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发展:长江上游流域治理研究
- 谭志雄
- 3787字
- 2021-09-28 16:05:26
第一节 长江流域基本概况总览
长江是中国和亚洲第一大河,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最终于上海市崇明岛附近汇入东海。长江干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孙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长江支流多达数百条,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长江流域呈现多阶梯形地形,流经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该河段落差大,峡谷深,水流湍急,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等。长江干流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个省份。长江干流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该河段相对稳定,绝大部分地区为平原洼地和湖区,丘陵低矮而零散,长江流域水系如图2.1所示。
图2.1 长江流域水系
资料来源: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06—2015)》。
一 长江流域人口分布概况
(1)长江流域人口众多,但人口密度地域分布不均。长江流域19个省、市、自治区现有人口约9.7亿人,约占全国的70%,其中城镇人口约5.7亿人,占流域内总人口的59.3%。流域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五个省市的人口总量约为3.1亿人,流域中部的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五个省份的人口总量约为3.3亿人,流域西部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和广西9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总量约为3.2亿人。流域内人口稠密,平均人口密度超过539人/平方公里,特别是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达740人/平方公里,上海达3823人/平方公里左右,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就长江流域的东中西部地区来看,人口密度分别为603人/平方公里、384人/平方公里和81人/平方公里。由此可见,从东到西人口密度呈阶梯式下降,分布极为不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2018年长江经济带整体人口密度为290.58人/平方公里,超过全国人口密度144.84人/平方公里的一倍(见图2.2[1])。同时,各省市人口密度从东到西分布极为不均,但是除了云南省人口密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各省市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浙江、安徽、重庆、湖南、湖北6个省市人口密度不仅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更是在长江经济带平均水平之上。
图2.2 2018年全国及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密度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市2019年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整理得到。
(2)长江流域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少数民族虽然占流域内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6%,但是流域内分布有50多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川西、湘西和鄂西一带。全流域共有14个民族自治州,32个民族自治县,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中游较少,下游没有。长江流域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民族依次为:土家族、苗族、彝族、侗族、藏族、回族、布依族、白族、瑶族、仡佬族、纳西族、傈僳族、羌族,共13个民族,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民族依次为:蒙古族、鲁族、满族、壮族、傣族、水族、普米族,其中普米族刚过1万人。长江下游地区及上游的陕西、中游的河南基本是汉族聚居地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8%以上,零星分布着回族、蒙古族、满族和畲族。甘肃、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等省份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96%,但在局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优势,通天河以上则基本是藏族聚居区。
二 长江流域城市发展概况
就长江干流区域城市地理位置来说,东部江苏、浙江2省及上海共有37个城市;中部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5省共有94个城市;西部四川、贵州、云南、陕西4省及重庆共有55个城市。目前,长江流域的城市空间结构格局表现为:长江以南城市数量多,沿江分布密集,下游三角洲的城市间联系紧密,中游南北分布较平衡,上游呈点状分布,城市规模两头比重大。
(1)长江流域宜宾以下的干支流两岸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这部分区域工业兴起较早,科学文化水平较高,科学技术力量比较雄厚,是我国智力和技术资源的集中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和河口的四大经济中心城市,并以长江为纽带,组成了四大片城镇体系和庞大的城乡市场,带动着流域经济的发展。以市辖区人口划分城市等级,位于长江口的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贸易港口,是市辖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城市。重庆、成都、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汕头、西安等是市辖区人口500万至1000万的巨大城市。长沙、郑州、南昌、徐州、苏州、淮安、深圳、佛山、南宁等是市辖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分布更广。可以发现,长江流域存在着城市规模等级不协调的问题,东部特大、大城市的数目较多,中小城市发育不充分、驱动能力低;而中西部地区特大、大城市数量则明显不足。
(2)长江流域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2013年,长江经济带[2]城镇约有5.82亿人口,城镇化率为53.02%; 2018年上游成渝经济区、中游城市群、下游长三角地区“三大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占长江经济带比重达78.64%,常住人口占比达64.1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5%,与全国城镇化进展保持同步状态,且差值不断减小,长江流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见图2.3)。长江流域城市化进程较快,但存在区域间的差异。大部分省份城市化过程、速度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不多,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高有低,因此各省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性(见图2.4)。例如,贵州、云南、江西、安徽等省经济基础较差,工业化水平不高,所以城市化水平也低。但是,在长江中、下游沿江一些地区,经济发达的省市,如上海、江苏、湖北等,城市化水平接近或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
图2.3 2013—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率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2014—2019年长江流域11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图2.4 长江流域11省市2013—2018年城镇化率
资料来源:根据2014—2019年长江流域11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三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概况
长江流域经济带历经多年开发建设,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污染治理取得较大突破,生态环境制度和体系持续完善。但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仍未根本转变,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
1.长江流域水质总体向好。2018年,长江流域全年期评价河长85842.9公里。水质为Ⅰ—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劣Ⅴ类水河长分别占评价河长的68.1%、20.1%、7.5%、2.0%、2.3%,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等。与2017年同比,水质劣于Ⅲ类水的河长比例下降了0.1%。同时,对长江流域61个湖泊共10833.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进行了水质评价,I—Ⅲ类水湖泊有6个,占评价湖泊个数的9.8%。水质为I—Ⅲ类、Ⅳ类、V类、劣V类的水面面积分别占评价面积的11.1%、73.3%、12.7%、2.9%。劣于Ⅲ类水标准的项目主要为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61个湖泊营养状况评价显示,中营养湖泊占13.1%,富营养湖泊占86.9%。与2017年同比,营养状态好转的湖泊占8.2%,营养状态下降的湖泊占13.1%。
2.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初具成效。2018年,长江流域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大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力度,实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进一步加快。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4万平方公里;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83万个,涉及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3119平方公里;对2.72万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1.22亿元,查处水土流失违法案件1524起。4294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四川雅奢江锦屏一级水电站、桐子林水电站被水利部命名为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根据水利部2018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4.67万平方公里,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19.36%。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3年公布)相比,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3.79万平方公里,减幅9.85%。
3.长江流域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但治理投资力度不足。国际经验表明,当污染治理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1.5%时才能基本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到2%—3%时才能改善环境质量。近年来,随着污染排放形式加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升,长江经济带[3]各省市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2012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2855.2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3692.6亿元,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在1%以上,基本控制环境污染(见图2.5),但是治理投资力度仍显不足,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呈波浪形变化,没有加大治理投资力度,其中,安徽、江西、贵州三个省份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略高于其他省份(见图2.6)。
图2.5 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市2013—2018年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整理得到。
图2.6 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市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整理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