Band1,Göttingen:Vandenhoeck& Ruprecht.1990,p.87.
[17][德] 海德格尔:《存在论:实际性的诠释学》,何卫平译,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18]Hans-Georg Gadamer,HermeneutikⅠ:Wahrheit und Methode,Tübingen:Mohr,1975,p.XXIX.
[19][德] 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667—668页。
[20][法] 利科:《解释的冲突》,莫伟民译,商务印书馆2008 年版,第321页。
[21][德] 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142页。
[22][德] 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421页。
[23][德] 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iv页。
[24][法] 利科:《从文本到行动》,夏小燕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98页。
[25]何卫平:《解释学之维:问题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262页。
[26]国内已经翻译引进的著作和介绍类成果包括西万克的《马克思主义与诠释学传统》《赛麦克伦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