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绿色经济转型
- 蒋金荷
- 1695字
- 2021-10-15 19:41:47
前言
自2012年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使命,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国家“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中国政府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2016年中国政府签订《巴黎协定》,承诺将于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而,实现绿色经济转型既是新时代我国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动力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各国为了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气候资源,努力减缓气候变化,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实施低碳发展。中国政府在全球化遭遇阻力、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大环境下,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的伟大倡议。全球气候治理就是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具体举措。全球气候治理不仅要求各国在治理过程中保持信任和充分合作,而且参与者的范围应由单纯的政府决策者扩大到企业、社会组织、国际机构、公众等,亦即全球气候治理的“本地化”和“全体化”。全球气候治理的各种规制和措施需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征,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目标:降低气候系统的脆弱性,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效率、减少贫困,既是国际社会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也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三大目标。在政策界和学术界,人们都认识到当前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并迫切需要转向绿色低碳发展道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绿色经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因为绿色经济既关注“绿色环境”又关注持续的经济增长。绿色、生态、低碳成为当代的三大发展愿景,其中生态保护是基础,低碳转型是主旋律,实现绿色经济是最终目标。
在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下,研究中国绿色低碳转型需要面对的机制问题、路径问题和政策体系问题等具有学术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在整合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局部生态环境问题的协同效应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书的内容既是笔者对国内外学者在全球气候治理、绿色经济转型等领域研究成果的系统综述和比较,也是笔者近几年参加环境(气候)治理、绿色经济转型、环境生态效益评价等相关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和思考。本书的内容框架如下:第一章综述了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主要成果、研究动向,并对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前沿进行简要分析。第二章综述了全球气候治理的现状以及一些主要实践行动。第三章首先对绿色经济转型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辨识;然后运用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简述绿色经济转型机制,并对环境外部性理论进行概述。第四章主要从减缓气候变化工具和适应气候变化措施两个维度综述全球气候治理的政策工具体系,并简略分析气候融资情况。第五章对主要国家近几年来颁布的重点气候治理和绿色经济转型政策进行简述。第六章首先从国家安全视角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影响;其次评估“十五”规划以来我国低碳绿色经济转型成效;最后简单梳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经济转型政策和行动。第七章首先从三个维度构建绿色经济转型指数,并对各地区绿色经济转型水平进行系统评价与比较。第八章对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经济转型协同效应进行案例分析:选择已经开展退田还湖还湿的洞庭湖地区,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实例印证退田还湖还湿试点工程在推进气候治理、促进当地生态环境资源与绿色经济转型的协同效应。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