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孝义类传”所见官僚制对正史的双重影响

孝义是《晋书》《宋书》以下正史类传的一个常见主题。[1]史书要扬善惩恶,强调忠孝节义本不出奇,不过,这些价值观会以某种特定的形式体例呈现,还是有具体的因由值得发掘。

展开讨论前,先简要回顾孝义类传的诞生。《史记》诸列传还难以明确区分类传与一般传记,《汉书》以后逐渐分流为以人名为篇题、按人编排和以主题为篇题、按事迹类型编排的两种列传形式,后者即本书所说的“类传”。很多后来常见的类传,都能在更早史书的一般传记中略见端倪,而追溯孝义类传的形成,就要谈到范晔《后汉书》的卷三九《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和位于全书后部作为类传之一的《独行列传》。前者虽次于一般列传之间,但有独立的序言强调孝道,传中所收人物也都与孝行相关,已经被学者视为“孝义传”;[2]后者名目比较特别,收录“风轨足怀”,“操行俱绝”的人物,涉及节义之行尤多,[3]因此也与孝义类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范晔《书》这种比较“原始”的孝义主题传记形式,可能受旧后汉史的影响,不反映南朝当时的纪传史体裁发展状况。《史通·序例》云:

迨华峤《后汉》,多同班氏。如《刘平江革等传》,其序先言孝道,次述毛义养亲。此则《前汉·王贡传》体,其篇以四皓为始也。[4]

班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以四皓和郑子真、严君平为序,引出该传“以礼让进退”的主题。则华峤《后汉书》的“《刘平江革等传》”也应如此,虽然以人名命名,但有集中的主题,有序言,近似类传。此传基本被范晔沿用,章怀注称范《书》该传序言“并略华峤之词也”,[5]正文的注释也多次引用华峤《书》。在华峤《书》以前,至少还有司马彪《续汉书》、谢承《后汉书》和《东观汉记》三部重要的后汉旧史,但刘知幾径云“华峤《后汉》多同班氏”,章怀注、袁宏《后汉纪》也都称序言作者为华峤,大概可以认为,这样一卷以孝义为主题的传记是从华峤《后汉书》开始的。

正史中孝义传记的早期情况材料不多,已略叙如上。下文将讨论汉魏到隋唐时期“孝义”如何在正史中拥有特定的表现形式,主要关注官僚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除了孝义传体裁的发展变化之外,另一个应该被区分开来讨论的层面是有关孝义的具体情节。孝义传记有明显的模式化叙事倾向,即一些相近的情节及其变体反复出现,不过主题类传、典型情节二者源头不同,逐渐才融合到一起,也各有不同的与官僚制行政运作相联系的原理,因此需要分别讨论。

[1]  关于孝义传,近年有李金阳的博士论文专门讨论;徐冲、曲柄睿对于隐逸、高士、处士等人物传记的讨论以“隐逸”为主要关注,但也涉及德行孝节,且同为类传,可以参看。见李金阳《〈孝义传〉的成立与汉唐间社会政治秩序的重构》,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7年;徐冲《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69—255页;曲柄睿《传记形成与“处士”形象建构—从〈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谈起》,《古代文明》2017年第2期。

[2]  牟发松《〈《后汉书·班固传》论〉平议》,《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7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牟发松《〈《后汉书·班固传》论〉平议》。

[4]  (唐)刘知幾著,(清)浦起龙释《史通通释》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80—81页。

[5] (东晋)袁宏《后汉纪》卷一一《章帝纪》建初元年条也引用了华峤的序言。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08—2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