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回归主题的嬗变与跨国华人形象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全球金融风潮之后,华人移民的回归成为引发中国社会强烈关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回归移民”是跨国主义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跨国华人”群体相比普通的华人移民而言具有明显的特征,即“行动上的跨界性、文化上的掺杂性、经济上的全球性、社会上的互动性以及认同上的多元性”。[1]“跨国华人”群体通常在居住国有着较为稳定的生活,有良好的职业声誉和较高的事业成就。他们依托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优势,在居住国和母国之间从事投资、贸易、经营活动,以及一些文化交流项目的运作,不仅获得了自身事业的新发展,而且,凭借双重文化优势,对母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施加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全球化时代,跨国移民群体的存在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局部。而文学,从来就是对现实最敏感的反映。在新世纪以来的华人移民小说中,回归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主题。华人移民文学不断唱响的回归歌谣,正是跨国华人群体的心态映射。

其实,在移民文学中,回归是伴随移民文学发展的核心主题之一。只是,在华人移民文学发展的早期,回归主题经常是与乡愁主题缠绕在一起的,因而极易被遮蔽在乡愁的解读中。在新移民文学的早期作家苏炜和査建英的作品中,对归国问题的思考就是很重要的主题。但纵观新移民文学在过去三十年中的发展,相比乡愁、诉苦、文化比较、异国婚恋等习见主题,这一主题始终只是在诸多文本中间或闪现、倏忽即逝的一个附带表现,因而也就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移民文学创作开始着力观照移民生活的进行时。因此,回归主题也就从乡愁主题中分离开来。近年来,先后有数部以“海归”为主要探讨主题的作品问世,其间所表达的关于“归”与“留”问题的思考,正是与跨国主义时代的经济与文化走势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