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同将夷洲改名为台湾,他准备把这里打造成进攻大汉内陆的军师基地。鸡鸣三声。天色还蒙蒙亮郑小同,便从床上坐起。他就把郑浑和袁宜叫醒,他们看了他一眼,“今日怎么这么早,主公。”“有新的东西要研造。”郑小同道。看着他们揉了揉眼,打了个哈欠,郑小同话音里满是兴奋。他笑道“今日有新的东西研造,指了指桌子上的图纸说道,“就是这个,火炮!”“火炮!”郑浑和袁宜望图纸上一看。郑浑道:“这个怎么有点像烧火棍啊。”郑小同一拍他大脑,“他们和弓箭相似,都是远程打击,但威力却大不相同。”郑小同说道,“弓箭不过能射出百米,而火炮却能将铁弹打出三四里,甚至更远。”郑浑和袁宜闻言目瞪口呆,这简直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若真如主公说,这一炮出去,岂不是将敌人打的糜烂一片。”袁宜道。郑小同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今日我就是来将制作火炮的技艺教给你,你盯着研造出来。”说罢,他翻开下面一页,上面画的一副工艺图。工艺图上面还标注着文字,这是郑小同用自己的语言写的,以求尽量让他们明白。“铁模铸炮法!”郑浑念了一句。接着他向下看去,“铁模铸炮之法,按火炮大小,分四至七节,先出泥炮,按泥炮节数分制铁模,每节泥型分两瓣,木板旋制内面,使表面光洁,形状规整,后烘干备用。泥型内放入预制把手,浇注时同铁模铸成一体。用泥型翻铸铁模时,将炮口一节倒置泥制平板上,泥充填其中一瓣,烘干后,盖泥制平板,将型箍紧,浇注后得第一节铁模。”郑浑一边读着,袁宜一边点头。这些文字配上画的图,他们渐渐理解了其中要点。袁宜道:“殿下,这不就是先用泥造出一门火炮,再用泥炮反过来倒出一幅铁模吗?有农具便是这么做的。”郑小同闻言点了点头,铁模这个东西不是新鲜的玩意,古人早已掌握。铁模铸炮法不过是借用了这种模具让火炮实现了低成本,大批量制造。这种法子于当代晚清时期由一个叫龚振麟官员发明。他参与过鸦片战争,有感鸦片战争中列强的船坚炮利,他苦研出这种造炮之法。不过当时的清廷不但腐败,技术还相当有限。造炮还是用生铁,虽然炮的产量上来了,但质量却没有上来,经常炸膛。这也导致这门造炮的技艺没有被重视。现在,他将这种法子拿了出来。这样他就能低成本,大批量造出火炮。在台湾地区有大量的煤矿和铁矿,郑小同完成可以设置炼钢炉,完全可以用钢造炮。毕竟液态钢技术在十八世纪才出现,十九世纪中晚期成熟,之后便被大规模用于造枪造炮。他的坩埚炼钢法虽说只能说初级,且产量低,但对于他是足够用了。而在十六到十九世纪,火炮的主要材料是铁,铁硬不够韧,缺点是易炸膛。所以当时许多国家选择了使用青铜。青铜的韧性好,造出来的炮十分牢靠。但缺点是昂贵。
而钢则规避了这两个缺点,廉价又韧性好。“既然如此,我就就等你们的铁模了,还有要交你们炼钢之法!“是,主公。”两人说道。郑小同又拿出一个图纸,只见纸上两个三米多高的塔状建筑,这就是土法高炉,高炉由陶瓷用的黏土烧制成。因为这是天然的耐火砖。高炉的上口有盖子,下面有两个孔,一个孔与风热炉相通,一个用以流出铁水。袁宜是做陶瓷高手,一看便知,但是焦炭和石灰石都要从煤中开采,焦炭是在窑炉里闷烧的,石灰石是炼铁之法。第二天郑小同便命令郑浑和袁宜带人建高炉,同时让人搜罗材料。一切准备妥当后,他便通知开始炼铁。“那就开始吧。”郑小同也有些兴奋。在他看来,古人不笨。一些精湛的技艺甚至是现代都无法复制。他们只是缺乏一个指导者,将他们引上正确的道路。而毫无疑问,他现在就是这个引导者。所以,在这次炼铁中,他只能给郑浑和袁宜点播一下,剩下的让他自己想法子。事实也正如他的想的一样。袁宜将前面的准备事宜做的很好。“先把风热炉的火点了。”郑小同下令。炼铁的具体过程他还没告诉郑浑和袁宜。这便是两位急于找他的原因。得到他的命令,匠人引燃风热炉里的煤,拉起风箱。接着,郑小同又让匠人按照比例先后把铁石,石灰石,和焦炭放入其中。做完这些,郑小同便和郑浑袁宜站在一边等待结果。“主公,下面这个池子是用来做什么的?”郑浑问道。郑小同看向高炉前面的池子。高炉的铁水流淌出来后会流入这个池子。在池子旁有三个拿着棍子的匠人站着。他道:“铁分生铁和熟铁,刚炼出来的铁是生铁,里面碳多,这时趁热搅拌,就能让铁里面的杂质燃烧,如此铁水冷却后就成了熟铁,此法叫灌钢法。”生铁和熟铁的概念他们应该是懂的。毕竟汉代已经使用铁器了,但他们不懂的是铁的生熟是因为里面有碳。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他不禁大为讶异。“原来竟是如此。”郑浑惊叹一声。郑小同点了点头,继续道:“之后将熟铁石墨坩埚中熔炼便可得到钢了。”“石墨坩埚?”原来主公所说造炮竟然是这样的,他曾自负自己尽知天下技艺,如今被郑小同寥寥几句说的全无自信了。
“有一种砚台乃是黑色石头所做,最为廉价,那黑色的石头便是石墨。”郑小同继续解释。熟铁出来,对他来说一整套炼钢程序基本就完成了。再把这个石墨坩埚整出来,就行了。他的脑中的知识告诉他,古代是有石墨砚台的。对于读书之人,纸墨笔砚是少不了的。所以直接提出,郑浑袁宜也容易明白。他们闻言顿时恍然。接着郑小同又将如何制造石墨坩埚的法子告诉了他俩。三人聊着。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匠人忽然叫了声。只见一条火红色的细线从高炉中流出来。郑浑立刻上前察看,大喜过望。“真的,铁真的变成水了。”郑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匠人们也都傻眼了。本来,他们还是不信的,现在亲眼见到,算是服气了。郑小同则淡定许多。古人无法炼制铁水,那是因为烧火的温度不够高。铁融化需要一千五百多度,他上了焦炭,又搞了个风热炉在旁边吹热风进去,这才把温度提升上来。在众人惊呼声中,铁水的细线越来越粗。汩汩流入了下面的池子。红色的火光让三人的脸色红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