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山水画写生

一、师古人和师造化的关系

学习中国画,自古以来均从临摹入手。向古人学习,即“师古人”也。临摹品的选择,至关重要。宜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幅。有一定基础后,进而到真山真水中去写生,向自然学习,即“师造化”也。二者不可偏废。

元·倪瓒《容膝斋图》

明·沈周《庐山高》

“师古人”目的是为了了解和学习前人的表现技法。无论是花鸟画、山水画或人物画,历代画家都创造了极丰富的技法范例。我们在学习、临摹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历代绘画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掌握不同的表现技法。以山水画为例,从晋、六朝到唐代就有很大的变化。山水画从为人物画配景到独立成科,技法逐渐趋于成熟。唐代以前倾向重彩、勾填,称青绿山水,后来逐渐向水墨发展。在用笔方面,先是工笔较多,后向半工半写发展。由“工”到“写”,用笔用墨也渐放手施展,变化较多。吴道子与李思训就是唐代两种不同表现方法的代表。到五代,水墨方面发展逐渐成熟,荆浩、关仝、董源、巨然一代巨匠对山水画的发展贡献极大。北宋以李成、范宽、郭熙和米芾为代表,南宋以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为代表。整个宋代,中国山水画在水墨方面发展到极高的境界。从山水画技法角度看,到宋代已经完全成熟,自成体系。元代山水画的代表应该是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大家。这时的特点是多题跋。不少作品用长题来辅助突出画的主题,逐渐形成款题、书法、画三结合的形式。这时期强调画家的文学修养,提倡作品有书卷气。明代有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家。他们都继承了元代的画风。以上所讲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大体情况,详细内容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一讲中已介绍。学习山水画必须了解并研究各个时期绘画的不同特点、技法和发展的脉络,以作为学习临摹时的借鉴。

临摹古人的作品,一定要弄清他们的技法特点,一定要采取分析、研究的态度。可临局部,也可临整幅,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临摹不是复制,所以只要从技法角度去探索,不必从临摹品表现求类似。第二,选择临摹品应先从近代着手,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临摹品可选择原作或较好的印刷品,但宜选自己喜爱的,技法、风格与自己相近的。临摹品模糊不清的不要强临,即临亦无效果。第三,应根据技法分类要求去临摹,这样效果较好。如学树法,则应掌握各种树的画法。不仅要临近景树、远景树、单棵树、丛树,还要掌握树在不同季节中的特征。树法有一定基础后再临摹山石,由部分到整幅逐步临摹,反复练习,效果会更显著。作为山水画写生前的技法准备,临摹十分必要,有了临摹的基础,便能更好地写生,在写生中进一步体会前人的技法。

清·梅清《松谷图页》