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第二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致辞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宗教学会及我个人,对兰州大学百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对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兰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和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合作召开第二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表示衷心感谢!

在文化纷争迷雾的困扰中,在政治冲突战火的熏蒸下,人类社会在紧张的生存挣扎中有着几乎透不过气来的压抑感。虽然科技越来越先进,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人们却轻松不起来。资源在枯竭、能源在减少,地球在变形,争夺在加剧,人们在怀疑能否对未来还抱有乐观的前瞻。加上最近金融及经济危机的打击,财富、成就、荣耀、拥有似乎如过眼烟云,亦很难给人们带来好心情。在这种窘境中,人类该怎么办?我们应向何处去?陷入低谷的人们甚至希望经济危机能早日见底而得以回升,却怎么也找不到触底的感觉。直线思维的文化模式在大起大落中无法踏实、难免恐慌,遂有人把眼光投向了东方,而且主要是投向了中国。曾经有人如此总结百年国际社会发展及与中国的关系说:20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主义救了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救了社会主义;而到了21世纪初,西方出现经济危机,中国却甚至有了能“救”资本主义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中国经济实力在国际社会中能起到重大作用的充分肯定。对中国帮助恢复世界经济、克服经济危机充满希望。在这种寄托和期盼中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当前“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充分肯定。

当今的中国虽然不会再说“风景这边独好”的惊人之语,却仍保持着其处惊不乱、沉着应对的镇定和勇于力挽狂澜、对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大气。这种文化信心和精神底蕴即来自中华文化含蓄而不张扬、久远而不衰萎的“和谐”真谛。“和谐”构成了中华文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翼,使之飞越过了五千多年的时空却仍然充满着潜力和后劲。面对今天世界的纷争、冲突和危机,中国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世界”的呼唤,希望以其引起的共鸣、和声来应对世界危机、走出人类发展的当前困境。

在经过了“阶级斗争”、民族冲突的打打杀杀、风风雨雨之后,人们重新要找寻和谐,希求心灵的安宁、平静。蓦然回首,才发现“和谐”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及本真之所在。而这种“和谐”又与宗教资源有着不解之缘,没有宗教和谐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这让人想起了西方学者孔汉思的名言:“没有宗教和平则没有世界和平,没有宗教对话则没有宗教和平。”[1]这样,我们就把宗教、对话、和谐、和平这些关键词连成了一条主线。或许,我们在此能够听到人类精神生活、社会发展真正的主旋律。仅此而论,我们在兰州大学举行的这一“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就已充分说明了其现实意义、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

中国西北是中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主要地域,在历史上有着其宗教对话的地缘优势,而且也曾呈现过“丝绸之路”宗教和谐的盛况。这种多宗教对话、多文化和谐的历史资源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发掘、梳理,再现并升华。在宗教之间的关系上,其本质并不是要必然反映“文明的冲突”,相反,其带来的文化交流、信仰理解、民族沟通、社会进步才是应大书特书的华章。我们的怀旧和回溯古人并不旨在思古幽情,而乃警示、告诫今世,宗教之间的关系早已有过对话、完全可以融洽。其和谐共存不能只是在史籍中留存的余晖,而要求我们返璞归真、回到正道,制止宗教之间或以宗教之名的你争我夺、刀光剑影,展示宗教和平对话、交流的历史主流,还世界一种和谐、一个太平。

本来,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曾被视为一种精神超越和文化升华,在今天却被一部分人,尤其在参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部分知识分子中被视为一种流俗、隳沉,故而多少失去了其神圣的光环和神奇的魅力,似乎难以胜任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的使命。对此,教内外双方都应该深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能争取宗教重树其“神圣”的形象,重获“神圣”的意义,而社会也能对宗教有更积极的评价、更加欢迎宗教在当今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和贡献。神圣与世俗之间永远应是一种良性互动,不断升华、不断超越,人应力争一种“神圣”的生活,而不可退回到蛮荒、让文明之轮倒转,滥用科技手段来再现茹毛饮血的野性。因此,宗教体现出文明,旨在推动历史的往前发展,自然有必要与其社会相适应、求和谐,成为其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积极因素。

文明的历程如何走来,宗教对话曾怎样开展。这些探询把我们带到了兰州,让我们触动到其厚重的文化积淀。在对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回顾、反省上,人们常说一千年内要多看北京,两千年左右要多访西安,而超过两千年则应常到甘肃来寻路探迹,用心来感受昔日古道的繁忙、古城的辉煌。所以,我们今天又回到了甘肃,又在兰州谈起古老却常新的话题。可以说,等待我们的既有西出阳关面对大漠戈壁那种探赜索隐的历史凝重,更有玉门春风迎来丝路花雨那样继往开来的今朝豪情。其实,经过历史长河的沐浴、社会变迁的洗礼,人类今天理应更有构建和谐的实在需求、成熟经验及其积极实施的潇洒、浪漫和超脱。这才应该是真正的人本、人道和人生。因此,我们应积极参与宗教对话,努力建设和谐社会。预祝我们的研讨会圆满成功!

(本文为2009年在甘肃兰州大学第二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1] 参见孔汉思《世界伦理规划》(Hans Küng:Projekt Weltethos,Piper,München 1990,p.13)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