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这石头有毒

楞次定律――当初明明是他硬闯进来,最后却是你舍不得他离开。

这个定律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比如说此刻。

天近黄昏,烛光将屋内的人影投射在窗台上。

或许是棒槌过粗,又或是内部空间过于狭小,腾挪不开――映在窗台上那个人影快速激烈的动作,停了下来。

棒槌和白色的糊状液体黏连在一起,难以分离。

窗台上那个人影,腰身紧绷,臂膀缓慢发力,掌控着手中的物事,有节奏的研磨起来。

身下的桌子似乎都有些不堪重负,吱嘎吱嘎的哀鸣着。

过了片刻,那人影停下动作。

将手里的石壶和棒槌挪开,从中取出一坨搅拌均匀的石乳,喂给蹲在一旁等候的大黄狗,而后推开门,招呼程远志进来。

“程手,这石粉加了水之后,似乎有毒啊。”

“味道闻之略冲,之后令人极其亢奋。”

“老夫年愈六十,此时竟也有些蠢蠢欲动。”

程远志的视线越过蔡邕,落在案台间的白色石乳上,点了点头。

后世,阳起石早已被证明致癌且致死,自然是有毒的,可说是慢性剧毒。

“老师,您研究这个做甚?”

“莫非您想……”

莫非您想老树开花,临老搏一把,再添个新欢新丁什么的?

“不,为师不想!”

蔡邕没好气的瞪过来一眼,制止了弟子的胡思乱想。

想他蔡邕才华横溢、精音律、通经史、善辞赋,长书法、擅篆隶,自创“飞白体”,甚至就连医道,都略有涉猎。

如此德高望重,且一大把年纪了,怎会有那种龌蹉想法?

再说了,他膝下两女,个个聪慧,很是知足,早已不做他想。

今日研究这石粉,主要是想弄明白,弟子卫仲道身体每况愈下的原因。

卫仲道眼看命将不久,蔡邕身为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石头是他从卫仲道那里要来的,不过卫仲道并没有告诉他石头从何处得来。

但来处并不难猜测。

想到这里,蔡邕看了一眼程远志。

此时,他已经可以肯定,此石有毒!

吃过了石乳的大黄狗,正用力摇晃着尾巴,亢奋的冲向院子里,朝拴在树上的一只母色大花狗扑了过去。

程远志目光炯炯的在一旁看着。

大花的叫声有些急促、尖锐,似乎在抗议大黄过于鲁莽了。

蔡邕沉声道:“现在是冬季,动物还没到发情的时候。”

程远志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待要回话,忽然耳朵一动,听到一丝丝女子轻微的脚步声。

随后,目光追寻着声音来源,落在门后探出脑袋偷看的蔡琰身上。

两人目光对视了一会,他朗声道:“老师明鉴,此事与弟子无关。”

这话不是说给蔡邕听的,而是说给蔡琰听的,程远志很顾及蔡琰对他的看法。

他在蔡琰心目中的形象本就不怎么伟光正,所以,这事就必须得撇清了。

卫仲道移情别恋一事,蔡琰只知其一,也就是他花钱送了卫仲道一个名伶,另外还送了许多以形补形的大补药――这也是蔡琰上次质问他的缘由。

蔡琰并不知道其二,也就是阳起石。

蔡邕忽然大笑起来:“这石头贵重着呢,一般人弄不到,卫家朝中有人,不过应该也不多。”

“程手你是白身,又身强体壮用不上此物,家中自是没有的。”

此言一出,程远志就看到蔡琰很明显的松了口气,然后用小手拍了拍胸脯,红着脸跑了。

疑虑顿消之后,现场的场面就有点火辣了,她还是黄花大闺女,哪里敢看?

程远志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恭恭敬敬的给蔡邕行了个礼,诚心诚意道:“多谢老师为弟子证明清白!”

蔡邕叹了口气。

他已经大概猜测出事情的真相了,心里忽然有点悲凉,还有点愤怒。

在他的认知中,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光明磊落,这种用阴谋诡计抢夺人家心仪之人的事情,断然非君子所为。

更何况,这三个当事人里,两个是他弟子,一个是他女儿。

这令他心下说不清是个什么滋味。同时这还说明他的教育很糟糕,失败。

人若见缝就往里插针,那与动物何异?

好在,程远志全程撇得很清,并没有证据表明他对卫仲道下过手。

这令蔡邕心下稍慰,心说至少表面上,这个弟子还没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最初的愤怒,此时也缓缓消退。

不过,在见识过的弟子行事风格之后,蔡邕对自己女儿的未来幸福有了一丝担忧。

他瞅着规规矩矩立在一旁的弟子,语重心长道:“程手,你要答应为师一件事。”

“老师您请说。”

“以后你若是不喜琰儿了,就放她回家来,不要伤害她…”

“……”

一句话,说的程远志无地自容,仓惶逃离了蔡家。

忽然就明白了张燕和张扬为何都那么忌惮他,惧怕他。

自己给他们的印象,是不是过于阴险毒辣了一些?

穿门过院,程远志身形狼狈的回到自家府邸,坐在炕上喘着气,开始反思自己。

初来乍到时身陷死局,他被迫变得自私阴险起来,好像从那以后,就一直如此。

而此时的大汉名士名将们,却是热血的,刚直不阿的,路见不平一声吼的。

自己与他们格格不入。

在今日之前,程远志是傲气的,总觉得世人皆醉我独醒,仗着有系统(现在没了),仗着有几千年知识储备,凡是看到阻碍自己的绊脚石和敌人,就不择手段,统统踢开或者弄死。

此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事风格,相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不但像个异类,还老气横秋。

完全没有一点年轻人的潮气澎湃,热血四溢。

标新立异也不是不行,但对一个有人主潜力大家子弟来说,性格还是要更讨喜一些。

至少要讨大多数人喜欢。

虽然他一直强调自己非人主,但这种推脱之词,根本骗不了别人。

无人来投只是因为不讨喜。

天下名士名将,谁会喜欢一个心机怪呢?

譬如仁义无双大耳刘,礼贤下士人妻曹,和部属称兄道弟的孙猛虎,善于提拔新人的孙十万……

这才是聚拢人才的正确方式啊。

就算是后来人称国贼的董肥肥,至少也是面孔和善,笑脸迎人。虽然心狠了点,但那只是对敌人。

对属下,他还是相当温暖的。

怪不得来大汉四年了,没有一个人主动来投奔自己……程远志一拍额头,恍然大悟。

自己总是一副“堤高于岸,木秀于林”的架势,谁愿意来当绿叶?

这个时代虽乱,却是汉人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文人有风骨,武人有节操,兵士有信仰,百姓有脊梁。

此时的人,为了心中真理,是敢于直面死亡,舍生取义的。

不像崖山之后,更不似明亡之后。

“好!”

“从明天起,做一个和善的人,遛马泡妞牵着狗,呼朋唤友横着走!”

“从明天起,关心时政和词赋。”

言语间,一股彭拜的热流从尾椎直上头顶百会穴,战栗的感觉瞬间流转全身。

程远志跳下床,激动的来回走了两圈,忽然觉得,此时此刻,自己似乎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是什么事呢?

闭上眼睛想了想,没有收获。

程远志皱起眉头,又快速检索了一遍,还是没有任何提示。

算了!

今日收获已经不小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

明天,一个崭新的我就出现在世人面前了。

程远志打了个哈欠,积累了一整天的疲惫瞬间涌来。

翻身倒在炕上,打着呼噜睡了过去。

内院,张小鱼房间的烛火亮了一夜。

………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程远志就想好了一切。

后世有人说过,人一生中,共有七次选择人生走向的机会,每次机会间隔约七年,大概从18岁成年时开始出现机会,68岁以后就不会再有机会了。

这五十年里的七次机会,第一次不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易抓到,因为太老。

第一次机会:出现在18岁左右,正是每个人刚刚成年,选择志向和目标的时候,不过这一次往往因为太年轻,而意识不到,且抓不住。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孙策就抓住了这个机会,192年,18岁的他过江创业,扫平江东,人称江东小霸王。

譬如孙权,也抓住了18岁这个机会,一跃成为江东之主。

当然,他的这个机会是被人喂到了嘴边,掰开嘴,拿着漏斗往肚子里灌……的那种。

第二次机会出现在25岁左右,绝大多数人都把握住了这次机会,正式确定了自己的事业。

比如说程远志,此时他就意识到此前的种种不妥,决定痛改前非,到大汉群众中去,不再置身事外冷眼旁观。

第三次机会在32岁左右的时候,很多人此时在从政、从学、从商上获得了成功,或者不成功。继而开始深度思考人生的意义,重新制定目标。

譬如说曹操,正是在这个年龄改变了志向,从治世能臣走向乱世奸雄。

譬如说刘备,正是在这个年龄(32岁)驰援徐州,放弃平原令,彻底转变为逐鹿天下的军阀。

第四次机会;在39岁左右的时候,这个年龄想要转换目标,谋求突破,突然反转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因为大汉百姓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岁,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已经死了。

第四次机会;在46岁左右,此时大多数人已经位高权重,但还是需要做好人际关系,稳住大局,提放小人暗算或误入歧途。

比如何进,正是在这个年龄死于小人之手。

第五与第六次机会,与第四次相同,分别在53到60岁,此时已过知天命的年纪,人生横跨一甲子,风风雨雨历尽沧桑,剩下的时间已然不多,活一天赚一天。

第七次机会:在67岁左右的时候,此时健康每况愈下,垂垂老矣。

这时即使出现机会,大多数人也会选择放弃。

因为一辈子已经定型了。

但也有不放弃的,想要挣扎一下的。

譬如司马懿,正是在69岁的时候,精准把握住了最后一次机会,逆天改命,从经营了一辈子的托孤忠臣角色,转变为千古一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