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量 刑

第六十一条量刑依据】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条文注释

第六十一条实际上是刑法第五条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体现要求人民法院在量刑时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格依法审判准确量刑做到罚当其罪罪刑相称不枉不纵

犯罪的事实是指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事实包括三方面内容:(1)犯罪的主体是否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的动机和目的;(3)犯罪的客观方面危害社会的行为和手段危害社会的后果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的时间和地点等等

犯罪的性质是指属于哪一种犯罪(罪名),这是准确量刑的前提

犯罪的情节包括两种:

(1)法定情节也即法律规定的从重从轻减轻或免予刑罚的情节:犯罪的预备既遂未遂和中止共同犯罪中的首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累犯自首和立功等

(2)酌定情节也即法院在量刑时根据案情实际和司法实践予以考虑的情节:犯罪的动机背景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认罪态度社会影响等

犯罪行为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既包括已经造成的直接危害后果也包括潜在的社会危害比如: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的足以使火车发生倾覆”、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第三百二十一条规定的足以造成严重后果等等

根据20123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对两类犯罪可以适用刑事和解制度:(1)在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中因民间纠纷引起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2)在过失犯罪案件中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有两个前提条件:(1)行为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2)行为人在过去五年内没有故意犯罪的前科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协议(通常由公安机关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配套规定

法释〔2008〕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第二审判决改变第一审判决认定的罪名后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复(2008年5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8次会议通过,2008年6月6日公布,2008年6月12日起施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81]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因此第一审人民法院没有判处附加刑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改变罪名后不得判处附加刑第一审人民法院原判附加刑较轻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改判较重的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必须依法改判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法发〔2010〕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2010年2月8日印发)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总体要求

1.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打击和孤立极少数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数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要正确把握宽与严的关系切实做到宽严并用既要注意克服重刑主义思想影响防止片面从严也要避免受轻刑化思想影响一味从宽

3.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切实贯彻落实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依照法律规定准确定罪量刑从宽和从严都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做到宽严有据罚当其罪

4.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尤其要根据犯罪情况的变化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适时调整从宽和从严的对象范围和力度要全面客观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和社会治安形势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以及惩治犯罪的实际需要注重从严打击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犯罪对于犯罪性质尚不严重情节较轻和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以及被告人认罪悔罪从宽处罚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依法可以从宽处理

5.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严格依法进行维护法律的统一和权威确保良好的法律效果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案件的处理是否有利于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瓦解犯罪化解矛盾是否有利于罪犯的教育改造和回归社会是否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要注意在裁判文书中充分说明裁判理由尤其是从宽或从严的理由促使被告人认罪服法注重教育群众实现案件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依法从的政策要求

6.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从”,主要是指对于罪行十分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依法应当判处重刑或死刑的要坚决地判处重刑或死刑对于社会危害大或者具有法定酌定从重处罚情节以及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被告人要依法从严惩处在审判活动中通过体现依法从的政策要求有效震慑犯罪分子和社会不稳定分子达到有效遏制犯罪预防犯罪的目的

7.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组织犯罪邪教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恶势力犯罪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等严重危害国家政权稳固和社会治安的犯罪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绑架拐卖妇女儿童抢劫重大抢夺重大盗窃等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毒害人民健康的犯罪要作为严惩的重点依法从重处罚尤其对于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以不特定人为侵害对象所犯罪行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该重判的要坚决依法重判该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8.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的严重犯罪黑恶势力犯罪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制售伪劣食品药品所涉及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发生在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灾后重建企业改制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发生在经济社会建设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严重商业贿赂犯罪等要依法从严惩处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中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涉案范围广影响面大的或者案发后隐瞒犯罪事实毁灭证据订立攻守同盟负案潜逃等拒不认罪悔罪的要坚决依法从严惩处

对于被告人犯罪所得数额不大但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也应依法从严惩处

要严格掌握职务犯罪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认定标准与减轻处罚的幅度严格控制依法减轻处罚后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适用缓刑的范围切实规范职务犯罪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

9.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于集资诈骗贷款诈骗制贩假币以及扰乱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等严重危害金融秩序的犯罪生产销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严重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走私等严重侵害国家经济利益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犯罪重大环境污染非法采矿盗伐林木等各种严重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等要依法从严惩处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10.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必须充分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对于事先精心预谋策划犯罪的被告人具有惯犯职业犯等情节的被告人或者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缓刑假释考验期内又犯罪的被告人要依法严惩以实现刑罚特殊预防的功能

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依法从的政策要求

14.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从”,主要是指对于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或者罪行虽然严重但具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以及主观恶性相对较小人身危险性不大的被告人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处理对于依法可不监禁的尽量适用缓刑或者判处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

15.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犯罪情节轻微或者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实施的较轻犯罪或者被告人具有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等情节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对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做好善后帮教工作或者交由有关部门进行处理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

16.对于所犯罪行不重主观恶性不深人身危险性较小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从宽处理对于其中具备条件的应当依法适用缓刑或者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同时配合做好社区矫正加强教育感化帮教挽救工作

19.对于较轻犯罪的初犯偶犯应当综合考虑其犯罪的动机手段情节后果和犯罪时的主观状态酌情予以从宽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依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也应当尽量适用缓刑或者判处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

22.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原因引发犯罪动机不属恶劣的犯罪因被害方过错或者基于义愤引发的或者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犯罪应酌情从宽处罚

23.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因婚姻家庭等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对被告人表示谅解的应当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犯罪情节轻微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不需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宽严相济的政策要求

25.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相济”,主要是指在对各类犯罪依法处罚时要善于综合运用宽和严两种手段对不同的犯罪和犯罪分子区别对待做到严中有宽宽以济严宽中有严严以济宽

26.在对严重刑事犯罪依法从严惩处的同时对被告人具有自首立功从犯等法定或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还要注意宽以济严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依法应当或可以从宽的都应当在量刑上予以充分考虑

27.在对较轻刑事犯罪依法从轻处罚的同时要注意严以济宽充分考虑被告人是否具有屡教不改严重滋扰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等酌定从严处罚的情况对于不从严不足以有效惩戒者也应当在量刑上有所体现做到济之以严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处罚切实增强改造效果

28.对于被告人同时具有法定酌定从严和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案件要在全面考察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程度的基础上结合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社会治安状况等因素综合作出分析判断总体从严或者总体从宽

29.要准确理解和严格执行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政策对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论罪应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要依法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统一死刑案件的裁判标准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拟判处死刑的具体案件定罪或者量刑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得出唯一结论对于罪行极其严重但只要是依法可不立即执行的就不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法发〔2010〕2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82](2010年6月13日印发,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同时、同文号印发《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

第二条 经依法确认的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三条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中对于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能作为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的根据

第四条 起诉书副本送达后开庭审判前被告人提出其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被告人书写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告诉由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或者其辩护人作出笔录并由被告人签名或者捺指印

人民法院应当将被告人的书面意见或者告诉笔录复印件在开庭前交人民检察院

第五条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庭审中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之后应当先行当庭调查

法庭辩论结束前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也应当进行调查

第六条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法庭应当要求其提供涉嫌非法取证的人员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相关线索或者证据

第七条 经审查法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或者其他证据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者其他证人出庭作证仍不能排除刑讯逼供嫌疑的提请法庭通知讯问人员出庭作证对该供述取得的合法性予以证明公诉人当庭不能举证的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五条[83]的规定建议法庭延期审理

经依法通知讯问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应当出庭作证

公诉人提交加盖公章的说明材料未经有关讯问人员签名或者盖章的不能作为证明取证合法性的证据

控辩双方可以就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问题进行质证辩论

第八条 法庭对于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可以通知检察人员辩护人到场

第九条 庭审中公诉人为提供新的证据需要补充侦查建议延期审理的法庭应当同意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申请通知讯问人员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者其他证人到庭法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宣布延期审理

第十条 经法庭审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可以当庭宣读质证: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未提供非法取证的相关线索或者证据的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已提供非法取证的相关线索或者证据法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没有疑问的

()公诉人提供的证据确实充分能够排除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属非法取得的

对于当庭宣读的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应当结合被告人当庭供述以及其他证据确定能否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十一条 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公诉人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十二条 对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的被告人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意见第一审人民法院没有审查并以被告人审判前供述作为定案根据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检察人员不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或者已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的被告人该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十三条 庭审中检察人员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未到庭证人的书面证言未到庭被害人的书面陈述是非法取得的举证方应当对其取证的合法性予以证明

对前款所述证据法庭应当参照本规定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第十四条 物证书证的取得明显违反法律规定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否则该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高检发研字〔2010〕1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指导意见(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2010年12月30日印发)

进一步规范职务犯罪案件办案程序依法客观收集证据

5.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严格依法收集和固定证据既要收集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证据又要及时固定证明取证行为合法性的证据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取证程序合法

6.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应当全面客观地收集和固定证据既要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的各种证据又要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的各种证据

7.严格执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因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或者在执行中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

8.侦查监督公诉控告申诉等部门应当依照两个规定的要求加强对检察机关侦查部门收集固定证据活动的审查与监督发现违反有关规定的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严格审查判断证据确保办案质量

9.严格遵守两个规定确立的规则认真审查鉴别分析证据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既要审查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客观形式是否合法完备也要审查证据收集过程是否合法既要依法排除非法证据也要做好瑕疵证据的审查补正和完善工作

10.对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要结合全案的其他证据综合审查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审查侦查机关(部门)是否将每一次讯问询问笔录全部移送对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依法排除对于使用其他非法手段获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根据其违法危害程度与刑讯逼供和暴力威胁手段是否相当决定是否依法排除

11.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过程中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讯问其供述是否真实并记入笔录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要结合提讯凭证的记载核查提讯时间讯问人与讯问笔录的对应关系:对提押至看守所以外的场所讯问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部门)提供必要性的说明审查其理由是否成立要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通晓当地通用语言

12.对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应当结合其全部供述和辩解及其他证据进行审查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无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不能作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提起公诉的根据有其他证据相互印证无罪辩解理由不能成立的该供述可以作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提起公诉的根据

13.犯罪嫌疑人或者其聘请的律师提出受到刑讯逼供的应当告知其如实提供相关的证据或者线索并认真予以核查认为有刑讯逼供嫌疑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部门)提供全部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出人看守所的健康检查情况看守管教人员的谈话记录以及讯问过程合法性的说明必要时可以询问讯问人员其他在场人员看守管教人员或者证人调取驻所检察室的相关材料发现犯罪嫌疑人有伤情的应当及时对伤势的成因和程度进行必要的调查和鉴定对同步录音录像有疑问的可以要求侦查机关(部门)对不连贯部分的原因予以说明必要时可以协同检察技术部门进行审查

14.加强对侦查活动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监督犯罪嫌疑人没有在决定羁押的当日被送入看守所的应当查明所外看押地点及提讯情况要监督看守所如实详细准确地填写犯罪嫌疑人入所体检记录必要时建议采用录像或者拍照的方式记录犯罪嫌疑人身体状况发现侦查机关(部门)所外提讯的应当及时了解所外提讯的时间地点理由审批手续和犯罪嫌疑人所外接受讯问的情况做好提押还押时的体检情况记录的检察监督发现违反有关监管规定的及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提出纠正意见或者检察建议并记录在案

15.审查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注意对询问程序方式内容以及询问笔录形式的审查.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部门)补正或者说明注意审查证人被害人能否辨别是非正确表达必要时进行询问了解同时审查证人被害人作证是否个别进行对证人被害人在法律规定以外的地点接受询问的应当审查其原因必要时对该证言或者陈述进行复核对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内容是否真实应当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对于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或者证人被害人提出侦查机关(部门)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证的应当告知其要如实提供相关证据或者线索并认真核查

16.对物证书证以及勘验检查笔录搜查笔录视听资料电子证据等既要审查其是否客观真实反映案件事实也要加强对证据的收集制作程序和证据形式的审查发现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电子证据等来源及收集制作过程不明或者勘验检查笔录搜查笔录的形式不符合规定或者记载内容有矛盾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部门)补正无法补正的应当作出说明或者合理解释无法作出合理说明或者解释的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发现侦查机关(部门)在勘验检查搜查过程中对与案件事实可能有关联的相关痕迹物品应当提取而没有提取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部门)补充收集调取对物证的照片录像或者复制品不能反映原物的外形和特征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原件特征及其内容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部门)重新制作发现在案的物证书证以及视听资料电子证据等应当鉴定而没有鉴定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部门)鉴定必要时自行委托鉴定

17.对侦查机关(部门)的补正说明以及重新收集制作的情况应当认真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复核对于经侦查机关(部门)依法重新收集及时补正或者能够作出合理解释不影响物证书证真实性的可以作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提起公诉的根据侦查机关(部门)没有依法重新收集补正或者无法补正重新制作且没有作出合理的解释或者说明无法认定证据真实性的该证据不能作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提起公诉的根据

18.对于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指认提取到隐蔽性很强的物证书证的既要审查与其他证明犯罪事实发生的证据是否相互印证也要审查侦查机关(部门)在犯罪嫌疑人供述指认之前是否掌握该证据的情况综合全案证据判断是否作为批准或者决定逮捕提起公诉的根据

19.审查鉴定意见要着重审查检材的来源提取保管送检是否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是否具备法定资格和鉴定条件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备鉴定程序是否合法鉴定结论是否科学合理检材来源不明或者可能被污染导致鉴定意见存疑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部门)进行重新鉴定或者补充鉴定必要时检察机关可以另行委托进行重新鉴定或者补充鉴定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法定资格和鉴定条件或者鉴定事项超出其鉴定范围以及违反回避规定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部门)另行委托重新鉴定必要时检察机关可以另行委托进行重新鉴定鉴定意见形式要件不完备的应当通过侦查机关(部门)要求鉴定机构补正对鉴定程序方法结论等涉及专门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听取检察技术部门或者其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的意见

20.发现侦查人员以刑讯逼供或者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收集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同时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部门)另行指派侦查人员重新调查取证必要时也可以自行调查取证侦查机关(部门)未另行指派侦查人员重新调查取证的可以依法退回补充侦查经审查发现存在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非法取证行为该非法言词证据被排除后其他证据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应当不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已经移送审查起诉的可以将案件退回侦查机关(部门)或者不起诉办案人员排除非法证据的应当在审查报告中说明

做好证据合法性证明工作提高依法指控犯罪的能力

21.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证明是检察机关依法指控犯罪强化诉讼监督保证办案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坚持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依法排除非法证据进一步提高出庭公诉水平做好证据合法性证明工作

22.收到人民法院送交的反映被告人庭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书面意见或者告诉笔录复印件等有关材料后应当及时根据提供的相关证据或者线索进行审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期间已经提出并经查证不存在非法取证行为的按照查证的情况做好庭审应对准备提起公诉后提出新的证据或者线索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部门)提供相关证明必要时可以自行调查核实

23.庭审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庭前供述是非法取得没有提供相关证据或者线索的公诉人应当根据全案证据情况综合说明该证据的合法性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供了相关证据或者线索法庭经审查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出入看守所的健康检查记录看守管教人员的谈话记录以及侦查机关(部门)对讯问过程合法性的说明讯问过程有录音录像的应当提供必要时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者其他证人出庭作证仍不能证明的提请法庭通知讯问人员出庭作证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庭审中提出的新证据或者线索当庭不能举证证明的应当依法建议法庭延期审理要求侦查机关(部门)提供相关证明必要时可以自行调查核实

24.对于庭审中经综合举证质证后认为被告人庭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已经能够证实但法庭仍有疑问的可以建议法庭休庭对相关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法庭进行庭外调查通知检察人员到场的必要时检察人员应当到场对法庭调查核实后的证据持有异议的应当建议法庭重新开庭进行调查

25.对于庭审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未到庭证人的书面证言未到庭被害人的书面陈述是非法取得的可以从证人或者被害人的作证资格询问人员询问程序和方式以及询问笔录的法定形式等方面对合法性作出说明有原始询问过程录音录像或者其他证据能证明合法性的可以在法庭上宣读或者出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明确的新证据或者线索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应当依法建议法庭延期审理要求侦查机关(部门)提供相关证明必要时可以自行调查核实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所提供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证据取得的合法性有疑问的应当建议法庭要求其提供证明

26.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提起公诉后提出证据不合法的新证据或者线索查机关(部门)对证据的合法性不能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或者提供的证据不够确实充分且其他证据不能充分证明被告人有罪的可以撤回起诉将案件退回侦查机关(部门)或者不起诉

法发〔2010〕3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010年9月13日印发,2010年10月1日起试行)

第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应当保障量刑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第二条 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情节轻重以及其他与量刑有关的各种证据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对于量刑证据材料的移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

第三条 对于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量刑建议量刑建议一般应当具有一定的幅度

人民检察院提出量刑建议一般应当制作量刑建议书与起诉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在公诉意见书中提出量刑建议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派员出席法庭的简易程序案件应当制作量刑建议书与起诉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

量刑建议书中一般应当载明人民检察院建议对被告人处以刑罚的种类刑罚幅度刑罚执行方式及其理由和依据

第四条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提出量刑意见并说明理由

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以量刑建议书方式提出量刑建议的人民法院在送达起诉书副本时将量刑建议书一并送达被告人

第六条 对于公诉案件特别是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量刑建议有争议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通过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第七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在确定被告人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没有异议自愿认罪且知悉认罪的法律后果后法庭审理可以直接围绕量刑问题进行

第八条 对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认罪案件在确认被告人了解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自愿认罪且知悉认罪的法律后果后法庭审理主要围绕量刑和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

第九条 对于被告人不认罪或者辩护人做无罪辩护的案件在法庭调查阶应当查明有关的量刑事实在法庭辩论阶段审判人员引导控辩双方先辩论定罪问题在定罪辩论结束后审判人员告知控辩双方可以围绕量刑问题进行辩论发表量刑建议或意见并说明理由和依据

第十条 在法庭调查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查明对被告人适用特定法定刑幅度以及其他从重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法定或者酌定量刑情节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侦查机关或者辩护人委托有关方面制作涉及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应当在法庭上宣读并接受质证

第十二条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对量刑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也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补充调查核实人民检察院应当补充调查核实有关证据必要时可以要求侦查机关提供协助

第十三条 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取在侦查审查起诉中收集的量刑证据材料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应当依法调取人民法院认为不需要调取有关量刑证据材料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量刑辩论活动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公诉人自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量刑建议或意见

()被害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量刑意见

()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进行答辩并发表量刑意见

第十五条 在法庭辩论过程中出现新的量刑事实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应当恢复法庭调查待事实查清后继续法庭辩论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书中应当说明量刑理由量刑理由主要包括:

()已经查明的量刑事实及其对量刑的作用

()是否采纳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发表的量刑建议意见的理由

()人民法院量刑的理由和法律依据

第十七条 对于开庭审理的二审再审案件的量刑活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法律没有规定的参照本意见进行

对于不开庭审理的二审再审案件审判人员在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时应当注意审查量刑事实和证据

法发〔2010〕4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的通知(2010年11月6日印发)

更新执法理念加强协作配合深入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

3.要高度重视调查取证工作侦查机关检察机关不但要注重收集各种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罪重的证据而且要注重收集各种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的证据不但要注重收集各种法定量刑情节而且要注重查明各种酌定量刑情节比如案件起因被害人过错退赃退赔民事赔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贯表现等确保定罪量刑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量刑规范化和公正量刑以及做好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奠定基础

4.要进一步强化审查起诉工作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要客观全面审查案件证据既要注重审查定罪证据也要注重审查量刑证据既要注重审查法定量刑情节也要注重审查酌定量刑情节既要注重审查从重量刑情节也要注重审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量刑情节在审查案件过程中可以要求侦查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与量刑有关的各种证据材料对于量刑证据材料的移送依照有关规定进行

5.要全面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各种强制措施在侦查活动中对于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嫌疑人如果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要尽量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减少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审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发现羁押期限可能超过所应判处刑罚的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变更强制措施避免羁押期超过判处的刑期切实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6.要继续完善量刑建议制度检察机关要坚持积极慎重稳妥的原则由易到难边实践边总结逐步扩大案件适用范围要依法规范提出量刑建议注重量刑建议的质量和效果提出量刑建议一般应当制作量刑建议书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派员出席法庭的简易程序案件应当制作量刑建议书量刑建议一般应当具有一定的幅度但对于敏感复杂的案件社会关注的案件涉及国家安全和严重影响局部地区稳定的案件等可以不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而仅提出依法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等概括性建议

7.要加强律师辩护工作指导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要加强对律师辩护工作的指导完善律师办理刑事案件业务规则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要依法履行辩护职责切实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机关应当充分保障律师执业权利重视辩护律师提出的量刑证据和量刑意见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加大法律援助投入壮大法律援助队伍尽可能地为那些不认罪或者对量刑建议有争议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好地保护被告人的辩护权

8.要进一步提高法庭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法庭审理中应当保障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要合理安排定罪量刑事实调查顺序和辩论重点对于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没有异议的案件可以主要围绕量刑和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调查和辩论对于被告人不认罪或者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案件应当先查明定罪事实和量刑事实再围绕定罪和量刑问题进行辩论公诉人辩护人要积极参与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审判人员对量刑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也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补充调查核实人民检察院应当补充调查核实有关证据必要时可以要求侦查机关提供协助

法发〔2012〕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切实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保障法律统一适用的指导意见(2012年2月28日印发)

正确认识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秉持正确司法理念运用科学方法对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程序处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最终作出依法有据公平公正合情合理裁判的权力

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条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对下列情形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裁量的;()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从几种法定情形中选择其一进行裁量或者在法定的范围幅度内进行裁量的;()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需要对法律精神规则或者条文进行阐释的;()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需要对证据规则进行阐释或者对案件涉及的争议事实进行裁量认定的;()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需要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其他情形

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原则。()合法原则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遵循法定程序和正确裁判方法符合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精神以及基本法理的要求行使自由裁量权不能违反法律明确具体的规定。()合理原则要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出发充分考虑公共政策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社会公众的认同度等因素坚持正确的裁判理念努力增强行使自由裁量权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确保裁判结果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公正原则要秉持司法良知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干扰保持中立避免偏颇注重裁量结果与社会公众对公平正义普遍理解的契合性确保裁判结果符合司法公平正义的要求。()审慎原则要严把案件事实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在充分理解法律精神依法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审慎衡量仔细求证同时注意司法行为的适当性和必要性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正确运用证据规则行使自由裁量权要正确运用证据规则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有利查明事实和程序正当的角度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全面客观准确认定证据的证明力严格依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努力实现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统一

正确运用法律适用方法行使自由裁量权要处理好上位法与下位法新法与旧法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正确选择所应适用的法律难以确定如何适用法律的应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报请有关机关裁决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对同一事项同一法律存在一般规定和特别规定的应优先适用特别规定要正确把握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除明确列举之外的概括性条款规定确保适用结果符合立法原意

正确运用法律解释方法行使自由裁量权要结合立法宗旨和立法原意法律原则国家政策司法政策等因素综合运用各种解释方法对法律条文作出最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具现实合理性的解释

正确运用利益衡量方法行使自由裁量权要综合考量案件所涉各种利益关系对相互冲突的权利或利益进行权衡与取舍正确处理好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人身利益与财产利益生存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保护合法利益抑制非法利益努力实现利益最大化损害最小化

强化诉讼程序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要严格依照程序法的规定充分保障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依法保障当事人的辩论权对可能影响当事人实体性权利或程序性权利的自由裁量事项应将其作为案件争议焦点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要完善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将量刑纳入庭审过程要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并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向当事人释明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依据考量因素等事项

强化审判组织规范要进一步强化合议庭审判职责确保全体成员对案件审理评议裁判过程的平等参与充分发挥自由裁量权行使的集体把关机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涉及对法律条文的阐释对不确定概念的理解对证据规则的把握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当事人重大实体性权利或程序性权利事项且有重大争议的可报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

强化裁判文书规范要加强裁判文书中对案件事实认定理由的论证使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知悉法院对证据材料的认定及采信理由要公开援引和适用的法律条文并结合案件事实阐明法律适用的理由充分论述自由裁量结果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提高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十一强化审判管理要加强院长庭长对审判活动的管理要将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纳入案件质量评查范围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评查标准对自由裁量内容不合法违反法定程序结果显失公正以及其他不当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情形要结合审判质量考核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裁判确有错误符合再审条件的要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十二合理规范审级监督要正确处理依法改判与维护司法裁判稳定性的关系不断总结和规范二审再审纠错原则努力实现裁判标准的统一下级人民法院依法正当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的裁判结果上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维持下级人民法院行使自由裁量权明显不当的上级人民法院可以予以撤销或变更原审人民法院行使自由裁量权显著不当的要按照审判监督程序予以撤销或变更

十三加强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要针对审判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司法调研通过司法解释或司法政策细化立法中的原则性条款和幅度过宽条款规范选择性条款和授权条款统一法律适用标准要进一步提高司法解释和司法政策的质量及时清理已过时或与新法产生冲突的司法解释避免引起歧义或规则冲突

十四加强案例指导各级人民法院要及时收集整理涉及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典型案例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在公布的指导性案例中要有针对性地筛选出在诉讼程序展开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中涉及自由裁量事项的案例对考量因素和裁量标准进行类型化上级人民法院要及时掌握辖区内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情况不断总结审判经验提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质量

十五不断统一裁判标准各级人民法院内部对同一类型案件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要严格准确适用法律司法解释参照指导性案例努力做到类似案件类似处理下级人民法院对所审理的案件认为存在需要统一裁量标准的要书面报告上级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发现不同人民法院对同类案件的处理存在明显不同裁量标准的要及时将情况逐级上报共同的上级人民法院予以协调解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涉及具有普遍法律适用意义的新型疑难问题的要逐级书面报告最高人民法院

十六加强法官职业保障要严格执行宪法法官法的规定增强法官职业荣誉感保障法官正当行使自由裁量权要大力建设学习型法院全面提升司法能力要加强法制宣传引导社会和公众正确认识自由裁量权在司法审判中的必要性正当性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认同程度

十七防止权力滥用要进一步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要深入开展廉洁司法教育建立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防止利益冲突等制度规定积极推进人民法院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对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监督对滥用自由裁量权并构成违纪违法的人员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纪律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法发〔2013〕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2013年10月9日印发,2013年11月21日公布)

严格执行法定证明标准强化证据审查机制

6.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不得降格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

定罪证据确实充分但影响量刑的证据存疑的应当在量刑时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处理

死刑案件认定对被告人适用死刑的事实证据不足的不得判处死刑

7.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切实改变口供至上的观念和做法注重实物证据的审查和运用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8.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冻饿疲劳审讯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应当排除

除情况紧急必须现场讯问以外在规定的办案场所外讯问取得的供述未依法对讯问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取得的供述以及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取得的供述应当排除

9.现场遗留的可能与犯罪有关的指纹血迹精斑毛发等证据未通过指纹鉴定、DNA鉴定等方式与被告人被害人的相应样本作同一认定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涉案物品作案工具等未通过辨认鉴定等方式确定来源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法发〔2015〕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2015年3月2日印发)

3.尊重被害人意愿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既要严格依法进行也要尊重被害人的意愿在立案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提起公诉判处刑罚减刑假释时应当充分听取被害人意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出合情合理的处理对法律规定可以调解和解的案件应当在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和解

16.依法准确定罪处罚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猥亵儿童非法拘禁侮辱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遗弃等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家庭暴力犯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严格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对于同一行为同时触犯多个罪名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18.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兼顾维护家庭稳定尊重被害人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宽严并用区别对待根据司法实践对于实施家庭暴力手段残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出于恶意侵占财产等卑劣动机实施家庭暴力因酗酒吸毒赌博等恶习而长期或者多次实施家庭暴力曾因实施家庭暴力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形的可以酌情从重处罚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犯罪情节较轻或者被告人真诚悔罪获得被害人谅解从轻处罚有利于被扶养人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对于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不起诉人民法院可以判处免予刑事处罚

对于实施家庭暴力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宣告无罪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充分运用训诫责令施暴人保证不再实施家庭暴力或者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非刑罚处罚措施加强对施暴人的教育与惩戒

量刑指导

法发〔2017〕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2017年3月9日修订,2017年4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2014年1月1日施行的法发〔2013〕14号《指导意见》)[84]

量刑的指导原则[85]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量刑的基本方法

量刑时应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依次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和宣告刑[86]

1.量刑步骤

(1)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

2.调节基准刑的方法

(1)具有单个量刑情节的根据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直接调节基准刑

(2)具有多个量刑情节的一般根据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采用同向相加逆向相减的方法调节基准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对基准刑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再适用其他量刑情节进行调节[87]

(3)被告人犯数罪同时具有适用于各个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节的先适用该量刑情节调节个罪的基准刑确定个罪所应判处的刑罚再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决定执行的刑罚

(5)对于同一事实涉及不同量刑情节时不重复评价[88]

3.确定宣告刑的方法[89]

(1)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刑幅度内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如果具有应当减轻处罚情节的应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确定宣告刑

(2)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且罪责刑相适应的可以直接确定为宣告刑只有从轻处罚情节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低刑为宣告刑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90]

(3)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调节结果在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可以依法确定法定最高刑为宣告刑

(4)综合考虑全案情况独任审判员或合议庭可以在20%的幅度内[91]对调节结果进行调整确定宣告刑当调节后的结果仍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应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依法确定宣告刑

(5)综合全案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管制或者单处附加刑缓刑免刑的应当依法适用

(6)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依法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92]

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93]

量刑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根据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及其调节比例对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在确定从宽的幅度时应当从严掌握对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应当充分体现从宽具体确定各个量刑情节的调节比例时应当综合平衡调节幅度与实际增减刑罚量的关系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第六十二条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第六十三条减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94]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95]

条文注释

刑法关于从重处罚的规定在刑法总则和分则中都有相关内容: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第六十五条规定的累犯”;刑法分则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的武装掩护走私”、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的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第三百八十六条规定的索贿等等

刑法关于从轻处罚减轻处罚的规定又分为应当从轻(减轻)处罚可以从轻(减轻)处罚两种类别其中应当从轻处罚的情形只有三种:(1)第十七条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2)第十七条之一规定的老年人过失犯罪;(3)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从犯;“应当减轻处罚的情形则除了上述三种之外还有:(4)第二十条规定的防卫过当;(5)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紧急避险;(6)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犯罪中止;(7)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胁从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形也多在刑法总则中有规定:第十七条之一规定的老年人故意犯罪第十九条规定的残疾人犯罪第二十二条规定的预备犯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未遂犯第六十七条规定的自首第六十八条规定的立功等等另外刑法第十条刑法分则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二百七十六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三百九十条第三百九十二条还规定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形

从重(从轻)处罚也并非一味地判处该量刑幅度的最高(最低)刑罚而是应该根据行为人的犯罪情节和危害后果相对于没有从重(从轻)情况下所应判处的刑罚适当地从重(从轻)量刑如果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包含多个刑罚幅度则首先应该依法确定行为人应适用的幅度然后在该幅度范围内从重(从轻)量刑如果行为人同时具有从重处罚和从轻处罚的情节则应该综合全案情况根据罪刑相称的原则在法定刑罚幅度范围内合理量刑

对于减轻处罚的情节刑法的规定还较含糊主要表现在:(1)很多相关规定都是以类似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形式表述这就要求法院在量刑时要综合全案情况首先决定对行为人到底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然后才能决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具体幅度。(2)对于法定量刑幅度已经是最轻的一个量刑幅度或者法律本身只规定了一个量刑幅度的应该怎么适用减轻处罚没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5)[96]认为这种情况只能在该量刑幅度范围内判处较轻或最轻的刑罚但本书认为根据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如果还是在原量刑幅度范围内量刑则实际取消了减轻处罚的规定这样有违刑法的立法本意[97]

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特殊情况”,主要是指案件本身的特殊性如涉及政治国防外交等国家利益或者案件特殊的环境背景社会影响等地方各级法院在这种情况下判处法定刑以下刑罚的必须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扩大适用范围和滥用

配套规定

法释〔1997〕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1997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937次会议通过)

第二条 犯罪分子1997930日以前犯罪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需要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适用修订前的刑法第五十九条第二款[98]的规定

法研〔2012〕67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如何理解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问题的答复(2012年5月30日答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粤高法〔2012〕120号”请示)

刑法第63条第一款规定的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是指在法定量刑幅度的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刑法分则中规定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是一个量刑幅度而不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三个量刑幅度

法发〔2009〕1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2009年3月12日印发)

关于赃款赃物追缴等情形的处理

贪污案件中赃款赃物全部或者大部分追缴的一般应当考虑从轻处罚

受贿案件中赃款赃物全部或者大部分追缴的视具体情况可以酌定从轻处罚

犯罪分子及其亲友主动退赃或者在办案机关追缴赃款赃物过程中积极配合的在量刑时应当与办案机关查办案件过程中依职权追缴赃款赃物的有所区别

职务犯罪案件立案后犯罪分子及其亲友自行挽回的经济损失司法机关或者犯罪分子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挽回的经济损失或者因客观原因减少的经济损失不予扣减但可以作为酌情从轻处罚的情节

法发〔2010〕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2010年2月8日印发)

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依法从的政策要求

7.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的方针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组织犯罪邪教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恶势力犯罪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等严重危害国家政权稳固和社会治安的犯罪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绑架拐卖妇女儿童抢劫重大抢夺重大盗窃等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毒害人民健康的犯罪要作为严惩的重点依法从重处罚尤其对于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以不特定人为侵害对象所犯罪行特别严重的犯罪分子该重判的要坚决依法重判该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8.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的严重犯罪黑恶势力犯罪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制售伪劣食品药品所涉及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发生在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灾后重建企业改制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发生在经济社会建设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严重商业贿赂犯罪等要依法从严惩处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中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涉案范围广影响面大的或者案发后隐瞒犯罪事实毁灭证据订立攻守同盟负案潜逃等拒不认罪悔罪的要坚决依法从严惩处

对于被告人犯罪所得数额不大但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职务犯罪和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也应依法从严惩处

要严格掌握职务犯罪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认定标准与减轻处罚的幅度严格控制依法减轻处罚后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适用缓刑的范围切实规范职务犯罪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适用

9.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于集资诈骗贷款诈骗制贩假币以及扰乱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等严重危害金融秩序的犯罪生产销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严重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走私等严重侵害国家经济利益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犯罪重大环境污染非法采矿盗伐林木等各种严重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等要依法从严惩处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10.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必须充分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对于事先精心预谋策划犯罪的被告人具有惯犯职业犯等情节的被告人或者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缓刑假释考验期内又犯罪的被告人要依法严惩以实现刑罚特殊预防的功能

11.要依法从严惩处累犯和毒品再犯凡是依法构成累犯和毒品再犯的即使犯罪情节较轻也要体现从严惩处的精神尤其是对于前罪为暴力犯罪或被判处重刑的累犯更要依法从严惩处

12.要注重综合运用多种刑罚手段特别是要重视依法适用财产刑有效惩治犯罪对于法律规定有附加财产刑的要依法适用对于侵财型和贪利型犯罪更要注重通过依法适用财产刑使犯罪分子受到经济上的惩罚剥夺其重新犯罪的能力和条件要切实加大财产刑的执行力度确保刑罚的严厉性和惩罚功能得以实现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不能退赃的在决定刑罚时应作为重要情节予以考虑体现从严处罚的精神

13.对于刑事案件被告人要严格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切实做到不枉不纵要在确保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司法效率特别是对于那些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引起社会关注的刑事案件要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前提下抓紧审理及时宣判

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依法从的政策要求

15.被告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犯罪情节轻微或者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实施的较轻犯罪或者被告人具有犯罪预备犯罪中止从犯胁从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等情节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对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做好善后帮教工作或者交由有关部门进行处理争取更好的社会效果

16.对于所犯罪行不重主观恶性不深人身危险性较小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从宽处理对于其中具备条件的应当依法适用缓刑或者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同时配合做好社区矫正加强教育感化帮教挽救工作

17.对于自首的被告人除了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地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以外一般均应当依法从宽处罚

对于亲属以不同形式送被告人归案或协助司法机关抓获被告人而认定为自首的原则上都应当依法从宽处罚有的虽然不能认定为自首但考虑到被告人亲属支持司法机关工作促使被告人到案认罪悔罪在决定对被告人具体处罚时也应当予以充分考虑

18.对于被告人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构成立功的一般均应当依法从宽处罚对于犯罪情节不是十分恶劣犯罪后果不是十分严重的被告人立功的从宽处罚的幅度应当更大

19.对于较轻犯罪的初犯偶犯应当综合考虑其犯罪的动机手段情节后果和犯罪时的主观状态酌情予以从宽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依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也应当尽量适用缓刑或者判处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

20.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在具体考虑其实施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其是否属于初犯归案后是否悔罪以及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因素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进行处理对于偶尔盗窃抢夺诈骗数额刚达到较大的标准案发后能如实交代并积极退赃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不作为犯罪处理对于罪行较轻的可以依法适当多适用缓刑或者判处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依法可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免予刑事处罚对于犯罪情节严重的未成年人也应当依照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犯罪人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

21.对于老年人犯罪要充分考虑其犯罪的动机目的情节后果以及悔罪表现等并结合其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酌情予以从宽处罚

22.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原因引发犯罪动机不属恶劣的犯罪因被害方过错或者基于义愤引发的或者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犯罪应酌情从宽处罚

23.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因婚姻家庭等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对被告人表示谅解的应当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犯罪情节轻微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不需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24.对于刑事被告人如果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且不影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一般可不采取羁押措施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而被告人未被采取逮捕措施的除存在被告人逃跑串供重新犯罪等具有人身危险性或者可能影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情形外人民法院一般可不决定逮捕被告人

准确把握和正确适用宽严相济的政策要求

27.在对较轻刑事犯罪依法从轻处罚的同时要注意严以济宽充分考虑被告人是否具有屡教不改严重滋扰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等酌定从严处罚的情况对于不从严不足以有效惩戒者也应当在量刑上有所体现做到济之以严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处罚切实增强改造效果

28.对于被告人同时具有法定酌定从严和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案件要在全面考察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程度的基础上结合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社会治安状况等因素综合作出分析判断总体从严或者总体从宽

30.对于恐怖组织犯罪邪教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进行走私诈骗贩毒等犯罪活动的犯罪集团在处理时要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对犯罪组织或集团中的为首组织指挥策划者和骨干分子要依法从严惩处该判处重刑或死刑的要坚决判处重刑或死刑对受欺骗胁迫参加犯罪组织犯罪集团或只是一般参加者在犯罪中起次要辅助作用的从犯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

对于群体性事件中发生的杀人放火抢劫伤害等犯罪案件要注意重点打击其中的组织指挥策划者和直接实施犯罪行为的积极参与者对因被煽动欺骗裹胁而参加情节较轻经教育确有悔改表现的应当依法从宽处理

31.对于一般共同犯罪案件应当充分考虑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方面的不同根据事实和证据能分清主从犯的都应当认定主从犯有多名主犯的应在主犯中进一步区分出罪行最为严重者对于多名被告人共同致死一名被害人的案件要进一步分清各被告人的作用准确确定各被告人的罪责以做到区别对待不能以分不清主次为由简单地一律判处重刑

32.对于过失犯罪如安全责任事故犯罪等主要应当根据犯罪造成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被告人主观罪过的大小以及被告人案发后的表现等综合掌握处罚的宽严尺度对于过失犯罪后积极抢救挽回损失或者有效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的要依法从宽对于造成的危害后果虽然不是特别严重但情节特别恶劣或案发后故意隐瞒案情甚至逃逸给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和迅速组织抢救造成贻误的则要依法从重处罚

33.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对于主犯或首要分子检举揭发同案地位作用较次犯罪分子构成立功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应当从严掌握如果从轻处罚可能导致全案量刑失衡的一般不予从轻处罚如果检举揭发的是其他犯罪案件中罪行同样严重的犯罪分子或者协助抓获的是同案中的其他主犯首要分子的原则上应予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从犯或犯罪集团中的一般成员立功特别是协助抓获主犯首要分子的应当充分体现政策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4.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等严重犯罪恐怖组织犯罪邪教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等有组织犯罪的领导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毒品犯罪再犯的严重犯罪者确有执行能力而拒不依法积极主动缴付财产执行财产刑或确有履行能力而不积极主动履行附带民事赔偿责任的在依法减刑假释时应当从严掌握对累犯减刑时应当从严掌握拒不交代真实身份或对减刑假释材料弄虚作假不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不得减刑假释

对于因犯故意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致人死亡或严重残疾而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或无期徒刑的罪犯要严格控制减刑的频度和每次减刑的幅度要保证其相对较长的实际服刑期限维护公平正义确保改造效果

对于未成年犯老年犯残疾罪犯过失犯中止犯胁从犯积极主动缴付财产执行财产刑或履行民事赔偿责任的罪犯因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而判处徒刑的罪犯以及其他主观恶性不深人身危险性不大的罪犯在依法减刑假释时应当根据悔改表现予以从宽掌握对认罪服法遵守监规积极参加学习劳动确有悔改表现的依法予以减刑减刑的幅度可以适当放宽间隔的时间可以相应缩短符合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假释条件的应当依法多适用假释

主席令〔11〕67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主席令第38号公布,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主席令第67号公布、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决定》修正)

第二条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十九条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情节特别轻微的

()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

()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

()有立功表现的

第二十条 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有较严重后果的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公通字〔2006〕12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2006年1月23日印发)

关于不予处罚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九条对不予处罚的情形作了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对依法不予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违法所得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有非法财物的应当依法予以收缴

量刑指导

法发〔2017〕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2017年3月9日修订,2017年4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2014年1月1日施行的法发〔2013〕14号《指导意见》)[99]

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100]

8.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其中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101]

9.对于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偿能力以及认罪悔罪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积极赔偿但没有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尽管没有赔偿但取得谅解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其中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102]

10.对于当事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77条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赔偿数额赔礼道歉以及真诚悔罪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103]

13.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人员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14.对于在重大自然灾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犯罪的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第六十四条犯罪财物的处理】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条文注释

本条所说的追缴”,是指强制将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收归国有;“责令退赔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将违法所得使用挥霍或毁坏的也要责令其按原价值退赔追缴或者退赔的违法所得应该及时返还给受害单位或个人这样是为了保护公私财产不让犯罪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

本条所说的违禁品”,是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公民不得私自留存使用的物品:枪支弹药毒品淫秽品等对于违禁品无论属于谁所有都应该被依法没收。“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相当于犯罪工具的作用所以应该予以没收但这仅限于是犯罪分子本人的财物如果使用的是他人的财物而他人事前并不知道是供犯罪使用则应该返还给财物所有人(被司法机关作为证据扣押的则应当等案件审理结束后再发还给财物所有人)。

配套规定

()〔1987〕3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亲属主动为被告人退缴赃款应如何处理的批复(1987年8月26日答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1986〕粤法刑经文字第42号”请示)[104]

被告人是成年人其违法所得都由自己挥霍无法追缴的应责令被告人退赔其家属没有代为退赔的义务

被告人在家庭共同财产中有其个人应有部分的只能在其个人应有部分的范围内责令被告人退赔

如果被告人的违法所得有一部分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对这部分违法所得被告人和家属均有退赔的义务

如果被告人对责令其本人退赔的违法所得已无实际上的退赔能力但其亲属应被告人的请求或者主动提出并征得被告人的同意自愿代被告人退赔部分或者全部违法所得的法院也可考虑具体情况收下其亲属自愿代被告人退赔的款项并视为被告人主动退赔的款项

属于以上三种情况已作了退赔的均可视为被告人退赃较好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如果被告人的罪行应当判处死刑并必须执行属于以上第一二两种情况的法院可以接收退赔的款项属于以上第三种情况的其亲属自愿代为退赔的款项法院不应接收

公通字〔1998〕3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盗窃抢劫机动车案件的规定(1998年5月8日印发)

十一对犯罪分子盗窃抢劫所得的机动车辆及其变卖价款应当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予以追缴

〔2002〕13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2年7月8日印发)

二十三关于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违法所得以及走私犯罪工具的处理问题在办理走私犯罪案件过程中对发现的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违法所得以及属于走私犯罪分子所有的犯罪工具走私犯罪侦查机关应当及时追缴依法予以查扣冻结在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扣押物品文件清单冻结存款证明文件等材料随案移送对于扣押的危险品或者鲜活易腐易失效易贬值等不宜长期保存的货物物品已经依法先行变卖拍卖的应当随案移送变卖拍卖物品清单以及原物的照片或者录像资料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应当将上述扣押物品文件清单冻结存款证明和变卖拍卖物品清单一并移送人民法院在判决走私罪案件时应当对随案清单证明文件中载明的款物审查确认并依法判决予以追缴没收海关根据人民法院的判决和海关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上缴中央国库

二十四关于走私货物物品无法扣押或者不便扣押情况下走私违法所得的追缴问题

在办理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犯罪案件中对于走私货物物品因流入国内市场或者投入使用致使走私货物物品无法扣押或者不便扣押的应当按照走私货物物品的进出口完税价格认定违法所得予以追缴走私货物物品实际销售价格高于进出口完税价格的应当按照实际销售价格认定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法释〔2012〕2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2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7次会议、2012年8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77次会议通过,2012年12月26日公布,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一条 行贿犯罪取得的不正当财产性利益应当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予以追缴责令退赔或者返还被害人

因行贿犯罪取得财产性利益以外的经营资格资质或者职务晋升等其他不正当利益建议有关部门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高法文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如何执行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问题的研究意见[105]

作为附加刑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应当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合法所有的全部财产如相关财产属于违法所得应通过追缴退赔程序予以追回如相关财产确属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也不得作为没收对象在没收财产前如犯罪分子的财产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处于共有状态应当从中分割出属于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后予以没收

对于能够认定为违法所得的应当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裁定予以追缴对于有证据证明确系国家工作人员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而没有依法追诉和判决的应当建议检察机关依法追诉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后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的规定予以追缴

〔2013〕2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六十四条有关问题的批复(2013年10月21日答复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06]

根据刑法第六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据此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具体内容应当在判决主文中写明其中判决前已经发还被害人的财产应当注明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返还被非法占有处置的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释〔2014〕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2014年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25次会议通过,2014年10月30日公布,2014年11月6日起施行;代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刑执行问题的若干规定》(法释〔2010〕4号))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的执行是指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裁判主文确定的下列事项的执行:

()罚金没收财产

()责令退赔

()处置随案移送的赃款赃物

()没收随案移送的供犯罪所用本人财物

()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相关事项

刑事附带民事裁判的执行适用民事执行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 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委托财产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执行

第三条 人民法院办理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案件的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

第四条 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中可能判处被告人财产刑责令退赔的刑事审判部门应当依法对被告人的财产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应当及时查封扣押冻结其相应财产

第五条 刑事审判或者执行中对于侦查机关已经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应当在期限届满前及时续行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续行查封扣押冻结的顺位与侦查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顺位相同

对侦查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人民法院执行中可以直接裁定处置无需侦查机关出具解除手续但裁定中应当指明侦查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事实

第六条 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的裁判内容应当明确具体涉案财物或者被害人人数较多不宜在判决主文中详细列明的可以概括叙明并另附清单

判处没收部分财产的应当明确没收的具体财物或者金额

判处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的应当明确追缴或者退赔的金额或财物的名称数量等相关情况

第七条 由人民法院执行机构负责执行的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刑事审判部门应当及时移送立案部门审查立案

移送立案应当提交生效裁判文书及其附件和其他相关材料并填写移送执行表》。《移送执行表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被执行人被害人的基本信息

()已查明的财产状况或者财产线索

()随案移送的财产和已经处置财产的情况

()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情况

()移送执行的时间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人民法院立案部门经审查认为属于移送范围且移送材料齐全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移送执行机构

第八条 人民法院可以向刑罚执行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等有关单位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并可以根据不同情形要求有关单位协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执行措施

第九条 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执行刑事裁判生效时被执行人合法所有的财产

执行没收财产或罚金刑应当参照被扶养人住所地政府公布的上年度当地居民最低生活费标准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第十条 对赃款赃物及其收益人民法院应当一并追缴

被执行人将赃款赃物投资或者置业对因此形成的财产及其收益人民法院应予追缴

被执行人将赃款赃物与其他合法财产共同投资或者置业对因此形成的财产中与赃款赃物对应的份额及其收益人民法院应予追缴

对于被害人的损失应当按照刑事裁判认定的实际损失予以发还或者赔偿

第十一条 被执行人将刑事裁判认定为赃款赃物的涉案财物用于清偿债务转让或者设置其他权利负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追缴:

()第三人明知是涉案财物而接受的

()第三人无偿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涉案财物的

()第三人通过非法债务清偿或者违法犯罪活动取得涉案财物的

()第三人通过其他恶意方式取得涉案财物的

第三人善意取得涉案财物的执行程序中不予追缴作为原所有人的被害人对该涉案财物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通过诉讼程序处理

第十二条 被执行财产需要变价的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应当依法采取拍卖变卖等变价措施

涉案财物最后一次拍卖未能成交需要上缴国库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有关财政机关以该次拍卖保留价予以接收有关财政机关要求继续变价的可以进行无保留价拍卖需要退赔被害人的以该次拍卖保留价以物退赔被害人不同意以物退赔的可以进行无保留价拍卖

第十三条 被执行人在执行中同时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其财产不足以支付的按照下列顺序执行:

()人身损害赔偿中的医疗费用

()退赔被害人的损失

()其他民事债务

()罚金

()没收财产

债权人对执行标的依法享有优先受偿权其主张优先受偿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前款第()项规定的医疗费用受偿后予以支持

第十四条 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者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足以阻止执行的实体权利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的执行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人民法院审查案外人异议复议应当公开听证

第十五条 执行过程中案外人或被害人认为刑事裁判中对涉案财物是否属于赃款赃物认定错误或者应予认定而未认定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可以通过裁定补正的执行机构应当将异议材料移送刑事审判部门处理无法通过裁定补正的应当告知异议人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处理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办理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案件刑法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没有相应规定的参照适用民事执行的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公通字〔2012〕4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2年9月11日印发)

涉案财产的控制和处理

第二十条 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发展过程中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聚敛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以及用于违法犯罪的工具和其他财物应当依法追缴没收

对于其他个人或者单位利用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的违法犯罪活动获得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应当依法追缴没收

对于明知是黑社会性质组织而予以资助支持的依法没收资助支持的财产

对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及其孳息应当依法及时返还或者责令退赔

第二十一条 依法应当追缴没收的财产无法找到被他人善意取得价值灭失或者与其他合法财产混合且不可分割的可以追缴没收其他等值财产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聚敛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的数额办案单位可以委托专门机构评估确实无法准确计算的可以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及查明的事实证据合理估算

法发〔2018〕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2018年1月19日印发)

依法处置涉案财产

26.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诉讼需要应当依法查询查封扣押冻结全部涉案财产公安机关侦查期间要会同工商税务国土住建审计人民银行等部门全面调查涉黑组织及其成员的财产状况

对于不宜查封扣押冻结的经营性资产可以申请当地政府指定有关部门或者委托有关机构代管或者托管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聚敛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的数额办案单位可以委托专门机构评估确实无法准确计算的可以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及查明的事实证据合理估算

27.对于依法查封冻结扣押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涉案财产应当全面收集审查证明其来源性质用途权属及价值大小的有关证据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没收:

(1)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聚敛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

(2)组织成员通过个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聚敛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

(3)其他单位组织个人为支持该组织活动资助或主动提供的财产

(4)通过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的财产或者组织成员个人家庭合法资产中实际用于支持该组织活动的部分

(5)组织成员非法持有的违禁品以及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

(6)其他单位组织个人利用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的违法犯罪活动获取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

(7)其他应当追缴没收的财产

28.违法所得已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1)对方明知是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聚敛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的

(2)对方无偿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取得的

(3)对方是因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而取得的

(4)通过其他方式恶意取得的

29.依法应当追缴没收的财产无法找到被他人善意取得价值灭失或者与其他合法财产混合且不可分割的可以追缴没收其他等值财产

30.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在通缉1年后不能到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没收其违法所得

31.对于依法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产有证据证明确属被害人合法财产或者确与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违法犯罪活动无关的应当予以返还

其他

36.本意见颁布实施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或者单独制定的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内容如与本意见中有关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意见执行

高检发〔2019〕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刑事案件中财产处置若干问题的意见(2019年4月9日印发施行)

6.公安机关侦查期间要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查封冻结措施相关规定[107](公通字〔2013〕30)等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调查黑恶势力及其成员的财产状况并可以根据诉讼需要先行依法对下列财产采取查询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

(1)黑恶势力组织的财产

(2)犯罪嫌疑人个人所有的财产

(3)犯罪嫌疑人实际控制的财产

(4)犯罪嫌疑人出资购买的财产

(5)犯罪嫌疑人转移至他人名下的财产

(6)犯罪嫌疑人涉嫌洗钱以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等犯罪涉及的财产

(7)其他与黑恶势力组织及其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财产

12.对于不宜查封扣押冻结的经营性财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申请当地政府指定有关部门或者委托有关机构代管或者托管

对易损毁灭失变质等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易贬值的汽车船艇等物品或者市场价格波动大的债券股票基金等财产有效期即将届满的汇票本票支票等经权利人同意或者申请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依法出售变现或者先行变卖拍卖所得价款由扣押冻结机关保管并及时告知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

15.涉案财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没收:

(1)黑恶势力组织及其成员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聚敛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

(2)黑恶势力组织成员通过个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聚敛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

(3)其他单位组织个人为支持该黑恶势力组织活动资助或者主动提供的财产

(4)黑恶势力组织及其成员通过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的财产或者组织成员个人家庭合法财产中实际用于支持该组织活动的部分

(5)黑恶势力组织成员非法持有的违禁品以及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

(6)其他单位组织个人利用黑恶势力组织及其成员违法犯罪活动获取的财产及其孳息收益

(7)其他应当追缴没收的财产

16.应当追缴没收的财产已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或者设置其他权利负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1)第三人明知是违法犯罪所得而接受的

(2)第三人无偿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涉案财物的

(3)第三人通过非法债务清偿或者违法犯罪活动取得涉案财物的

(4)第三人通过其他方式恶意取得涉案财物的

17.涉案财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返还:

(1)有证据证明确属被害人合法财产

(2)有证据证明确与黑恶势力及其违法犯罪活动无关

18.有关违法犯罪事实查证属实后对于有证据证明权属明确且无争议的被害人善意第三人或者其他人员合法财产及其孳息凡返还不损害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不影响案件正常办理的应当在登记拍照或者录像后依法及时返还

19.有证据证明依法应当追缴没收的涉案财产无法找到被他人善意取得价值灭失或者与其他合法财产混合且不可分割的可以追缴没收其他等值财产

对于证明前款各种情形的证据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调取

20.本意见第19条所称财产无法找到”,是指有证据证明存在依法应当追缴没收的财产但无法查证财产去向下落的被告人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出示相关证据

21.追缴没收的其他等值财产的数额应当与无法直接追缴没收的具体财产的数额相对应

22.本意见所称孳息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本意见所称收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聚敛获取的财产直接产生的收益如使用聚敛获取的财产购买彩票中奖所得收益等

(2)聚敛获取的财产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收益如使用聚敛获取的财产赌博赢利所得收益非法放贷所得收益购买并贩卖毒品所得收益等

(3)聚敛获取的财产投资置业形成的财产及其收益

(4)聚敛获取的财产和其他合法财产共同投资或者置业形成的财产中与聚敛获取的财产对应的份额及其收益

(5)应当认定为收益的其他情形

指导案例

指导案例44卜新光申请刑事违法追缴赔偿案(法〔2014〕33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第9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2014年12月24日印发)[108]

裁判要点:公安机关根据人民法院生效刑事判决将判令追缴的赃物发还被害单位并未侵犯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不应承担国家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