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公詩 〔一〕

丈人博陵王名家,憐我總角稱才華 〔二〕 。華州留語曉至暮,高聲喝吏放兩衙 〔三〕 。明朝騎馬出城外,送我習業南山阿 〔四〕 。仲子延岳年十六,面如白玉欹烏紗 〔五〕 。其弟炳章猶兩丱,瑶林瓊樹含奇花 〔六〕 。陳留阮家諸姓秀,邐迤出拜何駢羅 〔七〕 。府中從事杜與李,麟角虎翅相過摩 〔八〕 。清詞孤韻有歌響,擊觸鐘磬鳴環珂 〔九〕 。三月石堤凍消釋,東風開花滿陽坡 〔一〇〕 。時禽得伴戲新木,其聲尖咽如鳴梭。公時載酒領從事,踴躍鞍馬來相過。仰看樓殿撮清漢,坐視世界如恒沙 〔一一〕 。面熱脚掉互登陟,青雲表柱白雲崖 〔一二〕 。一百八句在貝葉,三十三天長雨花 〔一三〕 。長者子來輒獻蓋,辟支佛去空留鞾 〔一四〕 。公時受詔鎮東魯,遣我草奏隨車牙 〔一五〕 。顧我下筆即千字,疑我讀書傾五車 〔一六〕 。嗚呼大賢苦不壽,時世方士無靈砂 〔一七〕 。五月至止六月病,遽頽泰山驚逝波 〔一八〕 。明年徒步弔京國,宅破子毁哀如何 〔一九〕 。西風沖户捲素帳,隙光斜照舊燕窠。古人常嘆知己少,况我淪賤艱虞多。如公之德世一二,豈得無淚如黄河 〔二〇〕 。瀝膽呪願天有眼,君子之澤方滂沱 〔二一〕

〔一〕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崔戎)博陵安平大房崔氏,封安平縣公。”《舊唐書·崔戎傳》:“(崔戎)改華州刺史,遷兗海沂密都團練觀察等使,太和八年五月卒。”

〔二〕 《舊唐書·崔戎傳》:“高伯祖元暐,神龍初有大功,封博陵郡王。”憐:愛。總角:把頭髮束成兩角,是童子的裝飾。商隱十六歲,以《才論》、《聖論》爲士大夫所知。當時十六歲稱童子。

〔三〕 華州:今陝西華縣。商隱二十一歲,在華州刺史崔戎幕府。放兩衙:早衙晚衙都不辦公,要接待商隱。

〔四〕 南山:指華縣以南的山,當即華山。阿:曲處。

〔五〕 烏紗:帽子,當時官民都戴。欹:斜戴。

〔六〕 丱(guàn):紥髮爲兩角。《晉書·王戎傳》:“王衍神姿高徹,如瑶林瓊樹。”

〔七〕 《晉書·阮籍傳》:籍,陳留尉氏人也。兄子咸,咸子瞻,瞻弟孚,咸從子修,族弟放,放弟裕。姓:子姓,子孫。邐迤:連綿不斷。駢羅:成對排列。

〔八〕 杜勝、李潘,是幕府中屬官。麟角:指難得的人才。虎翅:如虎添翼,喻文采英俊。過摩:過從切摩。

〔九〕 環珂:環,佩玉。珂:馬口勒上裝飾。用環珂的鳴聲,比詩歌的韻律。

〔一〇〕 陽坡:向日的山坡。

〔一一〕 撮清漢:猶高聳入銀河。《金剛般若經》:“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此指望世界如微塵。

〔一二〕 脚掉:脚抖,狀害怕。柱:疑指山峯,高入青雲。崖:石壁高入白雲。

〔一三〕 《楞伽經》有不生、生等一百八句,是大智大慧。貝葉:印度貝多羅樹的葉,佛教用來寫經,轉爲佛經。《妙法蓮華經》:“佛前有七寶塔,高至四天王宫,三十三天雨(落下)天曼陀羅華,供養寶塔。”

〔一四〕 《維摩經》:“毗耶離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來詣佛所,各以其蓋供養佛。”《水經注·河水》:“(于闐國)城南十五里,有利刹寺,中有石鞾,石上有足跡,彼俗言是辟支佛跡。”此指佛寺中有寶蓋和佛跡。

〔一五〕 車牙,指車。《周禮·考工記·輪人》:“牙也者,以爲固抱也。”牙指輪子外固輪的東西。

〔一六〕 《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指書多。

〔一七〕 《本草》:“靈砂,久服通神明,不老。”按靈砂指方士鍊的丹藥,猶言靈丹。

〔一八〕 《禮·檀弓》:“泰山其頽乎!”比崔戎死。

〔一九〕 弔京國:到長安崔戎故居去弔問。子毁:崔戎子居喪哀毁。

〔二〇〕 世一二:兼指令狐楚。《晉書·顧愷之傳》:“桓温引爲大司馬參軍,甚見親昵。温薨後,愷之拜温墓,賦詩云:‘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或問之曰:‘卿憑重桓公乃爾,哭狀其可見乎?’答曰:‘聲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

〔二一〕 蔡琰《悲憤詩》:“謂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滂沱:大雨貌,指恩澤廣大,延及子孫。ft

這首詩保留了商隱兩次入崔戎幕府的經歷,對考訂商隱事跡有幫助。詩中寫商隱在南山讀書,崔戎前往看望一段,更爲生動。描繪春日光景,殿宇情狀,比較突出。風格明快,情意真摯,在商隱詩中有它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